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用多层螺旋CT(multi-detector row computed tomography,MRCT)测量并评估左室功能的各项参数,并与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方法:62位冠心病或可疑患有冠心病的患者(男性40人、女性22人,平均年龄64.2±11.1岁)在24h内接受回顾性心电门控16通道MRCT心脏增强扫描及心脏M型超声心动图检查。在GEAW4.1CT工作站上测量出每位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并根据公式(LVEDV-LVESV)/LVEDV×100%计算出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用简单直线回归分别分析MRCT测量所得参数与M型超声心动图测得结果的相关性。结果:16层CT测得的LVEDV为125.4±62.1ml、LVESV为52.8±59.3ml、LVEF为62.9±13.4%,与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结果(Teichholz校正公式法)有很好的相关性〔LVEDV为112.8±49.7ml(r=0.826,P〈0.001)、LVESV为45.9±47.0ml(r=0.960,P〈0.001)、LVEF为64.8±13.9%(r=0.916,P〈O.001)]。结论:回顾性心电门控MRCT心脏增强扫描可以应用于临床心功能的评估诊断。  相似文献   

2.
杨蓓  肖建伟  金朝林  张树桐   《放射学实践》2010,25(11):1245-1248
目的:利用64层CT对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动脉硬化与左心功能变化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评估.方法:经64层CT确诊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硬化狭窄共83例,正常对照组20例,均行64层螺旋CT心功能分析,分别计算出左室心肌质量、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和每搏输出量等参数.按前降支管腔狭窄程度(〈50%,50%~70%,〉75%)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管腔狭窄〈50%)21例,心功能参数无显著变化;B组(管腔狭窄50%~75%)33例,主要表现为左室心肌质量增加,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增加,射血分数减小;C组(管腔狭窄〉75%)29例,可见LAD多发软斑块或混合性宽块,左心室心功能明显减低.结论:随着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狭窄程度加重,心功能经历代偿到失代偿动态过程,64层CT在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与心功能相关性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与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评估256层螺旋C T冠状动脉成像双时相重建评估左心室收缩功能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怀疑冠心病62例患者的冠脉C T影像学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资料。采用多时相重建(间隔5%R-R间期)及双时相重建(同步记录心电图波形选择时相进行重建分析,即Q波峰开始时相定义为舒张末期,T波升支中点开始扫描时相定义为收缩末期)分析分别获得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每搏输出量(LV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分别进行对比。所有数据运用 MedCalc V11.4.2统计软件处理,P <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6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双时相及多时相分析所得左心室功能各参数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均具有良好一致性。两种方法均与超声心动图检查具有良好相关性(0.838< r <0.997),但运用Bland-Altman分析发现与CT多时相分析相比,双时相重建分析LVEDV、LVESV、LVSV、LVEF值与超声心动图结果之间差异更小(CT双时相-超声差值分别为(6.9±8.9)ml/m2、(0.9±2.6)ml/m2、(6.0±9.0)ml/m2、(1.1±3.6)%;CT多时相-超声LVEDV、LVESV、LVSV、LVEF差值分别为(-7.2±16.5)ml/m2、(5.4±13.1)ml/m2、(-12.6±17.2)ml/m2、(-8.5±10.9)%。结论冠脉CT双时相左心室收缩功能重建分析结果与超声心动图结果具有良好相关性,能够满足临床对左心室收缩功能分析的需要,值得进一步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在评价左心室功能中的应用及其所得各指标与多次屏气电影法MR测量左室心功能各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对临床拟诊冠心病的28例患者分别进行64层螺旋CT及MR心功能分析.结果 2种方法测得的左室功能指标其相关性为r=0.717~0.927.64层螺旋CT测得的左室舒张末容积(LVEVD)、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较MRI大,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心肌质量(LVMM)较MRI小且均具有统计差异,左室每搏输出量(LVSV)较MRI大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本研究表明64层螺旋CT与多次屏气电影法MRI在测量左心室功能方面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利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可以同时分析冠状动脉的情况及获得左室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左室Tei指数、左室收缩功能指标二者相关性.方法 应用脉冲多普勒超声测量104例左心衰竭患者的左室Tei指数,运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104例左心衰竭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及射血分数(LVEF),分析心力衰竭患者Tei指数与LVEDV、LVESV及LVEF的相关性.结果 左心衰竭患者Tei指数与LVEDV和LVESV有较好的正相关性(r=0.634,P=0.000;r=0.788,P=0.000),与LVEF有较好的负相关性(r=-0.758,P=0.000).结论 左心衰竭患者左室Tei指数、左室收缩功能指标二者为密切相关,联合应用为准确评价左心衰患者左室整体功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平静呼吸下直接屏气法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率的影响。方法:69例患者应用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64层螺旋CT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扫描时采用平静呼吸下直接屏气的方式。采集的原始图像采用容积再现技术(VRT),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对冠状动脉主要分支(RCA、LM、LAD、LCX)图像采用双盲法进行评估。结果:通过采用平静呼吸下直接屏气,根据心率不同分为四组。A组:心率为≤60次/分,心率波动为1~3次/分,95.8%(92/96)的图像符合诊断要求;B组:心率为61-70次/分,心率波动为1-4次/分,93.3%(97/104)的图像符合诊断要求;c组:心率为在71—80次/分,心率波动为1—4次/分,87.5%(49/56)的图像符合诊断要求;D组:心率≥81次/分,心率波动为2—5次/分,33.3%(4/12)的图像符合诊断要求。