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我院自 1996年以来先后收治了 2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转急性白血病患者 ,现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例 1,男 ,2 6岁。因进行性头昏、乏力 1周于 1993年 12月 15日第一次入院。查体 :轻度贫血貌 ,皮肤、粘膜未见出血点 ,浅表淋巴结不大 ,胸骨无压痛 ,肝、脾均未扪及。血象 :WBC3.0× 10 9/ L,Hb10 9g/ L,PL T72×10 9/ L ,Ret0 .8%。骨髓象 :外观有油无渣 ,增生低下 ,红系明显减少 (2 % ) ,粒系增生不良 (4 9.5 % ) ,全片未见巨核细胞 ,淋巴细胞相对增高 (4 8.5 % ) ,但形态正常。骨髓病理活检 :骨髓造血细胞增生极度低下 ,造血组织几乎全… 相似文献
5.
6.
肝炎相关性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炎系病毒感染引起,部分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发病与肝炎有关。近年我院共发现3例肝炎相关性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8.
樊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88,(1)
患者男性,21岁。于半个月前开始出现乏力、厌油、恶心、食欲减退,右上腹隐痛,经休息及对症治疗未好转。起病后曾呕吐2次,为胃内容物。皮肤、巩膜逐渐出现黄染,全身搔痒,尿黄如浓茶,无发热、腹泻及精神意识障碍。于1985年9月14日以“病毒性肝炎”收治入院。既往无肝炎史,否认起病前半年内有服药史,家族史中无特殊。 体检:T36.8℃,神清,全身皮肤黄染,未见出血斑点、肝掌及蜘蛛痣等。颌下扪及黄豆大小淋巴结1个,无触痛。巩膜黄染,胸骨无压痛,两 相似文献
9.
1病例报告
例1,王××,男性,35岁。因发热、咳嗽、咳痰2天于2001年7月19日以“全血细胞减少”收入血液科病房。查体:贫血貌,皮肤、黏膜未见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明现肿大,胸骨无压痛,腹软,肝脾均未触及,皮肤无出血征。血象:Hb73g/L、WBC1.3×10^9/L,N32%、Plt30×10^9/L、Ret0.7%。骨髓象:外观髓片脂肪滴较明显,骨髓增生低下,粒系、红系增生不良,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巨核细胞少见。骨髓病理:骨穿组织二条1.5cm和0.7cm,直径均为0.2cm;骨髓穿刺组织中造血细胞消失,代之脂肪组织,符合再生障碍性贫血(上海长征医院病理科)。给予:环孢菌素A、十一酸睾酮、 相似文献
10.
刘素平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6):138-139
目的:探讨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AA)的证候特点及其发生规律,为确立临床治疗原则为选方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157例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归纳分析.结果:AAA常见中医证型依次是:血虚热毒内蕴、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气血两虚、热毒内阻.结论: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基本证型为血虚热毒内蕴.治疗原则:急则治其标.清热凉血解毒为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11.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细胞因子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检测细胞因子网络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的表达 ,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免疫发病机制及探索新的治疗途径。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 1 9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及 2 1例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介素 3(IL 3)、白细胞介素 1 2 (IL 1 2 )、干扰素γ(INF 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再障患者外周血IL 1 2、INF γINF α水平升高 ,而IL 3水平降低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或P <0 0 5 )。结论 细胞因子网络失调在再障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对再障患者细胞因子的检测有助于了解再障患者群体的免疫状态 ,对阐明其发病机制、指导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周衔弟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0,(4)
目的:为提高急性再生障碍性盆血(AAA)的疗效。方法: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HDMP)联合康力龙治疗成 人AAA26例。结果:总有效率65.4%。副作用有感染、一过性心律失常、关节疼痛和轻度血压增高。结论:本方案治疗 AAA是一个有效、安全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技术(ELISA)检查2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再障组)及40名健康人(对照组)血清中VEGF浓度。结果:再障组VEGF的含量为50.5±34.8pg/ml,对照组血清VEGF的含量为108.5±50.6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VEGF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5.
16.
17.
刘锋认为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机关键在于肾虚,以进行性骨髓衰竭、髓枯精亏为根本矛盾,可分为急劳髓枯温热型和急劳髓枯虚寒型,治宜补肾生髓、活血化瘀法。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27岁。因月经增多伴皮肤出血点4个月余于1999年3月入院。既往健康。体格检查:贫血貌,全身皮肤散在粟粒状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骨无压痛,心肺查体无异常,肝脾脏无肿大。实验室检查:白细胞3.0×10^9/L,血红蛋白61g/L,血小板36×10^9/L,网织红细胞(Ret)0.016。肝肾功能正常。骨髓检查示:有核细胞增生减低, 相似文献
19.
张克乾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1(1)
目的:研究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雄激素治疗前后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的变化.方法:分别观察120例成人(20~40岁)及48例儿童(1~14岁)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雄激素药物治疗后血象和骨髓象的变化,以及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的变化.结果: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经过雄激素治疗后,血象三系造血增加,淋巴系造血不增加.骨髓象粒系、红系增加;巨核细胞由于数量有限,无法列入统计范畴.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逐渐上升.儿童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上升程度高于成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经雄激素治疗后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浓度逐渐增加,且其增加与血象以及骨髓象的好转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SAA-1)发病急,起病快,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治疗难度大,是主要危害青壮年的疾病,我们自1997年9月采用环孢素A、植物血球凝集素、康力龙治疗22例SAA-1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