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高度近视(≥-12.00 D)合并白内障患者在超声乳化吸除术后植入个体化选择度数的人工晶状体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共58例(76只眼)合并超高度近视的白内障病例,术前根据患者年龄、阅读习惯、工作需要、近视程度、对侧眼的屈光状态、眼底病变程度等因素,个体化选择合适的人工晶状体度数。在完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同期植入。术后观察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数和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3者33只眼(43%),≥0.5者23只眼(30%)。脱盲率79%。术后屈光度数偏差值〈±0.50 D者51只眼(67%);±0.50 D〈术后屈光度数偏差值〈±1.00 D者22只眼(29%),±1.00 D〈术后屈光度数偏差值〈±2.00D者3只眼(4%)。无后囊膜破裂、视网膜和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超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植入个体化选择度数合适的人工晶状体,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帮助患者有针对性的提高工作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眼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低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表麻下对30例37眼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低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数和手术并发症。随访6~12mo。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3者共22眼(59%),≥0.5者共12眼(32%)。术后屈光度数偏差值<±0.50D共23眼(62%);±0.50D<术后屈光度数偏差值<±1.00D共12眼(32%),±1.00D<术后屈光度数偏差值<±2.00D共2眼(6%)。术中仅2眼晶状体后囊膜破裂,术后1眼出现双眼干扰症状,后囊混浊2眼。8例患者术后第1d角膜轻度水肿,在3~5d内自行消退。无视网膜和脉络膜脱离者,无眼压升高者。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低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  相似文献   

3.
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负度数Sensar AR40e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负度数Sensar AR40e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35例(59只眼)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记录术前眼轴长度,观察手术并发症和术后视力、屈光度数及其与预期屈光度数的偏差值(屈光度数偏差值).术后随访时间为3~12个月.结果 术前平均眼轴长度为31.34mm.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2共49只眼(83.05%),≥0.5者共26只眼(44.07%).术后屈光度数偏差值<±1.00 D共31只眼(52.54%),<±2.00 D共52只眼(88.14%).术中仅1只眼晶状体后囊膜破裂;术后6只眼晶状体后囊轻度混浊,随访期间无视网膜和脉络膜脱离.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眼安全、有效.植入负度数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既可以维持眼内组织的稳定性,又可同时进行屈光矫正.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的效果。方法高度近视33例(57眼)。年龄19.5~43岁,平均(31.3±2.26)岁,等值球面屈光度为-11.25D~-20.00D,平均(-16.25±2.50)D。术前矫正视力≥0.8者46眼(80.70%),0.5~0.7者9眼(15.79%),≥0.3者2眼(3.51%)。术前检查眼轴长度、角膜曲率、角膜厚度、散瞳前后屈光度和眼底,并计算所需人工晶状体的屈光度。超声乳化吸出透明晶状体,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于囊袋内。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56眼(98.25%),术中无后囊破裂者。术后随访中有9眼(15.79%)发生轻微后囊浑浊。结论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预测性好、视力恢复快、无回退、无严重并发症。可有条件地选用于治疗高度近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植入折叠式0或负度数人工晶状体(IOL)治疗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5例(49只眼)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的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0或负度数IOL植入.观察术后视力、屈光状态及并发症等情况.随访时间3~ 15个月.结果 全部植入人工晶状体,IOL度数为0~-8 D,平均(-1.96±-2.14)D,术后视力满意,未见视网膜脱离.术后3月,裸眼视力:>0.3者16只眼,占32.65%,>0.5者7只眼,占14.29%;最佳矫正视力:光感~0.05者3只眼,占6.12%,0.06~0.3者6只眼占12.24%,0.4~0.5者23只眼,占46.19%,>0.5者17只眼,占34.69%.患者术后均表现为低度近视性屈光不正,术后3月患者屈光度为-0.5~-2.75 D,平均(-1.38±0.65)D,无过矫现象发生.术后实际屈光度与预期屈光度的差值为0.00~-2.75 D,平均(-1.45±0.66)D.术后角膜水肿3只眼(6.12%),术后一过性高眼压11只眼(22.45%),术后复视1例(0.02%).术后3个月无视网膜脱离,亦未见黄斑囊样水肿、人工晶状体移位等并发症.结论 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0或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临床效果良好,可以矫正屈光不正,促进恢复视力.  相似文献   

