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APACHEⅡ)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动态变化对重症创伤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收集入住重症监护病房危重创伤患者99例,分评分,入科第1、3、5、7天监测NT?proBNP,根据28 d死亡率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死亡组与治愈组之间的差异,分析各指标与患者结局的相关性。结果死亡组患者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ISS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NT?proBNP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NT?proBNP、APACHEⅡ评分、SOFA创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NT?proBNP、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能较好反映重症创伤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其动态变化对患者预后的预测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危重病评分在急诊室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急诊观察室收治的AKI患者59例为研究对象,按病情分为危险亚组(n=15)、损伤亚组(n=27)、衰竭亚组(n=17);又按照28 d内存活情况分为存活亚组(n=39)和死亡亚组(n=20)。比较各组患者血肌酐(SCr)、尿量,并分别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序贯性脏器衰竭评分(SOFA)、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SAPS)Ⅱ,记录患者28 d的存活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28 d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随着病情的加重,AⅪ患者APACHEⅡ、SOFA、SAPSⅡ评分、病死率显著升高,衰竭亚组>损伤亚组>危险亚组(P<0.05);死亡亚组患者年龄明显大于存活亚组,且SCr、APACHEⅡ、SOFA、SAPSⅡ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亚组(P<0.05),尿量明显低于存活亚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KI分期、APACHEⅡ、SOFA、SAPSⅡ评分均是AⅪ患者28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APACHEⅡ、SOFA、SAPSⅡ评分均可作为急诊室AKI患者病情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李平  郭伟  陈翠  陶小根 《安徽医学》2020,41(9):993-997
目的 探讨持续肾脏替代(CRRT)治疗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区重症医学科接受CRRT治疗的70例脓毒症AKI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CRRT治疗后随访28 d是否存活,将其分为存活组(22例)与死亡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病、CRRT启动时间及频率、平均动脉压(MAP)、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 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等。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影响因素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始MAP、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是患者28 d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CRRT是抢救脓毒症AKI的重要手段,APACHE Ⅱ评分与SOFA评分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对评估预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随机森林算法下探讨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撤机成功的预测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分析模型的效能。方法:纳入2019年8月至2022年5月在我院接受CRRT治疗的并发AKI的患者200例,并按7∶3的比例随机分割为训练集(140例)和验证集(60例)。根据是否撤机成功,将患者分为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组。收集训练集患者的临床实验室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随机森林算法分别构建影响AKI患者CRRT撤机成功的预测模型,比较两个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训练集140例患者中撤机成功82例,撤机失败58例;验证集中撤机成功37例,撤机失败23例。训练集中两组患者撤机时感染相关器官功能衰竭评分系统(SOFA)评分、撤机后尿量、撤机后Scr水平、CRRT持续时间、撤机后中性粒细胞明胶相关载脂蛋白(NGAL)水平、撤机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撤机后尿肾损伤分子-1(Kim-1)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撤机时SOFA评分(OR=5.774)、APACHEⅡ评分(OR=...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浆皮质醇(COR)水平和重症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患者进行血浆COR检测,收集相关临床指标并观察其28 d预后,所有指标均为患者入科24 h内数值,计算患者转入ICU时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和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按不同COR水平分组,比较各组间平均的COR水平、入科24 h内APACHEⅡ评分及28 d的病死率;按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其年龄、COR水平APACHEⅡ评分、应激期的一般生命体征等相关指标.结果 共纳入重症患者100例,按COR水平分组间进行比较,其平均COR水平、APACHEⅡ评分、28 d病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COR水平升高,APACHEⅡ评分逐渐升高,28 d病死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与存活组(76例)比较,死亡组(24例)患者COR水平、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心率、呼吸频率(RR)及血清N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R水平、SOFA评分及RR进入了回归方程.结论 入科24 h内COR水平可预测重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对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6月东方市人民医院ICU住院的96例肺炎克雷伯菌(KP)所致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感染情况分为碳青霉烯类敏感肺炎克雷伯菌(CSKP)组和CRKP组,依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CRKP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KP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对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CRKP患者55例(57.3%),CSKP患者41例(42.7%)。感染前入住ICU(OR=2.489)、行机械通气(OR=1.315)、使用抗生素(OR=1.171)、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OR=1.818)均是CRKP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感染时APACHEⅡ评分(OR=1.239)、SOFA评分(OR=1.473)及感染性休克(OR=1.799)是KP血流感染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预测KP血流感染28 d死亡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4(95%CI:0.704~0.884,P=0.003)、0.829(95%CI:0.749~0.909,P=0.005)。结论 CRKP血流感染患者病死率较高,感染前入住ICU、行机械通气、使用抗生素、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是其独立危险因素,感染时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可作为KP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2):94-97
