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急性脑梗死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及时的溶栓治疗能够再通堵塞血管,挽救缺血半暗带组织,被认为是最有希望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早期脑梗死的静脉溶栓治疗是在发病4.5h内给予溶栓药物,目的是尽早再通闭塞的脑血管,使局部缺血脑组织在出现不可逆性损害之前获得再灌注,以期迅速改善症状,减轻病残程度[1],但溶栓后对并发症的观察、康复护理等同样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介入溶栓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胜文  张志彬 《河北医药》2000,22(4):302-303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急、重症疾病。近年来 ,临床研究表明 ,使用溶栓治疗可能是治疗急性脑梗死最有效、最有希望的治疗方法。但溶栓时如何选择最佳治疗途径、时间、剂量 ,使疗效最佳 ,并发症减少到最低水平 ,一直是大家探索的关键。现将我院 1996年 3月~1998年 10月采用介入方法治疗脑梗死的经验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90例脑梗死患者均符合中华神经科学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1] ,并经脑CT证实。发病时间6~ 4 8h ,治疗前均查凝血酶原时间 ,出、凝血时间 ,血小板计数 ,以排除血液系统疾病。另外 ,对近半年内有过手术史 ,严…  相似文献   

3.
<正>急性脑梗死是脑血管病最常见的类型,传统的治疗方法效果不尽如人意,溶栓治疗可缩小脑梗死面积,改善预后,溶栓治疗可以尽早地恢复脑血流,改善半暗带的血液供应,挽救濒临死亡的脑组织及其功能。自2008年以来丹东市宽甸县中心医院对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与同期住院的20例常规治疗的脑梗死患者进行了对比,并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超早期溶栓治疗是目前国内外急性脑梗死治疗研究热点。多数学者认为:溶栓治疗时间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成功再灌注的关键性因素,发病距溶栓时间越短,梗死相关血管越易再灌注,更多的脑组织可受到保护和功能改善。按照治疗时间窗的概念,首次溶栓应在发病3~6小时内即超早期进行[1],但目前临床上实际能在6小时内开始溶栓的病人十分有限,为此我们对2005年10月至2006年6月我院收治的2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时间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旨在分析影响溶栓治疗时间延误的原因,探讨相应对策,提高人们对分秒必争、正确救治急性脑梗死的紧迫性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5.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比较尿激酶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 0例急性脑梗死 (发病≤ 8h)患者分为动脉溶栓、静脉溶栓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表 (NIHSS)于治疗前 ,治疗后 2 4h、1周、2周记录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临床症状恶化者复查头颅CT ,明确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尿激酶溶栓治疗后 2 4h治疗组NIHSS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1周后差异更加显著(P <0 0 1) ,但溶栓治疗组之间 (经动脉或静脉溶栓 )NIHSS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三组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 6 6 7%、9 5 2 %和 14 2 9% ,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 ,动脉溶栓的疗效并不优于静脉溶栓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出血性转化提供参考。方法选取76例脑梗死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对临床治疗中的相关因素的水平进行分析,经单因素分析后整理出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出血性转化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与未发生出血性转化的患者比较,发生出血性转化的患者年龄、溶栓前血糖水平、溶栓后6 h和12 h的舒张压和收缩压等均较大,大面积梗死、发病到溶栓时间〉3 h、有早期CT缺血改变的患者所占比例高(P〈0.05)。进一步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发病到溶栓时间〉3 h、早期CT缺血改变是发生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性转化的比例较高,临床治疗中应特别注意高龄、发病到溶栓时间〉3 h、早期CT缺血改变的患者,及早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琨  苏红军  何振芬 《天津医药》2005,33(6):382-383
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依然是现代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溶栓疗法是从根本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笔者2000年2月-2003年10月对发病6h以内的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62例进行了尿激酶(Urokinase,UK)溶栓治疗,并跟踪观察,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情况,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方法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52例急性脑梗死的住院患者,经初诊诊断和影像学检查诊断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发病时间均〈3 h,治疗时以100~150万U尿激酶加入100~200 ml的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进行溶栓治疗,观察治疗结果。结果 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后3 h内症状完全消失的患者23例(44.2%),经溶栓治疗后症状未进一步发展的患者25例(48.1%),病情加重的患者4例(7.7%)。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误诊。结论早期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小剂量尿激酶对进展性脑梗死治疗作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展性脑梗死,指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在48h内逐渐进展或呈阶梯式加重,甚至昏迷、死亡,常规抗凝对症治疗效果不好,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占所有脑血管疾病70%~85%,其病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进展性脑梗死是脑梗死中治疗比较困难的疾病常遗留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溶栓治疗被认为是超早期(发病6h以内)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由于本病多于安静休息时发病,病初不易觉察,往往失去时间窗内溶栓治疗机会。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区域性动脉溶栓结合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疗效,分析其时效。方法对发病6h内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5例患者,治疗组溶栓时间窗<1h;对照组溶栓时间窗1~6h,均采用介入途径下动脉溶栓及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脑出血1例,对照组脑出血2例。结论区域性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脑梗死是有效可行的,时间窗长短与脑梗死疗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溶栓、介入治疗已成为闭塞性心、脑血管疚病的主要手段,但在基层医院介入治疗无法广泛开展,溶栓治疗就成为最实用、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选取近3年来我院对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进行溶栓治疗的患者资料做比对,发现差异较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杜威 《中国医药指南》2022,(21):91-93+97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之后序贯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进行强化灌注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盘锦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病区从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均在发病后的溶栓时间窗(4.50 h之内)内给予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后再按照急性脑梗死的标准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之上加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注进行强化灌注治疗。应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别评估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入院时、溶栓后2 h、溶栓后24 h、溶栓后7 d、溶栓后90 d的临床疗效。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效果显著,对照组患者及治疗组患者在溶栓后NIHSS评分较溶栓前明显降低。对照组患者与治疗组患者在不同时间节点的NIHSS评分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以及溶栓后2 h的NIHS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溶栓后24 h、溶栓后7 d、溶栓后90 d的NIHS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相似文献   

13.
