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60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方法: 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208例,年龄61~80岁,根据对氯吡格雷的反应分为氯吡格雷抵抗组55例和氯吡格雷有反应组153例。 结果: 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26.4%。氯吡格雷抵抗组和有反应组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PAR)分别为(57±6)%和(35±9)%(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Ⅱ型糖尿病[P=0.037, 优势比(OR)=2.053,95%置信区间1.045-4.034]是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因素。结论: 60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26.4%,Ⅱ型糖尿病是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氯吡格雷广泛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但个体之间对氯吡格雷的反应各不相同,部分病人对氯吡格雷反应较差甚至无反应。就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合并2型糖尿病(T2DM,简称DM)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中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情况及相应的危险因素、并评估其对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 连续选取于解放军总医院住院接受氯吡格雷治疗的合并DM的老年冠心病患者232例,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测,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大于50%者为对照组(n=142),抑制率低于50%者为观察组(n=90).观察两组冠脉介入术前临床危险因素、糖代谢、脂代谢及炎症指标水平的差异,评价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及死亡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高血压及高脂血症发生率、用药情况、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偏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清蛋白(GSP)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明显增高(均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院内发生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比例明显升高(P<0.01),死亡发生率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并DM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存在明显氯吡格雷抵抗现象,氯吡格雷抵抗患者术后心肌梗死的风险明显增加,FPG、GSP、hs-CRP水平增高与HDL-C水平降低可能是老年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利用比浊法测定5μmol/L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PAR)来判定是否发生氯吡格雷抵抗,并将研究对象按是否发生抵抗分组,按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相关因素。结果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为24.3%。抵抗组与非抵抗组比较发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5.3±3.3vs3.5±2.9,P<0.01)、总胆固醇[(5.3±1.6)mmol/Lvs(4.7±1.0)mmol/L,P<0.05)]及冠脉病变程度[(65±53)分vs(31±29)分,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24.3%,胰岛素抵抗、总胆固醇和冠脉病变程度可能是其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抵抗对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DM)患者冠脉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和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该院住院择期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老年冠心病合并DM患者160例,根据血栓弹力图检测结果分为非氯吡格雷抵抗组(对照组)和氯吡格雷抵抗组(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脂代谢、糖代谢、炎症指标以及术后心肌梗死、死亡的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清蛋白(GS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各介入指标之间和术后院内死亡率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院内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合并T2DM的患者存在明显的氯吡格雷抵抗现象,且能够明显增加介入术后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FPG、GSP、hs-CRP水平升高与HDL-C水平下降可能是老年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氯吡格雷抵抗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氯吡格雷是一种广泛用于冠心病患者的抗血小板药物。但是氯吡格雷不是对所有病人都有同样效果。有些病人尽管进行了氯吡格雷治疗,依然发生了不良事件。这可以被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凝集能力下降所部分解释。一个离体研究定义这一现象为氯吡格雷无应答或抵抗。然而不管是流行病学资料还是和冠心病风险的相关性都不明朗。现对氯吡格雷抵抗的定义、影响因子、临床意义及解决的途径和问题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9.
随着抗血小板治疗成为心血管治疗的基石,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的使用及氯吡格雷抵抗(CR)现象的发生就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CR被认为是导致支架内血栓及再发缺血事件的罪魁祸首,并且增加了围手术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为目前对于CR没有明确的定义,所以临床的管理仍然是个挑战。新的抗血小板制剂及易感人群中基因多态性的探测将有利于规范临床CR患者的治疗。关于抵抗的概况、发生率、发生机制及抵抗患者特定的临床治疗方案等,本文将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国产氯吡格雷(泰嘉)对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的影响.方法 采用全血电阻法监测冠状动脉造影和(或)64层冠脉CT证实的冠心病患者178例和51例对照者的血小板聚集率(PAG),冠心病患者经氯吡格雷75 mg/d,治疗一周后再次测定冠心病患者的PAG,比较加用氯吡格雷前后PAG的变化.结果 冠心病患者中49例(28%)出现AR,使用国产氯吡格雷治疗一周后,PAG明显下降.结论 冠心病患者中AR的发生率升高,加用氯吡格雷治疗可减少A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临床试验证实氯吡格雷作为重要的抗血小板聚集药,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氯吡格雷抵抗的出现限制了其临床效果。现就氯吡格雷抵抗的定义、机制,以及氯吡格雷抵抗的检测方法包括血栓弹力图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13.
蒋长荣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2):26-30
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在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行PCI的冠心病患者200例,根据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情况分为氯吡格雷反应正常者126例(对照组)和氯吡格雷抵抗者74例(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是否吸烟、有无糖尿病、有无高血压、血脂指标及瘦素水平,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患者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为37.0%(74/200)。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三酰甘油(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BMI、吸烟率、糖尿病发生率、高血压发生率、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瘦素水平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肥胖[OR=4.589,95%CI(1.067,4.556)]、吸烟[OR=2.225,95%CI(1.006,3.968)]、糖尿病[OR=2.189,95%CI(1.007,4.440)]、高血压[OR=1.985,95%CI(1.067,4.547)]、LDL[OR=2.356,95%CI(1.231,3.987)]、瘦素[OR=3.569,95%CI(1.056,4.569)]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较高,而肥胖、吸烟、糖尿病、高血压、LDL、瘦素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针对上述人群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氯吡格雷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氯吡格雷抵抗的相关影响因素,观察氯吡格雷抵抗和心血管事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欲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119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于术前24 h内未使用及使用氯吡格雷治疗7 d后采集肘静脉血,进行血小板聚集率(PA)检测.根据测算的PA值分为氯吡格雷抵抗(CR)组和非氯吡格雷抵抗(NCR)组,分析CR的影响因素.随访3个月,观察心血管事件和CR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19例ACS患者中,氯吡格雷抵抗(CR)组32例(26.9%),非氯吡格雷抵抗(NCR)组87例(73.1%),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为26.9%.合并糖尿病的ACS患者组CR的发生率较高,为59.4%,非糖尿病ACS患者CR的发生率较低,为32.2%(P<0.01),置入2枚以上支架组CR的发生率较NCR组高(43.8%比8.0%,P<0.05).CR组服药前基础的血小板聚集率为38.22±8.22,与NCR组血小板聚集率53.95±9.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随访主要心血管事件可以看出,CR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较NCR组高(12.5%比1.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较高,同时影响临床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糖尿病人群更易发生氯吡格雷抵抗.另外,置入支架数的增多使患氯吡格雷抵抗的危险性增加.氯吡格雷抵抗影响患者的预后,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很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仍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首位,大约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1],因此心血管病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和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在不同类型的心血管病中,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死亡率最高,其发病机制主要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病变导致... 相似文献
16.
