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早产儿生后4周进行ROP筛查、诊断及随访,探讨胎铃、低体重对ROP发生的影响,对减少发生提高临床依据。方法对近2年入住我院NICU早产儿共732例进行ROP筛查,诊断后治疗及随访。结果出生体重越低、胎龄越小ROP的发生率越高,病变程度越重。结论低出生体重、低胎龄是ROP发生的高危因素,对不可避免的此高危新生儿要给予更好的治疗、监护,避免其他不利因素影响,及时筛查,及时治疗,注意减少发病率、降低疾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胆红素水平对和智力远期影响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胆红素水平对早产儿智力远期影响,对283例黄疸早产儿在5-8岁时进行智商测定。结果显示:121例(42.76%)有程序不同的IQ低下,胆红素峰值越高,IQ异常率越高。其中IQ小于55的早产儿29例(10.25%),登工有高危因素明显高于IQ小于70组,提示:早产儿远期智力低下与胆红素峰值有关,同时受体重步于1500g、新生儿期感染、缺氧、酸中毒、低蛋白血症等高危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3.
早产儿听力筛查方法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耳声发射(OAE)研究早产儿听力的基本特点,寻找适合早产儿听力筛查的方法、时间并探讨早产儿听力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耳声发射仪,对408例早产儿进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测试(DPOAE),测试结果不能通过者,42天后复查,仍不能通过者于生后3个月再次复查并行脑干诱发电位(ABR)检查,并对所有早产儿按胎龄、体重、分娩方式、窒息、黄疸及感染进行分组,探讨早产儿听力的影响因素。结果DPOAE快速、方便、无损伤,可作为早产儿听力筛查的有效方法;在胎龄34周后进行初筛可以减少假阳性率;测试结果与体重、窒息、黄疸、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早产儿输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80例经过输血治疗的早产儿的胎龄、出生体重、所患疾病、病情轻重及取血量等相关因素。结果输血患儿的主要疾病为感染性疾病,G6PD缺陷及消化道出血等。胎龄越小,体重越低,病情越高。结论综合控制输血的相关因素是降低早产儿输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耳声发射(OAE)研究早产儿听力的基本特点,寻找适合早产儿听力筛查的方法、时间并探讨早产儿听力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耳声发射仪,对160例早产儿进行耳声发射测试(DPOAE),测试结果不能通过者,42天后复查,仍不能通过者于生后3个月再次复查并行脑于诱发电位(ABR)检查,并对所有早产儿按胎龄、体重、分娩方式、窒息、黄疸及感染进行分组,探讨早产儿听力的影响因素。结果 DPOAE快速、方便、无损伤,可作为早产儿听力筛查的有效方法;测试结果与体重、窒息、黄疸、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闽东地区新生儿体内游离肉碱浓度水平,为临床判读有机酸血症和脂肪酸β氧化代谢障碍性疾病提供帮助。方法利用串联质谱技术对闽东地区接受遗传代谢病筛查的17 509例正常新生儿初筛样本,依据性别、胎龄、出生体重、采血时间进行分组分析。结果游离肉碱水平在性别上存在差异,男婴高于女婴;早产儿游离肉碱水平高于足月儿,并且呈现胎龄越小游离肉碱水平越高的趋势;低出生体重儿体内游离肉碱水平高于正常体重儿,并且呈现体重越低游离肉碱水平越高的趋势;不同采血时间组间差异,随采血时间延长,游离肉碱水平渐高趋势。结论在应用串联质谱技术进行有机酸血症和脂肪酸β-氧化代谢障碍性疾病筛查时应根据性别、胎龄、出生体重、采血日龄等不同,选择适宜的参考值范围结合检测指标的多个比值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产儿发生原因及相关并发症,为提高其存活率及生存质量提供临床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到2010年12月出生的510例早产儿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早产儿发生的主要围产因素是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感染、多胎妊娠。主要并发症为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呼吸窘迫、喂养不耐受。胎龄越小、体重越低,并发症发生率越高,死亡率越高。结论提高产科技术水平和加强产科儿科的协作,对降低早产儿的并发症,提高其存活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越高率及远期生存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早产儿甲状腺功能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早产儿甲状腺功能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3)、甲状腺素(thyroxine,T4)、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的影响因素。方法对353例早产儿生后第14天的甲状腺功能进行检测,并收集可能相关的14种因素,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T3、T4、TSH的影响因素。结果在分析的14种因素中对早产儿生后第14天T3有影响的有胎龄、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糖耐量异常,对T4有影响的有胎龄、性别,对TSH有影响的有出生体重比例、性别。结论早产是早产儿暂时性低甲状腺素血症(transient hypothyroxinemia of preterm infant,THOP)的根本原因。胎龄越小,早产儿甲状腺功能越低下。母糖耐量异常、性别、出生体重比值、呼吸窘迫综合征可能影响早产儿的甲状腺功能。  相似文献   

9.
