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尿道细胞外基质修复尿道缺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寻求一种较理想的尿道修复材料。方法 20只家兔尿道制成尿道细胞外基质(ECM);另40只随机分3组:尿道ECM移植组(实验组),对照组Ⅰ及对照组Ⅱ。实验组切除尿道1.O~1.5cm后用尿道ECM修复并于术后10d、3周、6周及24周行组织再生情况观察;另于术后10周、24周各取4只行膀胱尿道造影;24周时实验组及对照组Ⅰ各取4只行尿流动力学检测;24周实验组取4只行尿道镜检查。结果 缺损修复术后10d,基质中见单层上皮细胞且有血管长入ECM;3周时尿道ECM管腔已完全被上皮细胞覆盖;6周时可见平滑肌细胞再生,炎性细胞消失;24周后其组织结构与正常组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膀胱尿道造影无尿液外渗,无梗阻及结石形成。尿流动力学检测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道镜检查证实尿道黏膜完整光滑,尿道内径及其形态正常。结论 尿道细胞外基质是一种理想的尿道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以兔口腔黏膜细胞与同种异体膀胱黏膜下脱细胞基质(BAMG)复合物构建组织工程化尿道的可行性.方法 新西兰雄性兔24只,距尿道外口2.0 cm剥离尿道黏膜(2.0 cm×0.8 cm)后,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切取实验组兔口腔黏膜组织分离细胞,在有灭活的3T3细胞培养皿上进行培养扩增,将培养获得的第2代口腔黏膜细胞种植于BAMG(2.2 cm×1.0 cm)上,植入实验组兔尿道缺损区域;对照组单纯采用无细胞植入的BAMG修复尿道.分别于术后1、2、6个月观察动物排尿情况,行尿道造影,8 F尿管插管确定有无狭窄;随后处死实验兔,取修复段尿道黏膜组织行组织学检查.结果 细胞培养获得的口腔黏膜细胞形态均一,生长良好;组织形态学、扫描电镜观察见口腔黏膜细胞与BAMG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实验组兔术后1、2、6个月伤口愈合良好、排尿通畅,无尿瘘发生,组织学和尿道造影检查显示带细胞修复的尿道形态完整、清晰宽敞,无狭窄发生;术后6个月植入的口腔黏膜细胞仍然存在,并明显扩增.对照组兔则出现排尿困难、尿道狭窄,光镜下发现黏膜及黏膜下存在严重的炎症反应.结论 兔口腔黏膜细胞与同种异体BAMG复合后,可成功用于尿道缺损的修复,构建组织工程化尿道.  相似文献   

3.
脱细胞基质载体和表皮细胞结合构建尿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组织工程修复技术在尿道构建中的应用前景。方法采用同种异体家兔膀胱,经显微外科分离和脱细胞液处理,制成无细胞的生物支架,12只雄兔随机分为成实验和对照2组,剥离实验对象尿道黏膜2cm;实验组切取小块兔包皮组织,消化收集分离出的表皮细胞,经过增殖、传代培养,植入生物支架中,培养2周,并加入Brdu标记物,将其卷成管状,植入实验组人工尿道缺损区域;对照组单纯采用无细胞植入的生物支架修复尿道;术前和术后1、2、6个月每组各处死2只家兔/批,分别行尿道造影、大体外形、修复段尿道黏膜的HE染色、免疫组化和荧光标记。结果术后动物伤口愈合正常,排尿通畅,无尿瘘发生。修复尿道大体形态和尿道造影显示带细胞修复的尿道形态完整,清晰宽敞,无狭窄发生;术后1个月,HE和免疫组化显示,修复段尿道黏膜层次单一,缺乏复层和乳头结构。术后2个月基本恢复正常尿道结构,复层上皮结构形成,角蛋白染色阳性。术后6个月黏膜复层上皮结构更为丰富,角蛋白染色阳性;Brdu标记在术后1个月清晰显示植入上皮细胞层存在,术后2个月植入的原始上皮细胞显影稀少。术后6个月尿道黏膜结构中未见显影;而单纯生物支架修复组的实验对象则出现排尿变细,任何观察时段,均出...  相似文献   

4.