氯吡格雷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缺血性卒中以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术前和术后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药,但其抗血小板效果存在个体差异,即存在氯吡格雷抵抗现象(clopidogrel resistance, CR)。CR通常归因于血浆中巯基代谢物浓度的降低,而引起巯基代谢物浓度降低的因素众多。文章对CR...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相关microRNA(miRNA)与冠心病氯吡格雷低反应的相关性及其作为生物标志物的诊断价值。方法筛选158例稳定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光比浊法检测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MPAR),将其中MPAR≥65%的35例患者纳入氯吡格雷低反应组(低反应组),并按年龄、性别配对将35例MPAR<65%的患者纳入氯吡格雷正常反应组(正常反应组)。采集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并提取总RNA,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iR-34a-5p、miR-370-3p、miR-432-5p和miR-495-3p在两组患者中的表达差异,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估差异miRNA对氯吡格雷低反应的诊断价值。结果与正常反应组相比,低反应组患者的miR-34a-5p和miR-495-3p表达显著升高,且差异倍数大于2(P<0.05);而miR-370-3p和miR-432-5p的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miR-34a-5p和miR-495-3p的表达与冠心病患者MPAR均呈显著正相关(r=0.709,P<0.01;r=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PCI治疗术后服用氯吡格雷的老年冠心病患者 99例,应用血栓弹力图检测其ADP 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根据结果分为氯吡格雷抵抗组(CR组)和非氯吡格雷抵抗组(NCR组),同时检测其 CYP2C19 基因多态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之间一般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及CYP2C19基因型的差异,不同基因型之间血小板抑制率的差异,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氯吡格雷抵抗的危险因素。结果 99 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中,CR组35例,NCR组64例;两组之间的CYP2C19基因型的差异(CR组CYP2C19快代谢型6例,弱代谢型29例,NCR组快代谢型42例,弱代谢型22例)、总胆固醇(TC)水平(5.43±0.32mmol/L vs 5.24±0.50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3.43±0.35mmol/L vs 3.20±0.49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1.00±0.22mmol/L vs 1.11±0.20mmol/L)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老年患者中CYP2C19快代谢型和弱代谢型的人群分布为48.48%和51.52%(其中中间代谢型为45.46%,慢代谢型为6.06%),快代谢型和弱代谢型患者的血小板抑制率分别为78.43±18.22%、42.65±1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变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YP2C19弱代谢基因型为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携带CYP2C19弱代谢基因型是导致老年冠心病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行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有助于指导PCI术后的抗血小板治疗。 相似文献
19.
沈云刚 《糖尿病天地(学术刊)》2021,(8)
目的:探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并进行药学分析.方法:2018年7月-2020年6月,开展老年冠心病治疗探究,从本院此期间接受的此类患者中选取78例,按照选取顺序进行编号,利用抽签法平均分2组,标记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试验组在前者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泰安地区冠心病患者CYP2C19、ABCB1、PON1基因型分布特点及与氯吡格雷抵抗风险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在泰安市中心医院住院且服用氯吡格雷治疗的冠心病患者594例,运用荧光染色原位杂交技术检测CYP2C19*2(rs4244285)、CYP2C19*3(rs4986893)、CYP2C19*17(rs12248560)、ABCB1(rs1045642)、PON1(rs662)基因型。 [结果]泰安地区冠心病患者CYP2C19*2、CYP2C19*3、CYP2C19*17基因型主要是野生纯合型(GG),其中CYP2C19*2 GG基因型频率为48.0%,CYP2C19*3 GG基因型频率为89.6%,CYP2C19*17 CC基因型频率为97.0%;ABCB1基因型主要是突变杂合型(CT),基因型频率为46.8%;PON1基因型主要是突变杂合型(AG),基因型频率为47.1%。CYP2C19*2、CYP2C19*3、CYP2C19*17、ABCB1、PON1基因型分布、等位基因分布在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泰安地区冠心病患者CYP2C19等位基因频率及代谢型分布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在纳入研究的594名患者中,综合评价患者氯吡格雷抵抗风险度≥2的患者有287例,约占患者总数的48.3%,表明48.3%的患者常规剂量服用氯吡格雷后存在氯吡格雷抵抗。其中在风险度≥2的287例患者中,有46例CYP2C19代谢类型为正常代谢型,约占患者总数的7.7%。 [结论]泰安地区冠心病患者CYP2C19*2、CYP2C19*3、CYP2C19*17、ABCB1、PON1基因型存在多态性,ABCB1、PON1基因多态性会对约7.7%的患者用药指导结果有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