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超滤技术对体外循环所致犬脑组织损伤的防治作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6只健康成年杂种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只.实验组常规建立体外循环(CPB),升主动脉阻断后开始零平衡超滤(ZBUF),持续至停机后进行改良超滤(MUF);对照组常规建立CPB后不进行超滤(UF).检测两组CPB前(T1)、平稳降温开始(T2)、复温至36 ℃(T3)、CPB结束(T4)、CPB结束后0.5 h(T5)及4 h(T6)6个时间点血清S100β,并观察CPB前和CPB结束0.5 h脑组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β的表达.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清S100β水平在T3 ~T6 时间点相比,P均<0.05;两组在T1时间点的血清S100β水平相近,转机后均开始升高,且均在T4时间点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但直到T6时间点仍高于CPB前(P<0.01).两组CPB结束后0.5 h脑组织的S100β和NSE比CPB前明显增高(P均<0.01),但对照组脑组织的S100β及NSE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认为UF能降低CPB所致犬脑组织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血清肾脏损伤因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1,KIM-1)对经皮冠状动脉造影(CAG)/介入治疗(PCI)患者早期肾毒性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4年6月在衡水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接受CAG/PCI治疗的患者46例。于术前、术后12 h、72 h分别测定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胱抑素C(Cys C)、尿肾脏损伤因子-1(KIM-1)、尿微量白蛋白(u-mALB)、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酶)水平变化。结果 46例CAG/PCI术前无肾功能损害患者中4例患者发生对比剂肾病,发生率为8.70%。CAG/PCI术后12 h血清Cys C、u-mALB、KIM-1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CAG/PCI术后72 h血清Cys C、u-mALB、KIM-1水平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AG/PCI术后第72 h与术后12 h比较Cys C、u-mALB、KIM-1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CAG/PCI术后12 h BUN、SCr、尿NAG酶水平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AG/PCI术后72 h BUN、SCr、尿NAG酶水平与术前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CAG/PCI术后72 h与术后12 h比较NAG酶、SCr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BUN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KIM-1、Cys C、u-mALB是反映对比剂早期肾毒性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氨溴索对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的肺、肾功能影响。方法 90例拟行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于术前当天至术后3d给予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60mg,3次/d),对照组给予等剂量0.9%氯化钠溶液。分别在术前、手术结束时、术后1、3、5天测定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CAM-1)、血浆肿瘤坏死因-α(TNF-α);同时,测定尿微量白蛋白(Alb)、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及Cr。测定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结束时、结束后2h、6h及12h的呼吸指数(RI)和氧合指数(OI)。结果两组患者血清CAM-1及TNF-α在术后均明显升高,在T2达到高峰后逐渐降低,但观察组CAM-1、TNF-α在T1~T4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体外循环后2h、6h及12h的RI、OI均高于体外循环前,观察组的体外循环后2h、6h及12h的RI、O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lb/Cr、NAG/Cr观察组术后3d、对照组术后4d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术后Alb/Cr、NAG/Cr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Alb/Cr、NAG/C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氨溴索能减轻与体外循环手术相关的炎症反应及肺肾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抗氧化剂α-硫辛酸对糖尿病患者体外循环(CPB)术后脑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心脏瓣膜瓣置换术的糖尿病患者3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实验组在麻醉诱导前静滴α-硫辛酸600mg,对照组静滴等量NS。分别于CPB开始前(T1)、CPB开始后30min(12)、CPB结束时(T3)及CPB结束后1(T4)、2(T5)、6h(T6)采集患者颈内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血清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CPB开始后即有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水平升高,相同时点实验组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α-硫辛酸能明显减少糖尿病患者手术时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水平,对CPB造成的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秀娟  李强  王士雷 《山东医药》2011,51(15):57-58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MP)对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及其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例CPB下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于CPB前以MP20 mg/kg预冲,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预冲。于CPB前(T1)、CPB结束后2 h(T2)、12 h(T3)、24 h(T4)留取中心静脉血和尿液。