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背景:在亚洲,肝内胆管结石合并化脓性胆管炎较为常见,然而各大中心治疗方式不尽相同。复发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治疗原则为早期控制胆管炎症状,择期行胆肠内引流或联合肝切除术。本中心采用胆肠内引流+空肠残端皮肤造瘘术(HCJ)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术后可通过开放空肠造瘘口行胆道镜反复取石,当结石完全清除后可关闭皮肤造瘘口,若结石复发,可开放空肠造瘘口行胆道镜取石。近年来,HCJ术得到改良:在原手术基础上,于胆肠吻合口放置T管经空肠  相似文献   

2.
方永平  叶文湘 《腹部外科》1998,11(5):224-225
胃肠道瘘是一种严重疾病。作者采用早期再手术,术式包括:瘘口修补、胃造瘘、空肠造瘘、双套管腹腔负压引流术,结合其他治疗措施,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后瘘10例,9例愈合,1例死亡。作者认为此方法可提高胃十二指肠瘘的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减轻费用。  相似文献   

3.
捆绑式胰肠吻合术的改良(附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捆绑式胰肠吻合术的改良方法。方法:对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行捆绑式胰肠吻合术时采用带血管蒂的大网膜包绕空肠浆肌鞘,以达捆绑之目的。8例中行桥袢空肠造瘘5例,胆总管造口T管引流3例,并观察其术后5d内每天平均引流液量。结果:8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无胰瘘、胆瘘发生;5d内每天平均引流液量除第1天胆总管造口低于空肠造瘘外,其余4d每天平均引流液量均明显高于空肠造瘘;1例空肠造瘘者术后第8天继发胰腺残端出血,经电灼后止血。结论:带血管蒂的大网膜包绕空肠浆肌鞘完全可以代替粗线环绕空肠结扎,并使整个空肠浆肌鞘与胰腺紧贴,更利于胰肠间愈合;空肠造瘘或胆总管造口对桥袢空肠均有减压引流的作用,但T管引流更简单、有效、省时。  相似文献   