脱细胞膀胱粘膜下筋膜修复尿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组织工程方法在尿道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将12只雄兔作为实验对象,切除部分尿道的全周粘膜,长度分1cm以内(Ⅰ组)和2cm以上(Ⅱ组)两组,将制备完成的同种家兔膀胱粘膜下脱细胞筋膜用可吸收线,缝合到尿道缺损处,术后2周、6周分别处死一批实验对象,通过尿道造影,大体观察,修复段组织切片HE染色光镜研究和免疫组化等来研究修复段尿道的解剖和组织学变化。结果Ⅰ组仅1只(1/6)发生尿瘘,其余尿道造影显示尿道基本通畅;而Ⅱ组4只(4/6)发生狭窄(不伴尿瘘),1只(1/6)发生尿瘘;术后2周两组植入筋膜依然存在;术后6周时,尿道植入筋膜已降解,Ⅰ组的修复段尿道已全部被宿主自身粘膜所覆盖,粘膜光洁完整,管腔无明显狭小;Ⅱ组的修复段尿道中间苍白增厚,致密坚硬且管腔狭小。结论单纯脱细胞膀胱粘膜下筋膜能修复短距离兔尿道缺损,而对长距离缺损修复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寻求较理想的尿道修复材料。 方法 切取 10只家兔的腹主动脉和尿道各 3cm ,制备成血管细胞外基质 (VECM)和尿道细胞外基质 (UECM)。另 2 0只分别切除尿道 2 .5cm并随机分为VECM修复组和UECM修复组。两组均于修复术后 10d、3周、6周及 2 4周行组织再生情况研究 ;另于术后 10周、2 4周各取 2只行膀胱尿道造影 ;2 4周两组各取 2只行尿动力学检测和尿道镜检查。 结果 制备的VECM和UECM均为白色透明状 ,但VECM较UECM弹性和机械强度好。缺损修复术后10d ,基质中见单层上皮细胞且有血管长入ECM ,基质和受体尿道连接处有炎性细胞浸润 ;3周时基质管腔已完全被上皮细胞覆盖 ;6周时可见平滑肌细胞再生 ,炎性细胞消失 ;2 4周后其组织结构与正常尿道组织结构一致。VECM修复组和UECM修复组相比其组织再生过程无差异。尿动力学检测VECM修复组和UECM修复组的膀胱容量分别为 (30 .2± 1.6 )ml和 (32 .1± 1.4 )ml、尿道最高压分别为(15 .2 7± 1.36 )mmHg和 (14 .6 8± 1.6 5 )mmHg、尿道最低压分别为 (12 .4 9± 1.2 3)mmHg和 (11.96±0 .98)mmHg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膀胱尿道造影可见尿道壁完整光滑通畅 ,不能分辨移植区与正常组织 ,无尿液外渗 ,无梗阻及结石形成 ;尿道镜检查证实VECM修复组和U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以兔阑尾黏膜预制尿道行阴茎再造的可行性.方法 60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利用阑尾黏膜和皮片预制尿道,术后3个月行阴茎再造术.观察阑尾黏膜预制尿道后2周,1、2、3个月及阴茎再造术后1、3个月时尿道的组织学变化;对比两组阴茎再造术后1、3个月阴茎大体形态变化和逆行尿道造影改变;对比两组阴茎再造术后3个月时,尿道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阑尾黏膜预制尿道移植后,单层柱状上皮经历了早期脱落、再生,到后期逐渐萎缩凋亡,并被复层鳞状上皮逐渐移行、化生及取代的过程;阴茎再造术后 1个月,尿道已无单层柱状上皮存留,均被覆复层鳞状上皮,但上皮较薄,而再造术后3个月时,尿道复层鳞状上皮进一步增生增厚;两组再造阴茎大体形态无明显差异;逆行尿道造影显示,两组尿道早期吻合口处均存在管腔狭窄,逐渐趋于减轻;两组尿道狭窄及尿瘘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阑尾黏膜组无尿路结石的发生,而皮片组由于毛发生长,6例出现毛石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利用阑尾黏膜预制尿道行阴茎再造术,方法可行;为避免尿道狭窄并发症的发生,宜根据尿道内上皮化生程度,调整合适的尿道预制时间.  相似文献   

7.
