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癌性淋巴管炎的特征性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已确诊的51例肺癌性淋巴管炎,各例病例均曾采用16排或64排螺旋CT进行平扫,对原始数据进行软组织算法、骨算法及多模式重建成像,对所得CT图像进行分析及总结。结果 51例均可见不同程度肺纹理不规则增多、增粗、模糊,其中43例增粗肺纹理可见多发微小结节;小叶间隔不规则增厚36例,其中28例小叶间隔可见微小结节;肺小叶内间质增生及(或)核心小结节及12例;胸膜不规则轻度增厚及多发微小结节32例;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31例;肺内结节及或小斑片状实变影25例;胸腔液29例;心包轻度增厚和(或)少量积液12例。结论肺纹理不规则增粗并多发微小结节、肺小叶间隔不规则增厚并多发微小结节及胸膜轻度增厚并多发微小结节这三种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螺旋CT是诊断肺癌性淋巴管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国内纤维性纵隔炎的病因、临床表现、CT表现、病理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武警四川省总队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例纤维性纵隔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以"纤维性纵隔炎"、"纤维化纵隔炎"、"纤维素性纵隔炎"、"纵隔纤维化"、"硬化性纵隔炎"、"慢性纵隔炎"为检索词检索万方数据库和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以"fibrous mediastinitis"、"mediastinal fibrosis"、"fibrosis of mediastinum"、"fibrosing mediastinitis"、"sclerosing mediastinitis"、"chronic mediastinitis"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检索时间为1980年1月至2016年12月。结果本例为59岁男性,胸部CT提示肺门、纵隔见增多软组织密度影,肺门多发支气管截断,肺动脉于肺门处局部明显狭窄。在以上数据库检索到12篇37例国内纤维性纵隔炎病例。15例考虑与结核感染有关,9例为特发性纵隔纤维化。就诊常见症状有咳嗽、呼吸困难、胸闷、胸痛、发热、浮肿。CT提示纵隔和肺门软组织密度影,弥漫性分布32例,累及气管支气管26例,累及肺动脉29例,累及肺静脉13例,胸腔积液16例,累及腔静脉或其分支8例。18例描述其他部位受累情况,其中累及主动脉或其分支4例,累及食管1例,心包积液6例。14例有病理结果。结论国内纤维性纵隔炎最常见的病因是结核感染,其次为特发性纵隔纤维化。临床症状无特异性。CT表现为纵隔和肺门软组织密度影,弥漫性分布为主,包绕纵隔和肺门内气道、食道及血管,可累及心包、胸膜。病理特点为纤维组织增生,伴淋巴细胞增生,病变无包膜。其诊断主要依靠CT和病理。特发性纵隔炎可考虑糖皮质激素治疗,手术和血管介入治疗可改善纵隔内血管受压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肺内癌性淋巴管炎的临床特征及诊断,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市中心医院近10年收治的经病理检查证实和胸部螺旋CT资料完整的10例肺癌性淋巴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螺旋CT影像学资料、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临床表现以咳嗽、气促、进行性痉挛性加重的呼吸困难,解痉及抗炎治疗无效,病情进展迅速为特点.胸部CT的特征性表现为:(1)小叶间隔不均一增厚,肺叶内细小网状结节影,以肺野中外带和肺底多见;(2)不均一结节状增粗的支气管血管束从肺门向外周呈放射状,部分分支末梢直达胸膜;(3)胸膜不规则结节增厚;(4)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5)胸腔积液和/或胸椎、肋骨破坏.胸膜肺组织病理可见胸膜下、肺内淋巴管内癌细胞生长.结论 肺内癌性淋巴管炎有其特征性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结合肿瘤病史,在排除间质性肺泡炎、肺间质纤维化、结节病、肺栓塞、心功能不全及血行播散肺结核等基础上,可临床诊断;确诊依靠肺和胸膜活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儿童郎格汉组织细胞增生症的肺部HRCT表现。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6年1月收入我院并确诊的儿童郎格汉组织细胞增生症且肺部HRCT资料完整的儿童患者23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HRCT图像。结果单发或多发结节2例;磨玻璃密度影9例;间隔增厚、胸膜增厚10例;小泡状透亮影4例,其中3例磨玻璃密度影及1例小泡状透亮影合并小叶间隔、胸膜增厚。所有患者HRCT图像均未显示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儿童郎格汉组织细胞增生症肺部HRCT表现包括单发或多发结节、磨玻璃密度影、间隔、胸膜增厚、小泡状透亮影等,HRCT可清晰显示患者肺部改变及转归。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高压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高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2例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及多层螺旋CT资料,其中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9例,原发性肺动脉高压7例,肝肺综合征2例,结缔组织病2例,嗜酸性细胞增多-肌痛综合征1例,纤维性纵隔炎1例。在CT上观察肺实质变化,如磨玻璃样改变、“马赛克”征、小叶间隔增厚等,及纵隔、肺血管、右室扩大和室间隔移位等。结果CT肺动脉造影诊断了95%的肺动脉高压及右心功能不全,9例显示为肺动脉血栓,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马赛克”征发生率明显高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P=0.034)。结论CT肺动脉造影可准确诊断肺动脉高压,并为病因诊断提供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矮星淋巴管炎的CT表现.方法 全部病例均表现为支气管血管束不规则增粗,不同程度的小叶间隔增厚.肺内小结节7例,胸膜结节4例.胸腔积液4例,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5例.结论 矮星淋巴管炎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性表现.但需与广泛网状弥漫性小叶间隔增厚的其他肺间质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7.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fibroushistiocytoma,简称MFH)发生于纵隔的较少见,我院近年经手术和病理确诊者3例,报告如下:例及女,54岁。胸闷、气促、发热、咳嗽半月。X线陶片承左前上纵隔肿块10×10cm大小,左主支气管租下移、变窄,左肺下叶肺炎。剖胸探查,见肿瘤位于左前上纵隔,分叶状,10×10cm大小,包膜欠完整,和左肺上叶状、主动脉弓、前胸壁粘连。行肿瘤切除。病理诊断:纵隔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术后恢复良好,完成一疗程化疗后出院。例2女38岁。颜面、颈部浮肿7天。查体:颜面、颈部肿胀,颈静脉怒张,颜面潮红。X线…  相似文献   