4.
1984年1月至1991年7月,作者等在162例肝内胆管结石手术中,给41例(25%)患者建立了肝皮空肠袢。计男16例,女25例,中数年龄为54岁。其中30例(71%)以前曾接受过一次以上肝胆手术。施行肝皮空肠袢手术的适应证为①复发性结石或胆管狭窄,②手术中估计术后病变再发的可能性甚大者。全部病例均采用传统的Roux-en-Y胆肠吻合术。吻合部位在肝总管者28例;在左右肝管汇合处者12例;一例因左肝叶切除,吻合口位于右肝管上。41例中,18例并立即开放空肠袢的皮肤端,形成一空肠造瘘口;20例只将空肠袢的盲端固定于接近腹壁的腹膜上或埋藏于皮下,并用金属夹作标记。另3例因前次手术已做了肝管空肠吻合术,在重建吻合口后,其近侧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分析自制胃造瘘、空肠营养管(简称“二用管”)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早期治疗中的应用,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医疗费用。方法总结2006年7月~2009年2月实施的1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临床资料,术中采用自制“二用管”行胃造瘘、空肠内置营养管,术后24h开始由导管输注回收胆汁及营养液,观察患者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9例术后吻合口愈合良好,未出现胰瘘、胆瘘、肠瘘等并发症,肠道功能均在3~5天内恢复。1例出现胰瘘,考虑胰腺钩突残余胰腺断面胰瘘所致,术后20余天胰瘘愈合;1例拔除“二用管”后该处瘘管6个月后愈合。所有患者术后精神营养均恢复良好。结论应用自制胃造瘘、空肠营养管(简称“二用管”)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改善患者营养、预防呼吸道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6.
食管胃贲门癌术后经空肠造瘘行胃肠减压及管饲效果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66例食管、胃贲门癌者术后经空肠造瘘行胃肠减压,72h后经空肠造瘘管推注流质饮食。结果:均于术后16-20d拔除空肠造瘘管,出院时平均较术前下降5.9kg,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伤口裂开和吻合口瘘;术后住院费用大大降低。提示:空肠造瘘行胃肠减压及管饲营养治疗,能有效防止术后营养不良性吻合口瘘,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7.
早期肠内营养在急性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马玲  朱丹 《护理学杂志》2005,20(4):79-81
急性重症胰腺炎(SAP)行早期肠内营养(EEN)有利于SAP患者肠道粘膜及其功能的完整性,有助于胰腺的 修复。EEN可经鼻 空肠置管、内镜下经皮空肠造瘘或手术空肠造瘘的途径于术后即实施。EEN配方根据病情而 定,护理要点为保持导管通畅,防止污染及监测输注过程和患者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Mirizzi综合征术中胆道损伤的处理及预防.方法 对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自2005年9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共65例Mirizzi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65例(含术前明确诊断者12例)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11例采用腹腔镜完成,54例采用开腹手术;有52例行完整胆囊切除术,胆囊大部分切除13例;同时行胆总管探查者21例;11例胆囊胆管瘘口采用直接缝合修补;用胆囊瓣瘘口修补加胆总管探查5例;1例用肝圆韧带作瘘口修补、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3例直接行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共有9例(13.85%)术中发生胆道损伤,采用胆管损伤直接修补者2例,行胆道损伤整形修补加胆管探查T管引流术2例,胆总管对端吻合T管支撑引流1例,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3例,胆总管外引流后Ⅱ期行肝管空肠盆式吻合术1例.术后发生胆漏者13例,均经腹腔引流6~24d后自愈,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Mirizzi综合征术前诊断困难,术中明确诊断是防止胆道损伤的关键,处理时按各类型的特殊性作相应的手术处理,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1959年前,先天性胆道闭锁为不治之症,一般于出生后12~24个月由于胆管炎、肝功能衰竭或出血而死亡。1959年,Kasai创用了肝门空肠Roux-en-Y吻合术治疗本病。后来又有人采用皮肤空肠造口或双桶空肠造口对Kasai氏术进行改良,使术后胆管炎发病率降低。但Kasai氏术的成功率仅为20~50%,一般为30%。而Kasai氏术失败者,90%患儿将在5岁内死亡,从而推动了开展肝移植治疗本病。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时机在小儿肝移植中,胆道闭锁是最主要的手术适应证。Brolsch等报告8例中,3例系胆道闭锁。Asc-her等报告30例中,8例为肝外胆道闭锁,男性2例,女6例,年龄为8~19个月,体重5.4~10公斤。8例移植前均施行过Kasai氏手术,其中1次手术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食管癌Ivor-Lewis术中新的鼻十二指肠营养管置入方法的临床效果。 方法收集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单一手术组同一术者开展的食管中下段癌Ivor-Lewis术共117例,其中2015年3月前采用空肠造瘘术行肠内营养49例;2015年3月后采用新方法放置鼻十二指肠营养管6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营养管置入所需时间、带管的舒适性,以及吻合口瘘、肺部感染、与营养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117例患者均顺利置入营养管,1例采用鼻十二指肠管组患者置入失败。两组均无住院死亡病例。鼻十二指肠管组比空肠造瘘组操作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1.8)min vs(18.2±8.2)min,P<0.05]。鼻十二指肠管组患者的咽喉部不适发生率明显高于空肠造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8% vs 16.3%,P<0.05)。两组患者在肺部感染、恶心呕吐、吻合口瘘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发生术后胃排空障碍和急性胃扩张。空肠造瘘组术后2例患者出现腹壁造瘘口渗液(1例最终因渗液多而拔除),2例患者出现不全肠梗阻;鼻十二指肠管组术后1例患者因烦躁自己拔除了胃管、十二指肠营养管。 结论在食管癌Ivor-Lewis术中,应用鼻十二指肠营养管置入方法简便、创伤小、时间短、并发症少,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马玲  朱丹 《护理学杂志》2005,20(2):79-80,F003
急性重症胰腺炎(SAP)行早期肠内营养(EEN)有利于SAP患者肠道粘膜及其功能的完整性,有助于胰腺的修复。EEN可经鼻一空肠置管、内镜下经皮空肠造瘘或手术空肠造瘘的途径于术后即实施。EEN配方根据病情而定,护理要点为保持导管通畅,防止污染及监测输注过程和患者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法空肠造口在食管癌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食管癌根治+空肠造口手术患者214例,根据空肠造口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常规肠造口组(130例)和改良肠造口组(84例),改良组在术中游离胃时,保留带蒂网膜条宽约1.0~1.5 cm。在空肠预造口处两端分别做一荷包缝合包埋造口管,双荷包线分别与造口管穿过腹膜内侧处两端缝合,将带蒂网膜条沿造口管包绕一周后将双荷包线分别与腹膜内侧打结固定。比较两组肠造口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造口漏、造口感染、造口管脱出、肠梗阻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均治愈出院,改良组空肠造口手术时间、肠梗阻等指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造口漏、造口口感染、造口管脱出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法空肠造口可缩短肠造口手术时间,是一种安全可行的肠造口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手术方法很多,各有所长,但较普遍存在着残石率高、并发症多、再手术率高等棘手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作者于1988年设计了皮下空肠盲拌胆道造口成形术,并在64例肝胆管结石手术中应用,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64例,男23例,女41例,年龄21~63岁,平均39岁,27例以往做过胆道手术。术中所见:肝内胆管结石16例,肝内外胆管7例,肝外胆管结石11例。64例中并肝胆管狭窄26例,占本组40.62%,全部患者均有明显肝胆管扩张。手术方式:38例肝胆管结石行空肠盲拌胆道造口术,26例肝胆管结石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外科治疗胆道术后肝胆管结石的经验和方法。方法:对1064例患者行开腹胆道探查1020例(其中T管引流885例,一期缝合28例,T管引流、Oddi括约肌成形术11例,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82例,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皮下盲袢3例,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5例,胆肠吻合口扩张成形2例,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口拆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4例),三镜联合(十二指肠镜、胆道镜、腹腔镜)胆道探查44例。术中、术后胆道镜检查取石或液电碎石。结果:术中损伤十二指肠5例,空肠9例,结肠肝曲2例,胃窦1例,胆总管6例,右肝管2例。术后发生肠瘘3例,切口感染64例,切口裂开1例,胆瘘21例,胆道出血6例,死亡5例。结论:胆道术后肝胆管结石的治疗,以择期手术、右肋缘下斜切口为首选。胆道探查T管引流为主要术式,腹腔镜下胆道探查、胆肠内引流、胆总管一期缝合应严格掌握指征。  相似文献   

