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通过分析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与溶栓、一般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近、远期疗效,评价直接PCI治疗AMI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将获得随访的226例AMI患者分为3组:直接PCI组96例,溶栓组34例,一般治疗组96例,比较3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住院及随访期间病死率、心脏事件、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直接PCI和溶栓治疗能明显降低AMI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2)PCI尤其直接PCI治疗AMI,能明显降低住院及随访期间联合终点(心脏死亡事件、非致命性再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术)的发生率和次要终点(心力衰竭、再缺血发作)的发生率.结论 在直接PCI治疗AMI的时间窗(发病到手术)内,直接PCI治疗AMI优于溶栓及一般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不同时间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方法:226例AMI患者按行PCI时间分为A组(AMI后≤6 h)和B组(AMI后>6 h~≤12 h)和C组(AMI后>12 h).分别比较3组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和心功能的发生率.结果:与C组相比,A组与B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增高,ED明显缩小.A、B两组之间心脏事件和心功能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MI后应早期行直接PCI治疗,以提高PCI的疗效和安全性,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分析研究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与溶栓,一般药物治疗2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远期疗效,评价直接PCI治疗AMI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随访到的226例AMI病人根据住院期间治疗方法 分组:直接PCI组96例,洛栓组34例.一般治疗组96例.比较三组病人的一般资料,近、远期疗效(住院及随访期间死亡率、心脏事件、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三组病人性别,年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陈旧性心梗、梗死部位、LVEF、入院心功能分级、入院一般治疗及常规用药无统计学差别(P>0.05);直接PCI和溶栓治疗能明显降低急性心梗病人住院期间死亡率;冠脉介入治疗尤其直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明显降低住院及随访期间联合终点(心脏死亡事件、非致命性再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术)发生率和次要终点(心力衰竭、再缺血发作)的发生率.结论 在本组直接PCI治疗AMI的时间窗内(发病到手术):直接PCI治疗AMI优于溶栓及一般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分析研究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与溶栓,一般药物治疗2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远期疗效,评价直接PCI治疗AMI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随访到的226例AMI病人根据住院期间治疗方法 分组:直接PCI组96例,洛栓组34例.一般治疗组96例.比较三组病人的一般资料,近、远期疗效(住院及随访期间死亡率、心脏事件、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三组病人性别,年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陈旧性心梗、梗死部位、LVEF、入院心功能分级、入院一般治疗及常规用药无统计学差别(P>0.05);直接PCI和溶栓治疗能明显降低急性心梗病人住院期间死亡率;冠脉介入治疗尤其直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明显降低住院及随访期间联合终点(心脏死亡事件、非致命性再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术)发生率和次要终点(心力衰竭、再缺血发作)的发生率.结论 在本组直接PCI治疗AMI的时间窗内(发病到手术):直接PCI治疗AMI优于溶栓及一般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行延迟冠脉介入治疗(延迟 PCI)的近中期疗效.方法 300例确诊的AMI患者分为两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时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超声心动图变化.结果 在稳定型心绞痛、心力衰竭、死亡和复合终点事件等方面延迟 PCI 组较药物治疗组明显下降.延迟PCI组左室射血分数增加; 左室舒张末内径明显减小.结论 延迟 PCI 治疗可以减少 AMI 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心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将长垣县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ACS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所有患者均行PCI手术治疗,治疗组在PCI术后即给予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治疗组术后应用替罗非班6 h、24 h及48 h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1.96%,出血发生率13.73%;对照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13.73%,出血发生率3.92%,两组进行比较,治疗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行PCI术患者应用替罗非班可有效地减少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提高疗效,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4670例近期疗效的评价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Han YL  Wang G  Jing QM  Wang SL  Wang ZL  Wang DM  Ma YY  Luan B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5):1040-1044
