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了解江苏省成人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为制定肥胖及高血压的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年1月22日―2019年4月8日对江苏省8个项目点117 691名35~75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与高血压的关系。结果  高血压患病率为57.79%,标化后患病率为26.79%。在调整混杂因素后,超重和肥胖、中心性肥胖增加了高血压患病风险;与既无超重肥胖又无中心性肥胖人群相比,单纯超重肥胖人群高血压患病风险增加了90.7%(OR=1.907,95% CI: 1.849~1.968),单纯中心性肥胖人群高血压患病风险增加了69.2%(OR=1.692,95% CI: 1.566~1.828),既有超重肥胖又有中心性肥胖人群高血压患病风险增加了2.171倍(OR=3.171,95% CI: 3.075~3.270)。结论  江苏省≥35岁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较高,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增加了高血压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广州市城镇职工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为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2020年6—12月在广州市某三甲医院健康体检中心完成健康体检和问卷调查的4500名城镇职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4126例研究对象,超重/肥胖检出率为36.74%,中心性肥胖检出率为15.44%;单因素分析显示: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人群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每日工作静坐时间、是否暴饮暴食、是否经常吃早餐、日常饮食荤素情况、烘焙/奶油食品偏好、饮茶偏好、饮酒偏好和吸烟偏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年龄、暴饮暴食、烘焙/奶油食品偏好、饮酒和吸烟是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共同危险因素;女性、日常饮食荤素情况(荤素均匀、多素少荤)、饮茶是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共同保护因素;每天吃早餐是中心性肥胖的特有保护因素。结论 广州市城镇职工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广泛流行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进行联合干预来降低人群肥胖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沿海社区居民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分布特征与高血压的发病关系,为探索查、防、治、管的慢病社区综合防治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从烟台市芝罘区8个社区居委会抽取320个样本居民户,按照KISH表法,每户随机抽取1名调查对象。并实行全程严格的质量控制。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社区居民超重率、肥胖率、中心性肥胖率、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40.31%、19.06%、63.13%、38.44%,标化率分别为30.13%、11.71%、46.37%、21.19%。上述病症≥40岁人群现患比重,分别占社区15~69岁居民的86.05%、90.16%、85.15%和87.37%,并且从40岁开始,这些病症现患率均呈随年龄增长而明显增长的变化趋势。离退休人员的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现患比重,分别占社区所有职业人群的56.92%、62.90%和57.21%。不同体重指数(BMI)、腰围(WC)水平年龄、血压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4.202,17.550,19.987,35.009,15.662,13.857,P=0.000)。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的超重率、肥胖率、中心性肥胖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887,P0.05;χ2=26.373、28.356、P0.01;OR=1.584,4.425,4.049)。BMI、WC与SBP和DBP呈高度线性正相关(r0.7),并能建立有统计学意义的线性回归方程。结论烟台市社区居民超重、肥胖以及中心性肥胖与高血压发病呈密切正相关,这些病症从40岁开始明显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离退休人员属现患高峰人群,在社区实时、动态、准确地对居民BMI、WC均值进行主动监测,是综合防治高血压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在山东省中西部农村25岁~人群中的流行规律、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原则,共调查16388人,进行问卷调查并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进行空腹血糖测定.描述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在人群中的分布特点及流行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的粗患病率分别为35.28%,15.31%,40.63%;标化患病率分别为34.95%,15.42%,38.53%.男性高于女性.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收入的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患病率均相同.超重与肥胖人群比例为2.3: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 (OR=1.749)、高学历、服务管理职业 (OR=1.534)、年龄、高收入、静态生活方式 (OR=1.088)是肥胖的危险因素,生活压力 (OR=0.947)则为其保护性因素.