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BV感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监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对HBV感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进行监测。[方法]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淋巴细胞损伤情况。[结果]56名HBV感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率为24.1%,其中急性感染者为28.5%,慢性感染者损伤率为22.5%,携带者损伤率为18.6%(P<0.001);82名健康者的损伤率为10.3%(与感染者比较P<0.001)。[结论]HBV感染可以造成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且不同感染模式的损伤情况不同。该法可作为HBV转归与药物疗效评价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判定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血清HBsAg转阴后是否能在其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检出HBV DNA,作者进行了研究.研究组为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女性3例,男性5例,平均年龄44±12岁.这些男性5例,平均年龄44土12岁。这些患者在血清HBeAg转阴后数月至数年血清HBsAg消失,其中2例系自发性消失  相似文献   

3.
人类白细胞抗原等位基因与HBV宫内感染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3、DR7、DR13、DR53等位基因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宫内感染的关系,探讨FIBV宫内感染的遗传易感性,确定HBV富内感染的易感基因和保护基因。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检测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各187例外周静脉血血块中HLA—DR3、DR7、DR13、DR53等位基因型分布及频率。结果(1)宫内感染组孕妇HLA—DR3基因频率为24.14%(7/29),显著高于非宫内感染组孕妇的6.33%(10/158)(P=0.007)。其余各表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宫内感染组新生儿HLA—DR3基因频率为17.24%(5/29)。显著高于非宫内感染组新生儿的5.06%(8/158)(P=0.033)。其余各表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母婴HLA—DR3同阳性在宫内感染组与宫内未感染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母婴HLA-DR7、DR13、DR53同阳性在宫内感染组与宫内未感染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sAg阳性孕妇及其胎儿同时或任一携带HLA—DR3,易导致HBV宫内感染;HLA—DR3是HBV宫内感染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 C R) ,对62 例肺结核患者和33 例非结核患者进行检测,并与痰涂片相比较。探讨外周血白细胞结核分支杆菌 D N A 检测在结核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结果显示:肺结核患者静脉血白细胞结核杆菌 P C R 阳性率为94 .7 % ,痰涂片阳性率为35 .5 %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01) ; P C R特异性为93 .9 % ,痰涂片为97 .0 % 。因此,本文认为:检测外周血标本结核杆菌 D N A 是一个快速、敏感、特异的检验方法,对结核病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能否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并进行复制。方法 选取 137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血液标本,分离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使用细胞甩片法固定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和滚环扩增结合原位跨缺口原位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cccD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HBV DNA和HBV cccDNA表达。结果 137例标本中,68.6%(94/137)的标本经免疫组化染色后检测出HBV DNA的表达;83.9%(115/137)的标本原位杂交和滚环扩增PCR后检出HBV cccDNA阳性信号;血清HBV DNA浓度高于106 copies/ml的患者PBMC中HBV cccDNA阳性率为95.1%,低于106 copies/ml的阳性率为51.4%。结论 高浓度外周血HBV DNA是HBV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危险因素,通过原位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能够更灵敏地检测HBV DNA和cccDNA在PBMC中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证实PBMC感染导致HBV母婴传播途径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从暴发性乙型肝炎患者检出 HBsAg、HBeAg 的期限较非暴发性肝炎患者为短,同时抗-HBs、抗-HBe 和抗-HBc 出现较早,且滴度也高。这种现象说明暴发性肝炎的发生是由于宿主对感染的免疫反应,而不是HBV 的复制。作者检测了暴发性和非暴发性急性乙型肝炎者患 HBV DNA 和其他病毒标志物。47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中,17例发展为  相似文献   

7.
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HBV DNA可以存在于HBV感染者的白细胞、骨髓细胞、脾等肝外组织内。HBV对人类白细胞的感染可能损害后者的免疫功能,并在HBV所致肝病的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作者研究了不同类型HBV感染者白细胞内HBV DNA的存在状态,并对白细胞内HBV DNA与血清学指标、血清HBV DNA及病程的关系作了探讨。研究对象为82例不同类型的HBV感染者,9例其他胃肠道和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并以11例健康人作对照。分别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HBsAg、抗-HBs、抗-HBc、  相似文献   

8.
DNA浓缩液在HBV DNA检测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检测HBV DNA浓度广泛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该方法具有高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在样品前处理中,HBV DNA提取多采用热裂解法,但一些病例抗HBc lgG与抗HBc lgM同时阳性且肝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而HBV DNA却是阴性,为使低拷贝DNA样品不致漏诊,本文在DNA提取中,加入了DN  相似文献   

