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索室间隔穿孔外科治疗的策略及远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阜外医院行室间隔穿孔修补术1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术后生存患者进行随访。其中男63例、女42例,平均年龄63岁。结果患者根据循环状态行血管活性药物、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或左室辅助装置等联合治疗,手术时机采取个体化策略。患者诊断为室间隔穿孔后即被分为循环稳定组(25例,2例急诊手术,23例择期手术)和循环不稳定组(80例,34例行血管活性药物支持及择期手术,4例行血管活性药物及急诊手术,20例行血管活性药物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及择期手术,16例行血管活性药物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及急诊手术,2例行血管活性药物、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呼吸机支持及择期手术,2例行血管活性药物、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呼吸机支持及急诊手术,2例行血管活性药物、呼吸机支持及择期手术)。3例患者住院死亡,生存102例,其中99例完成了随访,随访率为97.1%,平均随访时间(76.56±47.78)个月。2例远期死亡。结论室间隔穿孔修补术手术时机应个体化选择,外科治疗术后远期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心脏反搏辅助装置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全球心力衰竭患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逐年增加。机械辅助循环已成为治疗心力衰竭的主要方法之一,其中反搏法辅助心脏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已成为热点,具有代表性的主动脉球囊反搏已成为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治疗心功能不全的短期机械辅助装置。近年来,主动脉旁反搏装置及其它各种新型反搏装置的研发也取得了快速发展,现对反搏原理、发展历史及各种不同反搏装置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5例,其中急诊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和室间隔穿孔修补术3例,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和室间隔穿孔修补术2例。结果术后死亡1例,该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室间隔穿孔10d后,因心力衰竭而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移植2支血管)、室间隔穿孔修补和室壁瘤切除术,心脏复跳后心排血量低,安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最终因心律失常死亡。另有1例心脏复跳后开始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术后第3d撤除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其余3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出院前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未见残余分流。门诊随访4例,随访时间6~15个月,病情较平稳。心功能Ⅰ级1例、Ⅱ级1例、Ⅲ级2例,无残余分流。结论 结合药物、器械辅助和外科手术治疗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可以获得基本满意的早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随着主动脉球囊反搏技术的发展与日益成熟,术后应用该技术的患者越来越多。术后压力传感器调控装置的固定位置须与患者的腋中线在同一水平,但主动脉球囊反搏机上无调控装置的固定位置,医护人员常用胶布将其固定在主动脉球囊反搏机上或床尾。其缺点是固定不牢、胶布痕迹不易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心脏术后急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心外三科因急性心力衰竭接受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索联合应用在心脏术后中的作用。男24例、女14例,平均年龄(58±11)岁。结果 24例患者成功撤离机械辅助装置,其中16例患者存活出院。死亡组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不能脱机组的患者中,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未见明显好转。结论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可能具有协同作用,在心脏术后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期心脏康复方案在经主动脉球囊反搏辅助循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00例经主动脉球囊反搏辅助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心脏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内容包括呼吸锻炼、肺部体疗、主动和被动肌力训练,营养支持及心理干预等。结果干预后,干预组血栓栓塞发生率以及疼痛、焦虑及抑郁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早期心脏康复方案的实施,可促进经主动脉球囊反搏辅助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减轻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的预后进行分析,评估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2月-2011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冠心病患者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的情况,结合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分析术后早期并发症、病死率、左心室射血分数等相关结果.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14例.43例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辅助且无严重并发症(恶性心律失常、肾功能不全),术前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为(46.0±1.8)%,术后早期为(50.0±2.7)%(P<0.05);术前平均左心室舒张末径(66.0±4.1) mm,术后早期为(53.0±2.8) mm (P<0.05).25例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出现了严重并发症.