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比较后正中单切口经椎弓根入路和Ⅰ期前后路联合切口入路360°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严重胸腰段骨折伴脊髓压迫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于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间,从连续收治的108例胸腰椎骨折病例中选取需要行360减压的胸腰段骨折(T10-L2)病例18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36.7岁(22~72岁),13例采用Ⅰ期前后路联合切口360°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前后路联合组,A组)。5例采用后正中单切口经椎弓根入路360°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单切口组,B组)。纪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第24小时VAS评分及吗啡用量,纪录术前、术后神经功能Frankel/ASIA等级。所有病例获得良好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3月(12~25月)。结果两组在病人的性别、年龄、损伤节段、Frankel/ASIA等级等构成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0~1>0.05)。两组在手术时间(A组:(3.53±0.61)小时,B组:(4.02±1.28)小时,P=0.4515)、术中出血(A组:(1210±424.3)ml,B组:(1642±578.6)小时,P=0.098)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在术后第24小时VAS评分(A组:(4.85±0.80)分,B组:(2.00±1.41)分,P=0.008<0.001)和减少吗啡用量(A组:(33.85±2.63)mg,B组:(29.4±0.89)mg,P<0.001)两方面比A组有明显的优势,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Frankel/ASIA等级均不同程度提高。结论后正中单切口经椎弓根入路360°椎管减压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严重骨折与前后路联合入路手术一样是安全、有效的,术后疼痛较轻、吗啡用量减少、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后正中入路Quadrant通道下椎管减压复位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合并神经损伤的单节段AO分型A3型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单节段AO分型A3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67例,其中采用后正中入路Quadran...  相似文献   

3.
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手术适应证和术式选择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手术适应证和术式选择。方法总结2001~2004年71例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资料,27例椎管占位大于50%,采用前路减压钛网植骨内固定术;44例椎管占位不超过50%,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结果前路手术组所有病例均达到骨性愈合,钛网钢板无移位及断裂,椎体高度无丢失。后路手术组椎体压缩畸形及椎体高度均有恢复,但椎弓根螺钉断裂2例,松动1例。结论前路手术减压彻底,植骨融合率高,但操作复杂,创伤大;后路手术简单,操作容易,对椎管占位小于50%者也能起到间接减压作用。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选择不同术式,做到既能达到治疗效果,又能尽量减少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2):1072-1076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下减压、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微创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早期疗效及临床体会。[方法]2012年9月~2015年9月,采用上述技术治疗单一椎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32例,其中男21例,女11例。分别评估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伤椎前缘高度、脊柱后凸角(cobbs角)、椎管正中矢状径、VAS评分及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切口均甲级愈合,术中未出现硬膜囊撕破情况;随访12~34个月,平均18.5个月;术后3个月及1年的伤椎前缘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椎管正中矢状径、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3个月与1年的各项指标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6例伴有神经症状,术后1年时15例完全恢复,1例Frankel分级由C级恢复到D级。术后骨折均得以较好复位,未见内固断裂、松脱及矫形丢失等并发症。[结论]后路椎间盘镜下减压、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能对中央椎管及神经根进行有效的减压,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且能使骨折获得满意的复位,重建脊椎三柱的稳定性,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侧前方减压加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陈旧性胸腰段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椎管次环状侧前方减压植骨的基础上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胸腰段骨折不全瘫的疗效。方法:对19例陈旧性胸腰段骨折不全瘫患者行次环状侧前方减压植骨加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经术后6~36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并对其临床疗效、植骨融合率、畸形矫正等进行了分析。结果:术后症状缓解,脊髓功能明显改善占84.2%(16/19),未发现断钉、松动。结论:次环状侧前方减压植骨加RF/AF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陈旧胸腰段骨折不全瘫,具有减压充分、能纠正后凸畸形及术后脊柱稳定性好、能早期活动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手术入路的选择对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经后路和侧前方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4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24例,其中19例同时经椎弓根植骨椎体成形;经侧前方减压植骨Z-plate钛板内固定18例。