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正常早孕绒毛、葡萄胎和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N)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究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正常早孕绒毛组织20例(正常早孕绒毛组)、葡萄胎组织35例(葡萄胎组)和GTN组织28例[包括侵蚀性葡萄胎组织14例(侵蚀性葡萄胎组),绒毛膜癌组织14例(绒毛膜癌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织样本中HIF-1α和VEGF的蛋白表达情况。分析GTN患者不同年龄及FIGO分期组织中HIF-1α和VEGF表达的情况。分析GTN组织样本中HIF-1α和VEGF表达的关系。结果:正常早孕绒毛组与葡萄胎组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早孕绒毛组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低于侵蚀性葡萄胎组和绒毛膜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侵蚀性葡萄胎组和绒毛膜癌组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GTN患者FIGOⅢ+Ⅳ期组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的阳性率高于Ⅰ+Ⅱ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不同年龄GTN患者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IF-1α与VEGF在GTN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s=0.995,P=0.000)。结论:HIF-1α及VEGF可能在GTN发生和恶性进展过程中发挥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天冬氨酰-β-羟化酶(AAH)、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正常早孕及稽留流产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正常早期妊娠孕妇80例(对照组)、稽留流产孕妇120例(研究组),并按照胚胎在宫内停育时间将120例稽留流产组分为2周组和≥2周组。分别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绒毛组织中AAH、HIF-1a、VEGF的表达。结果研究组AAH、HIF-1α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8%、87.5%和72.5%,对照组均阳性表达(P0.05)。在2周组AAH、HIF-1α和VEGF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9.6%、85.4%和72.9%,≥2周组分别为91.7%、97.2%和7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AH、HIF-1a、VEGF在稽留流产患者绒毛中表达明显低于正常早孕绒毛中的表达,其低表达可能是导致稽留流产的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缺氧对体外培养的BeWo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以及应用反义寡核甘酸封闭缺氧诱导因子2α(HIF- 2α)后,VEGF表达的变化。方法:将BeWo细胞分4组进行体外培养:常氧组、缺氧组、HIF -2α正义组和HIF- 2α反义组。检测HIF- 2α蛋白、HIF -2αmRNA和VEGFmRNA表达。结果:与常氧组相比,缺氧组的HIF- 2α蛋白、mRNA、VEGF的mRNA水平均升高;与缺氧组相比,反义组的HIF -2α蛋白、HIF-2αmRNA、VEGFmRNA表达均降低。结论:缺氧可诱导BeWo细胞中VEGF的表达,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HIF- 2介导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稽留流产患者血清和绒毛中的表达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组化SP法分别测定55例稽留流产患者(流产组)和45例正常早孕孕妇(对照组)血清和绒毛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水平。并将稽留流产组按有无明确原因分为有原因组和无原因组,同时根据胚胎死亡后稽留宫内时间分为<2周组、2~4周组和>4周组。结果流产组患者血清中HIF-1α和VEGF水平分别为(316.2±117.4)ng/L和(33.8±5.5)ng/L,对照组分别为(417.1±120.0)ng/L和(50.7±52.7)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产组患者绒毛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量分别为3.0±2.1和3.6±1.9,对照组分别为6.2±3.4和6.8±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流产组和对照组血清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成呈正相关(r=0.565,P<0.05;r=0.549,P<0.05),两组绒毛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352,P<0.05;r=0.457,P<0.05)。但稽留宫内时间<2周组、2~4周组和>4周组三组血清和绒毛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F-1α和VEGF在血清和绒毛中的低表达可能是导致稽留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万虹  刘宏伟  席娜 《生殖与避孕》2007,27(3):198-203
