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出血性中风发病及死亡与时间的关系。方法:对353例出血性中风患者用圆形统计分 析法,分析其中263例非死亡病例的发病时间及90例死亡病例的发病时间与死亡时间。结果:353例出血性中风患者 发病时间在中午11-13时间段有明显集中趋势(P<0.01),发病高峰时间点在12时11分21秒。其中90例死亡 病例发病时间在中午末时13-15时间段有一定集中趋势(0.050.10),死亡高峰时间点在7时5分35秒。263例非死亡病例发病时间 在中午11-13时间段有明显的集中趋势(P<0.01),发病高峰时间点在11时46分12秒。结论:日中午未时是出血 性中风的发病易发时段,出血性中风患者相对死亡高峰期在上午6-8时间段,提示应加强该时间段的治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病时间特点以指导防治。方法:采集患者具体发病日期及其对应节气以及患者在24h内发病时间点及对应12时辰。结果:24节气秋分20例(7%),寒露19例(6.6%),立冬16例(5.6%),大雪15例(5.2%),大寒13例(4.5%),从立秋至大寒之间与立春至处暑比较,前者发病率明显高于后者(P<0.05)。十二天干:巳时33例(14.2%),申时29例(12.4%),辰时26例(11.2%),酉时24例(10.3%)最低为寅时5例(2.1%),与12经脉子午流注图对应发现发病率最高的两个时辰分别对应足太阴脾经及足太阳膀胱经。结论:风、寒、燥邪可以导致aSAH发病率的显著增加,可考虑从足太阳膀胱经论治aSAH。  相似文献   

3.
出血性中风353例发病时间与发病高峰期的圆形统计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出血性中风的发病时间与发病高峰期,探讨其发病与时间的关系.方法将 353例出血性中风患者的发病时间 (0~ 24: 00)化为角度坐标,作圆形统计,确定出血性中风的发病时间;再以住院日期为例,先确定出每月天数组中值的累计日数,并转换成角度,分别求出其正弦和余弦值,再按公式求出平均角度和角度标准差,推测出血性中风的发病高峰期.结果 353例出血性中风患者的发病时间在中午 11: 00~ 13: 00时间段有明显集中趋势,发病的高峰时间点在 12: 11: 34; 353例出血性中风患者在发病日期上无一定集中性,未发现特定的发病高峰期.结论 日中午时是出血性中风的关键时段,欲降低出血性中风的发病率,临床宜注意日中午时的治疗和护理;出血性中风患者无特定的发病高峰期,应时时预防以降低出血性中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本文收集了2000年至2006年间已归档的121例原发性肝癌病案,将其发病时间及死亡时间的相关情况,从季节、月份、时辰及运气学说的角度进行初步分析,结果发现该病发病以春季高发;死亡则以秋季最多,春季次之;一日之中死亡时间以酉时最多,辰时、巳时次之,与《内经》中对肝病发生、发展的描述大致相符,提示《内经》对现代临床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笔者用泻黄散加味治疗小儿发热250例,其中温度最高40℃,最低37.5℃,多数在38~39.5℃之间;发烧时间在1~6天。服药一剂烧退者150例,二剂烧退者100例。例1:曹××,男,1岁多。初诊日期:1983年12月13日发烧五天,伴咳嗽痰多,三日未大便,经服  相似文献   

6.
从时间生物学探讨内科住院病人死亡节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进  洪永敦  冼绍祥 《新中医》2000,32(7):42-42
回顾性分析了973例内科住院病例死亡的时间节律。结果表明,一天24小时中,死亡高峰在下半夜及中午,上半夜最低一年上季冬人季死亡最高,夏季最低,基本符合中医学阴阳学说及当代生物钟理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病毒性肝炎死亡患者节气与死亡时辰规律。方法:采集2003年12月至2011年8月全国20家三级甲等医院40 681例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信息,对患者死亡比例在节气、时辰中的分布进行描述性分析,首次将中医时间概念引入到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生存结局当中,并从中医学及现代医学角度对其相关性进行机理探讨,为中医理论与临床的结合提供一种借鉴方法。结果:40 681例患者中,有治疗结局的病毒性肝炎患者(部分频数较高亚型)共36 547例,其中死亡386例,总死亡率为1.06%,其中乙型病毒性肝炎死亡患者308例,占总死亡人数的79.79%。患者在一年中大暑、寒露节气死亡比例较高,分别为6.67%、6.4%,冬季最低约为3%。一天中死亡比例最高的时辰是申时(23.82%)、酉时(21.78%)。结论:病毒性肝炎患者死亡时间规律是:一年中在夏秋季节死亡比例较高,春季次之,冬季最低;一日之中金时(15点~19点)最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调查分析了10185例住院死亡病例发病、死亡与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疾病的发病、死亡以12、1、2三个月为高,4、5、6、7四个月为低;以冬至、小寒、大寒为高,清明前后至小暑前后为低。死亡前一日病情加重多在辰、巳、酉三个时辰,缓解多在丑、寅两个时辰,死亡以卯、辰、巳三个时辰为高,以丑、亥两个时辰为低。据此,认为疾病的发生、变化、死亡与阴进阳退、阴盛阳衰、阴阳交接、节气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中风发病的时间节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榆次地区四所医院近3年来收治的全部中风患者发病时间资料的统计分析,发现中风发病与时间有一定关系。缺血性中风以春夏二季、上弦月、平旦发病最高,而在秋季、下娥眉月、夜半发病最低。出血性中风以夏冬二季、望月、平旦发病最高,而在秋季、下弦月、夜半发病最低。提示:自然环境的变化影响人体机能活动的改变是造成中风发病及其流行分布不同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0.
