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补脾肾与补气血为主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的疗效相关的临床预测因素,并构建一个可以预测补脾肾与补气血为主治疗AA有效的列线图。[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全国19家医院的585例补脾肾与补气血为主治疗AA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信息并进行回顾性观察研究,本研究最终纳入243例患者,根据患者短期治疗是否有效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单因素分析探究AA补脾肾与补气血为主治疗有效的临床预测因素,采取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临床预测因素,利用R语言制作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建立动态列线图。采用Bootstrap自抽样法进行内部验证,C指数、校正曲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分析评估模型的区分度及校准度,DCA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临床有效性。[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出5个预测因素:病程、AA分型、BMI≥25、中医治疗方案和输血依赖,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由以上5个变量组成。本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C指数及ROC曲线下面积(AUC)均为0.754(95%CI:0.677~0.830);校正曲线及拟合优度检验(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血小板输注的疗效,分析影响其疗效的因素.方法 选择2019-01/2020-07月作者医院再生障碍性贫血输血有效患者57例作为有效组,另选择同时段输血无效患者57例作为无效组,对入组患者均进行血小板输注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接受血小板输注前后的血小板回收率(percentage platelet recovery,PPR)、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orrected count increment,CCI),再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感染情况等因素进行统计,并对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有效组患者接受血小板输注后1、24 h的PPR、CCI均显著高于无效组(P<0.05);有效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无效组(3.51%vs.14.04%,P<0.05).有效组活动性出血发生率、感染发生率、输血反应发生率均低于无效组(P<0.05),有效组细菌培养阳性率高于无效组(P<0.05);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输血次数、输注其他红细胞、输血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活动性出血、细菌培养阳性是影响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通过血小板输注能获得一定治疗效果,其中合并活动性出血、细菌培养阳性患者治疗效果欠佳,临床可通过加强对上述患者干预进一步改善血小板输注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贫血患者红细胞输注无效的影响因素,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贫血患者192例,根据红细胞输注效果分为输注无效组(n=35)和输注有效组(n=157)。分析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的差异,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因素的最佳截断值,多因素Logistic分析影响贫血患者红细胞输注无效的独立风险因素。结果 两组性别、既往输血次数、既往输血量、妊娠史、感染、发热、肝脾肿大、红细胞储存时间长、血红蛋白、总胆红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既往输血量> 10U、感染、发热、肝脾肿大、红细胞储存时间长是贫血患者红细胞输注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以这些危险因素为预测因子,构建贫血患者红细胞输注无效的Nomogram预测模型,其C-index为0.813(0.736~0.920)。风险阈值> 0.21时,此预测模型所提供的临床净收益较高。结论 既往输血量> 10U、感染、发热、肝脾肿大、红细胞储存时间长是贫血患者红细胞输注无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继发出血转化(HT)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淮北市人民医院行静脉溶栓治疗的55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后是否继发HT分为HT组(n=35)和非HT组(n=520)。查阅2组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心房颤动、体质量指数(BMI)、服用抗凝药物情况、是否吸烟、是否有高血尿酸、高血压、高脂血症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对可能影响HT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HT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应用R软件建立预测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继发HT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该模型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继发HT中的预测区分度,采用rms包绘制校准曲线,检验评估列线图模型的准确度。结果 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患者HT的发生与高血尿酸、高血压、高血脂、性别及BMI无关(P>0.05)。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患者HT的发生与年龄、心房颤动、服用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骨科手术输血后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并在其基础上初步构建预测模型,为骨科手术输血后不良反应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2022年6月四川省人民医院行骨折手术治疗、符合输血指征且骨科手术输血后出现不良反应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按照1∶1随机纳入同期该院行骨折手术治疗且需要骨折手术输血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骨折类型、血型分布、输注血制品类型、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身体质量指数、病史、麻醉分级、输血史、过敏史、发血至输血时间、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水平等,采用单因素分析及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骨科手术输血后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根据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初步构建骨科手术输血后不良反应预测模型,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模型的诊断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骨折类型、血型分布、输注血制品类型、术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和比较不同ATG在治疗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8年8月40例应用ATG联合新赛斯平治疗的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资料。[结果]国产ATG(ALG-P)治疗组有效率63.6%,进口ATG(即复宁)治疗组有效率66.6%,治疗反应平均时间两组分别为(3.5±1.6)月、(3.8±1.4)月,显示在疗效分析和不良反应方面两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国产ATG价格明显低于进口药,与进口药相比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相似,是一种可选的有效治疗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而价格相对较低的强效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老年髋关节置换(HR)术患者术后谵妄的风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及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1年6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56例行HR术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术后谵妄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n=35)及未发生组(n=121)。