目的:探讨三苯氧胺联合米非司酮药物流产缩短流产后出血时间的可能机制。方法:将非意愿妊娠49d内要求药物流产的宫内早孕妇女50例随机分成,米非司酮+三苯氧胺组(A组):给予三苯氧胺120mg联合米非司酮150mg配伍米索前列醇600μg;米非司酮组(B组):将三苯氧胺换成安慰剂余同A组。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内自然排出绒毛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用Image-Pro Plus4.5图像分析软件测定VEGF、TGF-β1蛋白表达积分光密度值,并以21例负压吸宫流产绒毛组织为对照组(C组)。结果:VEGF蛋白在全部合体滋养细胞、细胞滋养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表达,间质细胞大部分表达;TGF-β1蛋白在大部分合体滋养细胞和细胞滋养细胞表达,间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少量表达。A、B、C组绒毛VEGF、TGF-β1蛋白表达积分光密度值依次升高,VEGFIOD值分别为:33452.49±10666.87、42436.74±12979.98和53954.56±15946.22,TGF-β1IOD值分别为:29823.02±12357.60、40880.01±18022.13和59915.28±19219.37,两两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米非司酮抑制VEGF、TGF-β1在绒毛组织的表达可能是其抗早孕机理之一,而三苯氧胺可进一步加强米非司酮的这一作用,这可能是其缩短米非司酮药物流产后出血时间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稳定的宫腔粘连细胞模型,检测叉头框F2(Fox F2)表达。方法:原代培养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HESCs),免疫荧光法进行细胞鉴定。用0、2.5、5和10ng/ml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作用于HESCs 48h,10ng/ml TGF-β1作用于HESCs 12、24、48h和72h,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胶原I(COLI)及Fox F2 m 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0ng/ml组比较,2.5、5ng/ml和10ng/ml组α-SMA、COLI及Fox F2的m RNA和蛋白表达均逐渐增加。随着10ng/ml TGF-β1作用时间的延长,与12h组相比,24、48和72h组α-SMA、COLI和Fox F2的m RNA和蛋白表达逐渐增加。结论:TGF-β1可诱导HESCs发生纤维化改变,建立宫腔粘连细胞模型。随着TGF-β1作用时间的延长,作用浓度的增加,Fox F2在宫腔粘连中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妊娠期糖尿病(GDM)胎盘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糖控制效果和胎儿缺氧的关系。方法:选取GDM孕妇64例,其中血糖控制不良组(A组)22例,血糖控制良好组(B组)42例,同期分娩正常孕妇27例为对照组(C组)。采用Giemsa染色法计数脐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FNRBC);免疫组化SP法和RT-PCR技术测定HIF-1α和VEGF蛋白和mRNA在胎盘中表达;分析GDM组FNRBC水平与HIF-1αmRNA及VEGFmRNA表达的相关性。结果:①3组胎盘中均有HIF-1α和VEGF蛋白的表达,A、B组胎盘中HIF-1α和VEGF蛋白的表达呈较强阳性和强阳性。②A、B、C组胎盘组织中HIF-1α和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③A、B、C组胎盘组织中HIF-1α及VEGFmRNA表达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④A、B、C组脐血FNRBC计数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⑤A、B组脐血FNRBC水平与胎盘组织中HIF-1α、VEGFmRNA表达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A、B组胎盘组织中HIF-1α与VEGFmRNA表达亦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GDM胎盘中HIF-1α和VEGF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GDM的发病过程,其表达水平与孕妇血糖控制效果有关,且能导致胎儿缺氧和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新西兰雌兔放置新型输卵管节育栓对其输卵管生殖环境和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将39只雌兔随机分为置栓组(29只,双侧输卵管放置新型输卵管节育栓)和对照组(10只,仅行假手术,不放置输卵管栓)。分别于节育栓植入后第3个月、第6个月、第12个月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输卵管黏膜的组织学改变,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半定量分析输卵管黏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光学显微镜下,大部分置栓组输卵管黏膜未见明显炎症细胞浸润,肌层未见充血和出血,浆膜层无明显病理异常。