观察两组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并发症,并评价复位及神经恢复情况。结果42例均获9~36个月随访。后路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小于前路组(P〈0.05),椎体前高丢失及Cobb角丢失后路大于前路(P〈0.05),后、前路术后Frankel分级各改善1.2级与1.8级。结论前、后路手术都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应依据椎管占位的程度和脊柱结构的综合稳定性选择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伤椎内植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08年10月,采用伤椎椎体内自体植骨、椎管减压(或不减压)及相邻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26例。根据AO分型,A2型18例,A3型8例;按ASIA脊髓神经功能分级标准:A级2例,B级2例,C级5例,D级7例,E级10例。观察手术前后及随访期间患者椎管狭窄率、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以及ASIA评分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9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椎管狭窄率、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均有明显改善,随访期间伤椎高度和矫正角度均无明显丢失。全组无术后脊髓神经功能障碍加重,术后及随访期间患者ASIA评分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中及术后随访期间无断钉、断棒和内固定松动迹象。结论伤椎内植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可有效地恢复伤椎椎体高度,重建前中柱的稳定性,防止术后由于椎体高度丢失所导致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椎间盘镜下减压、植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5年4月~2016年10月收治的4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均为骨折块突入椎管且合并神经损伤。采用椎间盘镜下减压、植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超过2年,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4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0.42±32.91) min,出血量(92.65±7.76) ml,住院时间(9.22±1.02) d;随访(2.32±0.27)年;术后1周、6个月、2年的VAS评分、Cobb角较术前均显著降低,伤椎前缘高度、椎管正中矢状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与术后1周、6个月的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ASIA分级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3 d有1例患者出现浅表切口感染,1例术后5个月出现间歇性腰部疼痛,无内固定松动、脑脊液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椎间盘镜下减压、植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能获得有效的神经根及椎管减压效果,内固定稳固,矫正效果良好,手术创伤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骨折的损伤特点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骨折的损伤特点,探讨治疗方法。方法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骨折11例,保守治疗1例(L1压缩性骨折者);手术治疗10例,其中前路手术减压内固定3例,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内固定、植骨7例。结果切口无感染,无脑脊液漏。1例T12L1骨折行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内固定并植骨术(未行椎管探查或减压),麻醉苏醒后发现脊髓神经症状由术前的C级加重为B级;1例L3~5骨折伴马尾神经损伤行前路手术后第2天出现内固定松动、骨折椎再次移位,脊髓神经症状加重,再次行前路内固定取出和后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植骨术。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个月~5年,平均(32±4.8)个月,手术患者中8例植骨于6个月获得融合,2例不能明确是否融合。后期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现象。脊髓神经损伤者除1例A级无改变、1例C级加重为B级(末次随访时为C级)、1例D级加重为A级外,其余3例有Ⅰ~Ⅱ级的恢复。9例无腰背痛,2例遗留轻度腰背部酸痛。结论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骨折患者宜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减压配合脊柱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新鲜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008年7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89例胸腰椎新鲜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男55例,女34例;年龄18~ 57岁,平均34岁;骨折节段:T9-11 23例,T12至L1 52例,L2-5 14例:均合并脊髓损伤,神经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9例,B级31例,C级28例,D级21例.均行脊柱后路内固定、经椎弓根扩大减压、植骨术.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6~48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80例患者神经功能有1~3级的改善,9例A级患者无改善.所有患者植骨融合良好.均无钢板、螺栓、螺钉松动或断裂发生.按照Yuan等的评价标准,神经功能、活动能力、腰背痛、下肢疼痛分别有90.9%、98.9%、88.8%、82.0%的改善.