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案及其重建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25例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特点、手术治疗方案及复位重建的效果。对于以脱位和后部附件骨折为主的23例患者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固定及植骨融合, 对于脱位合并有前方椎体严重骨折和后部附件骨折的2例则先行后路复位减压固定, 然后一期行前路骨折椎体切除及髂骨植骨融合固定。 结果 本组前后脱位均得以纠正, 1例侧方脱位未完全纠正。23例骨折椎体高度和形态恢复良好, 2例因骨折椎体复位不良而加做前路重建术。椎体前缘高度平均恢复20 (18~22)mm, Cobb's角平均纠正35°( 30°~40°)。 结论 对于严重的胸腰椎骨折-脱位应根据椎体骨折的程度和后部附件损伤的程度而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案。对于以脱位和后部附件骨折为主的损伤病例可只行后路减压复位固定融合;对于脱位合并有前方椎体严重骨折及后部附件骨折者则宜先行后路复位减压固定,然后一期行前路骨折椎体切除植骨融合固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路经伤椎置钉固定技术在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钉系统、经伤椎置钉固定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随访手术的效果、测量手术前后X线片上后凸角度的纠正及椎体高度恢复的情况。结果随访6~20个月,均取得良好的复位效果,骨折达到临床愈合,伤椎固定无椎弓根钉松动及断裂,伤椎复位后无明显高度丢失。影像学测量结果发现,手术前节段后凸角度为(24.4±8.6),°骨折椎体前缘高度为(54.7±14.5)%;术后节段后凸角度为(6.4±4.9),°骨折椎体高度为(93.5±9.7)%。手术前后后凸角度及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采用经伤椎置钉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有利于术中复位、后凸畸形的矫正,有效避免了术后椎体高度的丢失、内固定器械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多节段胸腰椎骨折后路椎弓根钉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指征及治疗效果。方法经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19例。其中邻节段两椎体骨折7例,跨一节段两椎体骨折5例,跨两节段以上两椎体骨折4例,跨三椎体以上骨折3例。结果经12~36个月随访,平均21.5个月。术后骨折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有神经损伤的患者术后大部有所改善或恢复正常。未发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无继发性脊柱后凸畸形加重。结论多节段胸腰椎骨折严重影响脊柱的稳定性,需及时手术治疗,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和有限椎管减压.可有效重建脊柱稳定性,改善神经功能;在警惕其他脏器合并伤的同时,可适当放宽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经后路复位椎弓根长、短节段固定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严重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短节段固定42例,长节段固定26例。随访时摄X线正侧位片,测量伤椎前缘高度及脊柱后凸角度,并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腰痛程度和腰椎活动度。结果临床疗效、伤椎前缘高度及脊柱后凸角度的恢复,两组无显著性差异,但合并椎体II度以上脱位者长节段固定较短节段固定椎体复位更好,后凸角度丢失也较少;短节段固定3例发生内固定失效。结论严重胸腰椎骨折选择后路短节段或长节段固定,都能达到较满意的伤椎复位、临床疗效和畸形矫正,合并严重脱位选用长节段固定,在伤椎复位、矫正后凸畸形、减少内固定失效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伤椎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对2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行经后路减压,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横突间或者椎间植骨,恢复胸腰椎序列,重建塌陷的椎体。结果经过术后6~18个月的随访,患者骨折均达到临床骨性愈合,术前对比术后2周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的比值和Cobb角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8个月对比术后2周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伤椎复位较好,矫正后凸畸形的同时,也避免了术后椎体高度丢失、内固定器械松动、断裂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腰椎单椎爆裂骨折经后路临椎椎弓根内固定连同伤椎椎弓根内固定的手术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笔者收治36例胸腰椎单椎爆裂骨折经后路椎弓根临椎加伤椎内固定顶压撑开复位。结果3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后凸畸形纠正、伤椎椎体复位满意。远期伤椎椎体高度丢失不明显。获得良好结果。结论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单椎体爆裂骨折不失为基层医院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体位复位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利用体位复位后进行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新鲜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体位复位后行椎体成形术。手术前后评估X线片椎体高度、后凸畸形角度以及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变化。结果术前与术后比较,伤椎引起的疼痛显著缓解、VAS评分明显下降、椎体高度显著恢复以及后凸畸形角度明显减少。患者能早期恢复日常活动。结论采用体位复位后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手术治疗跳跃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跳跃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机理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椎管间接减压加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固定方法,治疗跳跃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18例。结果术后伤椎椎体高度明显恢复,椎管狭窄症状改善。复查X线片未见复位的椎体高度丢失。经7~113个月随访,复位后的椎体高度无丢失,无明显后凸畸形,F ranke l分级获得1~3级以上改善。结论跳跃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严重影响胸腰椎的稳定性,需积极手术治疗,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固定和间接减压,可有效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分析后路短节段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段压缩性骨折的中、短期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结果。[方法]自2008年3月~2010年2月,对21例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后路短节段(六钉两棒一横连)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结果]对患者术前术后的X线片进行测量,术前骨折椎体高度41.6%±16.5%,节段后凸角度10.8°±5.4°;术后骨折椎体高度86.8%±8.9%,节段后凸角度7.1°±4.4°。配对t检验显示,手术前后骨折椎体高度和节段后凸角度均有显著差异(P均0.001)。[结论]选择性地应用伤椎置钉技术有利于后路术中复位以及纠正后凸畸形,并且增加了内固定系统的强度。  相似文献   

10.
