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腹腔暴露2,5-己二酮(2,5-HD)大鼠脊髓组织细胞凋亡及相关调控蛋白的表达,探讨其致毒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将2,5-HD溶于0.9%生理盐水,经腹腔注射染毒。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染毒剂量分别为100 mg/kg,200 mg/kg和400 mg/kg,注射量为0.3 mL/100 g,对照组以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每天1次,每周5 d,共染毒5周。染毒过程中,每周对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价。通过TUNEL-Hoechst 双染技术观察脊髓组织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脊髓组织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表达。结果神经行为学观察显示,在染毒第5周,100 mg/kg,200 mg/kg和400 mg/kg 2,5-HD染毒组大鼠的步态评分值分别为1.80,2.80和3.9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TUNEL-Hoechst 双染结果显示,在染毒组大鼠脊髓切片可见绿色阳性细胞,其凋亡指数(AI)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染毒剂量增高而增加。Western Blot 检测结果显示,2,5-HD染毒大鼠脊髓组织Bax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Bcl-2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结论经腹腔暴露2,5-HD可诱导大鼠脊髓组织细胞凋亡,其机制与上调Bax蛋白表达和下调Bcl-2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经腹腔暴露2,5-己二酮(2,5-HD)大鼠脊髓组织细胞凋亡及相关调控蛋白的表达,探讨其致毒机制。 方法  将40只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将2,5-HD溶于0.9%生理盐水,经腹腔注射染毒。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染毒剂量分别为100 mg/kg,200 mg/kg和400 mg/kg,注射量为0.3 mL/100 g,对照组以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每天1次,每周5 d,共染毒5周。染毒过程中,每周对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价。通过TUNEL-Hoechst 双染技术观察脊髓组织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脊髓组织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表达。 结果  神经行为学观察显示,在染毒第5周,100 mg/kg,200 mg/kg和400 mg/kg 2,5-HD染毒组大鼠的步态评分值分别为1.80,2.80和3.9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TUNEL-Hoechst 双染结果显示,在染毒组大鼠脊髓切片可见绿色阳性细胞,其凋亡指数(AI)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染毒剂量增高而增加。Western Blot 检测结果显示,2,5-HD染毒大鼠脊髓组织Bax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Bcl-2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  经腹腔暴露2,5-HD可诱导大鼠脊髓组织细胞凋亡,其机制与上调Bax蛋白表达和下调Bcl-2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移植对正己烷致周围神经病大鼠神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 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染毒组和高剂量染毒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均用2,5-己二酮(2,5-HD),分别以200 mg/kg和400 mg/kg的剂量进行腹腔注射染毒,对照组用生理盐水进行腹腔注射。染毒6周后,以上各组均随机分为2组,分别任取1组大鼠尾静脉移植MSCs,每只大鼠移植1×106个MSCs。染毒及MSCs移植过程中,观察大鼠的一般状态和步态变化,并用肌电图与诱发电位仪记录大鼠尾神经传导潜伏期和神经传导速度。结果大鼠染毒6周时,低、高剂量组的步态评分分别升高至2.87±0.28和3.78±0.24、神经传导潜伏期分别延长为(5.15±0.29) ms和(6.75±0.35) ms、神经传导速度分别减低为(13.20±0.51) m/s和(8.00±0.43)m/s。 MSCs移植后,随移植时间的延长,模型大鼠步态评分下降,神经传导潜伏期和神经传导速度逐渐恢复。