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首发重性抑郁症患者扣带回区域神经纤维、执行功能损害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5例首发重性抑郁症患者及24例对照,均经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扫描及威斯康星测试(WCST),对2组各向异性值(FA)及WCST因子分做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 男性抑郁组在左额中回(-29 24 32,16像素)、左颞上回(-36 -34 16,11像素)、左颞叶下回(-45 1 -15/-47-6 -9;16/10像素)及右扣带回(18 -2 29,22像素)的FA值较对照组降低;女性抑郁组主要在额下回(-42 23 4/45 24 6;15/21像素)、左中央前回(39 -44 -15,17像素)、右额中层(6 16 -18;10像素)、左颞上回(-55 -31 15;89像素)、左颞叶下回(-38 -12 -19;12像素)及右扣带前回(71 26 -9;15像素)(P<0.001,像素集合>10);扣带回感兴趣区分析结果仅在女性抑郁组发现右扣带前回的FA相对值降低(0.26±0.05/0.33±0.08;P=0.03).患者组右扣带前回与持续错误数(r=-0.49,P=0.03),右扣带中回与持续错误数(r=-0.56,P=0.01)线性相关存在,正常组间扣带回FA值与WCST执行改变未发现线性相关.结论 抑郁症患者扣带回区域存在神经纤维的完整性降低,可能是影响患者执行功能的病理生理基础这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 术,研究静息状态下反复发作重性抑郁患者经抗抑郁药物治疗前后的脑局部一致性变化特点.方法 12例反复发作重性抑郁症患者在经抗抑郁治疗前、治疗10周后及12例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均与患者相匹配的正常对照参加静息状态fMRI扫描.结果 较正常对照,未治疗抑郁症患者右额下回(BA44)、右后扣带回(BA31)、左豆状核、右尾状核、右脑岛(BA13)局部一致性增高;而治疗后的抑郁症患者右海马旁回(BA36)、右颞上回(BA22)局部一致性减低.较治疗前、治疗后的抑郁症患者左额上回(BA10)、双侧额中回(BA10,BA11)、右额下回(BA44)、右前扣带回背侧(BA32)、左海马旁回(BA36)局部一致性减低.结论 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反复发作抑郁症患者存在皮层-边缘-基底核神经环路的异常,这种异常在抗抑郁治疗后可以部分逆转.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静息态下重性抑郁症首发与复发患者的脑功能特点及其差异.方法 首发与复发抑郁患者各14例及15例健康者参加磁共振扫描.结果 较健康组,首发抑郁组右额下回、左颞上回、左颞中回、左颞下回、左前扣带回腹侧、右后扣带回、左海马、左海马旁回、左尾状核、左豆状核及左屏状核局部一致性(ReHo值)减低,而右梭状回ReHo值增高;复发抑郁组双侧额上回、双侧额中回、左额下回、左颢上回、左颞中回、左颢下回、双侧后扣带回、左海马及左海马旁回ReHo值减低,而左缘上回ReHo值增高.复发较首发抑郁组左颞中回、左颞下回及右眶额皮质ReHo值增高,而右额中回、右楔前叶、右后扣带回及右海马旁回ReHo值减低.结论 首发与复发抑郁患者脑功能均存在异常,两者的异常有共同点,也有各自特征,且首发与复发患者脑功能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弥散张量成像(DTI)及三维结构磁共振成像(3D)技术,探讨重性抑郁症首复发患者脑容量及脑白质神经纤维差异状况.方法 40例重性抑郁症患者(首发20例,复发20例)及年龄、性别及教育年限相匹配的20例健康对照者,均经DTI及3D扫描,数据处理采用基于像素的全脑分析技术及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方法,全脑范围内探讨脑结构状况.结果 复发抑郁症组右额中层、左颞中回及左脑岛区域的白质各向异性值较首发抑郁症组降低( P <0.005,像素集合>30);白质容量未发现差异脑区( P <0.005,像素集合>30);灰质容量方面,复发抑郁症组的右侧海马体积较首发减小( P <0.005,像素集合>30).结论 复发较首发抑郁症患者部分区域白质纤维排列紊乱加重,但尚未涉及白质容量的减少;灰质容量则有部分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探究阿尔茨海默病(AD)的ALFF值差异相关脑区的FA值,为AD的早期诊断提供功能与分子影像学依据。方法采用西门子Trio 3.0T磁共振对17例AD病人及17例对照组被试进行静息态fmri、DTI检查。对静息态、DTI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ALFF图和FA图,并进行组间独立双样本t检验,得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脑区,做成mask用于FA图的统计,然后进行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AD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AD组患者ALFF值在右侧后扣带回、双侧中央前回及左侧额中回等脑区降低,在左侧丘脑、右侧海马旁回及右侧颞上回等脑区增高,同时这些脑区的FA值均增高。结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LFF值异常的脑区,如右侧后扣带回、左侧额中回、右侧颞下回等默认网络脑区,FA值也同时存在异常,说明AD患者功能存在异常的脑区的微观结构也同时存在异常,这为早期客观有效地诊断阿尔茨海默病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白质纤维及皮质结构的异常改变.