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腰椎间盘突出症(500例C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5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和CT所见。结果:腰椎间盘突出好发于L4/L5、L5/S1两个节段,其主要CT征象:①突入椎管内的髓核所形成的软组织块影;②硬脊膜囊受压、变形、移位;③神经根肿胀、受压移位或湮没;④碎块形成、滑移;⑤Schmorl结节形成;⑥突出的髓核部分钙化;结论:CT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方法,其准确率在91%以上,且能清楚显示局部伴随征象。但也有一定的误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结果L4-5,L5-S1是椎间盘突出的好发部位。16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CT、MR表现为:①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2例,占12.50%;②周围型腰椎间盘突出14例,占87.50%。结论本病的发生与外伤和腰骶部发育异常有关。X线平片对青少年椎间盘突出诊断价值不如CT和MR,CT和MR检查准确性高,且为无创性检查,是诊断青少年腰椎椎间盘突出较为理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螺旋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3月于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的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螺旋CT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的检出例数和确诊率。结果:在检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方面,螺旋CT检查出5例L2-L3,7例L3-L4,30例L4-L5,36例L5-S1,合计检出78例,检出率为97.50%,漏检1例L4-L5和1例L5-S1,检出率与手术诊断结果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的螺旋CT检出情况,其检出的韧带肥厚、椎间孔狭窄和硬膜囊受损例数和手术诊断例数一致,确诊率均为100.00%,侧隐窝狭窄和椎间盘部分脱出与手术诊断均相差1例,其确诊率分别为87.5%和97.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本次试验对过往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对比和总结,得出螺旋CT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方面,其确诊率高达97.50%,该检查方式可清晰地反映腰椎组织形态变化,利于临床提高疾病诊断准确性,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CT与诱发电位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作用。方法72例经手术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前均进行腰椎间盘CT扫描和诱发电位检查(L5和S1),并对2种检查方法进行综合和比较。结果对照手术结果,CT扫描的诊断准确率为88.9%,诱发电位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91.7%,2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的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CT与诱发电位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各有优缺点,前者能直接显示椎间盘的形态改变,后者可判断神经根功能又可定位,两者应相互补充,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CT平扫与X线平片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CT和X线平片影像资料。结果:CT平扫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192例(97.0%),X线平片诊断135例(68.2%)。结论:X线平片可显示腰椎骨质改变,适用于腰腿痛患者初诊检查,CT平扫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进行CT与MRI检查诊断,并对其诊断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疼痛科2019年6月—2020年6月接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对其使用CT与MRI检查诊断.结果:对60例患者均进行CT与MRI检查诊断,CT组与MRI组诊断的阴性率分别为15(例)25.00%、...  相似文献   

7.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常见多发病,硬膜外注射胶原酶疗法具有微创、无痛、疗效好、经济和患者易接受等优点。1999年以来,我们在影像学研究的基础上,用健侧旁正中入路硬膜外穿刺向患侧置管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60例,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ASAI—II级患者260例,男188例,女72例;年龄23—67岁,病史4个月—6年,平均2年7个月。患者均有典型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症状,并经CT、椎管造影或MRI检查证实。临床诊断按Mcculloch[1]标准。其中突出部位L3—4者19例,L4—5突出者106例,L5—S1突出者88例,L4—5和L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X线平片和椎管造影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经X线平片和椎管造影拟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120例,其中109例经手术证实。结果:1、生理曲度改变,椎间隙不对称狭窄及椎小关节继发病变为平片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征象。2、椎管造影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依据为硬膜囊和神经根受压。3、对L5-S1椎间盘病变及椎间盘膨出和突出的鉴别是X线诊断该病的难点。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X线仍具有其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诊断(附5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表现,评价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及限度。材料与方法:收集经手术证实的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56例,对它们的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诊断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符合率为85.7%;CT分型:中心后型,后外侧型,椎间孔内或外型;主要CT表现有:(1)腰椎间盘后缘局限性后突软组织密度块影,边缘光滑,硬膜囊受压、变形;(2)游离碎块形成;(3)神经根受压、水肿或湮没;(4)突出髓核部分钙化或骨化;此外,CT还能清楚显示椎管及侧隐窝狭窄、黄韧带肥厚、小关节病变以及椎间盘真空征等合并征象。结论:CT是诊断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检查方法,大部分病例经CT检查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联合MRI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ROC效能。方法:选择河池市人民医院2018年4月—2020年1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6例为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检查确诊(金标准)。确诊前患者均行CT、MRI检查,并将CT、MRI检查结果与“金标准”进行比较;绘制ROC曲线,分析CT联合MRI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诊断效能。结果:CT检查诊断符合率为85.53%;MRI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3.42%;联合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8.68%;CT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诊断时影像学征象中积气、钙化检出率高于MRI(P<0.05);脊髓变形、椎间盘变性及硬膜囊受压检出率低于MRI(P<0.05);ROC曲线结果表明:CT联合MRI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诊断灵敏度高于单一CT和MRI(P<0.05)。结论:CT联合MRI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能获得较高的诊断符合率,且二者联合诊断灵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1.
背景:螺旋CT扫描与多模式三维重建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中有术前定位、术中指导手术和术后复查等作用。目的:评价螺旋CT扫描与多模式三维重建在腰椎间盘突出中的应用,寻找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以"腰椎间盘突出症,螺旋CT,三维重建"为中文关键词,"Lumbar disc herniation,Spiral,Three 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与万方数据库1998-01/2010-12相关文章。纳入与有螺旋CT扫描技术及其后处理的各种数据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进行诊断和治疗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以36篇文献为主重点进行讨论。结果与结论:目前国内外学者多应用螺旋CT扫描技术及其后处理的多模式三维重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现已有部分学者把螺旋CT扫描技术及其后处理的各种数据应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上,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利用多层螺旋CT配合多层面重组技术能更加准确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的直接征象与间接征象,提高椎间盘突出诊断率,并能与其他引起腰腿痛的疾病相鉴别;引入手术时还有定位、引导和复查等作用。提示科学合理的综合运用螺旋CT扫描技术及其后处理的各种三维重建数据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诊断和治疗是末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2.