生物可降解性尿道内支架修复战伤性尿道狭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建立战伤性尿道狭窄动物模型,探讨生物可降解性尿道内支架对其进行重建修复的可行性。方法将新西兰雄兔28只分为两组,实验组(n=20):以定位爆炸法建立尿道狭窄模型。一月后行逆行尿道造影、尿道镜检查,并切除狭窄段尿道,行病理组织学观察证实。后置入人工合成生物可降解尿道内支架,置入术后2、4、8、12周分别行逆行尿道造影、尿道镜检查以及尿流动力学检测。并在以上各时间点处死5只动物,取狭窄处尿道组织,观察组织学修复重建情况。对照组(n=8):于实验组爆炸处理后4周和支架置入12周,分别取对照组4只动物与实验组对比观察。结果实验组所有动物爆炸后4周在尿道球部狭窄形成稳定狭窄模型(狭窄段长5~10 mm,尿道腔缩窄50%以上)。尿道内支架置入后2周,组织学观察见黏膜上皮新生迹象,并有炎性细胞浸润;4周时上皮新生明显,炎性细胞消失;8周时出现尿道平滑肌细胞再生,12周时见损伤后尿道组织结构完全修复,与正常尿道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间点尿道镜检查证实尿道腔隙、黏膜形态结构无异于正常对照组。尿流动力学检测显示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成功建立的战伤性尿道狭窄动物模型,证实生物可降解性尿道内支架能作为修复战伤性尿道狭窄的理想材料,具有损伤小,易操作,功能恢复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用尿道上皮细胞/片状多孔丝素蛋白支架复合物修补长段尿道缺损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取雄性新西兰兔(2.5kg)27只,随机分成3组:实验组:尿道上皮细胞/多孔丝素蛋白支架复合物组(n=9);对照组Ⅰ:假手术组(n=9);对照组Ⅱ:尿道缺损组(n=9)。三组共同饲养4周和16周后,分别对手术部位行病理学检查,8周后分别进行膀胱尿道造影、尿动力检测(尿道测压)和病理检测。结果 27只兔实验过程中无一例死亡。对照组Ⅰ术后4、8及16周,尿道组织结构无明显区别,尿道上皮细胞均匀覆盖,层数约4~5层,排列规则,未见炎症细胞。对照组Ⅱ术后4、8及16周瘢痕形成,组织质地坚韧,腔壁纤维化形成,可见大量的纤维组织及成纤维细胞,黏膜缺损:实验组术后4周时可见较多炎症细胞,材料表面细胞黏附,层数约6~8层,丝素蛋白复合体发生扭曲,术后8周片状多孔丝素蛋白支架降解成碎片状,组织均匀覆盖;术后16周尿道上皮细胞排列均匀,层数约4~5层,无明显炎症细胞浸润,可见较多血管,与对照组Ⅰ相似。术后8周,对照组Ⅰ膀胱尿道造影显示尿道黏膜连续性好,管腔光滑,管径均匀。对照组Ⅱ造影片显示尿道黏膜连续性的中断,管腔毛糙,尿道管径变细,呈现尿道狭窄的表现。实验组膀胱尿道造影提示尿道黏膜的连续性良好,管腔稍毛糙,管径与对照组Ⅰ基本一致。尿道测压:实验组术后8周手术部位的尿道阻力平均值(15.25±1.72)cmH_2O,对照组Ⅰ尿道阻力的平均值为(14.85±1.96)cmH_2O,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Ⅱ尿道阻力平均值为(27.83±3.71)cmH_2O,阻力明显增高,与实验组及对照组Ⅰ相比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尿道上皮细胞/多孔丝素蛋白支架复合物可以作为尿道修复的支架,具有促进尿道缺损修复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异体真皮细胞外基质重建尿道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寻求理想的尿道修复材料。方法: 2只犬真皮脱细胞处理后制成真皮细胞外基质框架;18只犬分为2组;异体真皮细胞外基质(ECM)移植组(实验组)15只,异体真皮移植组(对照组)3只,全麻下将尿道中段切除5cm,将同样长度真皮ECM或异体真皮缝成直径0.3cm管状替代缺损尿道,8F硅塑管留置4周,实验组分别于术后1,3,6,12,24周每次3只取材行光镜,电镜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组织学显示:1周时移植物边缘腔内面有尿上皮,管壁可见少量肌束,6周时移植物区尿路上皮达4-5层,肌层分布均匀,24周后移植物已无法与宿主尿道辨别,对照组术后8-10d移植物坏死出现尿瘘,在实验基础上用于临床2例均获成功。结论ECM为理想的尿道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0.
应用异体脱细胞尿道基质修复尿道缺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应用同种脱细胞尿道基质修复尿道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将14只雄性新西兰兔分为两组,切除实验组长约1.0~1.5cm的尿道,用相应长度脱细胞尿道基质修复;对照组行假手术。术后行尿道造影并取尿道标本作病理检查。结果12只实验兔的脱细胞基质移植物没有移位。除2例狭窄、2例尿瘘外,其余满意效果。病理检测示,术后3周尿道管腔上皮化,6个月基质中平滑肌及血管再生明显。结论同种脱细胞尿道基质材料可以修复兔尿道部分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