移植5周后,低、高剂量组的神经传导潜伏期分别恢复21.63%和16.08%,神经传导速度分别提高13.38%和38.71%,与未移植MSCs的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MSCs移植能明显改善正己烷致周围神经病大鼠的行为学和神经电生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鼠实验性脊髓半横断损伤后,钠通道阻滞剂苯妥英钠在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和超微结构保护中的作用。方法参考Ramberg和Borgens法建立大鼠半横断型脊髓损伤模型,72只Sprague-Dawley大鼠均接受T10节段的脊髓损伤,然后被随机分为3组:甲基强的松龙(MP)组,于伤后通过腹腔注射甲基强的松龙30mg/kg;苯妥英钠(PHT)组,于伤后通过腹腔注射苯妥英钠10mg/kg;对照(NS)组,于伤后通过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在脊髓损伤4h,8h,24h后,每组各取7只大鼠,麻醉后处死取损伤区脊髓,测定丙二醛(MDA)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于24h每组取3只大鼠麻醉后处死,取出损伤区脊髓制成标本,在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改变。结果苯妥英钠组脊髓组织MDA浓度明显低于各时相点NS对照组,SOD活性显著升高(P〈0.01),而与MP治疗组无明显差异(P〉0.05)。电镜下苯妥英钠组和MP组大鼠脊髓损伤部位观察到灰质出血坏死,线粒体水肿,髓鞘分离,髓鞘板层结构排列松散,较NS组轻。结论钠通道阻滞剂苯妥英钠可以增强脊髓损伤后的抗氧自由基的能力,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对脊髓神经组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和嗅黏膜神经干细胞(OM NSCs)共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别提取培养并鉴定大鼠BMSCs和OM NSCs。将60只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仅做椎板切除,不损伤脊髓),对照组(在脊髓损伤区域注射5 μL生理盐水),BMSCs移植组(在脊髓损伤区域注射5 μL 5×104个细胞BMSCs单细胞悬液),OM NSCs移植组(在脊髓损伤区域注射5 μL 5×104个细胞 OM NSCs单细胞悬液,BMSCs和OM NSCs共移植组(在脊髓损伤区域注射5μL 1〖DK〗∶1 5×104个细胞BMSCs和OM NSCs细胞混悬液)。细胞移植后第1、3、7、14、21、28天分别对大鼠进行BBB评分,28天后处死大鼠,分离脊髓组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细胞迁移情况。结果 造模后,大鼠双后肢瘫痪,BBB评分0分。细胞移植后14天起,与对照组相比,干细胞移植组运动功能有显著改善,BBB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MSCs移植组和OM NSCs移植组相比,移植后21、28天,共移植组BBB评分显著增加(P<005)。免疫荧光观察结果表明,脊髓损伤28天后,损伤区脊髓内可见空泡形成,两种干细胞聚集在空泡周围,BMSCs在损伤区分布较为集中,而OM NSCs相对散在分布,细胞较为伸展。结论 干细胞移植可以一定程度上恢复脊髓损伤大鼠的运动功能,BMSCs和OM NSCs两种干细胞共移植效果优于单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对脑缺血大鼠神经组织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24只SD大鼠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随机分为移植组、注射组、对照组,每组8只。局部给予移植组动物BMSCs,由尾静脉给予注射组动物BMSCs,对照组动物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5-溴脱氧尿苷嘧啶(BrdU)标记新生细胞。MCAO术后第7、14天,每组各处死4只动物,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评估大鼠神经功能(处死前),取脑组织进行双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神经元样细胞和胶质细胞的生成情况。结果 MCAO术后第7、14天,移植组和注射组动物BrdU+NES双标阳性细胞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移植组动物术后第7、14天及注射组动物术后第7天BrdU+GFAP双标阳性细胞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第14天,移植组和注射组大鼠mN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局部移植或静脉给予MCAO后大鼠BMSCs,可减少胶质瘢痕的形成,增加神经元样细胞的生成,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鞘内注射咪唑安定对福尔马林致痛大鼠脊髓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n=8):对照组(C组)、模型组(F组)、生理盐水组(NS组)及咪唑安定组(M组)。