目的分析过去15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1989年8月至2004年10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对4670例住院的ACS患者行PCI治疗,其中发病30d内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750例(37.5%),不稳定心绞痛患者2920例(62.5%)。评价PCI的成功率、合并症及住院期间近期临床疗效。结果PCI总的病例成功率为98.1%(4579/4670),AMI行急诊PCI者梗死相关动脉开通率98.2%(825/840)。住院期间共死亡52例(总病死率1.1%),其中术中死亡2例(术中病死率0.04%)。总的PCI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6.5%(304/4670)。从入院至PCI时间为3.5d±2.1d,平均住院12d±8d。结论PCI治疗ACS成功率高,术中、术后死亡率和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近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2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经桡动脉行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39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70例)、干预组(69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接受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干预的急诊PCI术后患者心功能评估(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心输出量、每搏心输出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干预的急诊PCI术后患者,出院1个月后生活质量4个维度(一般健康状况、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生理机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干预能提高急诊PCI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心衰、心源性休克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近期、中期疗效。方法 总结分析206例ST抬高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伴心衰和/或休克90例。对心衰或/和心源性休克患者行PCI58例(PCI组:急诊PCI41例,外院转入行补救性PCI17例),药物溶栓20例(溶栓组),一般治疗12例(未行再灌注组);分析各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比较PCI组及溶栓组的住院时间、住院及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心功能恢复情况,观察PCI组血管开通时间、TIMI血流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PCI组、溶栓组血管开通率分别为98.3%和65.0%(P<0.01),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5.3±3.5)d和(20.5±4.4)d,住院及随访期间死亡率PCI组6.9%,溶栓组25%(P<0.05)。PCI组两亚组术后心功能恢复均好于溶栓组(P<0.01和P<0.05)。结论 对于ST段抬高AMI伴心衰、心源性休克患者,PCI与溶栓相比,能及时开通血管且开通率高,术后近期及中期心功能恢复较好,不良心血管事件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与药物保守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确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6例,其中,接受急诊PCI治疗的56例(急诊PCI组),药物保守治疗的60例(药物治疗组)。观察时间14 d。比较两组AMI患者心脏功能情况、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及其他相关心脏事件(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死亡)。结果:心衰发生率急诊PCI组为5.36%,药物治疗组为31.67%;其他心脏事件总发生率急诊PCI组为7.14%,药物治疗组为48.33%。心衰及其他心脏事件发生率急诊PCI组低于药物治疗组(P〈0.05)。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两组间比较,急诊PCI组心脏功能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急诊介入治疗AMI,能够有效保护心脏功能,减少心衰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疗效及预后显著优于药物治疗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早期自溶的临床意义。方法 连续收治AMI患者共 2 85例 ,其中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117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分成自溶组 (TIMI≥ 2级 )和非自溶组(TIMI 0~ 1级 ) ,比较两组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住院和随访期间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自溶组 19例 ,非自溶组 98例。两组的一般临床情况和住院、随访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而非自溶组糖尿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自溶组 (P <0 .0 5 )。结论 自溶是判断AMI预后良好的预测指标 ,但也需给予早期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临床疗效。方法 不同时期连续 13个月收治的AMI患者 ,分为溶栓组 ( 5 7例 )和PCI组 ( 75例 )。比较两组的再灌注率及住院和随诊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的情况。结果 溶栓组再灌注率为 5 7.9% ,PCI组为 96.0 %。超声心动图示溶栓组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值为 0 .5 9± 0 .12 ,PCI组为 0 .63± 0 .10。两组在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显著性 ;而随访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 :PCI组和溶栓组的不稳定心绞痛发生率分别为 9.3 %和 3 8.6% ,非致死性心力衰竭为 4.0 %和 14 .0 % ,死亡 0 %和 7.0 % ,复合终点事件 9.3 %和 5 0 .9% ,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与静脉溶栓相比 ,直接PCI能更快、更满意地开通梗死相关血管 ,抢救濒临死亡的心肌 ,改善心功能 ,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陈少敏  王文亮  马贵洲  郑海生  陈平 《浙江医学》2016,38(15):1273-1276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同时植入支架干预梗死相关动脉(IRA)内闭塞病变以外临界病变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术中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因AMI行直接PCI治疗且IRA内存在闭塞病变以外临界病变的患者82例,闭塞病变行支架植入处理后根据是否对临界病变同时行支架植入干预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并发症及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术后1、6、12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无复流现象发生率、术中并发症及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1、6、12个月LVEDd及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内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直接PCI术中同时植入支架干预IRA内闭塞病变以外临界病变增加AMI患者无复流现象发生率、术中并发症及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总发生率,而对患者1年内心功能及MACE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张利娟  彭倩  杨展 《黑龙江医学》2021,45(20):2135-2137