结论:应用64层螺旋CT进行冠状动脉造影,采用平静呼吸下直接屏气降低多数患者的心率和减少其心率波动.从而提高检杳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心脏成像(cMRI)与超声心动图(Echo)对左室收缩功能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50例疑似心脏病患者行同期cMRI和Echo检查,检测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DV)、舒张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左室收缩功能指标,并对两者的检测指标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Echo所得EDV、SV、LVEF均值略大于cMRI所得均值,而ESV均值Echo稍小于cMRI。但EDV、ESV、SV、LVEF值cMRI和Echo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9例患者的检测结果中,Echo和cMRI检测LVEF均值分别为59.34±12.52、55.38±11.65,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左室收缩功能减低及左室收缩功能明显减低的病例,Echo和cMRI检查结果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EF的Echo与cMRI检测结果的相关性随着左室收缩功能的降低而升高。结论 Echo与cMRI对左室收缩功能均具有较好的评估功能,尤其是随着左室收缩功能的降低,Echo与cMRI相关性越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右心功能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辽宁省人民医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健康体检者54例,分别应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右心室功能各项指标,并对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64排螺旋CT和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右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分别为(146.3±22.4)ml和(145.8±24.5)ml,收缩末期容积(RVESV)分别为(68.5±19.3)ml和(65.3±14.4)ml,每搏量(RVSV)分别为(74.1±13.3)ml和(78.6±12.2)ml,射血分数(RVEF)分别为52.5%±4.6%和54.8%±7.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螺旋CT对右心室功能定量评价准确可靠,与超声心动图具有较高的相关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TSMA)前后左心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改变。方法对26例HOCM患者实施PTSMA,所有患者于术前1~3 d及术后6个月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超声测量参数: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及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收缩末期左房内径(LAES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质量(LVM)及左心室流出道压力差(LVOTG)。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患者室间隔厚度变薄、左室质量明显下降;左房内径变小、左室流出道压差明显下降;同时,患者流出道压差变化值(驻LVOTG)与左室质量变化值(驻LVM)间无明显相关性,但是流出道压差变化值(驻LVOTG)与室间隔厚度变化值(驻IVSd)及左房内径变化值(驻LAESd)间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超声心动图是评估HOCM患者PTSMA术后左心结构与功能重构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MSCT、超声心动图与MRI评价左心功能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以磁共振成像(MRI)为对照标准,应用64层螺旋CT(MSCT),定量评价左心功能,探讨MSCT和MRI心功能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及MSCT在冠心病左心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比较同组病例的超声心动图和心脏MRI的左心功能指标,探讨两种方法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临床拟诊冠心病的患者32例(均自愿参加),均行心脏MSCT、MRI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MSCT和MRI两种方法的心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EF)、心肌质量(MM)相关性高(r值=0.78~0.92);超声心动图和MRI两种方法的心功能指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EDV和SV相关性高(r值分别为0.63和0.69);ESV和EF值相关性中等或低(r值分别为0.41和0.34)。EDV、ESV均值:MSCT>MRI>超声心动图;SV均值:MSCT>MRI和超声心动图;EF均值:超声心动图>MRI>MSCT。结论MSCT在左心功能定量评价方面准确、可靠,一次M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可以同时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和左心室功能。超声心动图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是MSCT用于定量评价左心功能较超声心动图更准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结合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探讨256层CTA在冠状动脉成像及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与DSA对照,回顾性分析100例拟诊冠心病患者CTA检查结果。根据心率,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低心率组40例,心率75次/min;中等心率组35例,75次/min≤心率90次/min;高心率组25例,心率≥90次/min。统计学分析采用多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ROC分析和One-Way ANOVA方法。结果:100例心率范围(39~107)次/min,平均(76.44±13.36)次/min。全部1 500冠脉节段中,CTA显示1 447个节段(96.47%);可以满足诊断者1 403个节段(占96.96%),其中低心率组97.76%、中等心率组96.86%、高心率组95.80%,不同心率组间图像质量评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低、中、高心率组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特异性分别为98.40%、96.00%、97.60%,敏感性95.00%、93.70%、92.20%,曲线下面积值0.971、0.955、0.955,3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56层CTA可在一定程度上不受心率的限制行冠状动脉成像,并且能够清晰地显示冠状动脉的主要节段,较为准确地诊断冠状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模拟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成像(CCTA),探讨前瞻性心电门控CCTA在中等心率病人中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共纳入63例病人[心率(HR)为65~75次/min,心率变异性(HRv)〈5次/min,钙化积分〈400分]行回顾性心电门控CCTA,扫描结束后以R-R间期60%的相位为中心,按400ms占据曝光平均心率R-R间期的比例以5%的间隔重建期相,以冠状动脉节段为单位,对所有重建的图像进行评分(5分制:5分为优,1分为差),以统计描述可用于诊断的冠状动脉节段数目所占比例评价前瞻性心电门控CCTA在中等心率病人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共有822个冠状动脉节段参与评分,平均得分4.15±0.72,可用于诊断的冠状动脉节段数目比例为97.76%。