8.
高分辨CT诊断恶性弥漫性肺间质疾病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分辨CT(HRCT)诊断恶性弥漫性肺间质疾病的价值,加深对恶性弥漫性肺疾患HRCT表现的认识,从而提高肺间质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复习文献并回顾分析5例肺淋巴管癌病临床病例及其HRCT特点。结果:肺淋巴管癌病是恶性肿瘤致弥漫性肺间质病变最常见疾病,其HRCT特点:小叶间隔不均匀增厚,不均一的支气管血管束结节状增厚,胸膜不规则增厚,纵隔淋巴结肿大等,区别于良性肺间质病变HRCT改变。结论:HRCT作为常规的CT的一种补充,近年在肺部疾病影像学诊断中受到广泛重视,因其能清晰显示肺组织的细微结构,故可用于弥漫性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顾志娟  张永林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2):91-93,161
目的复制兔煤尘肺模型、各期肺部HRCT表现、病理结果,分析其关系。方法40只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内任选5只为实验对象,煤尘悬液灌注,另3只方法同生理盐水对照。2周、1、2、3、5个月各组兔行CT扫描,各期兴趣区病理切片制作,观察改变。结果模型肺各期HRCT表现与病理结果一致,观察发现早期兔肺出现磨玻璃及实变影,病理证实主要是水肿、组织浸润引起的小叶间隔增厚和肺泡腔内渗出;中晚期间质纤维化并见微结节、支气管扩张,病理证实为增生纤维组织及煤结节;对照组无上述改变。结论兔煤尘肺模型成功,各期病理进程HRCT上可观察到。  相似文献   

