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牵正汤联合西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4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73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结合组37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临床西医规范化治疗,结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牵正汤14周辅助治疗。实验过程中对比两组客观、主观治疗效果和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H-B评分差异用药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治疗后,结合组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偏低(P0.05);主观治疗感受方面,结合组主观症状减轻较对照组早1~3d(P0.05);两组总体有效率(主观不适明显减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方面,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仅对照组发生轻度恶心1例,未予特殊处理症状自行缓解。结论:牵正汤联合西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效果较好,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及主观不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牵正汤联合西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9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组65例、西医组64例,2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中西医组同时给予牵正汤辅助治疗3个月,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H-B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的H-B评分显著低于西医组(P<0.05);中西医组的愈显率显著高于西医组(P<0.0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牵正汤联合西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具有更加显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牵正散合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牵正散合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针刺治疗。2组均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治疗前后House-Brae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87%,治愈率71.87%;对照组总有效率87.50%,治愈率46.87%;2组总有效率及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牵正散合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李氏牵正汤联合放血疗法对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面部残疾指数(FDI)的影响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广州市中医医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10月期间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使用一般西医基础治疗:甲钴胺分散片、泼尼松片及其他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李氏牵正汤联合放血疗法治疗,疗程14 d,分别于治疗第7天和治疗结束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DI评分变化和肌电图眼轮匝肌运动传导情况,以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DI评分均有改善,其中观察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潜伏期和波幅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李氏牵正汤联合放血疗法可缩短风热袭络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疗程,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及改善预后,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标本牵正汤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平 《河北中医》2000,22(1):12-13
目的 观察标本牵正汤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 92例患者随机分组,各46例,观察组以标本牵正汤为基本方辨证治疗;对照组口服强的松、地巴唑。结果 治疗2周末治愈率和4周内总治愈率观察组分别为84.78%和100%,对照组为45.65%和65.22%,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后遗症、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标本牵正汤治疗面神经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孙晓峰 《光明中医》2022,(17):3141-3143
目的 对针刺联合神农牵正散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展开系统分析。方法 利用Excel表统计遴选莱州市人民医院治疗的104例面神经炎患者作为研究目标,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试验组(52例),统计时间为2018年7月—2021年7月,对照组以针刺治疗,试验组以针刺联合神农牵正散治疗,研究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面部神经功能评分、H-B分级评分、面肌功能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面部神经功能评分、H-B分级评分、面肌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的面部神经功能评分、H-B分级评分、面肌功能评分较高,P <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临床疗效较高,P <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 <0.05。结论 以针刺联合神农牵正散治疗面神经炎患者在提升临床效果、提高面部神经功能评分、H-B分级评分、面肌功能评分,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研究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牵正散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0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掷骰子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加例针刺,地仓透颊车,瞳子髎、攒竹透太阳,阳白透头维;翳风,牵正,人中,风池~(双侧);久治不愈选翳风、牵正、地仓、足三里,平补平泻,深度2cm,留针20min,1次/d。治疗组40例牵正散(荆芥10~15g,防风10g,白附子6~10g,僵蚕10g,葛根10~15g,白芷10g,苏木1~15g,红花10g,细辛3~6g,全蝎3~6g,蜈蚣2~3条;血瘀加地龙、红花;气虚加黄芪;肌肉痉挛加蝉蜕);1剂/d,水煎300mL,早晚口服;针刺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面部肌肉功能、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5例,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0%。对照组痊愈6例,显效12例,有效11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2.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联合牵正散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范济平 《河南中医》2003,23(10):22-22
笔者在补阳还五汤、牵正散二方基础上 ,化裁拟定益气牵正汤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疗效较好 ,现将 1981~ 2 0 0 1年治疗的 2 5 1例病例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 2 5 1例中 ,男 132例 ,女 119例 ;年龄最小 7岁 ,最大 6 6岁 ,其中 7~ 16岁 4例 ,17~ 2 6岁 2 6例 ,2 7~ 36岁 87例 ,37~ 4 6岁 6 3例 ,4 7~ 5 6岁 4 6例 ,5 7~ 6 6岁 2 5例 ;职业 :农民 10 1例 ,工人 5 4例 ,干部 2 1例 ,个体 5 5例 ,其他 2 0例 ;发病时间最短 0 .5d ,最长 10a ,其中 0 .5~ 7d 81例 ,8~ 14d 10 0例 ,15~ 30d 4 4例 ,1月以上 2 6例。诊断 :根据受…  相似文献   

9.