ELISA法检测炎性细胞因细胞因子水平;取尿上清液检测肾功能指标尿-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结果 CPB结束后两组炎性介质水平和肾功能指标均较术前增高。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2~T4时点IL-6水平、T2及T3时点TNF-α水平、T3及T4时点IL-8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观察组各时点尿NAG、α1-MG、β2-MG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MP可降低CPB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同时对肾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MG)水平与肾功能及凝血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56例肾病综合征患者设为观察组,另按照1∶1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的年龄、性别相当的健康受试者56例设为对照组。入组患者均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β2-MG水平,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尿酸(UA)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r)〕及凝血指标〔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血小板聚集率、血浆黏度及凝血酶原时间(PT)〕。比较两组上述指标差异。将肾病综合征患者上述数据采用Pearson分析血清β2-MG水平与肾功能指标及凝血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SCr、UA、BUN、24 h Up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浆AT-Ⅲ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浆黏度、DD、PT、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β2-MG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β2-MG与肾功能指标SCr、UA、BUN、24 h Upr均呈显著负相关,与凝血指标血浆黏度、DD、PT、血小板聚集率呈显著负相关,与AT-Ⅲ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β2-MG与肾功能指标及凝血指标高度相关,可在一定程度反映患者的病情状态,对于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观察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体外循环 (CPB)中应用血液超滤技术对心内直视手术后右心室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在海拔 370 0m开展的CPB心脏手术患者 12例 ,根据CPB过程中有无应用血液超滤技术 ,将患者分成血液超滤组和对照组 ,分别于CPB前、CPB结束时以及CPB后 1h、3h、6h、12h、2 4h ,测定肺动脉平均压 (MPAP)、右心房压 (RAP)、右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 (RVEDVI)、右心室射血分数 (RVEF)、心脏指数 (CI)、右心室每搏容量指数 (RVSI)和肺血管阻力指数 (PVRI)。结果 CPB结束和CPB后 6h内 ,对照组MPAP、RVEDVI以及RAP均较CPB前明显升高 (P <0 0 5 ) ,而RVEF、CI和RVSI较CPB前降低 (P <0 0 5 ) ;CPB后 12h对照组MPAP、RVEDVI以及RAP均逐渐减低 ,但RVEF、CI和RVSI仍未高于CPB前 ;血液超滤组RVEF、CI和RVSI在CPB后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高原地区在CPB下施行心内直视手术后早期 ,右心室心肌收缩力显著降低 ,右心室的泵血功能受损 ;CPB中应用血液超滤技术有利于CPB后心脏泵血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乌司他丁对瓣膜置换术患者肾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53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U组,n=30),对照组(C组,n=23)。试验组术中予乌司他丁2万U/kg静脉注射,对照组给生理盐水。于术前30min,主动脉阻断前5min,主动脉开放后5min,手术结束时,以及术后第1、3、5天查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肌酐(Cr),求两者比值NAG/Cr,测血BUN、Cr,并记录尿流率及术后速尿使用总量。结果主动脉开放后5min、手术结束时、术后第1天试验组尿NAG/Cr值低于对照组(P<0.05);尿流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速尿使用总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血清BUN、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中使用乌司他丁有利于肾脏保护。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对高血压患者肾功能及肾小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肾功能及肾小管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肾损伤分子-1(Kim-1)及葡萄糖苷酶(NAG)水平均显著降低,肾小球滤过率(GFR)均显著升高;观察组患者的BUN水平、Kim-1及NAG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治疗高血压患者疗效确切,可显著降低患者的BUN、Kim-1及NAG水平,有效保护患者肾功能以及肾小管功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麻醉中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对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于2019年1-10月,选取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60例,予以对照分组研究,两组各30例。对照组输注舒芬太尼联合生理盐水,实验组输注舒芬太尼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比较两个组别最低鼻咽温度、开放升主动脉后自动复跳率、阻断升主动脉及体外循环时间等临床指标情况和不同时点包括入手术室即刻(T0)、插管后(T1)、切皮时(T2)、劈胸骨时(T3)、CPB前(T4)、CPB停机后10min(T5)、CPB停机后24h(T6)等7个时点的HR、MAP水平以及CPB前(T4)、CPB停机后24h(T6)的cTnI(肌钙蛋白I)、CK-MB(肌酸激酶)含量变化。