鞘内置管后5d,F组、NS组及M组大鼠于左后足掌部皮下注射5%福尔马林100μL,注射福尔马林前20min,NS组鞘内注射20μL生理盐水,M组鞘内注射4μL(20μg)咪唑安定和16μL生理盐水,C组足底注射生理盐水100μL。采用疼痛加权评分评价疼痛行为学,并在足底注射后2h后将所有动物处死取脊髓膨大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脊髓背角c—fos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F组、NS组脊髓背角c-fos表达增加(P〈0.01);与F组、NS组比较,M组脊髓背角c—fos表达降低(P〈0.01)。结论:鞘内注射咪唑安定可抑制福尔马林炎性疼痛引起的脊髓中c-fos表达增加,可能与咪唑安定的抗伤害和镇痛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己酮可可碱对大鼠脊髓和背根神经节(DR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180-220g,分为7组.对照组(10只)经口灌胃生理盐水(NS)2mL/次,每天1次;A、B、c组(各5只)按17mg/kg;D、E、F组(各5只)按8.5mag/kg经口灌胃HgCl_2溶液,每天1次.7组均连续灌胃18~22d.染汞组动物出现汞中毒症状后,处死A、D组大鼠和对照组5只大鼠.随后B、E组用二巯丙磺钠注射液(DMPS)按28 mg/kg腹腔注射驱汞2个疗程(驱汞3 d,休息4 d为1个疗程):C组用DMPS+己酮可可碱(按29.22 mg/kg经口灌胃,每天1次,共14 d);F组腹腔注射Ns 1 mL/次,方法同DMPS.实验结束后处死全部动物,灌注固定取出脊髓L5-6节及L5、L6两侧DRG并制成病理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测定DRG和脊髓TNF-α表达水平.结果 染毒组大鼠DRG和脊髓TNF-α平均灰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阳性反应物平均面积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E组用DMPS驱汞2个疗程及F组腹腔注射NS 2周期后,均未见TNF-α表达显著减弱,C组(DMPS+己酮可可碱)DRG和脊髓TNF-α平均灰度显著提高.平均面积减少(P<0.05).结论 亚急性HgC1_2中毒大鼠DRG和脊髓TNF-α表达显著增强,己酮可可碱联合αDMPS能够有效抑制TNF-α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从健康SD雄性大鼠股骨和胫骨骨髓中获取BMSCs。选择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即:1对照组:1周2次,连续6周注射蓖麻油(0.2 ml/100g);2CCl4组:1周2次,连续6周皮下注射CCl40.2 ml/100g;3CCl4/BMSCs组:大鼠注射CCl46周后,每只大鼠尾静脉注射3×106BMSCs;4CCl4/生理盐水组:大鼠注射CCl46周后,每只大鼠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BMSCs注射4周后,化学方法检测羟脯氨酸评价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检测血清ALT和白蛋白水平评估肝脏功能。结果与CCl4组大鼠相比,CCl4/BMSCs组大鼠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肝脏氨基转移酶(ALT)并未有显著降低(P〉0.05)。组织学观察,CCl4/BMSCs组肝纤维程度显著降低。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明显的抗纤维化能力。结论 BMSCs分化为肝细胞后,可明显的降低肝脏纤维化过程,降低胶原纤维沉积,改善肝脏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cid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aFGF)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分化为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后,植入缺损皮肤对创面神经修复的作用及方式。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BMSCs,利用aFGF诱导其向NSCs分化,并用DAPI荧光标记物进行标记。将 81只SD大鼠背部作皮肤全层缺损创面,每组9只。随机分为局部创面注射NSCs(A)组、尾静脉注射NSCs (B)组、NSCs+血浆支架(局部外敷料组)(C)组、局部创面注射BMSCs(D)组、尾静脉注射BMSCs(E)组、BMSCs+血浆支架组(局部外敷料组)(F)组、血浆支架(局部外敷料)(G)组、局部创面注射等量生理盐水(H)组、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I组),创面模型在各种移植处理后的第4、5、7周取材,免疫荧光及RT-PCR检测皮肤表皮下及真皮层蛋白基因产物(protein gene product,PGP)9.5的表达。结果:PGP 9.5在创面愈合后第4、5、7周的荧光密度分布,在时间上采用重复资料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7.03,P=0.000),干细胞移植对神经修复特异性表达有差异;在分组上采用重复资料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0.44,P=0.000),干细胞移植在时间及分组上的相互作用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43,P=0.001)。