6.
王升  刘彦章 《国际眼科杂志》2009,9(10):1885-1886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25例142眼有高度近视的老年性、并发性及先天性白内障施行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吸除,通过3.2mm切口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通过5.5mm切口植入PMMA硬性人工晶状体。年龄61(平均22~78)岁,眼轴长26.00~34.10(平均28.5±1.20)mm,角膜曲率42.00~46.54(平均43.38±1.36)D,人工晶状体屈光度+1.00~+15.00(平均+9.58±3.65)D。结果:术后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为86.4%;视力≥1.0者为57.1%,未见明显严重并发症。结论: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快、手术并发症较ECCE少,但眼轴极长者(>30mm),视力恢复较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晶状体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疗效及视力预后情况。方法对432例450眼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患者行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吸除术,通过5.5 mm切口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观察3~24个月,平均12.5个月。结果术后第3个月矫正视力0.1~0.5者201眼,>0.5者178眼。术后平均屈光度为(-2.49±2.11)D。发生术中、术后并发症,如后囊膜破裂、悬韧带断裂、玻璃体溢出、角膜水肿和后发障等共81眼。结论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晶状体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手术后视力恢复快、手术安全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对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增视手术,有些患者还获得了意外的好视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Array SA40N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对25例(31眼)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低度数Array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和屈光状态。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6mo,所有患者裸眼远视力≥0.5者25眼(81%);最佳矫正远视力≥0.5者28眼(90%)。裸眼近视力≥0.5者12眼(39%);最佳矫正近视力≥0.5者22眼(71%)。术后屈光度数偏差值≤±0.50D者为24眼(77%)。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低度数ArraySA40N多焦点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黄永健  刘峰  冯伟 《国际眼科杂志》2007,7(4):1177-1179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我院自2004/2006年25例43眼的高度近视患者施行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平均年龄48.6岁,术前患者裸眼视力0.01~0.25,屈光度数平均-13.75±0.26D,平均散光度数1.07±0.86D,矫正视力0.1~0.6,平均眼轴长度28.13±2.32mm.结果:所有患者裸眼视力均比术前提高,其中术后1d 4眼(9%)0.1~0.12者9眼(21%)0.15~0.4者30眼(70%)≥0.5;术后3mo 18例主导眼裸眼视力均≥0.5,40眼(93%)矫正视力≥0.5,其中3眼(7%)因后巩膜葡萄肿及黄斑病变矫正视力较差0.12~0.3;所有患者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屈光状态稳定,未见回退的现象.结论: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治疗其他屈光手术难以解决的高度近视,是这一部分患者获得正视的安全、有效、准确和稳定的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10.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的术后疗效。方法:对42例55眼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眼轴24.26~30mm组,术后1mo最佳矫正视力≥0.5者27眼(49%),0.3~0.4者16眼(29%),<0.3者3眼(5%);眼轴>30mm组,术后1mo最佳矫正视力无1例达到0.5,0.3~0.4者3眼(5%),<0.3者6眼(11%)。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同时矫正屈光不正,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荀红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4):672-674
目的:对高度近视白内障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状植入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
  方法:选取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74例78眼,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39眼,对照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组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状植入,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两组治疗后裸眼视力为0.5及以上者比例与矫正视力为0.5及以上者比例无显著差异,治疗后眼压均显著降低且两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伤口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状植入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窦文文  邹贺  张辉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8):1545-1547
目的:探讨白内障合并晶状体脱位范围>2个象限的患者,Ⅰ期行白内障囊内摘除术+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术后3mo矫正视力>0.3者,Ⅱ期行小切口两点固定人工晶状体悬吊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07/2016-12我院白内障科就诊的34例34眼白内障合并晶状体脱位范围>2个象限的患者,Ⅰ期行白内障囊内摘除术+前部玻璃体切割术,3mo后矫正视力>0.3者,Ⅱ期行小切口两点固定人工晶状体悬吊术,分别观察患者术后1wk,1、3mo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角膜散光度、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随着术后恢复时间的延长,患者各期的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有明显提高.术后3mo最佳矫正视力0.1~<0.3者1眼,0.3~<0.5者8眼,0.5~<0.7者16眼,>0.7者9眼,达到或接近术前的最佳矫正视力.术后1wk,1、3mo眼压处于正常范围内.手术并没有明显增加角膜的散光度.结论:对于白内障合并晶状体脱位范围>2个象限的患者,Ⅰ期行白内障囊内摘除术+前部玻璃体切割术,3mo后矫正视力>0.3者,Ⅱ期行小切口两点固定人工晶状体悬吊术能有效确切地提高视力,稳定眼压,术后并发症少,是较为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ntact lens,ICL)植入术与透明晶状体摘除术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两种术式矫治高度近视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稳定性。