15.
经游离空肠通道胆道取石术治疗胆道残余或复发结石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我们自1988年设计并实施了游离空肠通道式胆道造口成形术〔1〕,至今已在130例肝胆管结石手术中应用,现共有28例因胆道残余结石或复发结石并急性重症胆管炎再入院,经切开游离空肠通道胆道取石治疗肝胆管残余或复发性结石,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共28例,男11例,女17例,年龄37~68岁,平均523岁。再次入院前已行游离空肠通道式胆道造口术16例,造口成形术12例。其中一次切开空肠通道取石19例,二次者6例,三次或以上者3例。入院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痛、畏寒、发热、黄疸及腹部原切口上端(空肠通道处)痛性包块。入院后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全喉切除术后并发咽瘘的有效方法.方法 按时间顺序将全喉切除术后并发咽瘘的患者设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19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换药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瘘口封闭式负压引流,时瘘腔进行充分清创后,将包裹止血海绵的吸痰管置入瘘口,并用3M无菌透明敷贴进行密闭固定后连接负压装置行持续引流.结果 两组患者咽瘘均经保守治疗得以愈合;观察组咽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全喉切除术后患者并发咽瘘采用瘘口封闭负压引流,为瘘口创面修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可促进咽瘘愈合.  相似文献   

17.
良性胆管狭窄行胆肠Roux-en-Y吻合术后再手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良性胆管狭窄行胆肠Roux-en-Y吻合术后再手术的原因和再手术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良性胆管狭窄行胆肠Roux-en-Y吻合术后28例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文中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Stepwise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再次手术原因为残余结石合并胆管狭窄10例,单纯吻合口狭窄11例,胆管狭窄6例,吻合口漏和十二指肠漏1例.再手术方式为:肝叶或肝段切除+胆肠Roux-en-Y吻合术18例,肝正中裂劈开+胆肠Roux-en.Y吻合术5例,右半肝切除术1例,吻合口狭窄段切除+胆肠Roux-en-Y吻合术1例,腹腔引流+十二指肠造瘘+空肠造瘘术1例,胆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2例,术后发生并发症13例.结论 胆道再手术病情复杂,手术难度高,详细了解病情和正确的手术方式是良性胆管狭窄再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胃造瘘(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联合经皮内镜空肠造瘘(percutaneous endoscopic jejunostomy,PEJ)用于治疗普通外科多种疾病的价值。方法:2003年10月至2008年6月我院为12例普通外科疾病患者行PEG联合PEJ治疗,其中术后胃瘫2例,胆汁回输4例,胰头癌致胃十二指肠不全梗阻6例。结果:12例PEG及PEJ均一次性完成,手术成功率100%。2例造瘘管周围感染,患者PEG/J管发挥作用后逐步停用原有鼻胃(肠)管,改静脉营养补液为肠内营养补液,患者病情明显好转,9例带管出院,3例病情恢复后拔除PEG/J管,瘘口愈合,起到了替代原有鼻胃(肠)管的治疗作用;患者带管期间原有的咽喉部不适等症状消失,满意度高于传统的经鼻胃(肠)管。结论:PEG/J管是建立胃(肠)腔与外界通道的一种非常微创、有效和安全的方法,PEG置管可替代普通外科中大部分较长期的经鼻置胃(肠)管和手术胃(肠)造瘘置管,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本组壶腹癌胰十二指肠切除9例(保留幽门5例、空肠造瘘4例);慢性胰腺炎左半胰切除、近侧胰端空肠Y形吻1合例,均行胰管空肠吻合并安置支撑管,胆肠吻合处胆管内置T形管引流。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用曾宪九方式行十二指肠空肠端侧(空肠半周横切口)吻合以防逆流。空肠造瘘供术后营养。围手术期处理注意胃肠及静脉营养、水电解质平衡、防治感染、抑制酶分泌及通畅引流等,未用生长抑素。本组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均未出现胰外瘘。胰切除术中胰管空肠吻合是预防胰外瘘的关键。胆管外引流、空肠营养造瘘以及保留幽门的抗反流等协同治疗有助于预防胰外瘘,生长抑素并非必需。  相似文献   

20.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8例宫颈癌放疗后出现膀胱阴道瘘患者的临床资料, 均行局麻下膀胱造瘘, 膀胱镜下留置双侧输尿管单J管, 单J管经膀胱造瘘口引入造瘘袋内。术前患者均长期穿纸尿裤, 生活质量评分(QOL)为(5.3±0.5)分;术后使用尿垫, 0~2块/日, QOL为(2.5±0.5)分, 患者身体异味基本消失。对于各种原因不能手术或手术反复失败的膀胱阴道瘘, 采用经膀胱造瘘口引出双侧输尿管单J管治疗, 可通过较小的创伤,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