结论 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在山东省农村患病情况较严重,处于较高水平,应针对主要危险因素制定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中国城市成人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的分布特征及其危险因素,为制定肥胖防控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二阶段整群抽样,选取2009年在北京和重庆两地参加健康体检的79012名城市人群,测量其身高、体重、腰围,按年龄、性别、地区分层计算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我国城市成人的超重、肥胖率分别为36.7%和11.6%,约44.8%的成人为中心性肥胖,在体重正常(BMI<18.5kg/m2)的人群中,仍有12.1%为中心性肥胖。男性的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率均高于女性,随年龄段的增加性别差异逐渐缩小。北京和重庆两地超重率已相差不大,但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患病率仍然是北方地区高于西南地区。年龄增大、生活在北方地区、不良生活习惯均为超重肥胖或中心性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我国城市人群的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呈现较高的患病水平,应充分关注中心性肥胖的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青海省农村居民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为开展肥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2个县作为监测点,每个点抽取2个乡、每乡抽取4个村、每村抽取1个村民小组、每小组随机抽取40户,每户抽取1名15~69岁常住居民,共640人。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获得相关数据。结果青海省农村居民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分别为24.1%和6.3%,随着年龄的增长,超重率和肥胖率逐渐增加,女性超重率高于男性。超重率随文化程度的升高而降低,饮酒者的超重率高于不饮酒者,吸烟者的肥胖率低于不吸烟者。结论超重与肥胖已成为影响青海省农村居民健康的重要疾患,防治工作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中老年人群超重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联合作用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关系,为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该研究资料来源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年基线数据以及2013年、2015年和2018年3次随访数据。采用多阶段分层概率抽样方法抽取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 926名45岁及以上中老年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采用Stata 15.1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 平均随访6.52年后,新发心血管疾病705例,发病率为14.31%。其中,心脏病529例,发病率为10.74%;脑卒中232例,发病率为4.7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超重肥胖(HR=1.38,95%CI:1.17~1.64)和代谢综合征(HR=1.33,95%CI:1.12~1.59)均会增加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P<0.01)。在联合作用分析中,与代谢正常非超重肥胖组相比,代谢正常超重肥胖(HR=1.42,95%CI:1.16~1.74)、代谢异常非超重肥胖(HR=1.41,95%CI:1....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与糖尿病(DM)、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 按照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原则,对山东省中西部农村居民16 388人进行问卷调查并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空腹血糖.空腹血糖在6.1~7.0mmol/L间复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分析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与糖尿病和高血压患病率间的关系.结果 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患病率分别为35.28%,15.31%,40.63%,DM患病率为4.27%,高血压患病率为43.8%.DM和高血压患病率随BMI和腰围的增加而升高,经X2趋势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分层分析,高血压患病率随BMI和腰围增加而升高,DM患病率随腰围增加而升高(P<0.05),随BMI增加,DM患病率并无上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高血压患病危险性与BMI和腰围相关(P<0.05),而DM仅与腰围有关(P<0.05),与BMI无关(P>0.05).结论 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与高血压、糖尿病关系密切.必须加强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干预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广西城乡居民超重、肥胖和向心性肥胖的流行现状.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符合研究条件的3 360名15~69岁城乡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结果 广西城乡居民超重、肥胖和向心性肥胖的发生率分别为30.63%、1.38%、22.43%,标化率分别为27.44%、1.13%、18.13%,城市明显高于农村(P<0.01),发生率无男女性别差异(P>0.05);肥胖发生与年龄无关,超重在55岁以前呈明显上升趋势,之后逐步下降,45~54年龄组发生率最高(39.89%),向心性肥胖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汉族人群明显高于少数民族(P<0.01),随着文化程度水平的提高超重和向心性肥胖发生率出现明显增长;饮酒人群超重发生率高于非饮酒人群(P<0.05).