对获得1年以上随访的80例患者的cobb角、椎体前、后缘高度、椎管狭窄率进行评价,术后即刻、术后1年与术前比较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即刻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经椎弓根减压配合脊柱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新鲜爆裂性骨折,具有减压彻底、术后脊柱稳定性好、无需行外固定和植骨融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Ⅰ期前后联合手术入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一期前后联合手术入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08年6月一期前后联合手术复位、减压和内固定治疗76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和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76例患者术后随访6~28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神经功能评价按Frankel分级,均有1~2个级别恢复,术前A级10例,B级24例,C级31例,D级11例;术后A级4例,B级8例,C级27例,D级24例,E级13例。植骨均在6个月获得骨性融合。本组未出现内固定断裂、松动及脱出,无血管、神经、食道损伤等并发症。结论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选择I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可完全恢复颈椎序列,椎管前后方压迫得到彻底解除,损伤节段术后获得即刻稳定,能够获得较好的脊髓功能恢复和骨性融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椎管次全环状减压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段骨折伴顽固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9月至2013年9月,采用椎管次全环状减压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段爆裂骨折伴顽固性神经病理性疼痛21例。所有患者初次手术均为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伴或不伴相应节段椎板切除术。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0~28岁,平均(25.00±2.38)岁;椎体残留骨块椎管内占位>50%;均为完全性脊髓损伤(ASIA级)或马尾神经损伤;VAS评分6~10分,平均(7.14±0.91)分。手术前后对患者进行MRI、CT、X线检查,记录止痛药使用种类及用量,并对患者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ASIA分级)及疼痛状况(VAS评分)进行评估。结果:所有病例获得随访,时间8~32个月,平均(17.29±6.02)个月。21例患者均经后路手术去除椎管内占位骨块,解除其对脊髓、神经根压迫;12例患者感觉平面下移,但ASIA分级没有变化;术后VAS评分0~8分,平均(2.43±2.46)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1例停用镇痛剂,7例镇痛剂减量,3例无改善。结论:陈旧性胸腰椎骨折术后伴严重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应尽早行MRI、CT、X线等影像学检查,如果椎管内存在明显占位骨块,椎管次全环状减压术可有效缓解疼痛症状并有利于神经功能的进一步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路经皮间接减压内固定术治疗伴有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5年6月—2017年6月,共25例伴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接受后路经皮间接减压内固定术治疗。采用Frankel分级评估神经功能等级,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腰背部疼痛程度。测量并记录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矢状位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伤椎楔形角、椎管占位率等影像学指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随访6~24(12.6±5.6)个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腰背部疼痛症状均明显改善,椎管得到有效减压,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椎体骨折复位愈合,随访无明显丢失,无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路经皮间接减压内固定术可避免椎管内直接减压,保护脊柱后方结构,减少手术创伤,临床疗效满意,对于伴有不完全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顾勇杰  胡勇  徐荣明  马维虎 《中国骨伤》2009,22(11):838-840
目的:探讨多节段非相邻型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治疗方式和分型。方法:2005年12月至2008年12月共治疗24例多节段非相邻型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男16例,女8例;年龄18~63岁,平均36岁。根据ASIA脊髓神经功能损伤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2例,D级8例,E级11例。按改进的MNSF分类方法将骨折分为:A型15例,B型9例。骨折范围T6~L4,共累及48个椎体。按ASIA分级评分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无漏诊或延迟诊断。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8.3个月。骨折全部获得骨性愈合,骨折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无钉棒弯曲、松动或断裂。术前13例脊髓神经损伤患者,术后除1例A级和1例B级无恢复外,其余11例均有1级以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共计A级1例,B级1例,C级1例,D级2例,E级19例。结论:对传统分类方法进行改进以便指导临床治疗,多节段非相邻型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方式应该根据神经损伤情况、骨折稳定性及骨折类型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三柱重建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单发爆裂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 1月至 2009年 3月, 采用该术式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单发爆裂型骨折患者 30 例, 男 22例, 女 8例;年龄 17~58岁, 平均 36岁。手术采用后正中入路, 切除伤椎的一侧椎板、椎弓根及 关节突, 创建后外侧通道, 然后行椎体次全切, 椎间植入钛网或人工骨笼, 后路椎弓根内固定重建脊柱三柱的稳定性。