<正>面神经炎又被称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1]。该病临床表现为单侧面部肌肉运动障碍,最直观表现为口眼歪斜、鼻唇沟变浅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目前,面神经炎的发病原因尚未明确,可能与机体免疫反应、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2]。临床上普遍采用抗炎、抗感染辅以面部功能训练对面神经炎患者进行治疗[3];但是在应用中发现,该种方式治疗周期较长,增加了进展为顽固性面瘫的风险;因此考虑辅以其他治疗方式,以达到增强治疗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门会萍 《河北中医》2002,24(7):532-532
1997~2000年,笔者运用针刺配合牵正散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神经炎,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此病病因尚不明确,现代医学多认为是茎乳孔内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神经缺血、水肿和受压~([1])。中医则认为本病为卫外不固,正气亏虚,风寒或风热之邪侵袭面部经络,导致面部气血痹阻,经筋失养,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病~([2])。本病以面部表情肌瘫痪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一旦患病,困苦不堪,求治心切。笔者研究针灸结合加味牵正汤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现  相似文献   

12.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俗称口眼喁斜、吊眩风,为茎乳孔内面神经非化脓性急性炎症.1998~2001年,我们用针刺与牵正胶囊合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68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牵正散联合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1月—11月在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针灸科就诊的8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取针刺治疗,试验组40例,使用牵正散联合针刺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的H-B评分和临床有效率。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为87.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H-B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采取牵正散联合针刺治疗,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疏风通痹汤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共观察16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用疏风通痹汤配合一般疗法治疗,对照组80例用芬必得及一般疗法治疗,两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1.25%,对照组为76.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提示疏风通痹汤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隔姜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隔姜灸联合针刺治疗,连续治疗3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体征量化表评分、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症状体征量化表评分分别为(2.3±1.6)分、(5.8±1.3)分,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50/50)和92%(46/5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刺联合隔姜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针刺合针刀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针刺合针刀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应用针刺合针刀治疗 4 0例 ,并与单纯针刺治疗 4 0例进行对照比较。结果与结论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 ,但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7.
张杰  刘雅静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10):1175-1176
目的观察针刺加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患者主穴取阳白、鱼腰、颧、地仓、颊车,配穴依症状不同选取四白、睛明、太阳、风池、翳风、合谷,睛明施捻转补法,余穴施捻转泻法;阳白、太阳与地仓、颊车分别予电针,各穴均留针20min,每日1次。15次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50例患者痊愈35例,显效11例,有效4例,无无效病例;治疗后患者面部各肌肉运动电位显著提高。结论针刺加电针对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有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正笔者在普通针刺基础上联合揿针埋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3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5月在宁波市奉化区中医医院针推康复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70例,所有患者分组前均明确诊断,按照就诊先后顺序编号,再通过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治疗组中男16例,女19例;年龄25~55岁,平均年龄41.73±5.01岁;平均病程16.11±2.59天。对照组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25~55岁,平均年龄42.62±4.95岁;平均病程15.78±2.65天。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19.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俗称口僻,属外风、口眼歪邪,现代医学认为是乳突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主要表现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自2006年1月~2009年12月,笔者运用加味牵正散合针刺治疗本病37例,取得显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归芎牵正汤结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符合周围性面瘫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单纯针刺治疗纽和针刺结合归芎牵正汤组,各为35例。治疗不超过3个疗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针药并用组治愈率88.6%,单纯针刺组8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针药并用组患者痊愈所需治疗次数与单纯针刺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提示针药并用可以缩短患者痊愈时间。结论:中药归芎牵正汤结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