NSCs局部注射移植后神经修复作用较NSCs尾静脉注射移植明显(P=0.001),NSCs尾静脉注射移植后神经修复较NSCs外敷料移植明显(P=0.000),而NSCs局部注射移植后神经修复作用较BMSCs局部注射移植后明显(P=0.000),BMSCs局部注射移植后神经修复作用较生理盐水局部注射移植后明显(P=0.000),血浆局部外辅料移植与生理盐水的局部注射移植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生理盐水的局部注射移植与尾静脉注射移植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6),RT-PCR检测PGP 9.5基因表达的测定更进一步说明了以上结果。结论:aFGF诱导BMSCs分化为NSCs后,植入皮肤缺损促进皮肤创面神经修复的效果较单纯植入BMSCs强,且以局部注射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鸡血藤总黄酮对坐骨神经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of the sciatic,CCI)大鼠机械痛敏和脊髓谷氨酸含量的影响。方法4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不手术)、假手术组(分离坐骨神经但不结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坐骨神经结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鸡血藤总黄酮处理组(坐骨神经结扎+腹腔注射鸡血藤总黄酮20 g/kg),连续给药4周。运用机械缩足反射阈值检测术后3、7、10、14、21、28 d大鼠机械痛敏。运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大鼠术后14、28 d脊髓背角中谷氨酸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处理组术后第10、14、21、28天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明显升高(P<0.05,或P<0.01);在第14天及第28天观测到鸡血藤总黄酮可显著降低大鼠脊髓背角谷氨酸的含量(P<0.01)。结论鸡血藤总黄酮可减轻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的机械痛敏,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脊髓背角谷氨酸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异槲皮苷通过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和成骨分化对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体外实验:CCK 8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Transwell实验检测BMSCs迁移,茜素红S染色检测BMSCs钙沉积,碱性磷酸酶(ALP)检测试剂盒检测BMSCs中ALP活性,Western blot检测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和骨钙素(OCN)蛋白表达;体内实验:40只骨折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BMSC组、异槲皮苷组和BMSC+异槲皮苷组,每组10只。对照组大鼠尾静脉和腹腔注射PBS; BMSC组大鼠尾静脉注射2×106个BMSCs,腹腔注射PBS; 异槲皮苷组大鼠腹腔注射40 mg/kg异槲皮苷,尾静脉注射PBS; BMSC+异槲皮苷组尾静脉注射2×106个BMSCs,腹腔注射40 mg/kg异槲皮苷。X线摄影检测大鼠骨折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骨痂组织OCN和Ⅰ型胶原蛋白(ColⅠ)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异槲皮苷促进BMSC增殖,其中10 μmol/L效果最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异槲皮苷(5μmol/L和10μmol/L)促进BMSCs迁移、钙沉积和ALP活性,促进BMSCs中Runx2和OCN蛋白表达(均P<0.05)。体内实验中,与对照组及BMSC组相比,BMSC+异槲皮苷组大鼠在骨折2周后,骨折愈合评分、OCN和ColⅠ的表达升高(P<0.05);而BMSC组、异槲皮苷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BMSC组、异槲皮苷组和BMSC+异槲皮苷组大鼠在骨折3周后,骨折愈合评分升高,OCN和ColⅠ的表达升高(P<0.01);与BMSC组相比,BMSC+异槲皮苷组大鼠在骨折3周后,骨折愈合评分升高,OCN和ColⅠ的表达升高(P<0.05)。