结论中等心率下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可通过预设60%采集期相,重叠时间设置为200ms可以重建出满足诊断的图像,且理论上可以大幅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3.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方法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的能力及可靠性。方法:对26例临床怀疑冠心病的患者行心脏冠状动脉CT成像(CTA)并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为金标准,冠状动脉CTA影像判断血流动力学相关性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度0.933、特异度0.974、准确度0.968、阳性预测值0.857、阴性预测值0.989。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无创、简便、优良的冠状动脉成像方法,可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筛选手段及冠状动脉术后复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320排CT低心率患者单心跳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将241例临床可疑或确诊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分为三组:A组122例,心率<65bpm;B组62例,65≤心率<80bpm;C组57例,心率≥80bpm.扫描完成后选用最佳的时相,对冠状动脉进行容积重组(VR)、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按照4分法将图像质量分类并统计分析,用卡方检验比较冠状动脉血管段的优良率、可评价比例的差异;记录各组的辐射剂量,用秩和检验比较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A、B、C三组冠状动脉血管段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46,P<0.05),可评价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3.99,P>0.05).所有病例共有5段冠状动脉不可评价.A、B、C三组的平均辐射剂量分别为(3.79±2.32) mSv、(11.60±5.05)mSv、(16.52±6.36) mSv,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49.11,P<0.05).A组与B组、A组与C组、B组与C组辐射剂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1.39、-8.47、-4.32,P值均<0.017).结论: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对于心率<65bpm的患者可提供高质量的图像,且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方法:2006年8月-2008年7月我院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432例,将原始数据传至工作站,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曲面重建(CPR)等后处理并进行分析。结果:432例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中发现心肌桥-壁冠状动脉72例,检出率为16.7%(72/432)。其中,63例发生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及其分支,10例发生在第一对角支,2例发生于第二对角支,8例发生在钝缘支,1例发生于回旋支,2例发生于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另外,7例为多支病变。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检出率高,是确诊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并与冠心病相鉴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低剂量对比剂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单次心跳内采集数据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时低对比剂用量的可行性。方法:将131例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病例分为3组,A组对比剂剂量为0.8ml/kg,注射流率4.5ml/s;B组对比剂剂量0.7ml/kg,注射流率5.0ml/s;C组对比剂剂量0.6ml/kg,注射流率5.5ml/s。所有病例心率均<70次/分,单心跳采集心脏数据。分别在主肺动脉干、升主动脉、右冠状动脉和左冠状动脉主干内选择相同的兴趣区测量其CT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病例动脉强化程度的差异。结果:C组主肺动脉干CT值为(185.40±46.74)HU,强化程度最低,与A组和B组[分别为(225.77±79.69)和(216.79±51.06)HU]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之间升主动脉、右冠状动脉和左冠状动脉主干强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能显著降低单心跳扫描患者对比剂用量,并保证冠状动脉足够程度的强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对冠状动脉造影具有再次重新定义的价值。方法:对520例患者进行常规冠脉造影检查,分析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的技术方法,步骤及特殊的射线剂量调控技术(适应ECG门控剂量调控技术)及其功能。结果:520例患者中心率小于100次/min的患者共有390例,占75%,其平均心率为75±5.6次/min(60—100次/min)。心率高于100的患者有130例,占25%,其平均心率为(110.6+10.8)次/min(101~130次/min)。冠状动脉重建的最佳时相均为心脏收缩期。结论:双源CT比传统CT少50%的放射剂量,在不需要控制心率的情况下完成心脏成像,提供高质量的冠状动脉和心脏图像,提高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 50例患者先后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为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金标准",比较CT冠状动脉成像的符合率,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结果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大于或等于50%的敏感性为98.6%,诊断狭窄程度小于50%的敏感性为87.0%,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特异性为92.5%,阴性预测值为97.7%。结论 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有很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