目的:研究早期路径心脏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功能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采取PCI术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61)和对照组(n=59),实验组给予早期路径心脏康复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2周心功能、生活质量;对比两组患者干预期间出现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干预2周后,相比对照组,实验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更高,左室收缩末期内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显著更高;干预2周后,相比对照组,实验组SF-36显著更高;相比于对照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实验组显著更低.结论:早期路径心脏康复能够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术后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入选行直接PCI术的AMI患者61例,于术后2周测定血浆NT-proBNP和hs-CRP水平,PCI术后3 d、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住院期间及PCI术后3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 左心室重塑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增加率(△LVEDVI)≥20%]的NT-proBNP、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无左心室重塑组(△LVEDVI<20%,P值均<0.05),有心血管事件组的NT-proBNP、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无心血管事件组(P值均<0.05). 结论 血浆NT-proBNP和hs-CRP水平对行直接PCI术后的AMI患者术后近期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比较直接与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AMI患者115例,其中行直接PCI治疗40例,行延迟PCI治疗37例,未行任何冠脉再灌注治疗(包括静脉溶栓或PCI术)38例(对照组)。观察所有患者急性心梗后1周、6个月随访时的心脏超声资料及半年内因心衰住院事件,比较分析三组患者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LVESVI)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半年内的心衰再住院率。结果:AMI后行PCI治疗组LVEDVI、LVESVI及LVEF明显好于未行任何冠脉再灌注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并且行直接PCI治疗组LVEDVI、LVESVI及LVEF好于行延迟PCI治疗组患者;PCI治疗组心衰再住院率1.3%明显低于对照组1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直接与延迟PCI都可以改善急性心梗患者左室重构及心功能,尤以行直接PCI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老老年(≥80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与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有效性和近期安全性。方法将120例老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和非心肌梗死组(对照组),其中AMI组发病12h内行直接PCI的患者为AMI急诊组,其他AMI患者(AMI择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行择期PCI,两组合称为非急诊组,对各组的临床资料及冠脉介入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MI急诊组PCI即刻成功率(72.2%)低于非急诊组(9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AMI急诊组并发症比非急诊组和AMI择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39),AMI组并发症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院内死亡率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老老年AMI患者中,急诊与择期PCI手术成功率均较高,虽然急诊PCI术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较高,但两者在院内死亡率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梗死后10~12 d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在发病10~12 d行PCI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心脏心功能和心肌梗死面积变化及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错过急症PCI行延迟PCI术仍能改善患者心功能及预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延迟PCI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6.7%(4/60);药物保守治疗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18.3%(11/6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延迟PCI组的心肌梗死面积回缩率显著大于单纯药物保守治疗组(P<0.05).结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10~12 d经皮延迟冠脉介入治疗可以减少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心功能及预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应用抽吸导管的即刻及近期疗效。方法选择AMI患者21例,对其中10例急诊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梗死相关血管近中段完全闭塞并可见血栓影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然后行直接或传统支架植入治疗。未抽吸组按常规行PCI术。比较其即刻及近期临床疗效。结果抽吸组应用抽吸导管抽吸血栓后,5例即刻恢复TIMI3级血流,5例为TIMI2级血流,均存在60%~90%的残余狭窄。6例采用直接支架置入术,4例行冠脉球囊预扩张后再行支架置入术,前向血流均达TIMI3级,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血管开通率达100%。观察一月内未出现亚急性血栓形成,心功能均在原基础上有改善。未抽吸组有9例行冠状动脉球囊预扩张后再行支架置入术,2例直接行支架置入术,发生慢血流2例,术后并发心力衰竭2例。两组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在AMI患者行急诊PCI过程中应用抽吸导管可提高直接支架置入的机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近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改进护理方式对冠心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PCI治疗的12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2012年6月~2013年5月)62例以及观察组(2013年6月~2014年6月)6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改进护理方案。结果:观察组住院期间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脏性猝死等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进行冠心病PCI患者临床护理方式降低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