方法 对36例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和41名健康对照进行全脑弥散张量成像(DTI)及脑结构成像.通过基于纤维束的空间体积分析(TBSS)比较两组间白质纤维FA值的差异.使用基于表面的分析方法(FreeSurfer)进行两组间皮质结构的比较.结果 TBSS分析显示患者组中双侧上纵束、双侧后扣带束以及左侧皮质脊髓束的FA值减低.FreeSurfer分析显示,患者组皮质厚度减低的区域有:左侧额上回、额中回、眶回、中央前回、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顶上小叶、顶下小叶、中央后回、楔前叶、侧枕叶、楔叶、扣带回及右侧额上回、颞中回、颞下回、岛叶、缘上回、中央后回、扣带回;表面积减小的区域有左侧额上回、额中回、眶回、中央前回、颞下回、颞中回、颞上回、顶上小叶、顶下小叶、缘上回、中央后回、岛叶、楔前叶、扣带回及右侧额中回、顶上小叶、颞中回、岛叶、中央前回、额上回.结论 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白质纤维束及皮质结构的多区域异常,且两者在解剖关系上具有相关性;灰质结构异常可能是精神分裂症发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索抑郁症患者脑白质微结构完整性情况。方法对21例抑郁症患者和17例健康对照者行常规 MRI 和 DTI 扫描,采用基于体素分析的方法比较两组间各向异性分数(FA)值的差异。结果与健康对照者相比,抑郁症患者主要表现为右侧楔回、右侧距状回、左侧额上回内侧、左侧前扣带回、左侧边缘叶、右侧前额叶、右侧舌回、右侧后扣带和左侧中央前回的 FA 值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脑内多脑区 FA 值减少,局部白质微结构受损。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认知功能相关脑区弥散参数的定量大小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为MCI的弥散张量成像(DTI)影像诊断提供参考指标。方法 采用DTI检测纳入研究的21例MCI患者双侧海马、双侧海马旁回、双侧后扣带回、双侧额中回及双侧颞中回认知功能相关脑区弥散各向异性参数(FA)、平均弥散量(MD)的均值、标准差。计算脑区内FA、MD均值与MoCA、MMSE认知功能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定量确定了认知相关脑区内的FA、MD值及变化范围。MCI患者右侧后扣带回的FA值均值与MoCA、MMSE评分呈正相关;左侧海马、右侧额中回、左侧颞中回的FA值均值与MMSE呈负相关;左侧海马、左侧海马旁回、右侧颞中回的MD值均值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左侧海马旁回的MD值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上述相关性分析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DTI各参数指标定量范围的确定可以为MCI的早期诊断提供一定的量化诊断依据;左侧海马、左侧海马旁回、右侧后扣带回、右侧额中回及双侧颞中回可能是MCI影像诊断重点关注的脑区。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和静息状态下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 技术,探讨抑郁症可能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方法:对16例青年重性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和16例性别年龄及受教育程度匹配的自愿者(对照组)进行DTI和静息状态fMRI研究,采用基于体素法(voxel-based method, VBA)分析全脑的分数各向异性 (fractional anisotropy, FA),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 ReHo)法处理fMRI数据,并进行两组比较。结果:抑郁症患者双侧额中回、双侧中央前回、左颞上回、右颞中回、左梭状回、右枕颞外侧回、左角回、左岛叶、左小脑后叶的FA值较对照组低(P<0.01)。抑郁症患者双侧额上回、双侧额中回、双侧额叶内侧回、双侧中央旁小叶、双侧中央后回、右顶下小叶、右楔状叶、左枕中回、左语言中枢、左颞上回、右颞中回、右扣带回及右壳核ReHo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青年重性抑郁症患者存在广泛的脑白质微观结构损害和脑功能异常,多个脑区及它们之间的结构和功能连接失常可能是抑郁症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脑磁共振(MRI)影像学特点。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31例MHD伴认知障碍患者纳为观察组,同时纳入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脑MRI弥散张量成像(DTI)扫描影像学特点。结果观察组双侧额叶、双侧颞叶、双侧叶顶、双侧枕叶、双侧海马、双侧内囊前肢、双侧内囊后肢等感兴趣区域FA值均低于对照组,其中双侧额叶及双侧海马FA值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左侧额叶FA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右侧海马FA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MHD认知障碍者左侧额叶及右海马FA值显著低于常模,其左侧额叶及右侧海马易受到损坏,脑白质神经纤维束完整性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利用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研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脑区白质纤维束的异常.