结论 异槲皮苷通过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和成骨分化促进大鼠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2,5-己二酮(2,5-HD)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凋亡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从大鼠骨髓分离、提取和培养大鼠BMSCs ,经形态学观察,流式检测特异细胞标记物表达,成骨、成脂细胞诱导分化,确认其为BMSCs。将BMSCs暴露于10 mmol/L,20 mmol/L,40 mmol/L 2,5-HD,培养24 h,并设立空白对照组。用MTT法观察细胞存活率;用HE染色法观察染毒后细胞形态变化;用Hoechst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用Western Blot检测Bax、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2,5-HD染毒组BMSCs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HE染色观察显示,染毒BMSCs胞体变小,胞核固缩,突起变短。 Hoechst 染色观察结果表明,染毒BMSCs可见核的固缩及新月形等凋亡特征的核形态变化。 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染毒组BMSCs的Bax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Bcl-2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2,5-HD能诱导大鼠BMSCs凋亡,且其凋亡诱导机制可能与Bax/Bcl-2蛋白的表达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继发性骨质疏松性的个体骨缺损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分离法培养原代BMSCs细胞,并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及使用成骨成脂特异性染色鉴定培养的BMSCs;选取60只雌性SD大鼠,通过肌注地塞米松(DEX,1 mg·kg-1·d-1)8周,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所有大鼠经手术于胫骨平台下钻孔造骨缺损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三组:对照组(NS组,骨折不处理)、DEX骨折+生理盐水(NS)组、DEX+BMSCs组,将BMSCs注射到大鼠骨缺损部位治疗(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对照),于术后4周和8周,采用Micro-CT检测各组大鼠的骨缺损愈合情况。结果经流式细胞表型鉴定及成骨成脂特异性染色实验均证实分离得到的细胞是BMSCs。Micro-CT结果表明,与DEX+NS组比较,BMSCs细胞治疗能促进DEX诱导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结论 BMSCs对继发性骨质疏松性大鼠的骨缺损具有显著的促进愈合作用,这为临床治疗继发性骨质疏松个体的骨损伤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移植治疗大鼠陈旧性脊髓损伤的效果。方法对48只Wistar大鼠采用改良的ALLEN撞击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将其随机分为4组,4周后4组分别注射BMSCs+BDNF、BMSCs、BDNF及DMEM干预。分别于移植后1、2、4周采用BBB评分评估大鼠后肢运动情况,并于移植后4周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MSCs在脊髓损伤部位的分布,及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表达。结果移植后4周,BMSCs+BDNF组及BMSCs组的BMSCs在脊髓损伤部位均得以存活。BMSCs+BDNF组与BMSCs组及BDNF组比较,脊髓空洞较少并且GAP-43阳性表达面积较高(F=35.57,q=4.97~25.84,P<0.05)。BMSCs+BDNF组BBB评分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27.51,q=3.89~11.57,P<0.05)。结论 BMSCs+BDNF联合移植对于大鼠陈旧性脊髓损伤有较好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单侧输尿管结扎(UUO)梗阻性肾病模型大鼠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以及肾脏组织CD4+CD25+Treg特异性标志物FoxP3表达影响。方法自Wistar大鼠分离BMSCs,经体外传代培养、成脂诱导及鉴定后制备细胞悬液。5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BMSCs干预组和生理盐水注射组,每组18只。BMSCs干预组和生理盐水注射组大鼠经UUO建立梗阻性肾病模型,并于造模同时经下腔静脉分别注入BMSCs和等体积生理盐水。分别于造模后第3、7和14天,采集外周血后分批处死各组大鼠(每组6只),留取肾脏组织标本。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25+Treg占CD4+Treg的百分比(CD4+CD25+Treg/CD4+Treg);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脏组织CD4+CD25+Treg特异性标志物FoxP3表达。