结论合理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能够降低术后早期病死率,术后呼吸道感染、肾功能不全为主要并发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积极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能降低早期病死率及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塞伴室间隔穿孔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例急性心肌梗塞伴室间隔穿孔并发心源性休克7例,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6例,7例置人Swan-Ganz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3例经调整心功能1~2周后手术,5例经积极处理病情无明显缓解趋势于入院48小时内急诊手术。处理好围手术期间诸环节是手术成功的关键;Swan-Ganz导管用于指导治疗以及术前长时间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循环对减少手术早期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院于2004年3月对1例终末期心脏病患者行原位心脏移植术,术前安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给予肾脏替代治疗(CRRT),勉强维持生命体征至移植手术,术后17个月,患者生活质量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知识技术强化培训的效果。方法:对我科临床一线护士主动脉球囊反搏术综合能力进行相关调查。结果:培训后护士主动脉球囊反搏术知识技术掌握情况较培训前显著,医生满意率教培训前高。结论:通过有针对性的主动脉球囊反搏知识技术培训,使护士急救意识增强,与医生配合效率提高,使临床危重患者获得更多救治机会和时间,提高了护理质量,降低了职业风险。  相似文献   

11.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工作原理、应用指征、术前准备、术后及并发症的护理进行了综述,旨在保证IABP有效实施,提高其对心脏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工作原理、应用指征、术前准备、术后及并发症的护理进行了综述,旨在保证IABP有效实施,提高其对心脏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22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患者的手术配合经验.结果应用IABP除1例PCI患者因病重死亡外,21例患者顺利完成CAG和/或PCI.提出全面、细致的手术配合,正确使用反搏机是保证抢救及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彭慕莲 《护理学杂志》1993,8(6):241-242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是抢救心脏术后严重心低排的有效措施之一。其护理要求较高,只要能充分了解掌握好反搏的原理和做好术前各种准备,术中各系统的严密观察及护理。抢救工作多可顺利进行。反搏的成功率将会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作为一种机械循环支持方法最早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治疗,是目前抢救急危重症病人的有效手段,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老年低心排综合征患者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时监测与护理干预的方法及重要性。方法 对16例使用IABP治疗的老年低心排综合征患者进行严密监测与护理干预,包括心理疏导、生命体征观察、呼吸管理、各种导管管理。结果 16例患者早期循环功能均有改善;13例顺利撤机;2例原发病多的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再发大面积心肌梗死死亡。结论 及时上机、严密监测、积极护理干预,对保证IABP安全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对9例心源性休克病人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结果7例病人循环稳定,生命体征平稳,经治疗好转出院;1例因凝血功能障碍,股动脉穿刺处出血,被动撤机后死亡;1例术中出现麻醉意外、低心排死亡。提出加强术前准备,术后严密生命体征及凝血酶原激活时间的监测,做好球囊导管及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可有效促进救治的成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总结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通过ECMO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IABP)及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成功救治肝移植术后发生应激性心肌病(stress cardiomyopathy, SC)1例的临床资料并通过文献检索分析发病可能的致病因素。发现肝移植术后由于手术应激等因素, 可能导致患者发生SC;对于循环不稳定者, 可以应用ECMO联合IABP及CRRT治疗, 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对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行经皮冠脉治疗(PCI),术中前降支出血造成急性心脏压塞后急诊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返回监护室再次发生急性心脏压塞,果断地给予患者床旁开胸止血术并延迟关胸59h,同时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术。结果患者7d后撤除主动脉球囊反搏术,10d后清醒,逐步脱机,继续支持治疗及护理,16d后转出监护室,康复出院。提示做好切口、导管及呼吸系统、用药及主动脉球囊反搏术的监护是挽救患者生命,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心功能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主动脉球囊反搏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3例左主干及冠状动脉多支严重病变患者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加强IABP应用期间的病情观察、导管护理及抗凝治疗护理,重视并发症的观察护理。结果 23例患者IABP后心率减慢、尿量增多,症状缓解,心功能不同程度改善;发生并发症6例,其中肾功能不全2例,穿刺部位渗血3例,下肢缺血1例。19例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顺利脱机恢复良好;4例患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自动放弃治疗。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围手术期联合IABP,可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手术成功率;积极的护理干预、细致的病情观察,是IABP安全有效实施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