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芩甙及其在清开灵注射液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采用HPLC方法测定了家兔血浆中黄芩甙的浓度。结果表明黄芩甙40mg/kg静脉给药后在兔体内符合三室开放模型。给与清开灵注射液后,黄芩甙的血药浓度经计算机自动拟合符合二室模型,黄芩甙单用和在复方中使用所发生的房室模型的转变认为是由于清开灵注射液中栀子、胆酸影响了黄芩甙的体内过程,但在两种条件下的统计矩参数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
银黄冲剂中黄芩甙在家兔体内的代谢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口服单剂量银黄冲剂后,家兔体内黄芩甙的血药曲线,并据此研究了银黄冲剂中黄芩甙在体内代谢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黄芩甙在家兔体内的代谢符合二室药动学模型。并求出了该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  相似文献   

3.
黄芩甙对内皮细胞保护作用及其生化机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探讨中药黄芩抗细菌感染及其毒血症作用的可能机制,本实验以培养内皮细胞为实验对象,以细菌内毒素为致伤剂,以中药黄芩的有效成分之一一黄芩甙为保护剂,对内毒素损伤内皮细胞以及黄芩甙可能的保护作用,从形态学和生物化学角度进行了探索.结果显示,内毒素主要引起包括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细胞膜崩解在内的膜性结构的损伤,以及细胞连接破坏;黄芩甙能减轻内毒素对内皮细胞膜结构的损伤作用,尤其对细胞连接的保护作用较为明显.同时发现黄芩甙能抑制内毒素所致的细胞蛋白分泌功能增强,蛋白水解酶的释放以及氧自由基的产生等,故认为黄芩甙在一定程度上对内毒素作用的内皮细胞有保护作用.其机理与黄芩甙抑制了内毒素引起的内皮细胞的呼吸暴发和氧自由基的释放等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4.
黄芩为常用中药,用于治疗化脓性皮炎、腹泻、炎症和高血脂症,其主要有效成分为黄酮化合物。本文从五个方面研究了黄芩中黄酮类成分的生物学活性和构效关系。 1.对脂代谢的影响:黄芩中主要的黄酮成分黄芩甙、黄芩甙元、汉黄芩素等。黄芩甙对乙醇诱导的高血脂和脂解的离体脂肪细胞具有降低血中甘油三酯水平作用,黄芩甙元能提高血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以上三种成分还可抑制以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诱导的脂肪细胞的脂解作用,从而达到阻断的抑制动脉硬化的发生与发展。 2.对肝脏脂质过氧化的影响:在高等动物体内,脂质过氧化可损伤肝、肾和血管。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黄芩甙对前列腺癌细胞株 DU145生长的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黄芩甙处理细胞后,用 MTT 比色分析法反映细胞生长增殖变化;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分布。结果 50~500μmol/L 黄芩甙对前列腺癌细胞株 DU145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变化,DU145随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G_1期细胞比例逐渐增高,并出现典型的凋亡峰。结论黄芩甙能明显抑制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具有直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6.
黄芩是我国常用大宗中药材之一,其含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主要的黄酮类成分黄芩苷与黄芩素具有广泛的临床疗效。为探索黄芩中黄芩苷和黄芩素的吸收、代谢的机理及黄芩素与黄芩苷在体内外的相互转化进程,帮助含黄芩成方制剂的开发利用,本文通过检索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了黄芩苷为复原型前体药物,黄芩素是黄芩中真正起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且黄芩素的口服及外用的吸收情况均好于黄芩苷,阐明了黄芩素与黄芩苷在体内的相互转化过程,并且总结出黄芩素的提取制备方法,以期认清黄芩中中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为黄芩复方制剂的质量标准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银黄口服液灭菌处理前后,对其有效成分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黄芩甙(baicalin)含量和pH值分别进行了测定,因少量水解使其含量降低,但这两组分的吸收光谱互相重叠,黄芩甙在水解产物及进一步氧化物与黄芩甙在同一最大吸收波长处产生叠加吸收,出现所测值偏高现象,掌握其变化规律,为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王贞 《光明中医》2012,27(8):1714-1716
黄芩为清热解毒常用中药,黄芩中的黄芩甙已被确定为其主要有效成分,药理实验证实:黄芩甙具有抗炎抗变态反应,解热作用及降压,利尿作用[1].含有黄芩制剂中常将黄芩甙作为测定指标,现将有关黄芩及其复方制剂中黄芩含量的测定方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9.
国内黄芩甙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芩甙是黄芩的主要有效成分,在国内临床上主要用于抗菌消炎和抗感染。近十多年来从各方面对黄芩甙进行了研究,关于黄芩甙的提取工艺、制剂的质量控制、药物动力学已有总结。为了黄芩甙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现就近十多年来国内有关黄芩甙药理作用、稳定性及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作一回顾。黄芩甙的药理作用一、黄芩甙单体的药理作用 1.抗儿茶酚胺作用黄芩甙对赡蜍离体心脏心肌收缩抑制较轻,用药后心肌收缩幅度改善亦不显  相似文献   