胆红素水平对早产儿智力远期影响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胆红素水平对早产儿智力远期影响,对283例黄疸早产儿在5-8岁时进行智商测定。结果显示:121例(42.76%)有程度不同的IQ低下(IQ≤70),胆红素峰值越高,IQ异常率越高(除342mmol/L~组与204mmol/L~及275mmol/L~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外,其它各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IQ小于55的早产儿29例(10.25%),合并有高危因素明显高于IQ小于70组(除342mmol/L~组外,其它各组均有显著性差异)。提示:早产儿远期智力低下与胆红素峰值有关,同时受体重小于1500g、新生儿期感染、缺氧、酸中毒、低蛋白血症等高危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0.
早产儿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及听力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特征及听力损失情况.方法:对46例不同出生胎龄早产儿进行BAEP及听力检测,分析BAEP主要波形成分Ⅰ、Ⅲ、Ⅴ波的峰潜伏期(PL),波幅及Ⅰ-Ⅲ、Ⅲ-Ⅴ、Ⅰ-Ⅴ峰问期(IPL).以单侧耳Ⅴ波反应阈值作为听反应阈.结果:以30例正常足月儿为对照,不同出生胎龄新生儿BAEP Ⅰ、Ⅲ、Ⅴ波的PL,Ⅰ~Ⅲ、Ⅲ-Ⅴ、Ⅰ-Ⅴ波的IPL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46例早产儿存在听力损失27例(59%),30例足月儿存在听力损失2例(7%),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γ2=20.62,P<0.01).胎龄<30周的4例均发生听力损失(100%),且均为中重度以上听力损失;胎龄30~33周23例中,发生听力损失13例(68%),其中中重度以上听力损失者占37%;胎龄≥34~36 6周23例,发生听力损失10例(43%),其中中重度以上听力损失者占11%.不同胎龄组间发生听损失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x2=16.56,P<0.01),中重度以上听力损失的发生率差异尤为显著(x2=27.6,P<0.01).结论:胎龄是影响新生儿BAEP的重要因素,早产儿胎龄越小,听力损失的发生率越高,听损失的严重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早产儿输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80例经过输血治疗的早产儿的胎龄,出生体重,所意疾病,病情轻重及取血量等相关因素,结果:输血患儿的主要疾病为感染性疾病,G6PD缺陷及消化道出血等,胎龄越小,体重越低,病情越重,医源性失血越多则输血的发生率就越高,结论:综合控制输血的相关因素是降低早产儿输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新生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68例新生儿呼吸暂停患儿的病因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胎龄、出生体重进行分组。结果: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呼吸暂停发生率越高。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68例新生儿呼吸暂停中,早产儿222例,足月儿和过期产儿46例。其中原发性呼吸暂停127例,均为早产儿,继发性呼吸暂停141例,在早产儿中,出生后0-7天因非感染因素发生37例,因感染因素发生22例,出生后≥8天因非感染因素发生10例,因感染因素发生26例(P0.05);在足月儿和过期产儿,出生后0-7天因非感染因素发生25例,因感染因素发生5例,出生后≥8天因非感染因素发生5例,因感染因素发生11例(P0.05)。结论:早产儿较足月儿和过期产儿更易发生呼吸暂停;在继发性呼吸暂停中,0-7天多以非感染因素为主,≥8天多以感染因素为主。  相似文献   

13.
