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CT在诊断Bismuth-Corlette Ⅳ型肝门部胆管癌及术前可切除性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02至2021-05经病理证实的57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CT资料,评价CT诊断Bismuth-Corlette Ⅳ型肝门部胆管癌的准确率。分析其中31例Ⅳ型肝门部胆管癌的胆管受累范围、肝叶萎缩、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情况,探讨CT诊断与手术及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CT诊断Bismuth-Corlette Ⅳ型肝门部胆管癌的准确率为89.5%;CT评估胆管受累范围、肝叶萎缩、肝动脉侵犯、门静脉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分别为70.0%、100.0%、75.0%、83.3% 和69.2%,特异度为90.5%、100.0%、91.3%、94.7% 和83.3%,准确率为83.9%、100.0%、87.1%、90.3% 和77.4%,与手术一致性分析的Kappa值分别为0.62、1、0.66、0.79和0.53。CT评估Ⅳ型肝门部胆管癌可切除性的Kappa值为0.68,敏感度为85.7%,特异度为82.3%,准确率为83.9%。结论 CT是诊断Bismuth-Corlette Ⅳ型肝门部胆管癌和评估其可切除性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和比较CT和MRI在肝门部胆管癌的分型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肝门部胆管癌的MRI平扫、增强及MRCP表现,其中13例同时作CT检查,比较两者对肝门部胆管癌的显示能力,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肝门部胆管癌CT与MRI均表现为肝内胆管不同程度的扩张,肝门部见软组织肿块,MRI 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MRCP表现为肝门部胆管梗阻。对肿块型肝门部胆管癌MRI和CT显示均较好,对浸润型肝门部胆管癌MRI较CT显示好。结论:MRI和CT是检查肝门部胆管癌的有效手段。MRI及MRCP在显示浸润型肝门部胆管癌较CT优越。  相似文献   

3.
胆管癌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胆管癌的CT诊断价值,分析CT误诊、漏诊的常见原因.方法收集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管癌CT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周围型2例,肝门型10例,肝外胆管型7例,壶腹型4例.CT显示胆道肿块16例,梗阻部位18例呈截断型,5例呈突然狭窄型.肝内胆管21例呈中-重度扩张,扩张胆管17例呈树藤状,6例呈蟹足状,肝外胆管扩张11例,胆囊扩大7例,术前胆管癌误诊4例,漏诊1例.结论CT在胆管癌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作者复习了92例经组织学证实的胆管癌病人肝实质变化的CT表现。男38例,女54例,平均年龄55.1岁。周围型胆管癌41例,肝门型51例。检查方法为平扫后作团注增强动态及延迟CT,由三位放射科医师阅片,观察肝实质在增强前后的CT值变化及肝形态和体积的改变。20例还作了经肠系膜上动脉门静脉造影CT(CTAP),借以确定门静脉血供的异常。另有14例作了MRI检查。作者发现,团注增强CT上,58.8%的肝门型及39%的周围型其癌肿周围肝实质表现为肝叶或段明显强化,而平扫为等密度或略低密度。周围型胆管癌均可见肿块,而肝门型仅58.8%显示癌灶。肝内胆管扩张至肝门、伴有或不伴有周围肝实质明显强化和/或肝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8例肝门部胆管癌的CT及B超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肝门部胆管癌的定位诊断。CT和B超均在90%以上,而在定性诊断及淋巴结转移的发现上,CT优于B超,二者对浸润型、外生型及腔内息肉型的分类诊断结果也有所不同。同时我们体会,间接征象也是诊断肛门部胆管癌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胆管癌的CT诊断价值,分析CT误诊、漏诊的常见原因。方法收集青岛第三人民医院放射科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管癌患者的CT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周围型2例,肝门型10例,肝外胆管型7例。 CT显示胆道肿块16例,梗阻部位12例呈截断型,5例呈突然狭窄型。肝内胆管17例呈中/重度扩张,扩张胆管13例呈树藤状,6例呈蟹足状,肝外胆管扩张11例,胆囊扩大7例,术前胆管癌误诊4例,误诊率为21.1%。结论 CT在胆管癌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诊断肝门胆管癌及邻近结构侵犯的价值.方法 分析2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门胆管癌螺旋CT表现,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行多平面重建.分析肝门胆管癌的大体类型及邻近结构侵犯情况,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比较,评价术前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结果 ①病变表现为肿块型18例, 管壁浸润型9例, 结节型2例,术前诊断准确率为100%;②根据Bismuth-Corlette胆管受侵犯分型法,术前诊断准确率为79.3%;③肝门血管受侵犯诊断准确率为59%;④肝门淋巴结转移诊断准确率为50%.结论 多层螺旋CT在显示肝门部肿块大小、范围,沿胆管壁浸润方面,诊断价值较高;而显示血管侵犯及淋巴结转移方面诊断准确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正>高位胆管癌占胆管癌的58.4%,其手术切除率在胆管癌中最低(10.4%),病死率也高于中段和下段胆管癌。肝门部胆管癌,尤其当左右肝管均受累(肝门部Bis-muthⅣ型胆管癌)时,传统外科手术困  相似文献   

9.
胆管癌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螺旋CT扫描在胆管癌的定位,定性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CT检查使用美国CE公司Hispeed CT/i及CT/e螺旋CT机,扫描范围由膈顶部至肝下,层厚:10mm,5mm,3mm,螺距为1。全部病人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6例胆管癌中,周围型1例,肝门型9例,肝外胆管型5例,壶腹型1例,CT表现主要为:胆管扩张,梗阻部位的软组织肿块,可伴胆囊炎,胆结石,术前CT正确诊断15例(94%),仅1例误诊为胆管炎。结论 螺旋CT扫描对于胆管癌的定位,定性诊断及分型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T、MRI对肝门部胆管癌的综合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31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均进行CT平扫、增强、MRI平扫及MRCP检查,10例进行MRI-LAVA检查.结果 浸润型18例,3例CT未明确,MRI全部显示;结节肿块型10例,乳头状型3例,CT、MRI均检出.CT平扫病灶以等低密度为主,T1WI为稍低或等信号,T2WI不均匀稍高信号.动脉期主要呈边缘线样强化,门脉期轻中度不均匀强化,延迟呈持续强化.MRI显示门静脉侵犯8例,CT 5例.MRCP清晰显示扩张胆管的形态,肿瘤管壁浸润表现为胆管走行僵硬、不规则狭窄或中断.LAVA扫描 6例受累胆管壁延迟强化.其他征象有肝内转移5例,淋巴结转移6例,病灶肝叶萎缩10例、肝叶低灌注1例.结论 CT及MRI均能有效检出肝门部胆管癌.MRI在显示肿瘤边界,诊断浸润型胆管癌、门静脉侵犯及管壁浸润较CT可能更有优势.两者综合应用对肝门部胆管癌诊断更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