9.
HBV DNA聚合酶在评价抗HBV药物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微量直接法检测血清中 HBV DNAP并对海洋药物“911”抗 HBV作用进行了评价 ,结果表明 :PFA对DNAP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5 0μg/ ml剂量能全部阻断 DNAP的活性 ,1.2 5μg/ ml能抑制 5 .6 %的 DNAP活性 ,与有关报道一致。“911”对 HBV DNAP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经两次平行样本重复实验 ,其结果基本一致。其平均半数抑制剂量为 4.15 mg/ ml。证明微量直接法体外测定药物对 HBV DNAP的抑制作用 ,是评价抗 HBV药物的一种快速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至今,尚无可行方法能够识别哪些急性乙型肝炎病人可完全康复,哪些变为慢性携带者。一些研究指出,大多数急性乙型肝炎病人在出现临床症状期间,血清中测不出HBV DNA。但病人一旦变为慢性携带者,血清中可持续检测出HBV DNA。急性爆  相似文献   

11.
120例健康成人外周血人类疱疹病毒7型DNA检测左群1乌正赉1沐桂藩2人类疱疹病毒7型(HHV-7)是1990年Frenkel等发现的新型人类疱疹病毒。目前,国外研究已经证实HHV-7是除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以外的幼儿猝发疹的又一病原,并与...  相似文献   

12.
用地高辛标记的HBV DNA探针分析26例慢性乙型肝炎和41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的HBV的存在状态。从肝组织中抽提和纯化的细胞DNA,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I和HindⅢ酶解、琼脂糖凝胶电泳和Southern印迹杂交分析,HBV DNA的检出率,慢性乙型肝炎组为80.8%,其中游离型占 80.9%,混合型占19.1%;肝细胞癌组为68.3%,其中18例为整合型,10例为混合型。从分子水平探讨了HBV与肝癌的关系及预测肝癌发生危险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线粒体是迄今发现的人类细胞核外唯一具有自己的基因组,且能不依赖核基因组进行复制、转录和翻译的细胞器,被称为"人类第25号染色体".  相似文献   

14.
作者对34例经组织学证实有慢性肝炎的HBsAg携带者,研究了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和肝内HBV DNA的变化。所有病人HBsAg、HBeAg和血清HBV DNA试验阳性至少达6个月,抗一HDV和抗一HIV皆阴性。将病人随机分为3,组:甲组12例作为对照,不予治疗,乙组11例,用rIFN一aZA治疗,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和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的检测,证实不同临床类型乙型肝炎患者PBMCs被HBV感染的事实。方法提取PGM-HBV质粒,用双蒸水连续10倍梯度稀释,建立浓度为3×102~3×105拷贝/mL PGM-HBV标准系列;常规分离全血中的PB-MCs,提取D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PBMCs中HBV DNA和HBVcccDNA。结果7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s中HBVcccDNA阳性31例(39.74%)。HBVcccDNA与血清和PBMCs中HBV DNA阳性率和滴度有良好的一致性。但在不同临床类型的乙型肝炎患者之间,PBMCs中HBVcccDNA的检出率无差别(P>0.05)。结论根据HBVcccDNA检测结果阳性,进一步证实HBV能感染PBMCs,并在其中复制;PBMCs中HBVcccDNA阳性与疾病的炎症活动和疾病的严重性无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海拔地区不同年龄组人外周血白细胞端粒DNA长度变化.方法 分别选取高原组(花石峡海拔4380 m)与平原组(北京海拔43 m)健康人外周血标本172份.其中高原组95名(男性47名,女性48名),平原组77名(男性39名,女性38名).两组年龄分布基本相同.实验采用Southern杂交方法检测其端粒限制性片段长度(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TRF),邻苯三酚氧化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硫代巴比妥(TBA)比色法测定丙二醛(MDA)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高原组与平原组健康人平均TRF检测结果,高原组男性TRF值为10.45±1.35,女性为10.50±1.45;平原组男性TRF值为11.29±1.10,女性为11.31±1.13;高原组与平原组男性与女性TRF.值均与年龄呈负相关性;对高原组与平原组分别进行男性与女性4个不同年龄段间方差分析,4个年龄段均数间进行比较发现无论男性或女性,高原组与平原组25及55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44岁和45~65岁高原组和平原组相同年龄段组SOD,MDA测定值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原组人FRF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缩短,TRF与年龄间存在负相关关系;高原组与平原组不同性别TRF不同,高原组TRF水平低于平原组;随着年龄的增长高原组TRF缩短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18.
自从检测血清HBV DNA的方法建立以来,检测血清HBV DNA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和乙型肝炎发病机理的研究。本文就近些年来检测血清HBV DNA在诊断乙型肝炎、判断HBV复制以及评价患者肝脏病变和预后等方面的应用和意义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9.
HBV DNA在抗病毒疗效评价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HBV DNA在抗病毒疗效评价中的临床意义,提出深入开展HBVcccDNA检测的必要性。方法对已取得抗病毒疗效的60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追踪、随访HBV DNA、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尽管HBV DNA测定持续阴性,但仍有部分患者肝功能或肝纤维化指标不能维持正常稳定;取得抗病毒疗效的患者停药后随着时间的推移,HBV DNA复阳率增多。结论HBV DNA在目前临床工作中作为指导抗病毒治疗终点评判指标有其局限性,不宜作为评价抗病毒药物治疗终点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