对照组和放栓后第3个月、第6个月、第12个月组输卵管黏膜上皮细胞VEGF、TNF-α及TGF-β1表达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放置新型输卵管节育栓对机体的生殖功能无明显影响,对兔输卵管组织无明显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正常早孕绒毛、葡萄胎和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N)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究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正常早孕绒毛组织20例(正常早孕绒毛组)、葡萄胎组织35例(葡萄胎组)和GTN组织28例[包括侵蚀性葡萄胎组织14例(侵蚀性葡萄胎组),绒毛膜癌组织14例(绒毛膜癌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织样本中HIF-1α和VEGF的蛋白表达情况。分析GTN患者不同年龄及FIGO分期组织中HIF-1α和VEGF表达的情况。分析GTN组织样本中HIF-1α和VEGF表达的关系。结果:正常早孕绒毛组与葡萄胎组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早孕绒毛组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低于侵蚀性葡萄胎组和绒毛膜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侵蚀性葡萄胎组和绒毛膜癌组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GTN患者FIGO Ⅲ+Ⅳ期组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的阳性率高于Ⅰ+Ⅱ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不同年龄GTN患者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IF-1α与VEGF在GTN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s=0.995,P=0.000)。结论:HIF-1α及VEGF可能在GTN发生和恶性进展过程中发挥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稽留流产中的作用。方法:经B超及β-hCG动态监测证实为稽留流产患者50例,其中不明原因组30例,有原因组20例;根据胚胎停止发育后稽留宫内时间不同又分为A组、B组和C组,分别为胚胎停止发育≤2周、3-4周和≥5周。选取同时期经B超证实为活胎,因非意愿妊娠在门诊要求行人工流产的早孕妇女20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比较各组绒毛组织中HIF-1α的表达。结果:HIF-1α的表达主要位于绒毛滋养细胞胞浆和胞核;与正常早孕妇女绒毛组织相比较,稽留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HIF-1α表达明显降低(P<0.05);但A、B、C组间HIF-1α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IF-1α在绒毛组织中的低表达可能是导致稽留流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缺氧对细胞滋养细胞表达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氧感受器缺氧诱导因子脯氨酸羟化酶1、2(HPH/PHD1、2)和抑制缺氧诱导因子-1(FIH-1)的调控,以及缺氧对体外培养的细胞滋养细胞浸润能力的调节。方法: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在常氧、缺氧再复氧及持续缺氧等条件下,细胞滋养细胞中HIF-1α、HPH/PHD1、2和FIH-1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并用体外侵袭实验检测缺氧再复氧、持续低氧对细胞滋养细胞浸润能力的影响。结果:(1)持续缺氧条件下培养的细胞滋养细胞HIF-1α和HPH/PHD2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常氧组(P<0.01);HPH/PHD1和FIH-1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常氧组(P<0.01)。缺氧再复氧后培养的细胞滋养细胞HIF-1α和HPH/PHD2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常氧组(P<0.05),但显著低于持续缺氧组(P<0.05);HPH/PHD1和FIH-1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常氧组(P<0.05),但显著高于持续缺氧组(P<0.05)。(2)持续缺氧显著抑制细胞滋养细胞的浸润能力,与常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缺氧后再复氧细胞滋养细胞的浸润能力居中,与常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与持续缺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结论:滋养细胞可感受氧分压变化,HIF-1α、HPH/PHD1、HPH/PHD2和FIH-1相互作用与滋养细胞浸润能力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2.