目的 探讨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S)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148例AKIS患者进行随访调查,依据住院期间28 d内是否发生死亡将其分为死亡组(n=67)、存活组(n=81);分析AKIS患者28 d内预后病死率,分别采用单因素比较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别筛选如下因素:性别、年龄、BMI、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脓毒症严重程度、AKI分级、器官衰竭数量、机械通气、CRRT治疗、血管活性药物、低白蛋白血症、PCT、CRP、血乳酸、氧合指数、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等。结果148例AKIS患者28 d内病死率为45.27%(67/148);影响AKIS患者预后死亡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OR=2.550)、脓毒症休克(OR=5.349)、AKI分级(OR=4.406)、器官衰竭数量(OR=3.347)、机械通气(OR=3.983)、低白蛋白血症(OR=3.022)、PCT(OR=6.013)、APACHEⅡ评分(OR=2.770)等。结论 AKIS患者住院期间内具有很高的病死率,应根据筛选出的高危因素,进行早筛查、早预防、早治疗AKI,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降钙素原(PCT)、脑钠肽(BNP)联合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PACHEⅡ)评分对呼吸重症监护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290例呼吸重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28天内生存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入院第1天、3天、5天APACHEⅡ评分、PCT和BNP表达水平,分析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及PCT、BNP联合APACHEⅡ评分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28天内290例患者死亡72例(24.83%),存活218例(75.17%)。存活组入院第1天、3天、5天APACHEⅡ评分、PCT和BNP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C反应蛋白(CRP)、PCT、BNP、APACHE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T、BNP、APACHEⅡ评分为RICU呼吸重症患者死亡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PCT预后评估灵敏度为79.5%,特异度为77.3%;BNP灵敏度为70.2%,特异度为78.2%;APACHEⅡ评分灵敏度为84.2%,特异度为71.5%;三者联合预测灵敏度为92.6%,特异度为90.1%。结论PCT、BNP联合APACHEⅡ评分能更好地评估呼吸重症监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入院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及白蛋白(ALB)水平对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结局的影响,为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早期预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本院重症医学科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83例严重脓毒症患者,按照其入院后28 d预后,将存活患者纳入存活组(n=136),病死患者纳入病死组(n=47)。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ALB水平差异,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上述指标单独预测、联合预测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 183例患者中,47例于入院后28 d内病死,病死率为25.68%。病死组与存活组年龄、性别、病因、合并症等基线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高于存活组,而ALB水平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示,以严重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为因变量,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联合ALB水平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39 5,其AUC高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或ALB水平单项分析。结论入院时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联合ALB水平对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结局的预测具有积极意义,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对合并急性肾损伤(AKI)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重症监护行CRRT治疗的59例合并AKI的MODS患者.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CRRT治疗前24h内的指标,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分期,同时计算平均每日液体平衡(MFB),并对患者的预后进行统计.结果 不同KDIGO分期患者在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评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例数、少尿和患者死亡例数随着KDIGO分期的加重而显著增加(P<0.05);死亡患者中的KDIGO Ⅲ期的例数、APACHE Ⅱ评分、衰竭器官数、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例数、少尿例数和MFB都明显高于存活患者(P<0.05);KDIGO Ⅲ期、器官衰竭数、少尿和MFB是影响合并AKI的MODS患者行CRRT治疗的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KDIGO分期对行CRRT的合并AKI的MODS患者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而行CRRT前的脏器衰竭数、少尿和平均每日液体平衡三项指标也是影响合并AKI的MOD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影响重症监护病房急诊抢救危重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为急诊抢救危重患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12月危重病患者68例纳入本次研究.记录患者基本情况,计算每位患者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Ⅱ).测定患者血液中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和心肌肌钙蛋白(cTnT cardiac troponin,cT-nI)水平,随访患者28d的生存情况.根据28d患者存活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2组患者年龄、性别、血液BNP和cT-nI水平以及APACHEⅡ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8d时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分别为43例(63.2%)和25例(36.8%).