10.
<正> 眼外肌麻痹可由眼部的动眼、滑车和外展神经麻痹,以及重症肌无力、肌炎和肌营养不良等多种神经原性和肌原性病变所引起。根据文献记载,眼肌肌炎是以眼外肌受损为主的一种非特异性的炎性疾病(Am.J.Ophthal.62∶293,1967),临床上不太多见,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病变肌肉可有水肿肿胀、淋巴细胞浸润和动脉周围炎等病理改变,而导致眼外肌的麻痹和疼痛。如病情进一步加重和持续时间较长,则可有动脉管壁增厚、管腔阻塞、肌肉变性和纤维组织增生,一旦纤维组织增生严重,尚可有病侧的眼球突出。发病一般较急,且多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8例纵隔脓肿或纵隔炎,其X线征在正位胸片上是纵隔增宽、纵隔与胸腔比值大于0.25、主动脉轮廓异常、主肺动脉窗致密、气管右移、左主支气管受压移位、右气管旁纹增宽和肺尖帽征。在侧位胸片上可显示脓肿的大小和部位、气管受压变窄和移位、主动脉结后上缘不清楚以及上段胸椎轮廓模糊。  相似文献   

12.
欧阳起 《广西医学》2010,32(7):804-805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PM)感染的胸部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艾滋病合并PM感染者的胸部X线片及CT表现。结果 96例中单侧肺发病23例,双侧肺73例;以肺间质病变及肺内浸润性病变多见共43例。影像学表现为弥漫性点状、结节状病灶17例,片状、磨玻璃状病灶16例,两肺气囊6例,肺内团块状病灶3例,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39例,胸膜腔积液26例,自发性气胸3例。结论艾滋病合并PM感染者常见的胸部影像表现为肺间质病变(网织纹理、小叶间隔增厚)、肺内浸润性病灶、磨玻璃密度影、粟粒样病变及肺气囊、肺门或纵隔淋巴结增大、胸腔积液等。  相似文献   

13.
贾占涛 《河北医学》2015,(4):625-627
目的:观察分析下颌骨颈胸CT连续扫描在牙源性下行坏死性纵隔炎诊治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牙源性下行坏死性纵膈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采用下颌骨颈胸CT连续扫描,并进行分析,探讨其在疾病诊治过程中的意义。结果:牙源性下行坏死性纵隔炎患者经下颌骨颈胸CT连续扫描可见组织间不规则气体阴影或蜂窝状软组织阴影,手术治疗后明显改善,临床胸腔积脓,心包积脓、积气,胸膜增厚,纵膈气肿现象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对于牙源性下行坏死性纵隔炎进行早诊断、早治疗可有效提高基本治愈率,其中下颌骨颈胸CT连续扫描可科学判断感染范围,对确定引流部位具有指导意义,降低死亡率,应该在临床上大量应用。  相似文献   