随访时进行 X线和 CT检查, 比较术前、术后和随访时的伤椎高度、Cobb角、椎管狭窄分级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30例均获得随访, 平均随访 28个月(18~48个月)。手术后胸、腰椎生理曲度恢复满意, Cobb角及伤椎高度与术前相比得到明显改善;椎管狭窄分级, 术前 2级 8例、3级 22例, 术后均为 0级;神经功能明显恢复, 术后 Frankel分级: A级 1例、B级 1例、C级 3例、D级 9例、E级 16 例。结论 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及三柱重建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单发爆裂型骨折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并且具备前后联合入路手术的优势, 为治疗不稳定胸、腰椎单发爆裂型骨折提供一个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前路减压内固定钛网植骨重建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 方法 采用胸腰椎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67例,其中T11 5例,T12 27例,L1 25例,L24例,L32例,L44例.Frankel分级:A级14例,B级9例,C级19例,D级13例,E级12例.术前Cobb角平均30.0°±7.2°.结果 本组67例均顺利完成前路手术,平均手术时间4.8(3.5 ~6.0)h;术中出血平均800(380 ~3 000) ml,术中大出血4例,46例输血,平均输血600(400 ~2 400)U.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Cobb角平均3.0°±1.5°,椎体高度基本恢复.本组67例均获得随访,平均20(10~24)个月,Cobb角和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内固定物未见明显松动及断裂,无钛网移位,椎体间全部融合,无假关节形成.术后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13例,C级4例,D级18例,E级30例.术后并发症:腹胀25例,神经根症状5例,胸膜破裂与气胸2例,脑脊液漏1例,经对症处理后均恢复. 结论 运用前路减压、钛网重建治疗胸腰椎骨折可直视下充分减压,矫正畸形,脊髓神经功能可获得良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后路椎体次全切减压重建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严重胸腰椎三柱骨折的临床疗效,为术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后路椎体次全切减压重建(A组)和前后路联合手术(B组)治疗严重胸腰椎三柱骨折不全瘫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A组18例,男10例,女8例;损伤节段:T111例,T125例,L16例,L26例。B组15例,男9例,女6例;损伤节段:T111例,T125例,L15例,L24例。采用Frankel分级评价神经功能;通过X线、CT评估伤椎前缘高度恢复情况、Cobb角的矫正情况、椎管减压范围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6个月。A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分别为(200±43)min,(1 100±344)ml及(400±112)ml;B组为(290±68)min,(1 500±489)ml及(900±269)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前缘高度及后凸Cobb角术后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Frankel神经功能评分较术前均有1级或1级以上的改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路椎体次全切减压、重建、椎弓根钉内固定通过1个切口完成了减压重建固定的效果,临床疗效与前后路手术相似,但创伤明显减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结合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62例,其中男40例,女22例;年龄17~65岁,平均38岁。按AO分型:A3.1型34例,A3.2型7例,A3.3型21例。载荷评分4~6分,平均5.4分。根据ASIA脊髓神经功能损伤分级:C级2例,D级5例,E级55例。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行X线及CT检查,测量并比较Cobb角、椎体前缘相对高度及椎管占位程度,同时观察椎体骨愈合情况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62例均获随访,时间11~14个月,平均12.2个月。内固定拆除时间9~13个月,平均11.5个月。术后1例切口出现感染,经清创引流后愈合,2例术后出现轻度腰背部疼痛。术后半年ASIA脊髓神经功能损伤分级:C级1例,D级3例,E级58例。末次随访X线及CT显示所有骨折及植骨愈合良好。术后3 d,Cobb角、椎体前缘相对高度、椎管占位程度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3 d比较Cobb角、椎体前缘相对高度、椎管占位程度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较理想的方法,能够减少术后复位的丢失和防止内固定失败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Ⅰ期后-前路联合手术入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09年8月采用颈椎前路钢板和后路侧块钉棒或钉板Ⅰ期联合复位内固定技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48例,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28~62岁,平均39.6岁。神经功能评价按Frankel分级:A级8例,B级16例,C级20例,D级4例。先采用俯卧位,植入侧块螺钉、减压,复位后,植入板或棒,植骨融合后拆除颅骨牵引置仰卧位,行前路椎体复位、减压、植骨及自锁钛板固定。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以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率,以Frankel分级判定脊髓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48例均获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神经功能均有1~2个级别恢复,其中Frankel C级28例,D级14例,E级6例。植骨均在6个月获得骨性融合。一过性喝水呛咳3例,术后3个月恢复。咽喉部异物感2例,术后1个月消失。未出现内固定断裂、松动及脱出,无血管、食道损伤等并发症。结论: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选择Ⅰ期后-前路联合手术可完全恢复颈椎序列,椎管前后方压迫得到彻底解除,损伤节段术后获得即刻稳定,有利于脊髓功能较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