结论 广西城乡居民超重和向心性肥胖处于国内较高流行水平,维持广西居民的健康体重,降低肥胖及其相关慢性病的发生,防治工作已是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我国青海省农村地区居民超重肥胖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情况,为开展人群超重肥胖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2个自然村18岁及以上全部村民.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方法收集调查对象一般人口学资料、危险因素及身高、体重和腰围信息.结果 完成调查总人数915人,应答率92.80%,有效完成各项调查项目908人.908名调查对象体质指数(BMI)均值为(23.32±3.31) kg/m2,男性为(23.17±3.23) kg/m2,女性为(23.46±3.38) kg/m2;农村成人平均腰围(78.24±9.69)cm,男性为(79.65±9.05) cm,女性为(76.93±10.08)cm.农村成人标化超重率为26.65%,肥胖率为7.56%,中心性肥胖率为29.22%,女性中心性肥胖率(37.45%)明显高于男性(29.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8,P<0.01).总人群和男、女性人群中心性肥胖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调查对象锻炼率为19.82%.食用油脂人均每日摄入量超过推荐量的比例是86.62%.结论 开展以体重控制为基础的干预是预防社会转型和生活方式转变导致慢性病危险因素流行的重要手段和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昆明市官渡区农村居民吸烟和饮酒的现状及与高血压、脑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按比例概率抽样方法(PPS)在昆明市官渡区对4 011名18岁及以上村民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获取心血管疾病的患病资料及吸烟和饮酒情况。[结果]该地居民的吸烟率为27.1%,饮酒率为27.9%。男性的吸烟率(67.2%)和饮酒率(55.7%)均明显高于女性(1.0%和9.7%)。男性的吸烟率和饮酒率随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女性的饮酒率随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吸烟者高血压的患病率(34.9%)高于不吸烟者(31.4%);饮酒者高血压、脑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的患病率(35.0%、1.59%和3.7%)均高于不饮酒者(31.3%、0.45%和2.2%)。[结论]加强农村居民戒烟、戒酒的健康教育,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昆明市农村居民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PPS抽样方法在昆明市石林县对6006名45岁以上村民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获取心血管疾病的患病资料;并应用二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心血管疾病患病的因素.[结果]该地村民高血压、脑卒中和心脏病的患病率分别为30.8%、1.7%和0.7%,男性的高血压和心脏病患病率均高于女性(P<0.05).在影响高血压患病的因素中,年龄越大者、家庭收入水平越低者、吸烟者、超重者、患有糖尿病者、有家族高血压史和脑卒中史者患高血压的可能性越大(OR值分别为1.05、0.90、1.24、2.39、2.67、2.06和3.20;95%CI分别为1.04~1.06、0.85~0.94、1.07~1.44、2.00~2.84、1.42~5.01、1.05~4.05和1.96~5.23).在影响脑卒中患病的因素中,年龄越大者、超重者和有家族脑卒中史者患脑卒中的可能性越大(OR值分别为1.07、1.12和5.03;95%C1分别为1.04~1.09、1.07~2.68、和1.16~21.8).在影响心脏病患病的因素中,年龄越大者、超重者和有家族高血压史者患心脏病的可能性越大(OR值分别为1.05、1.99和3.82;95%CI分别为1.03~1.07,1.20~3.31和1.87~7.79).[结论]加强农村居民戒烟、合理饮食的健康教育,减少超重和糖尿病的发生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青州市农村60岁及以上居民眼科疾病患病、发病及未就诊现状,探讨防治工作对策。[方法]采用横断面抽样调查研究方法,对农村以地理位置分为平原、丘陵、山区3层,以村为单位分层整群按比例抽查99个村15929人。数据分析应用SAS9.1完成。农村不同地区、不同性别眼科疾病患病率的比较,先进行率的标准化,再进行样本标准化率的假设检验;不同年龄组眼科疾病患病率的比较,未就诊率的比较,先进行多个样本率的卡方检验,再进行两两比较的卡方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结果]该市调查样本农村60岁及以上居民眼科疾病患病率13.16%,丘陵高于平原,山区高于丘陵。3个不同年龄组患病率有差别,70岁~年龄组最高,不同年龄组各眼科疾病患病率也不同。不同性别的眼科疾病患病率女高于男。眼科疾病发病率近3年比较,2008年高于2006年和2007年。眼科疾病患者总的未就诊率为71.74%。[结论]该市农村60岁及以上居民眼科疾病患病率较高,且未就诊率较高;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组和不同性别患病率均有差别;近3年的发病率有差别。以本研究结果为依据,初步探讨了农村眼科疾病防治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成人超重和肥胖症与哮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人超重和肥胖症与哮喘发生的关系,并分析体重指数(BMI)与哮喘息者气道高反应(AHR)程度是否相关.[方法]收集超重和肥胖成年人257例,记录一般资料,计算BMI,进行基础肺功能、气流受限可逆性或气道反应性测定,并根据肺功能测定结果将患者分为哮喘组和非哮喘组.[结果]①哮喘组的BMI值高于非哮喘组(P=0.000).在对年龄、性别、吸烟史、过敏史和哮喘家族史进行校正后,发现BMI是哮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0).②哮喘组与非哮喘组相比,小气道呼气流量降低,气道阻力增加,肺容积降低(P<0.05).③哮喘组患者的BMI与AHR程度无相关关系(P=0.458).[结论]超重和肥胖可能是通过一种非变态反应性的机制参与了哮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四川省直机关省厅级退休公务员超重、肥胖的现状,探讨体重指数、腰围与血压的关系. [方法]2008年对四川省直机关省厅级公务员993人测身高,体重,腰围(WC),血压,计算体重指数(BMI),并分析肥胖与血压的关系. [结果]四川省直机关省厅级公务员的男女肥胖率分别为8.5%、8.0%,超重率分别为43.4%、28.6%,肥胖组及超重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高于正常组,收缩压、舒张压与BMI、WC有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防治高血压,控制肥胖及腹型肥胖甚为重要,体重指数、腰围的控制也为防治高血压的基本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6.