结果 实验组最低鼻咽温度、开放升主动脉后自动复跳率、阻断升主动脉及体外循环时间与对照组对比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1-5时HR、MAP等水平明显低于控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T0时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T6时cTnI、CK-MB等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但二者T4时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麻醉中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可减轻患者心肌损伤,维持体外循环前血压稳定,可有效保护心肌,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片联合氨氯地平对高血压病人肾功能保护及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青岛市市立医院肾内科收治的120例高血压肾损伤的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病人予氨氯地平片降压、纠正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低盐优质蛋白饮食等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厄贝沙坦。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肾小管功能指标[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肾损伤分子-1(Kim-1)]及血清中TGF-β_1、内皮素-1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SCr、BUN较治疗前下降,GFR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BUN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GF-β_1、ET-1、NAG、KIM-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片联合氨氯地平有助于高血压病人肾功能保护、降低血清中TGF-β_1、内皮素-1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婴幼儿体外循环(CPB)术后肺损害机理及平衡超滤联合改良超滤对其肺功能保护效果。方法:6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C)、改良超滤组(M)和平衡超滤联合改良超滤组(U)。M组在转流结束后应用改良超滤,U组在转流开始后进行平衡超滤,转流结束后进行改良超滤。分别在转流前(T1),转流结束后20 min(T2),术后2 h(T3),术后6 h(T4),术后12 h(T5)和术后24h(T6)测定记录气道峰压(Ppeak)、呼吸停顿压(Ppause)、潮气量(TV)、呼吸频率(F)、吸入氧浓度(FiO2)和吸气比例(insp)并测量动脉血中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黏附因子(sICAM-1)的浓度。结果:各组CPB术后较术前的肺静态顺应性(Cstat)、氧合指数(OI)明显降低,肺泡一动脉氧分压(AaD02)明显增加,在T4、T5时间U组的Cstat、OI明显高于M组和C组,M组高于C组;AaDO2明显低于M组和C组,M组低于C组。IL-6、TNF-α,及sICAM-1术后浓度均明显升高,sICAM-1浓度高峰较迟。在T2、T3、T4及T5时间,U组的IL-6、TNF-α及sICAM-1浓度明显低于M组和C组。结论:术后肺功能损害可能与CPB术后大量炎性细胞因子释放及黏附因子合成与分泌导致肺毛细血管内皮损伤有关。联合应用平衡超滤和改良超滤可降低血浆中的炎性因子的浓度,减轻炎性反应,改善患儿肺的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具有良好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CPB)心脏直视手术中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白介素IL-8的变化,观察抑肽酶对体外循环炎性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20例心脏瓣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抑肽酶组(A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0例:对照组不给药,抑肽酶组给抑肽酶总量300万KIU,其中50万KIU为麻醉诱导前给予,250万KIU预充体外循环机内。分别于CPB前(T1)、升主动脉阻断半小时(T2)、CPB结束(T3)、停CPB后2h(T4)各时间点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测定TNF-α、IL-6和IL-8的水平。结果两组患者血浆TNF-α、IL-6、IL-8水平有明显增加(P<0.05或P<0.01),但与对照组相比,抑肽酶组血清中TNF-α、IL-6、IL-8的浓度明显受到抑制(P<0.01),升高的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CPB过程中,抑肽酶可能通过降低TNF-α、IL-6、IL-8等细胞因子水平,从而减轻炎性反应达到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TI)对重症心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重症心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在体外循环术中静注0.9%氯化钠注射液20ml;实验1组在体外循环时静注UTI2万U/kg;实验2组在体外循环时静注UTI2万u/kg,术后1、2、3天再静注30万U。各组分别于术前(T0)和术后第1天(T1)、第3天(T3)、第5天(T5)、第7天(T7)检测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肌酐(Cr)、血清尿素氮(BUN)水平。结果三组血β2-MG、BUN、Cr于术后T1、T3均高于T0;实验组术后BUN、Cr、β2-MG在T1、T3、T5均低于对照组;实验2组T3、L5时的β2-MG、BUN均低于实验1组(P均〈0.05)。结论重症心瓣膜置换术患者在体外循环心外直视手术中的肾功能均受到损伤,UTI对患者围手术期的肾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术后再连续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探讨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对患者心肌细胞炎症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二尖瓣置换的风心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停跳组和不停跳组,停跳组在心脏停跳下完成瓣膜置换手术,不停跳组在浅低温心脏跳动中完成手术。分别于CPB转机前( T1 )、CPB转机30min( T2)、术中关闭右房时(T3) 、CPB结束后24h(T4)、72h(T5)、120h(T6)共6时间点采集静脉血,ELISA法测定肌钙蛋白I (cTnI )浓度,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MB (CK-MB)浓度。分别于打开和关闭右心房时取右心房组织标本,ELISA法检测心肌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 IL)-6、IL-8和IL-10含量。结果 不停跳组静脉血cTnI、CK-MB浓度在T3~T5低于停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跳组TNF-α、IL-6、IL-8上升较不停跳组明显(P<0.05),而IL-10上升幅度较不停跳组小(P<0.05)。结论 CPB心内直视手术时存在心肌炎症,心脏不停跳手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心肌炎症反应,可能是该手术方式减轻心肌损伤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置换剂量和持续时间对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胱抑素C(CysC)浓度的影响。