后路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椎弓根内固定在胸腰椎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情况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术。结果随访10~24个月,平均15个月,发现骨折椎体后凸畸形角度术前平均为23.5°、术后6.4;°椎体前缘高度压缩比例术前为40%、术后11%,神经功能改善。结论该手术是目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分析陈旧性胸腰椎骨折继发后凸畸形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02—2014-02诊治的27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合并后凸畸形。21例既往有手术史,6例采取卧床非手术治疗。病程平均58(28~86)个月,后凸Cobb角平均58°(45°~106°)。结果胸腰椎骨折后继发脊柱后凸畸形的原因:(1)6例采取了不适当的手术方式治疗。(2)8例脊柱三柱严重受损的骨折只采用伤椎上下2个椎体4钉固定,导致椎弓根钉棒系统无法维持脊柱稳定性。(3)3例B3型钳夹样骨折未进行有效植骨,导致椎间盘嵌入骨折断端间隙,影响骨折的愈合。(4)4例术后骨折未完全愈合就取出内固定。(5)6例具有手术适应证但采用非手术治疗。结论只有对脊柱生物力学有清晰的认识,对脊柱骨折的分型及预后有明确的判断,才能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上对脊柱损伤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案,进而避免陈旧性胸腰椎骨折继发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12.
后路复位与长节段固定治疗严重骨折-脱位型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后路复位与长节段固定融合治疗严重骨折-脱位型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5例严重骨折-脱位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后路复位与长节段固定融合手术.其中Ⅲ度脱位9例,Ⅳ度6例.结果 随访6~48个月,X线片显示复位效果满意,与术后比较伤椎高度无明显丢失,内固定未见断裂及松动.结论 后路复位与长节段固定融合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稳定性好、疗效满意等优点,适用于严重骨折-脱位型胸腰椎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经伤椎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伤椎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脱位疗效。[方法]30例胸腰段椎体骨折脱位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内固定,椎管减压,横突间或者侧后方植骨,恢复骨折椎体高度,纠正胸腰椎序列,重建脊柱稳定。通过术前、术后2周、8个月摄X线片,测量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的比值和Cobb角,了解术后骨折复位以及随访期间内固定有无失败和复位丢失情况。[结果]本组病例经过术后6~8个月的随访,平均11.4个月,患者骨折均达到临床骨性愈合,术前对比术后2周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的比值和Cobbs角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8个月对比术后2周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能够很好的对伤椎进行复位,恢复脊柱序列,增加固定椎的牢固性,也避免了术后椎体高度丢失,内固定器械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体位过伸复位结合后路短节段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2月至2011年6月采用术前体位过伸复位结合后路短节段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43例。外伤至手术时间1~10天,平均3天。骨折分型(AO分型):A型24例,Bt型10例.B2型6侧,C型3例。男31例,女12例。年龄22~67岁,平均38岁。比较术前体位过伸复位前、体位过伸复位后及术后Cobb角、伤椎前、中缘高度丢失率及椎管占位情况,并采用Frankel分级标准评定手术前后脊髓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43例患者中未出现切口感染,无医源性脊髓损伤及大血管损伤.未出现术后神经损伤加重,无内固定失败,平均随访时间12.3个月。结果显示过伸体位复位后伤椎前、中缘高度较复位前明显恢复,Cobb角度明显减小,椎管占位情况明显缓解。而术后较体位过伸复位前及复位后伤椎前、中缘高度明显增加,Cobb角明显减小,椎管占位百分比情况减小。结论过伸复位可有效恢复伤椎高度,改善椎体畸形程度,结合后路短节段伤椎置钉治疗可显著提高伤椎前中柱高度,纠正后凸畸形角度。具有损伤小、疗效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后路椎弓根钉不同节段固定对重度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对78例重度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短节段固定50例,经伤椎短节段固定10例,长节段固定18例,随访时评价椎体前后缘高度及后凸Cobb角变化,并统计3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Oswestry评分。结果多节段固定在预防脱位防止椎体前缘高度丢失及后凸角度丢失方面有明显的优势,经伤椎短节段固定在伤椎复位方面有很好的疗效。结论后路长节段固定在重度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能达到良好的复位和减压目的。经伤椎短节段固定尤其在合并严重脱位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注入富集骨髓干细胞、β-磷酸三钙(β-TCP)复合物辅以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治疗Ⅱ~Ⅲ度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将富含骨髓干细胞的骨髓血复合β-TCP后经伤椎椎弓根注入已撑开复位的伤椎椎体,辅以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治疗Ⅱ~Ⅲ度胸腰椎骨折43例。结果对43例随访3~24个月,伤椎椎体高度明显恢复、后凸畸形度明显改善、骨折愈合时间缩短、愈合质量良好。