刘秀英  赵燚  金晶  杨建军  张毓洪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4):2689-2691,2700
[目的]研究肥胖与代谢相关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全部样本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液生化指标检测,共调查1612人。描述肥胖患病率的分布,并用χ2检验、t检验及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肥胖与代谢相关心血管疾病影响因素。[结果]宁夏农村地区回汉族成年人群超重、全身肥胖和腹型肥胖总患病率分别为29.65%,8.06%和33.75%。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P﹤0.05),回族患病率高于汉族(P﹤0.01);与体重正常人群比较,超重人群高血压、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及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的危险性较高(OR值分别为2.2,1.9和1.5);肥胖人群高血压、甘油三酯水平升高的危险性分别为3.2和2.8;腹型肥胖人群高血压、血糖、甘油三酯水平升高的危险性分别为2.6,1.4和2.3。[结论]肥胖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肥胖代谢相关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昆明市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的饮食影响因素。[方法]对昆明市官渡区9个乡镇的每个乡镇采用按比例概率抽样法(PPS),对4011名18岁及以上常住农村居民进行饮食习惯的问卷调查和血压测量。[结果]昆明市官渡区52.7%的村民每天都是一日三餐按时吃;几乎每天都吃蔬菜和水果的比例为69.1%;几乎每天都吃肉的比例为37.0%;但几乎每天都摄入含油和脂肪多的食物的比例仅为6.5%。80%以上的村民从不或偶尔摄入甜食、奶类及奶制品;70.7%的村民食用的油以植物油为主;31.0%的村民吃的食物的咸度较咸。男性村民一日三餐按时吃的比例较女性低,但所吃食物的咸度较咸的比例较女性高(P﹤0.01)。食用动物油、每周吃肉的频度越低和食物的咸度越咸的村民患高血压的可能性越大。[结论]应加强农村居民合理膳食、平衡膳食的健康教育,低盐饮食和少食油脂类食物是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不同经济水平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河北省冀州市不同经济水平的35岁及以上的农村居民进行了原发性高血压患病情况调查。[结果]调查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粗患病率为40.68%,男性为38.82%,女性为43.03%,不同年龄组高血压患病率不同,且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调整年龄后男女性别间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58,P﹤0.001),女性高于男性;低经济水平组居民高血压粗患病率为44.93%,高经济水平组为36.55%,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对年龄标化后,低经济水平组高血压患病率依然高于高经济水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524,P﹤0.001)。[结论]经济水平不同高血压患病率有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某农村社区肥胖患病率的分布及其危险因素,为肥胖的干预计划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在河南省选择两个农村社区,以村(组)为单位,随机抽取18岁及以上的居民,调查肥胖的患病率分布及其危险因素。[结果]超重、全身性肥胖与腹型肥胖的年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28.75%、13.71%和40.36%,男性显著高于女性,且随年龄的增加呈现逐渐升高趋势。调整人口学特征后显示肥胖家族史是全身性肥胖和腹型肥胖的共同危险因素,而重体力活动是腹型肥胖的保护因素,吸烟则与全身性肥胖呈负关联。[结论]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在农村地区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成为农村地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科学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和控制农村地区肥胖发病、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超重及肥胖的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超重及肥胖的现况,并分析其与慢性疾病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2886人进行健康状况问卷调查和医学体检。分析超重及肥胖与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相对危险度的关系。[结果]天津市居民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高血压、超重及肥胖、血脂异常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9.24%、4.33%、6.74%、34.05%、42.62%、19.98%。BMI≥24、中心性肥胖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脑血管病密切相关。[结论]天津调查对象的超重及肥胖情况与多种慢性疾病有联系,对于BMI达到超重或肥胖标准及腹型肥胖者应加强合理膳食、适当运动,减少静坐时间的行为干预,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