方法 选取1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12例与患者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DTI扫描,测量胼胝体膝部、压部,内囊前肢、后肢,海马头,杏仁核,双侧额叶白质,扣带束前部的部分各向异性(FA值),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患者组内左右两侧额叶(0.516±0.088,0.545±0.064)、对照组内左右两侧额叶(0.525±0.055,0.528±0.054)等分别比较各脑区左右两侧相对应感兴趣区FA值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患者组左侧海马头(0.174±0.030)FA 值低于对照组(0.203±0.020),差异有显著性(P<0.05),余脑区感兴趣区FA 值患者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左侧海马头纤维束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用弥散张量成像的磁共振技术观察首次发病、未用药的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脑白质的异常.方法 对23例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和21例性别、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进行弥散张量成像的磁共振扫描,采用基于体素的分析方法来研究重性抑郁障碍患者的全脑白质异常.结果 与正常对照相比,重性抑郁障碍患者的右侧上纵束、右侧额中回和左侧顶下小叶的脑白质FA值显著降低.结论 重性抑郁障碍患者的早期就存在上纵束、右侧额中叶和顶叶的脑白质异常,这些异常可能是重性抑郁障碍发病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联合基于体素分析方法(voxel-based analysis,VBA),探讨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患者白质的改变。方法 选取15例小脑型多系统萎缩(MSA-C)患者(病例组)及11例志愿者(对照组),分别行全脑常规MRI及DTI扫描,采用SPM8(http://www.fil.ion.ucl.ac.uk/spm/software/spm8/)生成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图和平均弥散率(mean diffusivity,MD)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FA减少累及双侧脑干、脑桥、小脑(小脑后叶、山坡)、额叶(额上回)、扣带回、边缘叶及白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MD升高累及双侧小脑(小脑后叶、小脑蚓)、额叶(额上、中回、中央前回)、颞叶(颞上、中回、颞横回)、岛叶、顶叶(缘上回、角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基于体素分析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可以用于显示全脑微结构改变,对MSA有一定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维持性透析患者脑白质变性3.0TMRI弥散功能成像的表现及特点,评估弥散功能成像对其诊断及分级的价值。方法 108例终末肾病期(ESRD)患者作为研究组,3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常规MR、DWI、DTI检查,研究组按年龄相关白质改变(ARWMC)分级标准分为三个级别,与对照组及各级别之间两两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维持性透析患者脑白质变性区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升高,各向异性分数(FA)值下降,研究组双侧额叶、顶枕叶各级脑白质变性的ADC值与对照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各级脑白质变性ADC值之间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三级脑白质变性者双侧基底节区ADC值与对照组、一、二级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双侧半卵圆中心、侧脑室旁各级脑白质变性的FA值与对照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各级脑白质变性FA值之间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三级脑白质变性者双侧内囊FA值与对照组、一、二级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双侧额叶、顶枕叶脑白质变性的ADC值与变性级别呈正相关性;双侧半卵圆中心、侧脑室旁脑白质变性的FA值与变性级别呈负相关性。