方法:选取高度近视患者56例100眼,分为两组:Ⅰ组ICL植入术组患者32例58眼,Ⅱ组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组患者24例42眼。手术前、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视力、屈光度、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前房深度、晶状体透明度、手术并发症及视觉不良症状。

结果:Ⅰ组和Ⅱ组术后3mo的裸眼视力>0.5者分别为69.0%和71.4%; 术后1a,裸眼视力>0.5分别为72.4%和73.8%。术后1a,Ⅰ组62.1%、Ⅱ组57.1%患者的屈光度在预期屈光度±1.0D之内; ICL光学部后表面与透明晶状体的距离0.35~0.54(平均0.40±0.16)mm; 术后一过性高眼压发生率:Ⅰ组为12.1%,Ⅱ组为7.1%; 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Ⅰ组其他手术并发症:ICL移位1眼,前囊下晶状体局限性混浊2眼,夜间出现眩光4眼。Ⅱ组后囊膜轻度混浊3眼,夜间出现眩光3眼,视近困难12眼。

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透明晶状体摘除术矫治高度近视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但仍需长期随访,注意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高度近视超声乳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疗效。方法:患者145例(56例透明晶状体,89例合并白内障),平均年龄55岁;术前裸眼视力<0.1者139例,0.1~0.3者6例;矫正视力<0.1者21例,0.1~0.3者42例,0.3~0.5者47例,≥0.5者35例。所有病例均局部麻醉下行超声乳化+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术中后囊膜破裂4例,术后一过性角膜水肿19例,术后6mo内发生视网膜脱离2例,后发性白内障3例;术后3mo裸眼视力<0.1者9例,0.1~0.3者49例,0.3~0.5者40例,≥0.5者47例;术后3mo矫正视力0.1~0.3者28例,0.3~0.5者38例,≥0.5者79例。结论:高度近视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视力恢复快,安全有效,但要注意术前和患者交代视近物困难,尤其是<50岁的患者,及长期从事近距离工作的患者。同时,选择患者时应注意避免精神高度紧张患者。另外,要告知患者术后视网膜脱离发生可能性增加。  相似文献   

15.
冯督  李新 《国际眼科杂志》2019,19(8):1297-1300

目的:探究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AcrySof ReSTOR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疗效。

方法:选择2015-04/2017-08我院收治的66例66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其中32例患者植入AcrySof ReSTOR人工晶状体,纳入观察组,34例植入单焦点人工晶状体,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视力、对比敏感度、立体视锐度、拟调节力及视功能满意度等指标。