缺氧诱导因子(HIF)-1a在稽留流产、患者绒毛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稽留流产中的作用.方法:经B超及β-hCG动态监测证实为稽留流产患者50例,其中不明原因组30例,有原因组20例;根据胚胎停止发育后稽留宫内时间不同又分为A组,B组和C组,分别为胚胎停止发育≤2周、3-4周和≥5周.选取同时期经B超证实为活胎,因非意愿妊娠在门诊要求行人工流产的早孕妇女20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比较各组绒毛组织中HIF-1a的表达.结果:HIF-1a的表达主要位于绒毛滋养细胞胞浆和胞核:与正常早孕妇女绒毛组织相比较,稽留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HIF-1α表达明显降低(P<0.05):但A、B、C组间HIF-1α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IF-1α在绒毛组织中的低表达可能是导致稽留流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HIF-1α和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苏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9例,另选取同期住院的子宫肌瘤患者37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前者的异位内膜及其在位内膜、后者的正常内膜中HIF-1α与VEGF蛋白表达,计算微血管密度(MVD)。结果HIF-1α、VEGF蛋白及MVD在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强度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且在在位内膜中的表达强度均高于正常内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与VEGF在子宫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730,P0.05);HIF-1α与MVD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01,0.683,P0.05)。结论 HIF-1α和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增生期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均可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其靶基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sFlt-1)基因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SP)法对2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子痫前期组)和15例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的胎盘组织中的HIF-1α、VEGF、sFlt-1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同时应用RT- PCR技术对两组孕妇胎盘组织中HIF-1α、VEGF、sFlt-1 mRNA水平进行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子痫前期组HIF-1α蛋白表达(+++)者9例(45%,9/20),sFlt-1蛋白表达(+++)者11例(55%,11/20),对照组分别为2例(13%,2/15)和3例(20%,3/15),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组VEGF蛋白表达(+++)者3例(15%,3/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例(47%,7/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子痫前期组HIF-1αmRNA、sFlt-1 mRNA水平分别为0.604±0.013、0.898±0.041,对照组分别为0.208±0.007、0.559±0.244,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组VEGF mRNA表达水平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组VEGF mRNA/sFlt-1 mRNA比值(0.439±0.009)低于对照组(0.824±0.0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子痫前期组HIF-1αmRNA的表达与sFlt-1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577,P<0.05),与VEGF mRNA/sFlt-1 mRNA比值呈负相关(r= -0.376,P<0.05)。结论HIF-1α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主要是通过调节VEGF、sFlt-1基因的转录,而影响滋养细胞的浸润和胎盘血管重铸,参与子痫前期的发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睾丸局部感染后支持细胞免疫调节功能与锌指蛋白265(zinc finger protein265,ZNF265)的变化情况。方法:以溶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体内感染支持细胞后,分别在感染1、2、3周时间段运用RT-PCR、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术(FCM)方法比较感染组与对照组间ZNF265、IL-1α、IL-6、TGF-β和FasL的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体内感染处理后2周后支持细胞的ZNF-265表达下降,3周后又升高;TGF-β和FasL从感染2周开始表达上升,一直至3周仍处于上升趋势;感染2周IL-1α和IL-6表达分别上升;3周后则分别下降。结论:ZNF265在支持细胞被UU感染后会产生表达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胎盘生长因子(PLGF)在稽留流产(MA)绒毛组织中的表达,探讨3种因子在维持正常妊娠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MA患者36例(研究组)及行人工流产的正常早孕妇女28例(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绒毛组织中HIF-1α、VEGF和PLGF的表达.结果:研究组绒毛水肿,细胞滋养细胞增生、数量增加,合体滋养细胞明显减少,甚至断裂消失.HIF-1 α、VEGF、PLGF在两组妇女绒毛滋养细胞的胞浆均有表达,但研究组HIF-1α、VEGF、PLGF的阳性表达率均低于对照组(16.67 vs 57.14%,66.67% vs 100.00%,77.78% vs 100.00%,P<0.05).结论:HIF-1a、VEGF和PLGF与正常妊娠的维持有关,其表达异常可能导致MA.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Bcl-2、β-连环素(β-catenin)的表达与临床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7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期选择因单纯宫颈上皮内瘤变切除子宫的正常增殖期内膜组织69例,全子宫切除或刮宫的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73例。观察HIF-1α、Bcl-2、β-catenin表达情况。结果子宫内膜癌HIF-1α、Bcl-2、β-catenin阳性表达率依次高于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P 0.05)。组织病理分级低分化、子宫肌层浸润≥1/2、FIGO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组HIF-1α、Bcl-2、β-catenin阳性表达率均分别高于组织病理分级高分化、子宫肌层浸润1/2、FIGO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组(P 0.05)。HIF-1α、Bcl-2、β-catenin阳性表达率者5年生存例数均分别低于HIF-1α、Bcl-2、β-catenin阴性表达率者(P 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IF-1α、Bcl-2、β-catenin的表达明显上调,能够反映肿瘤的临床生物学行为,可作为子宫内膜癌预后评价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8.