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该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评价,另外绘制校准曲线、通过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对其准确度进行测评。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向前逐步分析法结果显示年龄、手术时间长、全麻麻醉方式、复苏时间≥1 h、术后疼痛评分≥4分、术后低氧血症和术后4 h C反应蛋白(CRP)高水平均是老年患者HR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P<0.05);据此建立风险预测模型,ROC曲线分析显示风险模型的Youden指数为0.618,曲线下面积(AUC)为0.820(95%CI:0.758~0.872),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3.51%、78.26%;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术后谵妄的发生和实际谵妄的发生拟合度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白细胞介素-6(IL-6)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2012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79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分为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组(37例)和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组(42例),并于同期随机选取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分别检测三组的血清IL-17及IL-6水平。结果 三组的血清IL-17、IL-6水平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068,10.175,P<0.05),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组和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患者血清IL-17、IL-6水平高于对照组,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组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患者的血清IL-17、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IL-17与IL-6水平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6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IL-17和IL-6参与了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免疫发生机制,临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王莹 《当代医学》2021,27(27):125-126
目的 探讨在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抢救中采用成分输血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50例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成分输血组(n=30)和输全血组(n=20).比较两组血液学指标(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及不良反应(休克、荨麻疹、发热等)发生情况.结果 输血后,两组凝血酶时间均短于输血前,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均高于输血前,且成分输血组优于输全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分输血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低于输全血组的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抢救中采用成分输血可有效改善血液学指标,提高输血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将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应用在小儿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中配合有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26例小儿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形式随机分为参照组(n=27)与实验组(n=27),均予以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治疗,将实行常规护理作为参照组,将实行有针对性护理患者作为实验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结果实验组小儿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浓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扥指标与参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统计学存在对比意义(P0.05)。结论将有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在行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治疗的小儿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改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1月到10月期间收诊治疗的10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患者采取心理护理、输血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其中部分患者完全治愈,2例患者出现了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中要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不但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还可以提高总体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构建基于中国版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C-TIRADS)列线图模型预测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甲状腺外科38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及超声资料,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270例患者作为建模组,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的118例患者作为验证组,根据术后常规病理结果,建模组分为良性结节组(n=137例)和恶性结节组(n=133例),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甲状腺恶性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并评价其性能。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TG)以及C-TIRADS分类是甲状腺恶性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其预测建模组甲状腺恶性结节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81(95%CI:0.967~0.996),验证组使用列线图模型预测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的AUC为0.951(95%CI:0.909~0.992),表明列线图具有出色的预测性能,列线图内部验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痰热清辅助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肺部感染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5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7例)与对照组(n=26例),对照组单用敏感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细菌学变化,以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咳痰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和X线胸片恢复时间等情况,同时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2%,对照组为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咳痰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及X线胸片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缩短(P<0.05).