死亡组和存活组的性别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血液BNP和cT-nI水平以及APACHEⅡ评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血液BNP和cT-nI水平以及APACHEⅡ评分均为影响急诊重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血液BNP和cT-nI 以及APACHEⅡ评分为影响急诊重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对于判断急诊重症患者的临床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治疗高龄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华东医院老年科呼吸监护病房2013年1月至2018年7月住院脓毒症合并AK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8例,女3例,平均年龄(92.3±8.8)岁。所有脓毒症合并AKI患者均给予抗感染、液体复苏等治疗,经综合判断有肾脏替代指征后行CRRT治疗,根据是否可行CRRT治疗分组:CRRT组,20例;对照组,2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生存时间及28天死亡率,诊断当天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血红蛋白含量(HB)、血小板计数(PLT)的差异;两组间及治疗前后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胱抑素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的变化。结果两组之间的男女构成比、基础疾病比例、年龄、体质指数、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WBC、NEU、HB、PLT、生存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RRT组较对照组患者28天死亡率降低(P0.05)。CRRT组治疗3 d后较起病时血清UA及CRP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治疗3 d后较起病时血清BUN、Cr、UA、胱抑素C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起病时血清BUN、Cr、UA、胱抑素C、CRP、PC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 d后CRRT组较对照组血清PCT、BUN、Cr、UA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龄脓毒症合并AKI患者给予CRRT治疗可以改善患者高尿酸血症,控制肾功能指标恶化,降低早期全身炎症反应及28天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王明禄  邢柏  周森 《浙江医学》2020,42(17):1837-1842
目的探讨液体平衡调整血肌酐(Scr)水平与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AKI)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ICU住院并接受CRRT的脓毒症相关AKI患者113例。根据患者CRRT后28d转归情况分为存活组75例和死亡组38例,比较两组患者CRRT前的一般情况、临床特征及液体平衡调整Scr水平。按液体平衡调整Scr水平的中位数分为高调整Scr组(≥354滋mol/L)与低调整Scr组(<354滋mol/L),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组患者28d累积生存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接受CRRT治疗的脓毒症相并AKI患者28d预后的危险因素。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对接受CRRT的脓毒症相关AK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患者年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II评分及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均高于存活组,CRRT启动时Scr、调整Scr及碳酸氢根均低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调整Scr组患者28d累积生存率高于低调整Sc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SOFA评分为影响接受CRRT的脓毒症相关AKI患者28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52,95%CI:1.129~1.618,P=0.001),而高调整Scr为独立保护因素(OR=0.989,95%CI:0.979~0.999,P=0.026)。ROC曲线分析显示,预测接受CRRT的脓毒症相关AKI患者28d预后的AUC调整Scr明显大于Scr(0.754比0.656,P=0.006)。结论CRRT启动时液体平衡调整Scr水平与接受CRRT的脓毒症相关AKI患者预后密切相关,高调整Scr水平是其28d存活的独立保护因素,而与未调整Scr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重症烧伤对炎症因子、28 d全因死亡率的影响。  方法  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重症烧伤患者86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CRRT组与乌司他丁联合CRRT组,每组43例。CRRT组:常规治疗+CRRT,乌司他丁联合CRRT组:在CRRT组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连续7 d。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7 d后的危重评分(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Marshall评分)、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IL-8)、抗生素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28 d全因死亡率。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组患者的28 d生存情况。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Marshall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治疗7 d后的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 < 0.05)。乌司他丁联合CRRT组患者治疗7 d后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Marshall评分显著低于CRRT组(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7 d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8均低于治疗前(P < 0.05)。乌司他丁联合CRRT组患者治疗7 d后的血清TNF-α、IL-6、IL-8显著低于CRRT组(P < 0.05)。乌司他丁联合CRRT组和CRRT组的28 d全因死亡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26% vs 44.19%,P < 0.05)。  结论  乌司他丁联合CRRT治疗重度烧伤患者可降低APACHEⅡ、SOFA及Marshall评分、血清TNF-α、IL-6、IL-8水平及28 d全因死亡率,缩短治疗时间,有效性和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近期死亡率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中符合VAP诊断标准的患者118例,依据28 d是否发生死亡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分析两组间基础资料,以及诊断后第1、4和7 d的HMGB1、C反应蛋白(CRP)、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全身感染性相关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等指标的差异,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预测VAP近期死亡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危险因素预测近期死亡率的准确性。结果存活组87例,死亡组31例。死亡组和生存组之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以及各时间点的HMGB1水平、APACHEⅡ和SOFA评分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第4 d的HMGB1(P=0.031)、APACHEⅡ(P=0.018)和SOFA评分(P=0.048),第7 d的HMGB1(P=0.087)、APACHEⅡ(P=0.073)和SOFA评分(P=0.049)与VAP患者28 d死亡密切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第4 d的HMGB1(HR=1.43,95%CI 1.07~1.78,P=0.021),第4 d的SOFA评分(HR=1.15,95%CI 1.06~1.21,P=0.019)和第7 d的HMGB1(HR=1.27,95%CI 1.18~1.40,P=0.003)是预测VAP患者近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第4 d的HMGB151.2μg/L(敏感性92.7%,特异性81.9%),第4 d的SOFA评分7.9(敏感性68.9%,特异性71.0%),第7 d的HMGB147.5μg/L(敏感性73.2%,特异性88.2%)是预测VAP患者28 d死亡的理想阈值。