刘敏 《中国实用医药》2013,(16):202-203
目的评价超早期脑梗死尿激酶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6h内的超早期脑梗死患者58例,应用国产尿激酶100~150万单位+生理盐水100ml持续30min静脉滴注,之后给予脱水减轻脑水肿、改善脑循环、保护脑细胞治疗,溶栓治疗24h后头颅CT如无出血常规给予抗血小板治疗,观察溶栓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结果 58例患者中基本痊愈18例,显著进步21例,进步15例,无变化3例,恶化1例。结论在严格掌握溶栓适应证基础上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胡晶 《中国实用医药》2009,4(14):169-170
近年来,国外普遍开展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许多结果表明,早期溶栓可能是治疗急性脑梗死最有效、最有希望的治疗方法。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能够明显降低ACI患者的死亡率,减少严重残疾的危险陛,而且大大改善了生存者的生活质量,是一个根本性的治疗方法。目前溶栓治疗的途径有两种,即选择性介入动脉溶栓和静脉溶栓。现将本院近两年来用尿激酶早期溶栓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和疗效分析与临床意义。方法对332例急性脑梗死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全面综合分析。结果 3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患肢肌力达4~5级,失语、面瘫均明显改善,早期进行康复治疗,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各种并发症。结论早期溶栓治疗和预防能有效地遏制损害人体健康的危险因素,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急性脑梗死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且目前其发病年龄有越来越年轻的趋势。如何在发病早期进行有效的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一直是备受人们关注的课题。动脉介入溶栓治疗是近年来脑梗死治疗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有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rt-PA联合必存静脉溶栓治疗发病<6h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5月~2011年6月92例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其中45例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并与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发病<6h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应用静脉溶栓治疗率为38.6%,治疗无并发脑出血,但仍需一段时间恢复神经系统功能。60.0%溶栓患者20d基本治愈,26.7%效果显著,8.9%效果较好,2.2%无效果,2.2%恶化。结论给予发病<6小时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同时临床工作者必须提高对脑梗死的认识,尽早进行溶栓治疗,最大程度提高其预后。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梗死药物溶栓治疗的某些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祖文 《河北医药》2003,25(3):221-222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血栓或栓子堵塞脑动脉所致的脑缺血性疾病 ,理想的治疗应当是尽快使堵塞的脑动脉再通 ,恢复脑内供应 ,改善神经功能 ,溶栓治疗恰好为达到这样的目的带来了希望。研究证明 ,溶栓治疗是唯一能使闭塞血管即刻再通 ,迅速恢复血流 ,可缩小梗死体积 ,使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降低的有效方法。溶栓疗法包括药物溶栓、超声溶栓、激光溶栓、机械溶栓等 ,且以药物溶栓应用得最广 ,效果最为肯定 ,在抢救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1 溶栓药物的种类目前常用的溶栓剂有 :链激酶 (SK)、尿激酶 (UK)、单链…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和疗效分析与临床意义。方法对166例急性脑梗死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全面综合分析。结果 1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患肢肌力达45级,失语、面瘫均明显改善,早期进行康复治疗,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各种并发症。结论早期溶栓治疗和预防能有效地遏制损害人体健康的危险因素,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临床-弥散加权成像不匹配(CDM)评价溶栓、降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价值。方法发病3-6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3例,入院后即行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并于治疗前行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患者分为溶栓(20例)及降纤(23例)两组,每组患者再根据NIHSS评分及DWI检查结果分为CDM(+)及CDM(-)两亚组。于发病后第30天再次行NIHSS评分。结合CDM比较两种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陷的效果。结果对于CDM(+)患者,溶栓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陷程度显示有显著改善;而降纤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陷程度未显示显著改善。而对于CDM(-)患者,溶栓或降纤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陷程度均未显改善。结论 CDM有助于指导临床进行急性脑梗死的选择性溶栓治疗,但不适于指导降纤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