治疗组细菌消除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痰热清辅助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肺部感染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免疫治疗后血流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8年6月-2021年6月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免疫治疗,将治疗后发生血流感染者作为感染组(25例),未发生血流感染者作为未感染组(85例)。110例均予自制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治疗后血流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收回问卷105份(105例),其中22例(20.95%)发生血流感染,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治疗后血流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70岁、合并糖尿病、极重型再障、白蛋白<30g/L、中性粒细胞<0.8×109/L、治疗前合并其他感染、使用抗菌药物和侵入性操作。结论 临床上可根据独立危险因素增强对感染的管理,提高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免疫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掌握运城市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率及分布情况.方法 对2001-2004年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率、分布、病因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运城市2001-2004年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率为0.59/10万,标化率为0.59/10万;男性发病率0.70/10万,标化率0.67/10万;女性发病率0.49/10万,标化率0.49/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1.37:1).再生障碍性贫血在工业经济发展较快的盐湖、河津、闻喜等县(市、区)发病率明显高于工业发展较慢的稷山、平陆、夏县等县.不同职业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率分别为工人>农民>学生>儿童>干部.男女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均出现两个高峰.男性第一个高峰在10~24岁段,55_69岁段出现第二个高峰;女性第一个高峰在20~34岁段,45~64岁段出现第二个高峰.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率为0.15/10万;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率为0.44/10万;急慢性发病率比为0.34:1.男性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率为0.16/10万,男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率为0.52/10万;女性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率为0.15/10万,女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率为0.35/10万.结论 运城市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率较全国为低;男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再生障碍性贫血随年龄变化均出现2个高峰;无论男女,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率均高于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率.不同职业人群中,工人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率最高,干部发病率最低;再生障碍性贫血在环境污染较严重县(市、区)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给予司坦唑醇、环孢素A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8年7月医院肿瘤血液科收治的6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司坦唑醇治疗,研究组30例给予司坦唑醇和环孢素A治疗,比较组间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的Hb、PLT、WB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30.00%),P0.05。结论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予以司坦唑醇、环孢素A联合治疗,既可较好地改善其血液指标,又可减少毛发异常、皮疹、牙龈增生、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提高用药安全性,值得强力推广。  相似文献   

17.
<正>抗结核治疗药物大多为高毒性药物,其种类多、疗程长、药物不良反应多,由抗结核药物引起血液系统的异常改变并不少见[1],但引起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报道少见[2]。本文回顾了本科室1例抗结核治疗致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例,予以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79岁,因"午后低热、盗汗伴胸闷11d"于2008年7月14日入住十堰市传染病医院结核病科。患者11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午后低热、盗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重症患者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杭州市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ICU重症患者100例,根据是否发生谵妄将其分为谵妄组(n=21)和非谵妄组(n=79),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ICU重症患者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后,前瞻性收集2020年1~6月的40例ICU重症患者(验证组)进行验证,采用H-L卡方检验模型拟合度,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反映预测模型的区分能力。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高血压病史、有创机械通气、住院时间、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酸碱失衡均为导致ICU重症患者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构建的模型预测谵妄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1(P<0...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缓解病情的影响。方法笔者本次选择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本院纳入收治的4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参考护理模式的差异性平均分为参照组以及实验组,将予以常规护理患者选为参照组(n=20例),将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患者选为实验组(n=20例),统计分析两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GB(血红蛋白)、WBC(白细胞)、PLT(血小板)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障碍性贫血患者HGB、WBC、PLT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参照组各项指标形成P0.05的差异,统计学存在数据的显著差异。结论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获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首次报告氨曲南用药后1例83岁男性患者同时发生急性剥脱性皮炎和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探讨其发病的可能易感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仔细分析了患者急性剥脱性皮炎和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前后的用药、皮肤和血液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对氨曲南的不良反应进行了文献复习。结果:氨曲南可以引起皮肤和造血系统的不良反应,但同时并发急性剥脱性皮炎和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实属罕见。高龄、用药前有血液系统异常可能是氨曲南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结论:氨曲南用药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对高龄或有造血异常的患者用药应该格外慎重。氨曲南用药过程中应密切注意皮肤和黏膜的改变并要定期监测血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