早产儿黄疸的早期干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早产儿黄疸早期干预的可行性。方法 对近年来我院出生的早产儿出现黄痘后给予早期治疗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本院110例早产儿经干预后均末达到高胆红素血症标准,无1例出现胆红素脑病并发症;门诊收治32例早产儿经积极治疗预后也良好。结论 对于黄疸患儿,如有高危因素存在,尤其是早产儿,即使是未达到高胆程度,也需积极采取措施,既可降低高胆的发生率,又可降低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脐血胆红素与新生儿黄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78例足月,自然分娩,Apgar评分7分以上的新生儿出生时记录胎龄,胎次,出生体重,胎儿出生后立即检测了脐血胆红素,Hb,白蛋白,血型,Coomb‘s试验。生后第3天采静脉血测定血清胆红素,根据生后黄疸出现与否分为黄疸组和非黄疸组。结果黄疸与非疸组婴儿在胎龄,胎闪,出生体重,脐血Hb,白蛋白方面两组均无显著差异;而脐血胆红素和血清胆红素浓度两组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早产儿颅内出血的高危因素,探讨早产儿颅内出血的预防措施。方法选择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2009年1月-2009年12月134例颅内出血早产儿作为研究组,同期130例无颅内出血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对23个临床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早产儿颅内出血的高危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胎龄、出生体重、妊高征、前置胎盘、胎膜早破、产时窒息、脐带绕颈、宫内窘迫、呼吸暂停、代谢性酸中毒、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机械通气、吸入高浓度氧等14项与早产儿颅内出血有关(P〈0.05)。再对这些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胎龄、出生体重、产时窒息、宫内窘迫、代谢性酸中毒、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机械通气、吸入高浓度氧等9项为早产儿颅内出血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早产儿颅内出血的高危因素较多,在早产儿的诊治过程中应予足够重视,从而提高预见性并在早期采取相应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干血片苯丙氨酸(Phe)水平与不同胎龄、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从2018年收集的标本中选出早产儿标本1824份,采用荧光法测定干滤纸血片苯丙氨酸含量,结合胎龄和出生体重等相关信息进行分组统计分析。结果早产儿低体重儿Phe水平高于足月儿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延迟2w采血后,Phe水平整体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胎龄和出生体重都会影响Phe的检测。对于早产儿、低体重儿苯丙酮尿症的诊断,应充分了解新生儿的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725例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及其与高危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对出生后48~72h的高危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初筛未通过者,出生后30~42d采用DPOAE和快速脑干诱发电位听力筛查仪(AABR)联合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于3月龄行诊断型脑干诱发电位检查。比较分析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通过率、复筛通过率和听力损失率及其与高危因素的关系。结果 (1)725例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新生儿听力初筛通过率为77.24%(560/725);复筛通过率为72.12%,听力损失患病率为2.34%。(2)不同分娩方式、性别的听力初筛、复筛通过率和听力损失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早产、过期妊娠和高龄产妇的新生儿听力初筛、复筛未通过率和听力损失率高于足月儿、适龄产妇(P0.01)。(3)新生儿听力损伤高危因素患病率从高至低依序为:听力障碍家族史、其母孕期使用耳毒性药物、2种及以上高危因素,NICU住院≥5d,重度窒息,宫内感染,高胆红素血症,出生体重低于1500g。结论听力障碍家族史、其母孕期使用耳毒性药物、多种高危因素、NICU住院≥5d等是新生儿听力损失的主要高危因素。开展孕期保健指导,降低分娩异常情况,加强对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进行早期诊断、干预和随访,有利于降低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8.
梁莉  王洪亮 《医学信息》2007,20(7):1210-1212
目的 评价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高危因素。方法 对我院2003年9月~2005年12月产科接生的1365例新生儿进行广泛普查,其中205例早产翼均进行眼底检查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风险评估。结果 确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31例。结论 孕龄小于32w;出生体重小于2000g;多胎儿;吸氧浓度大于40%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视网膜病变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9.
518例早产低体重儿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产低体重儿发病和存活的相关因素,为降低早产儿发生率,提高生存质量。方法 对5年出生518例早产低体重儿按体重和胎龄分3组,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其生存和死亡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早产低体重儿主要发病原因,妊娠并发症42例(占8.1%),多胎妊娠62例(占11.97%),羊膜早破200例(占38.61%),主要并发症依次为高胆红素血症130例,IRDIS 56例,HIE38例,肺炎35倒,应激性溃病15例,贫血35例,窒息25例,体重越低,胎龄越小,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死亡率越高。本组存活率为95.18%,死亡率4.82%,死亡率与出生体重、孕周有明正关系。结论 ①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产科质量,强调产儿科合作。②加强监护,早期发现并发症,及时处理,防止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生情况及高危因素,以便早期干预治疗。方法选择出生的活产新生儿于出生后72h接受耳声发射(OAE)测试,所有接受初筛的婴儿在出生42d后,再次接受OAE检查,未通过者做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检查。一耳不通过即为不通过,不通过者均经两次以上重复测试。结果 9756名新生儿中8487名(87.0%)初筛通过;1270名未通过,于出生42d后复查,1236例通过。OAE测试总的通过率为99.6%。11例接受ABR检查,诊断有不同程度听力损失,发生率为1.1%。进行诊断患儿34例,其中11例出现不同程度听力损伤,听力损伤的发生率为0.32%(11/34),其中轻度损伤1例(9%),中度损伤8例(63.3%),重度损伤3例(27.3%),正常听力损伤检出率0.189‰,高危组检出率1.03%,高危儿听力损伤的发生率1.33%,(11/825)明显高于正常新生儿,两者比较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分析8例高危儿发现早产,窒息,高胆红素血症,出生缺陷等可能与听力损伤有关。结论对所有新生婴儿应常规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加强宣教,增加复查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耳生发射仪联合自动听性脑干反应能提高高危儿听力损伤的诊断率。听力损伤的发生病因复杂,在高危因素患儿列为重点筛查对象的同时,对所有婴儿均进行必要的监测,以减少儿童永久性听力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