结果 BMSCs干预组和生理盐水注射组大鼠造模后各时点外周血CD4+CD25+Treg/CD4+Treg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BMSCs干预组与生理盐水注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杜妍  肖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1,40(11):1001-1003,1010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蛋白在百草枯(PQ)诱导的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雄性SD大鼠40 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只。盐水对照组(NS组):一次性腹腔注射生理盐水8.5 mL/kg,模型组(PQ组):一次性腹腔注射百草枯15.0 mg/kg,分别于给药后5 d、28 d处死动物,HE 染色观察肺组织炎症、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大鼠MMP3、MMP8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建模5 d PQ 组大鼠肺组织炎症程度高于NS 组( P<0.05),建模28 d PQ 组大鼠肺组织炎症、纤维化程度高于NS 组( P<0.05),模型组在腹腔注射后5 d时肺泡间隔和肺泡腔内炎性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增多,28 d时成纤维细胞大量增生,但外周肺实质炎症减轻。MMP3、MMP8在NS 组大鼠肺脏中即有表达,但表达较弱,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MMP3、MMP8的表达于5 d时表达增强,此后28 d时已基本接近正常水平。结论百草枯染毒后大鼠肺组织早期以炎性反应为主,成纤维细胞增多,晚期以纤维化为主,MMP3、MMP8蛋白在百草枯致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炎性反应期中表达增强,提示它们可能是PQ 致肺纤维化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大剂量 Vitam in C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 (SCI)疗效并与甲基强的松龙 (MP)相比较。方法SD大鼠 4 8只随机分为 A组 (SCI+MP) ,B组 (SCI+Vitam in C) ,C组〔 SCI+生理盐水 (NS)〕,Allen's模型 (7g× 4cm )致大鼠 T1 1 急性 SCI;伤后 0 .5 h A组、B组分别腹腔注射 MP 30 m g/ kg、Vitam in C 2 0 0 mg/ kg,C组腹腔注射等量 NS。观察伤后 4 8h脊髓 HE染色 +尼氏染色、含水量及伤后 2周斜板实验 +Gale评分。结果  A、B组伤后 4 8h脊髓出血坏死程度及含水量明显轻于创伤组 ,神经元残存 Olsiwski氏小体数量及伤后 2周斜板实验 +Gale评分也明显高于 C组 (P<0 .0 5 ) ,而 A、B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大剂量 Vitamin C早期使用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有治疗作用 ,但效果不优于大剂量 MP。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神经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效果与机制的差异。方法:用成年Wist-ar大鼠建立脊髓半横切模型,随机分为神经干细胞(NSCs)组(n=10)、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注射组(n=10)、PBS注射组(n=10)及只打开椎板的假手术组(n=10)。移植后行BBB运动功能学评分,半切位置的免疫组化及核磁成像比较。结果:BBB评分NSCs注射组明显高于BMSCs注射组,NSCs注射组和BMSCs注射组均明显高于PBS注射组,脊髓切片中可观察到被标记的NSCs及BMSCs,核磁成像显示移植后半切形成的脊髓空洞有所减小。结论:静脉注射NSCs、BMSCs均能改善脊髓损伤大鼠的运动功能,但注射NSCs效果更明显。静脉注射干细胞后,细胞可迁移至脊髓损伤的位置,核磁成像显示脊髓空洞有所减小,提示干细胞可能通过补充或替代损失的神经细胞,修复已缺失的神经组织和功能性神经单位,重建神经环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后移植治疗急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疗效。方法对BMSCs进行体外诱导,并鉴定。将模型大鼠分为3组,将诱导及未诱导的BMSCs和生理盐水分别注入模型鼠脊髓半切点附近,在3个月内用BBB评分法对治疗情况进行评价。结果BMSCs体外诱导后的细胞经免疫组化检测可证实为神经细胞;进行细胞移植的两组动物死亡率明显下降,神经功能有明显恢复(P〈0.05);并且BMSCs诱导后移植组神经功能恢复较未诱导组明显(P〈0.05);而生理盐水组移植前后评分变化不明显。结论BMSCs诱导组治疗脊髓损伤模型的疗效总体好于未诱导的BMSCs组,前两组的疗效均好于生理盐水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