14.
胸膜剥脱术治疗慢性脓胸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脓胸若治疗不彻底,可转变成慢性脓胸,而且随着病情进展,纤维组织会逐渐增厚。壁层胸膜增厚后会限制呼吸运动,而脏层胸膜增厚则会导致肺不能膨胀。胸膜剥脱术能有效清除脓液脓苔、剥离增厚纤维膜、消灭脓腔、恢复肺膨胀及肺功能。现对我院行胸膜剥脱治疗的慢性脓胸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舟山群岛新区船舶业电焊工尘肺的X线与CT征象分析,探讨螺旋CT在这类焊工尘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已明确诊断电焊工尘肺患者35例全部行标准的胸部高千伏摄片及全肺螺旋CT扫描,观察和比较两者所显示的病变征象。结果本组35例患者SCT能清晰显示尘肺结节、肺小叶间隔增厚、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增大及合并症;而X线平片在显示病变数量及细节上存在明显不足,部分仅显示肺纹理增多杂乱,结论螺旋CT在舟山群岛新区船舶业电焊工尘肺诊断中所提供的影像信息丰富,对于判断尘肺程度、范围及并发症的检出上均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周围型小细胞肺癌的CT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周围型小细胞肺癌CT表现,10例行CT平扫+三期增强,1例行CT平扫+常规增强。结果 10例单发,1例多发,共12个病灶。10例男性。年龄52~80岁,中位值67岁。卵圆形或椭圆形者10例,“分叶”征9例,边缘光滑者10例,边缘毛糙者1例,胸膜“凹陷”征2例,胸腔积液和/或胸膜增厚者6例,钙化2例,血管“集束”征1例,小血管“贴边”征和/或“包埋”征8例,周围小叶间隔增厚征4例,支气管血管束“增厚”征6例。CT三期增强上7例呈缓慢进入渐进性轻-中等度强化,3例呈快速进入持续性中等度强化;7例强化峰值出现在静脉期,其中3例于延迟期稍廓清;3例强化峰值出现在延迟期;静脉期9例不均匀强化,其中7例呈“沼泽样”强化、2例呈中央区斑片状局灶性低密度坏死,2例呈较均匀强化。双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者2例,单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者4例,单肺门淋巴结肿大者2例,无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者3例。结论 周围型小细胞肺癌的CT征象具有一定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CT表现与血清肺炎支原体(MP)抗体滴度的关系。方法对38例MPP患者均行CT检查,同时行血清MP抗体滴度的检测。结果 38例患者中,CT显示双肺下叶27例,其中左肺下叶16例,右肺下叶11例;右肺上叶3例,右肺中叶4例、左肺上叶4例。病灶呈小叶性分布36例,大叶性分布2例。磨玻璃样密度影36例,实变影21例,小叶间隔增厚21例,树芽征25例。纵隔及肺门淋巴结无肿大,胸腔无积液。血清MP抗体滴度110 240时CT显示实变影所占比例为100.0%,而磨玻璃样密度影、小叶间隔增厚、树芽征均无此特征。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临床诊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肺炎支原体肺炎血清抗体滴度值的升高,肺实变的比例也随之升高,但与肺部其他征象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8.
胸膜凹陷征及其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外围孤立病灶邻近胸膜的改变主要为胸膜凹陷 (简称PI)与胸膜肥厚 ,而以胸膜凹陷最为常见。国内外学者[1~ 11] 就其病理基础及其在影像学上的反映、临床诊断价值从传统X线平片、分层到CT均有过研究。关于胸膜凹陷的形成及临床诊断价值仍有分歧[2~ 5,10 ,12 ] 。为加深对PI的认识 ,笔者收集有关文献就其病理基础、形成机理、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等进行综述。1 PI的病理基础PI形成的主要病理基础是 :①肺内病灶内纤维组织增生及瘢痕形成 ;②结缔组织间隔的增厚 ,局部胸膜无增厚、粘连。具有上述病理基础的肺部炎性灶、肿瘤均可…  相似文献   

19.
肺及纵隔炎性假瘤是一种发生在肺实质和纵隔内的良性反应性疾病。在临床、x 线和病理标本肉眼所见酷似肿瘤,而组织所见则属于炎性增生或与炎症结局相关的病变。临床和 x线诊断易误认为肺恶性肿瘤及其它纵隔肿瘤。本文报告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1例胸内炎性假  相似文献   

20.
<正> 机体发生肿瘤后可刺激宿主发生一系列复杂的间质反应,诸如炎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血管壁增厚等。以往人们研究间质反应时,由于淋巴细胞具有明显的免疫功能,其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淋巴细胞上,并由此导出较为粗略的概念:即肿瘤间质反应乃宿主的防御性反应。据近年研究发现,复杂的间质反应中某些成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