本文总结了80例经手术探查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资料。CT诊断准确率达93.8%。说明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检查具有极高的价值。阐述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主要征象及常见的合并征。此外,笔者还对椎间盘突出症CT扫描中的注意事项作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背景:非包含性腰椎间盘突出是临床常见类型之一,是保守治疗及一些微创介入手段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如何提高非包含性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效果是介入治疗的主要方向。目的:比较3种不同介入治疗方法对非包含性突出的疗效,探索提高治疗非包含性突出疗效的方法。方法:选择介入治疗的符合单纯非包含性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共174例,其中66例患者行钳取法经皮腰椎间盘切除,52例行盘内及盘外化学溶核,两种方法相结合的双介入疗法56例。结果与结论:3组患者均经过连续6个月随访,双介入方法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方法(P〈0.05),不适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种方法,说明双介入法可提高治疗的优良率,减少治疗后不适发生率,在技术上无明显增加难度,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16排CT的运用效果进行探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期间所接纳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7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CT检查结果、X线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诊断结果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结果:CT检查诊断正确率显著高于X线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T检查方式可更为详细观察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状况。(1)脊柱明显改变,主要突出表现为生理屈度变直、侧弯、侧凸;(2)椎体可见明显改变,或是可见椎体后缘骨质唇样增生、相邻椎体有弧形压迹;(3)可见以椎间隙等宽且轻度狭窄、椎间隙前窄后宽等为主要状况的椎间隙改变现象。结论:16排CT对于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可发挥较佳的运用效果,扫描速度快且准确率高,值得临床进行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方法:对1218例不同程度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椎旁穿刺,注入胶原酶1200u进行溶解治疗。结果:91%的患者取得较好疗效,9%的患者疗效欠佳。结论:胶原酶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背景:螺旋CT扫描与多模式三维重建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中有术前定位、术中指导手术和术后复查等作用.目的:评价螺旋CT扫描与多模式三维重建在腰椎间盘突出中的应用,寻找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以“腰椎间盘突出症,螺旋CT,三维重建"为中文关键词,“Lumbar disc herniation,Spiral,Three 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与万方数据库1998-01/2010-12相关文章.纳入与有螺旋CT扫描技术及其后处理的各种数据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进行诊断和治疗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以36篇文献为主重点进行讨论.结果与结论:目前国内外学者多应用螺旋CT扫描技术及其后处理的多模式三维重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现已有部分学者把螺旋CT扫描技术及其后处理的各种数据应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上,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利用多层螺旋CT配合多层面重组技术能更加准确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的直接征象与间接征象,提高椎间盘突出诊断率,并能与其他引起腰腿痛的疾病相鉴别;引入手术时还有定位、引导和复查等作用.提示科学合理的综合运用螺旋CT扫描技术及其后处理的各种三维重建数据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诊断和治疗是末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7.
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X线平片与CT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一步探讨平片诊断腰椎问盘退行性病变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09例腰椎正侧位片及CT扫描图像,总结椎问盘退行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结果:腰椎顺列特征性改变,椎间隙变窄、前窄后宽和前后等宽,椎体上下缘骨质增生硬化,椎体后下角增生后翘,双凹征或单凹征等是椎问盘退行性病变的重要表现。结论:综合分析临床病止特点,好发年龄、部位以及平片特征,能够提高X线平片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临床诊断的460例颈椎病患者的影像表现,总结其各分型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其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对460例诊断为颈椎病患者的平片和CT检查颈椎骨质、椎间隙、椎间孔及椎间盘改变的影像表现,进行分类统计。结果:颈椎病患者中,X线表现中以椎间隙变窄多见,好发部位以颈5/6为主,CT表现中以颈椎间盘突出常见,以颈5/6椎间盘好发,神经根型颈椎病较多。结论:X线平片和CT检查的影像表现结合临床表现即可诊断颈椎病并分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与手术结果比较,找出目前腰椎MR横轴位及矢状位图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缺陷与不足,并提出解决方法。材料与方法回顾100例经手术证实存在腰椎间盘突出并术前有MR平扫资料的病例,观察MR常规序列(包括矢状位T1WI、T2WI及压脂序列,横轴位T2WI),分别以手术结果为标准,计算矢状位与横轴位图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准确率及对腰椎间盘突出特殊征象的检出率,并分析横轴位及矢状位图像的漏诊原因。结果 MR横轴位图像对腰椎间盘突出总体诊断准确率为93.6%,矢状位为84.8%,前者高于后者(χ~2=5.02,P0.05);横轴位图像对腰椎间盘向上下方突出或脱出和髓核游离的检出率低(36.00%、45.45%),矢状位检出率高(96.00%、100.00%),前者检出率明显低于后者(χ~2=20.05、8.25,P0.05)。横轴位对椎间孔型及椎间孔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的检出率高(96.30%、88.89%),矢状位上分别为74.07%、38.89%,前者检出率明显高于后者(χ~2=5.28、9.75,P0.05)。横轴位局限于椎间隙层面的扫描范围和矢状位缺乏参照是MR常规图像漏诊椎间盘突出的主要原因。结论 MR常规图像对特殊类型椎间盘突出的漏诊,可以通过密切结合MR矢状位图像,根据需要局部增加横轴位扫描层面或结合三维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