心肌梗塞发病与时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通过对280例急性心肌梗塞发病及死亡时间的调查统计,发现其发病及死亡时间与季节气候变化、月亮之圆缺、日之出没,生理昼夜节律等因素有一定的关系。调查统计发现,一年之中冬春季节发病率较高,夏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837例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病例的回顾分析,得出肺心病急性发病、死亡的时间节律性,用以指导临床肺心病的防治.方法:将纳入病例的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入院时间、节气、农历月份,死亡病例的死亡时间、节气、农历月份等相关内容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Access 2000),进行统计、分析,判断统计结果,从而找出肺心病发病及死亡的时间节律性.结果:(1)肺心病急性发病以农历11月、12月最多,节气以冬至、大寒、大雪最多;(2)死亡时间以农历3月、12月最多,节气以大寒、小寒、大暑、谷雨最多;(3)肺心病死亡时间一日以下午、后半夜最多.结论:肺心病急性发病、死亡具有明显的时间节律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胰腺癌住院患者死亡时间的规律。方法:采集江苏省中医院2008-2010年胰腺癌住院死亡病人46例临床资料,核对死亡时间并将其转换为日干、日支、时干、时支,得到各干支的死亡频数,运用圆分布资料的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Cochran’s Q检验、χ2检验,探索其中的规律。结果:①日干"丁至辛"、日支"丑至午"的死亡频数最高,日干"壬至丙"、日支"未至子"较低(P<0.05)。②时辰"戌亥子丑"的死亡频数相对最高,而"寅卯辰巳"较低(P<0.05)。③女性患者死亡时间位于阴性日干、阴性时支的比率要显著高于男性患者(P<0.05)。④全部患者死亡日期有集中在"辰"日的趋势(P<0.05)。两性患者分别单独分析,女性患者有此规律。⑤全部患者死亡频数有集中在时干五行"壬癸水"的趋势(P<0.05)。两性患者分别单独分析,女性患者有此规律。⑥全部患者死亡频数有集中在时支五行"阴土"的趋势(P<0.05)。两性患者分别单独分析,女性患者有集中在"水"性时支的趋势(P<0.05)。⑦男性患者死亡时间有集中在"亥时"趋势(P<0.05)。结论:①46例胰腺癌患者的死亡时间存在规律。后者通过日干、日支、时干、时支以及干支的阴阳五行属性上的集中趋势得以表现。②胰腺癌终末期与《内经》范畴的"心病"密切相关,与《伤寒论》中的"太阴病"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丁酉年恶性肿瘤患者死亡时间的规律。方法:采集丁酉年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恶性肿瘤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1)时辰"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的死亡频数相对较高,其中男性患者死亡时间多集中于辰时、巳时、午时,而女性患者死亡时间多集中于寅时。(2)日干"辛日"死亡频数最高,其次为"甲日、丙日",最低日为"癸日"。(3)节气"立春"死亡频数最高,以男性死亡患者比例较大,而女性患者夏至节气死亡频数较高,同时夏季死亡频数相对较高。结论:丁酉年恶性肿瘤患者死亡时间在时辰、节气、季节上有一定规律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真实世界结肠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旨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借鉴。方法 从全国33家三甲医院提取2001-2016年结肠恶性肿瘤患者的住院信息,运用频数统计及关联规则方法,分析其一般信息、诊断特征,联合用药及死亡时间规律。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60.29岁,男性多于女性;西医诊断频数较高的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肝恶性肿瘤、肠梗阻及贫血;中药功效联合西药药理可见,清热解毒剂与抗代谢细胞毒类药、免疫调节药、抗生素药之间联合使用频率较高;中药品种联合西药药品可见,复方苦参注射液与奥沙利铂、胸腺肽注射液之间联合使用频率较高;死亡节气以惊蛰与冬至比例最高(5.79%),小雪最低(2.43%);死亡时辰以申时比例最高(20.37%),寅时最低(2.43%)。结论 结肠恶性肿瘤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高血压、糖尿病增加其患病风险,肠梗阻、贫血是其常见并发症,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患者在申时死亡比例最高,寅时最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乳腺癌住院患者死亡时间日节律规律。方法:采集乳腺癌住院死亡患者43例的临床资料,核对死亡时间,运用圆分布资料的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Cochran’s Q检验,探索其中的规律。结果:全部患者死亡时间呈集中于16∶18的趋势(P〈0.05),95%置信区间为13∶47-18∶49;全部患者在11∶00-18∶59时间段死亡频数相对最高(P〈0.05)。结论:43例乳腺癌患者的死亡时间存在日节律;乳腺癌终末期与《内经》中的"肝病"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6.