方法:将AKI伴少尿需行肾脏替代治疗患者纳入研究,予CVVH连续治疗24h以上,根据病情设定置换剂量分别为2L/h或4L/h。于CVVH治疗前及治疗第4、12、24小时抽取滤器前血液,第4小时抽取滤器后血液及超滤液,检测常用肾功能指标即尿素氮(BUN)、肌酐(SCr)和CysC的浓度。比较不同置换剂量和治疗时间点上述各指标的下降率,并计算滤器清除率和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共纳入15例患者,其中2L/h剂量组7例,4L/h剂量组8例,两组间年龄构成、性别比例均无差异。CVVH治疗前2L/h剂量组BUN、SCr浓度均低于4L/h剂量组(P<0.05),CysC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L/h剂量组CVVH治疗第4、12、24小时滤器前BUN浓度较治疗前分别平均下降13.7%、43.0%、49.5%;SCr浓度分别平均下降12.7%、28.1%、54.5%;CysC浓度分别平均下降8.0%、23.0%、29.3%。CysC浓度下降率均低于同期BUN、SCr浓度下降率(P均<0.05)。2L/h剂量组BUN、SCr和CysC中位清除率分别为23.0ml/min、26.8ml/min和10.4ml/min,AUC分别为0.306mg/(L.h),0.252mg/(L.h),和0.190mg/(L.h)。4L/h剂量组CVVH治疗第4、12、24小时滤器前BUN浓度较治疗前分别平均下降12.3%、33.4%、56.5%,SCr浓度分别平均下降14.5%、29.4%、49.6%,CysC浓度分别平均下降10.2%、17.6%、29.7%。第12和24小时CysC浓度下降率均低于同期BUN、SCr浓度下降率(P均<0.05)。4L/h剂量组对BUN、SCr和CysC中位清除率分别为46.3ml/min、41.8ml/min和21.7ml/min,AUC分别为0.271mg/(L.h)、0.216mg/(L.h)和0.310mg/(L.h)。结论:CVVH置换剂量和持续时间对AKI患者的CysC浓度及清除率的影响均远低于BUN、SCr,提示用其反映肾功能的变化相对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17.
霍冬梅  廖蕴华  冯炜 《内科》2012,7(3):223-225
目的观察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模型不同时段肾功能、肾脏/体重指数变化情况。方法建立大鼠肾脏IRI模型,监测大鼠术后不同时段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血钾及肾脏/体重指数,了解IRI大鼠肾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1)术后12 h肾脏/体重指数显著升高,至手术后48 h达高峰,于手术后72 h开始回落。(2)术后6 h血清BUN、SCr、血钾显著升高,至术后48 h达高峰,从术后72 h开始回落。结论 IRI大鼠模型手术后肾脏/体重指数、血清BUN、SCr、血钾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高峰期均在术后48 h,提示肾功能损害最严重是在手术后48 h。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缬沙坦分散片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对慢性肾小球肾炎(CGN)患者肾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CGN患者86例随机分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缬沙坦分散片治疗;观察组予以前列地尔注射液+缬沙坦分散片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两组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定量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79.07%(P0.05);治疗后观察组24 h尿蛋白定量、SCr、BU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分散片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肾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非体外循环(Off-pump)心脏不停跳与体外循环(CPB)心脏停跳两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式对老年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老年患者分为Off-pump组和CPB组,每组15例。测定患者围术期尿中N-乙酰基-β-D-葡萄糖苷酶(NAG)和γ-谷氨酰转移酶(γ-GT)的浓度,同时测定血尿素氮(BUN)和肌酐(Cr)浓度,计算尿酶排出量和Cr清除率。结果两组均无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尿NAG和γ-GT排出量术中均升高,术后第1天清晨基本复原,Off-pump组尿NAG峰值排出量[(26±11)U/g Cr]显著低于CPB组[(52±48)U/g Cr],P<0.05;而两组同时相尿γ-GT排出量分别为(45±31)U/g Cr和(52±47)U/g 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BUN和Cr术后均升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清除率术中升高术后下降,CPB组波动明显大于Off-pump组。从术前(90±23)ml/min升至术中(139±46)ml/min,术后第1天降至(73±24)ml/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在肾小球和肾小管水平发生可逆的亚临床肾损伤。off—pump心脏不停跳术式对肾功能的影响小于体外循环心脏停跳术式,所以,前者更适用于肾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术前强化胰岛素治疗对体外循环(CPB)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各消化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非糖尿病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C组,n=50)和强化胰岛素治疗组(IT组,n=50)。IT组患者术中血糖控制在6.1~10.0 mmol/L(110~180 mg/dl),术后控制在3.9~8.3mmol/L(70~150 mg/dL);C组患者术前、术后没有胰岛素治疗。分别于麻醉诱导、CPB开始后及CPB结束0 h、6 h、12 h、24 h和48 h(T1-T7)测定两组患者的胃液、胃黏膜pH、胃液红细胞以及促胃液素(Gastrin)的改变并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的胃液pH、胃黏膜pH(phi)在CPB开始时即略有下降,CPB结束后6h达到最低,CPB结束后48 h时接近术前水平,CPB结束开始各时间点对照组较强化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的胃液RBC以及促胃液素含量在CPB开始时即开始升高,CPB结束后6h达高峰(P<0.01);此后下降,至CPB结束后48 h时尚未降至术前水平。在此过程中,对照组明显高于强化治疗组。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显著抑制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的胃液pH、胃黏膜pH(phi)的降低以及促胃液素的分泌,防止胃肠道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