结论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注入富集骨髓干细胞、β-磷酸三钙(β-TCP)复合物辅以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是治疗Ⅱ~Ⅲ度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椎体成形术结合体位复位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 观察在体位复位辅助下椎体成形术治疗创伤性胸腰椎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1月至2006年2月,48例新鲜单节段胸腰椎椎体骨折患者,男36例,女12例;年龄24-76岁,平均50岁.其中T114例,T1212例,L118例,L2 8例,L3 4例,L42例.根据Denis胸腰椎骨折分型:压缩性骨折,B型32例,C型6例,D型8例;爆裂性骨折2例,均为B型.取俯卧位调节手术床使患者椎体骨折部位过伸,达到满意的闭合复位后,经皮双侧椎弓根穿刺充填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根据术前和术后侧位X线片测量椎体高度、后凸畸形角度,并计算椎体高度压缩率及恢复率.记录分析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伤椎形态变化.结果 术后随访15~37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伤椎处疼痛均显著缓解,VAS评分从术前平均(6.9±1.6)分降至术后平均(1.7±0.8)分,椎体前壁高度和中间高度明显恢复,后凸畸形得到矫正.随访期间疗效满意,伤椎高度无明显丢失.结论 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选择合适病例的前提下,采用体位复位辅助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创伤性胸腰椎椎体骨折,能迅速缓解疼痛,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和矫正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中伤椎置入螺钉长度对骨折复位的影响。方法将3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伤椎置入螺钉长度分为两组:研究组18例为伤椎椎弓根置入标准螺钉(45 mm),对照组17例为伤椎椎弓根置入短螺钉(35 mm)。两组患者均采用后路手术,比较两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椎间隙高度变化及术后12个月维持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0个月。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椎间隙高度和后凸Cobb角术后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12个月伤椎骨折复位的维持情况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伤椎置钉对胸腰椎骨折具有良好的复位效果,伤椎标准螺钉对骨折复位及维持复位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胸腰椎骨折脱位伤椎固定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90,自引:0,他引:90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治疗合并前、后纵韧带断裂及椎间盘破裂的胸腰椎脊柱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2001年1月至2004年5月收治18例合并前、后纵韧带断裂及椎间盘破裂的脊柱骨折脱位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9-58岁,平均38岁,均合并截瘫。受伤节段为T11-L3。侧位X线片示骨折椎体楔形变,其中6例椎体后缘高度有丢失。骨折椎体高度压缩程度为1/4~3/4,上位椎体向前脱位25%~100%,2例合并侧方脱位。均于伤后10d内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植入复位固定融合术。8例采用目前国内通用的在骨折椎体相邻上下椎体植入四枚椎弓根螺钉的复位固定技术,10例采用在骨折椎和相邻上下椎植入六枚椎弓根螺钉的复位固定技术。结果全部病例随访3个月-3年,平均18个月。8例采用二椎体四枚椎弓根螺钉植入者术后骨折椎体高度无改变5例,部分改善3例;骨折椎上位相邻椎脱位部分纠正6例,无变化1例,加重1例。1例出现撑开过度,1例术后3个月出现螺钉松动拔出,1例术后6个月出现断棒。10例三椎体六枚椎弓根螺钉植入者术后骨折椎体复位达80%~100%,骨折椎上位相邻椎脱位均完全复位。术后近期内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三椎体六枚椎弓根螺钉植入复位固定治疗合并前、后纵韧带断裂及椎间盘破裂的脊柱骨折脱位在操作技术上是可行的,对恢复椎体高度和纠正脱位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在体位复位辅助下后凸成形术治疗创伤性胸腰椎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7例新鲜单节段胸腰椎椎体骨折患者,男28例,女9例;年龄24~79岁,平均48岁。通过体位复位及Sky扩张器撑开复位后,经双侧椎弓根穿刺充填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CPC)。根据Denis胸腰椎骨折的分型:压缩性骨折,B型27例,C型3例,D型5例;爆裂性骨折2例,均为B型。利用体位复位,经皮穿刺,Sky椎体成形器扩张椎体,注入可降解的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根据术前和术后侧位X线片测量椎体高度、后凸畸形角度,并计算椎体高度丢失率和后凸畸形矫正率,记录分析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伤椎形态变化。结果:术后随访9~24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伤椎处疼痛均显著缓解,VAS评分改变从术前平均(7.6±2.5)分降至术后平均(1.8±1.5)分,椎体前壁高度和中间高度明显恢复,后凸畸形得到矫正。随访期间疗效满意,伤椎高度无明显丢失。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选择合适病例的前提下,采用体位复位辅助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创伤性胸腰椎椎体骨折,能迅速缓解疼痛,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和矫正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