路妍妍  朱伟杰 《生殖与避孕》2009,29(11):717-721
目的:探讨人子宫内膜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的表达。方法:30例人子宫内膜组织石蜡标本,分为增生早期组(n=7),增生中-晚期组(n=8),分泌早期组(n=6)和分泌中-晚期组(n=9),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子宫内膜HIF-1α蛋白的表达。15例子宫内膜组织,分为增生期组(n=7)和分泌期组(n=8),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HIF-1α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及其变化。结果:子宫内膜上皮(包括腺上皮与腔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的胞质可见HIF-1α蛋白表达。在月经周期中,增生中-晚期组HIF-1α蛋白表达水平最高,分泌中-晚期组的表达水平最低(P<0.05);但增生早期组与增生中-晚期组的比较、分泌早期组与分泌中-晚期组比较,HIF-1α蛋白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增生期上皮组织中HIF-1αmRNA和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分泌期(P<0.01;P<0.05)。结论:人子宫内膜HIF-1αmRNA和蛋白在增生期的表达较高,其表达水平升高可能与子宫内膜的修复再生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活性氧(ROS)对卵巢上皮性癌细胞株SKOV3细胞的间充质转化的影响及其中可能存在的分子机制。方法:1通过采用ROS生成剂大黄素(Emodin)、ROS清除剂二硫苏糖醇(DTT)调节卵巢上皮性癌细胞株SKOV3细胞内ROS水平,采用PCR技术及蛋白印迹法测定3组(Emodin组、DTT组、对照组)细胞中间充质转化标志分子E钙黏蛋白(E-cadherin)mRNA及蛋白的表达,比较细胞株侵袭转移能力。2结合改变活性氧水平,构建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化学合成,小干扰RNA(SiRNA)沉默HIF-1α表达(HIF-1αSiRNA组、DTT组、对照组),比较HIF-1αmRNA的表达。3使用赖氨酰氧化酶(LOX)抑制剂β-氨基丙腈(β-APN)抑制LOX表达,观察各组(Emodin组、DTT组、β-APN组、Emodin+β-APN组、对照组)细胞HIF-1α、LOX、E-cadherin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1SKOV3细胞Emodin组ROS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164.85±8.93)%vs(97.42±6.47)%,P0.01],E-cadher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Emodin组的细胞侵袭率高于对照组[(19.48±0.49)%vs(10.74±2.38)%,P0.01],而DTT组结果与之相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HIF-1αSiRNA作用下,HIF-1αSiRNA组的HIF-1αmRNA表达较对照组降低(0.20±0.09 vs 0.87±0.10,P0.05),LOX mRNA表达较对照组降低(0.40±0.08 vs 3.76±0.66,P0.05),而E-cadherin mRNA表达较对照组增高(1.01±0.15 vs 0.30±0.09,P0.05)。DTT组的效果较HIF-1αSiRNA组更为显著,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β-APN作用下,β-APN组的HIF-1α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0.92±0.19 vs 0.94±0.09,P0.05),LOX蛋白表达较对照组降低(0.35±0.11 vs 0.81±0.13,P0.05),而E-cadherin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增高(4.65±0.90 vs 2.23±0.61,P0.05)。结论:使ROS升高,上调HIF-1α,使LOX过表达,进而下调E-cadherin,ROS可能介导卵巢癌细胞间充质转化,继而发生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其抑制因子——PHD1、PHD2和因子抑制低氧诱导因子-1(FIH-1)在不同妊娠阶段绒毛和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2007年1月至2007年7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4例10周以内早孕者、11例10~12周早孕者、8例中孕者及24例正常晚期妊娠者绒毛和胎盘组织中的HIF-1α、PHD1、PHD2和FIH-1基因的蛋白水平。对四组的表达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HIF-1α、PHD1、PHD2和FIH-1基因的蛋白均主要表达在合体滋养细胞和细胞滋养细胞的胞浆中。(2)HIF-1α、PHD1、PHD2和FIH-1在10周以内早孕组(强阳性率分别为50.00%、0、28.57%及0)、10~12周早孕组(强阳性率分别为0、81.82%、0及90.91%)、中孕组(强阳性率分别为0、37.50%、0及25.00%)及正常晚孕组(强阳性率分别为8.33%、29.17%、8.33%及54.17%)中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P=0.002;P<0.001)。其中HIF-1α和PHD2均在10周以内的早孕期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