结果:术后3mo观察组裸眼近、中视力、近立体视锐度、视近拟调节力及视远拟调节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在空间频率为3、6、12、18c/d时,观察组在有眩光及无眩光条件下对比敏感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视功能相关生活质量量表、视近时满意度及戴镜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AcrySof ReSTOR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疗效显著,与单焦点晶状体相比可提高视近视力,提高拟调节力及视觉相关生活质量,但对比敏感度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6.
高度近视白内障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效果和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近4年在我院行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256例(368眼)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结果术后1 d矫正视力〈0.1者6眼,占1.63%;0.1-0.3者49眼,占13.32%;0.3-0.5者184眼,占50.00%;0.5-0.6者87眼,占23.64%;0.6-0.8者28眼,占7.61%:0.8-1.0者11眼,占2.99%;≥1.0者3眼,占0.82%。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0.1者5眼,占1.36%;0.1-0.3者38眼,占10.33%;0.3-0.5者157眼,占42.66%;0.5-0.6者112眼,占30.43%;0.6-0.8者36眼,占9.78%,0.8-1.0者15眼,占4.08%;≥1.0者5眼,占1.36%。并发症主要有:术中撕囊失败11眼(2.99%),后囊破裂5眼(1.36%),悬韧带断裂7眼(1.90%),术后可逆性角膜水肿31眼(8.42%),经治疗后1-2周消失;暂时性眼压升高11眼(2.99%),继发性视网膜脱离2眼(0.54%),经手术后恢复。结论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既可治疗白内障,亦可矫正高度近视,术后视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缝线效应对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度数测算准确性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17-03/2019-03拟在我院实施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角膜穿通伤缝合联合白内障摘除术后患者57例57眼并进行分组,观察组于术前1wk拆除角膜缝线,对照组于术中拆除角膜缝线。比较观察组患者角膜缝线拆除前后角膜曲率、角膜散光、前房深度、眼轴长度及理论人工晶状体度数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和角膜散光情况。结果:角膜缝线拆除前后,观察组患者角膜曲率(43.15±1.32D vs 45.05±1.20D)、角膜散光(-5.23±2.52D vs-2.04±1.44D)及理论人工晶状体度数(22.24±2.36D vs20.40±1.46D)均有差异(P<0.05),而前房深度、眼轴均无差异(P>0.05)。术后1d,1wk,1、3mo,观察组患者裸眼视力均优于对照组,角膜散光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角膜缝线效应对外伤性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和理论人工晶状体度数测算及术后屈光状态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高度近视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2-01/2013-12期间我院所收治的高度近视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2例96眼,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46眼和研究组42例50眼,对照组患者采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以及术后角膜水肿、后囊混浊、眼压升高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同时对研究组患者术后眼底情况进行检查。

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0.1≤裸眼视力<0.5,0.5≤裸眼视力<1.0及1.0≤裸眼视力≤1.5的比率均有所增高,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0.1≤最佳矫正视力<0.5的比率明显降低,仅为28%,0.5≤最佳矫正视力<1.0及1.0≤最佳矫正视力≤1.5明显增高,可达58%和1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角膜水肿、后囊混浊以及眼压升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有所降低,其中角膜水肿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对于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的提高,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降低均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法小切口联合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因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眼行小切口联合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75例98眼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记录术前眼轴长度和术后视力、屈光度数及其与预期屈光度数的偏差值(屈光度数偏差值),观察手术并发症和术后眼部情况。术后随访6~12mo。结果:术前平均眼轴长度为32.05±1.78mm。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2者66眼(67.3%);≥0.5者43眼(43.9%),术后屈光度数偏差值<±1.00D者48眼(49.0%);<±2.00D者78眼(79.6%)。术中后囊膜破裂3眼。术中出现后弹力层部分脱离1例。术后角膜不同程度水肿21眼。术后6mo有13眼出现后囊混浊,经Nd:YAG激光切开后视力恢复。未见发现视网膜脱离、继发性青光眼、黄斑囊样水肿、人工晶状体移位等并发症。术后2眼出现双眼干扰症状,经过3mo后行另一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症状消除。结论: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眼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高度近视白内障植入不同类型人工晶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白内障植入不同类型人工晶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58例(65眼)行超声乳化及bigbag人工晶体植入术,按类似的眼轴长度及晶体核硬度分级,选择回顾性分析高度近视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及ACR6DSE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44例(46眼),分别观察术后视力及矫正视力、屈光度及其与术前估计屈光度的差值、对比敏感度、波前像差、术后并发症等。术后随访时间1~24月。结果(1)bigbag组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0.5者38只眼,占58.3%,3个月裸眼视力≥0.5者39只眼,占59.3%;ACR6DSE组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0.5者25只眼,占56.3%,3个月裸眼视力≥0.5者23只眼,占50%。(2)术后3月,实际屈光度数与术前估计值相差bigbag组≤±1D者43只眼,占66.2%;ACR6DSE组相差≤±1D者22只眼,占47.8%。(3)术后24月,Bigbag组后囊膜混浊者4只眼(6.2%);ACR6DSE组后囊膜混浊者5只眼(10.9%),晶体偏位1只眼(2.2%),黄斑水肿1只眼(2.2%)。两组后发障均未行YAG激光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两组对比敏感曲线均低于正常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总像差RMS值bigbag组低于ACR6DSE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度近视白内障植入特殊设计的人工晶体,具有术后预留度数准确、较好术后视觉质量等优点,但能否减少后发障及眼底并发症等,仍需长期大量的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