结论 HMGB1是一种可有效预测VAP近期死亡率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经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后肾功能未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2月该院收治的86例接受CRRT治疗的AKI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CRRT治疗,观察其治疗后肾功能恢复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KI患者经CRRT治疗后肾功能未恢复的影响因素。结果:86例AKI患者经CRRT连续治疗3个月后,肾功能未恢复者42例,占48.84%,肾功能恢复者44例,占51.16%;肾功能未恢复患者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22分、合并糖尿病、存在慢性肾脏病、少尿或无尿、未用血管活性药物占比均高于肾功能恢复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22分、合并糖尿病、存在慢性肾脏病、少尿或无尿、未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均为AKI患者经CRRT治疗后肾功能未恢复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APACHEⅡ评分>22分、合并糖尿病、存在慢性肾脏病、少尿或无尿、未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均为AKI患者经CRRT治疗后肾功能未恢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内压监测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治疗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6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78例SAP成年患者根据腹内压(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水平分为高IAP组(≥15 mmHg)和对照组(<15 mmHg),比较分析两组间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scoring system,APACHEⅡ)评分、全身性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epsis-related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 评分)、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等发生情况及28、60 d 死亡率。结果:高 IAP 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和SOFA分值较对照组高(P<0.05),高IAP组患者的急性肾损伤发生例数及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rerapy,CRRT)治疗例次均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患者的28 d及60 d死亡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IAP组患者死亡率高。结论:腹内压监测有助于评估SAP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风险,可用于预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诊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及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 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该院急诊科诊断的206例脓毒症患者和184例非脓毒症患者,随访脓毒症患者28 d 的预后分为存活组(127例)和死亡组(79例),比较各组患者血清PCT、白细胞介素-6(IL-6)、WBC、急性生 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的变化.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 析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并绘制ROC曲线分析各危险因素预测脓毒症死亡的价值.结果 脓毒症组血清 PCT、IL-6、APACHEⅡ评分、SOFA均明显高于非脓毒症组(P<0.01).死亡组治疗治疗1、3、7 d后的血清PCT 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年龄、血肌酐(Cr)、APACHEⅡ评分、SOFA、PCT及IL-6是影响脓毒症患 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年龄、Cr、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PCT及IL-6预测脓毒症死亡的曲 线下面积(AUC)及95%CI分别为:0.804(0.742~0.871)、0.673(0.608~0.746)、0.827(0.763~0.896 )、0.764(0.718~0.814)、0.858(0.791~0.932)、0.715(0.643~0.797).血清PCT、年龄及APACHE Ⅱ评分的最佳阈值分别为7.2 μg/L、63.4岁、22.5分时,其预测脓毒症患者死亡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好.结论 影响脓毒症预后的危险因素较多,需采取相应措施及时控制感染,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ICU病房感染性休克患者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感染性休克患者11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病死分为死亡组48例和无死亡组78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性休克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24 h尿量、白蛋白水平、MDOS数目是发生感染性休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伴有APACHEⅡ评分、24 h尿量、白蛋白水平、MDOS数目者发生病死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诊脓毒症死亡风险评分(MEDS)对脓毒症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脓毒症患者62例,根据入院时患者病情分为脓毒症组21例,严重脓毒症组24例,脓毒性休克组17例;根据28 d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41例,死亡组21例。对各组分别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II)评分、序贯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MEDS评分,并测定血乳酸水平,记录患者28 d的存活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28 d病死率的危险因素。结果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性休克组SOFA、血乳酸显著高于脓毒症组(P<0.05),而严重脓毒症组与脓毒性休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 II、MEDS评分: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脓毒症组与脓毒症组病死率均低于脓毒性休克组(P<0.05)。死亡组患者年龄大于存活组,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MEDS评分及血乳酸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随着病情的加重,脓毒症患者MEDS评分、病死率显著升高(P<0.05);随着危险分层的增加,患者病死率也显著增高(P<0.05);多凶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MEDS评分及血乳酸均是28 d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MEDS评分的实用性优于APACHE II、SOFA评分,可作为脓毒症患者病情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