结论弥散功能成像可客观、敏感、数据化的反映维持性透析患者脑白质变性的特点及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健康儿童脑白质发育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参数变化特点及其规律.方法 收集健康儿童49名,按年龄分5组,即第1组≤1岁,第2组>1~3岁,第3组>3~6岁,第4组>6~12岁,第5组>12~18岁.各组均行脑部常规MRI和DTI扫描,对DTI原始数据进行处理获得各感兴趣区的DTI参数,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维持性透析患者脑白质弥散功能成像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63例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作为研究组,2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常规MR、DWI、DTI检查,测量感兴趣区(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内囊、胼胝体及海马等)脑白质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及各向异性分数(FA),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C-MoCA)并按评分分三个级别,即正常(C-MoCA≥26分),轻度认知功能障碍(26分C-MoCA≥21分),重度认知功能障碍(21分C-MoCA),与对照组及各级别之间进行统计学比较。最后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有统计学差异区域的ADC、FA值与C-MoC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63例维持性透析患者中23例认知功能在正常范围,28例属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12例重度认知障碍。研究组额叶、顶叶脑白质ADC及FA值与对照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C-MoCA不同分级的脑白质ADC及FA值之间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额叶、顶枕叶脑白质ADC值与C-MoCA呈负相关,FA值与C-MoCA呈正相关。结论维持性透析患者脑白质弥散功能成像可定量评价ESRD脑白质病变且与C-MoCA密切相关,有助于ESR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检出。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脑白质各向异性分数(FA)值的变化,探讨FA值对轻度认知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对18例MCI患者(MCI组)和18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进行分析,应用GE Signa Excite 1.5T核磁共振系统进行头颅DTI检查,分别测量2组双侧颞叶白质、侧脑室前后角旁白质、额叶及顶叶内侧皮质下白质的FA值,并对测量结果比较。结果 MCI组双侧侧脑室前角旁白质、右颞叶白质及右顶内侧皮质下白质FA值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双侧额内侧皮质下脑白质、双侧侧脑室后角旁白质、左侧颞叶白质、左顶内侧皮质下白质及脐胝体膝部及压部FA值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侧脑室前角旁白质、右侧颞叶白质及右顶内侧皮质下白质FA值降低可以作为早期诊断MCI的影像学指标,对于早期干预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中国南方新近出现的盐酸丁丙诺啡舌下片合并东莨菪碱、异丙嗪药物依赖者(BSP依赖者)停药后脑白质完整性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方法对16例BSP依赖者停药后第3天、第1个月以及第2个月各向异性分数(FA)进行了自身前后对比研究,并设立18例正常对照组.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停药3dBSP依赖者额叶(14,48.- 16;28,-26,46)、胼胝体(18,30,-14;- 14,26,-12)、顶叶(-50,-26,26)、颞叶(-46,-40,6;34,- 62,8)区域白质FA值显著性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与停药3d相比,BSP依赖者停药1个月白质FA值没有变化,停药后2个月部分脑区白质FA值有所增高,包括左侧额上回(-20,50,18)、右侧额中回(30,- 20,44)以及右侧顶下小叶(38,-30,34),差异有显著性(P<0.001).对比停药2个月BSP依赖者与正常对照组,先前受损严重的脑区额叶、胼胝体、顶叶、颞叶区域白质FA值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BSP滥用导致白质完整性的损害随着戒断时间的延长,前额叶等受损脑区在停药2个月后可得到部分恢复,但仍不能达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HIV is a neurotropic virus which can cause brain white matter demyelination,gliosis,and other pathological changes that appear as H IV encephalitis or AIDS dementia.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