10.
<正> 黄芩注射液是从黄芩中提取的有效成分黄芩甙,配制成注射液,黄芩甙不仅能解热、降压、利胆、镇静、抗菌,而且具有改善肝功能的作用。采用HPLC法测定其制剂中黄芩甙含量,方法简便、准确,同时也适用于含有黄芩制剂中黄芩甙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1.
中药炮制是祖国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中药由于在炮制过程中加热、水浸及酒、酶、药汁等辅助的处理 ,使药物理化性质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因此对药物作用有明显影响 ,并直接关系影响临床疗效。笔者现就炮制对含甙类药物的影响 ,浅述如下 :中药中含有甙类成分的药物很多 ,这些药物除含甙以外 ,一般同时含有一种相应的专一分解此种甙的分解酶。在一定的温度及湿度下 ,分解酶易将甙分解。故若炮制方法不得当 ,会影响药物的理化性质及临床疗效。1 黄 芩黄芩含B -谷甾醇、苯甲酸、汉黄芩素、黄芩酶、淀粉等。在黄酮类中 ,以黄芩甙及甙元…  相似文献   

12.
两种加工方法对黄芩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黄芩含有黄芩酶,在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下,能使黄芩中黄芩甙和汉黄芩甙水解生成黄芩素和汉黄芩素。为破坏黄芩酶,采用蒸和煮的方法加工黄芩。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采  相似文献   

13.
我科于1972年,在国内尚未见有报道关于黄芩甙(baicalin)提取和注射液制备工艺时,大胆地试制并生产了供静滴或静注黄芩甙钠注射液。经抗菌谱及效价、降压、溶血、异常毒性检查、家兔静注体内半衰期等药理实验合格后,根据抗菌效价和半衰期特点,应用于临床。10多年来生产了多批次,约制备10O多万毫升。多年临床应用结果,治疗急性肝胆道感染总有效率达90.2%。《黄岑甙注射液的制备、药理和临床应用》获得了汕头地区科技成果二等奖。10多年临床应用,显示黄芩甙注射液有抗菌、退热、护肝、利胆等作用,是祖国医药学宝库中的一个较好的,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药物。现将我们实践体会介绍供同道们参考。  相似文献   

14.
小柴胡汤在人体内的动态:根据动物实验的结果,选择甘草次酸(甘草)及黄芩甙(黄芩)为血中浓度测定的指标。对健康成人单剂量给予小柴胡汤5g或10g。以EIA或HPLC分别测定血中浓度。服药后6~8h血中浓度为峰值,其后逐渐消失。这些成分为皂甙,认为经肠道菌群作用变为甙元后由消化道吸收,相当于前体药物。甘草次酸与黄芩甙  相似文献   

15.
黄芩甙提取工艺改进及黄芩甙铝的合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道道  崔亚丽 《中成药》1994,16(12):5-5
黄芩甙提取工艺改进及黄芩甙铝的合成陕西师范大学(710062)胡道道,崔亚丽,房喻现代药理表明,黄芩甙铝既有黄芩甙清热消炎、利尿、降压之功能,又具有铝的收敛作用。此药对细菌性痢疾、腹泻具有独特的疗效。在实际生产中,一般是在黄芩的水煎煮液中加入明矾溶液...  相似文献   

16.
黄芩的作用主体是类黄酮黄芩甙,黄芩甙是类黄酮骨架B环4′位缺少羟基,在-A环7位的羟基结合葡糖醛酸。具有这种特征的化合物比较罕见。因此,作者以黄芩甙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黄芩甙对大鼠感染性脑水肿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左侧颈内动脉注射百日咳菌液诱发大鼠感染性脑水肿模型,研究黄芩甙对该模型脑水肿程度、脑组织铁含量、丙二醛(MDA)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黄芩甙能明显减轻脑水肿程度(P<0.01),降低脑组织铁含量和 MDA 浓度(P<0.01),提高 SOD活性(P<0.01)。结论:黄芩甙对大鼠感染性脑水肿有治疗作用,其机理与抑制铁依赖脂质过氧化和保护 SOD 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豚鼠哮喘动物模型研究三种中药有效成分 (银杏内酯、黄芩甙、川芎嗪 )雾化吸入抗哮喘气道变应性炎症的作用。方法 :以卵蛋白致敏豚鼠为动物模型 ,雾化吸入予以银杏内酯、川芎嗪、黄芩甙。观察治疗前后各组豚鼠的血嗜酸性粒细胞数、血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炎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改变。结果 :同模型组相比 ,银杏内酯、黄芩甙、川芎嗪均可不同程度地抑制哮喘豚鼠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 ;黄芩甙和川芎嗪对BALF中的嗜酸细胞及炎性细胞总数均有抑制作用 ,而银杏内酯仅抑制BALF中嗜酸细胞聚集。各治疗组均未显示预防哮喘发作的作用 ,各组的ECP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银杏内酯、黄芩甙、川芎嗪通过抑制哮喘动物外周血及BALF中嗜酸细胞聚集而具有一定的抗哮喘气道变应性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四种含黄芩中成药液体制剂中黄芩甙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sis Georgi)为常用清热解毒中药。其主要化学成分为黄芩甙等黄酮类化合物。因此许多含黄芩的中成药多采用黄芩甙作为质控指标。目前有关黄芩甙的测定方法有薄层扫描法,薄层色谱——分光光度法及紫外分光光度法。其中紫外法以其灵敏,简便快速,准确而成为许多中成药,尤其是液体制剂首选的含测方法。但据文献报道,紫外法测定黄芩甙尚存在一定问题。如采用药液直接测定往往其他成  相似文献   

20.
5—黄芩甙元磷酸钠的制备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进超 《中草药》1996,27(A09):98-99
从黄芩中提取黄芩甙元,与POCl3作用制得黄芩甙元磷酸钠。经元素分析,TGA分析、化学分析、IR及UV/VIS光谱证实,产物为一磷酸盐取代物,且在黄芩甙元的C5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