高飞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3,18(11):672-676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原心病专业委员会曾组织全国多地区对12年间7823例次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和死亡时间进行调查分析,较系统地研究了该病发病和死亡的年、月、日、时、节气、月相规律,以期为进一步加强对该病的防治和监测提供依据.现将调查结果公布如下.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时间生物学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已认识到人体的生理活动及病理变化具有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性,也即具有“时间节律特征”。《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可见中医学认为人的生命是在阴阳消长、四时昼夜的施化作用下产生的,因此各种生理及病理现象自然打上了时间的印迹。本文拟从中西医两个角度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发病与死亡的时间规律。1一般资料 我们收集了1983~1995年我院及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100例AMI死亡病例,其中男性60例(占60%),女性40例(占40%);年龄最小者30岁,最大者89岁;60岁以上者80例(占80%)。平均死亡年龄为70.10岁;50岁以下者6例(占6%),平均死亡年龄39.83岁。50~59岁14例,60~69岁42例,70~79岁26例,80岁以上12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发病的时间规律,从时间医学的角度为临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年-2006年3987例新缺血性中风患者登记资料作圆形分布统计。发病时点化为角度坐标,确定缺血性中风的发病高峰时点;再以入院日期为基础,推测缺血性中风发病的季节高峰期。结果:缺血性中风患者的发病时间在06∶00~10∶00时间段有明显集中趋势,发病月份存在集中趋势,平均发病时间为1月11日±3月6日。结论:缺血性中风发病有显著季节和时辰周期规律,更好地了解这些效应有望为卒中预防制定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分析胰腺癌住院患者死亡时间月节律和昼夜节律的情况。方法:采集江苏省中医院2008~2010年胰腺癌住院死亡患者46例的临床资料,核对死亡时间并将其所属的农历日期、月相逐一归类后得到各项死亡频数,运用圆分布资料的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Cochran’SQtest,探索其中的规律。结果:①男性及全部患者农历“初一至初十”的死亡频数相对最高,“廿一至三十”相对较低(P≤0.05)。②全部患者“上弦月至望月”阶段的死亡频数相对最高,“下弦月至朔月”阶段相对较低(P〈0.05)。⑧男性及全部患者死亡时间有集中在“上弦月至望月”阶段的趋势(P〈0.05)。④男性患者死亡时间有集中在21时43分的趋势(P〈0.05),标准差为5小时22分。结论:46例胰腺癌患者死亡时间存在月节律,而男性患者的死亡时间还存在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20.
《光明中医》2021,36(20)
目的 探索江阴地区代谢综合征(MS)发病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对江阴市人民医院体检中心323例MS患者四诊信息及生化指标的采集与统计,观察MS患者中医体质的分布情况和不同年龄、性别的发病特点,探讨MS的病因病机及与体质的相关性。结果 MS患者男性发病率(64. 40%)高于女性(35. 60%),男性与女性不同年龄组发病率有明显差异,并随年龄增长而差距减小; MS患者中痰湿质(31. 89%)最多,其次分别为气虚质(17. 03%)、湿热质(12. 07%)及瘀血质(11. 76%),与非MS患者比较,体质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MS患者在不同年龄组的体质分布情况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痰湿质(48. 44±12. 01)岁、湿热质(47. 72±12. 97)岁,平均发病年龄较其他体质年轻;湿热质的TG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体质;湿热质BMI最高,阴虚质BMI最低;阴虚质FBG最高,痰湿质FBG最低;痰湿质、湿热质的HDL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体质;气郁质血压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体质。结论湿热质、痰湿质与血脂异常,湿热质与超重,阴虚质与高血糖,气郁质与高血压病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MS早中期以标实为主,病理因素主要为痰湿、湿热,病机为脾虚肝郁,痰湿热滞。MS中晚期以虚实夹杂证为主,病机为脾肾不足,气阴两虚,痰湿瘀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