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肤增厚和纤维化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病。除皮肤受累外,它也可影响心、肺和消化道等内脏器官[1]。2010年3月—10月我科收治2例系统性硬化症病人,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病情好转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梁曼  苏美华 《全科护理》2011,(4):357-357
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肤增厚和纤维化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病。除皮肤受累外,它也可影响心、肺和消化道等内脏器官[1]。2010年3月—10月我科收治2例系统性硬化症病人,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病情好转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何美容 《全科护理》2014,12(9):820-821
[目的]比较常规方法行桡动脉穿刺采血和运用食指推开桡侧皮下脂肪组织后再穿刺的效果。[方法]将桡动脉穿刺采血的108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消毒穿刺;观察组常规方法固定穿刺侧手臂后,通过操作者食指移行到穿刺点上,把患儿桡侧松弛的皮下脂肪组织向后推开,充分暴露桡动脉后,消毒穿刺。[结果]桡动脉一次穿刺成功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发生皮下淤血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观察组操作者食指推开桡侧松弛的皮下脂肪组织可使桡动脉充分暴露,相对固定,不易滑动,操作者更易刺中桡动脉,从而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  相似文献   

4.
疼痛是临床护理中最常见、最重要的征象与症状,是病人最痛苦的感受,是不舒适的最高形式[1].北美护理诊断协会定义疼痛是:个体经受或叙述有严重不适或不舒服的感受[2].随着护理人员对疼痛认识的提高,采用各种护理措施协助病人减轻疼痛,成为护理工作的主要目标.提高疼痛控制质量是提高医护服务质量的重要内容[3].  相似文献   

5.
王芳 《家庭护士》2009,7(15):1361-1361
血气分析技术是临床了解机体内环境的一种检查手段,已被普遍地应用于危重病人的抢救、各种疾病引起的急性和慢性呼吸功能衰竭的诊断和治疗、心肺复苏、体外循环的监测等.做血气分析时需采集动脉血,动脉血可采用任何部位, 但一般选用容易采取的动脉如桡动脉、股动脉、肱动脉、足背动脉等,其中以桡动脉最为方便、安全.近年来国内对临床动脉行血气分析穿刺技术有较多的临床研究,包括各种穿刺部位的选择与定位方法;特殊病人桡动脉与股动脉穿刺采血的对比观察;婴幼儿或儿童血气测定等.现将本人对104例桡动脉穿刺取血操作的技巧回顾性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王芳 《全科护理》2009,(15):1361-1361
血气分析技术是临床了解机体内环境的一种检查手段,已被普遍地应用于危重病人的抢救、各种疾病引起的急性和慢性呼吸功能衰竭的诊断和治疗、心肺复苏、体外循环的监测等。做血气分析时需采集动脉血,动脉血可采用任何部位,但一般选用容易采取的动脉如桡动脉、股动脉、肱动脉、足背动脉等,其中以桡动脉最为方便、安全。近年来国内对临床动脉行血气分析穿刺技术有较多的临床研究,包括各种穿刺部位的选择与定位方法;特殊病人桡动脉与股动脉穿刺采血的对比观察;婴幼儿或儿童血气测定等。现将本人对104例桡动脉穿刺取血操作的技巧回顾性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对新生儿采血时,常选择头皮静脉及股动、静脉穿刺取血,对于血气标本的采集则一直延用股动脉穿刺取血的方法。作者在临床采血实践中发现,对新生儿在桡动脉处采集血气标本比在股动脉处采集血气标本操作方法简便,无皮下血肿或硬结形成,患者痛苦较小,易被家长接受,现将其方法介绍如下。1 方法选择患儿需穿刺用的前臂,挽起衣袖,暴露所需部位。用2%碘酒、75%酒精常规消毒皮肤,消毒范围在2cm以上。选用一次性微量注射器(1ml)1具待用。具体操作步骤是:1)保持患儿穿刺前臂的腕关节处屈侧面手臂与手掌呈水平位,操作者单位:河北保定中国人民解放军…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动脉血气分析检查是当前临床上救治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严重心肺疾患引起的呼吸衰竭、高热、腹泻所致的酸碱平衡失调等疾病的一项重要检查项目,是作为明确诊断、供氧、纠正酸碱平衡失调的有效依据和提高救治效果的重要环节.在新生儿中应用较多的是桡动脉、股动脉和颞浅动脉,但由于桡动脉易于暴露,位置表浅,定位简单,采血方便,穿刺成功率高,穿刺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的采血方法,因而在新生儿动脉采血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改良桡动脉采血方法的临床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动脉采血是临床常用护理技术,如何做到操作快速、安全,确保穿刺一次成功是值得护理人员研究探讨的问题,为了提高动脉采血一次成功率,作者对桡动脉采血方法进行了改进,经临床验证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性硬化症是一种临床上以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肤增厚和纤维化为特征,可影响心、肺、肾和消化道等内脏器官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早期积极治疗和规范系统的护理措施,对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对我科近年来收治的系统性硬化症患者的护理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Leukapheresis procedures require adequate flow rates, which in children may frequently involve invasive vascular access placement. STUDY DESIGN AND METHODS: A minimally invasive peripheral radial artery catheter was used for drawing blood in 85 leukapheresis procedures performed in 33 pediatric patients. Blood return to the patients was provided by either a central Broviac-type catheter or a peripheral venous access. The patients' age range was 1 to 18 years (median, 9.5) and the weight range was 9 to 73 kg (median, 29 kg). Vasocan Braunüle Luer Lock IV cannulas (22 gauge in 78 and 20 gauge in 7) were placed percutaneously under local anesthesia, and in 8 patients, catheter placement was carried out during general anesthesia for other procedures. A continuous flow cell separator was used in all cases (Fresenius AS104 in 23 and AS204 in 62). RESULTS: Flow rates ranged from 18 to 45 mL per minute, the mean number of total blood volumes processed was 2.07 (range, 0.51-2.51), and the mean duration of the procedures was 150 minutes (range, 90-260). The 22-gauge cannulas provided adequate flow rates independently of patient age and weight. No significant thrombotic, embolic, hemorrhagic, ischemic, or infectious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 CONCLUSION: Peripheral radial artery catheters are safe, are minimally invasive, and provide steady, high-flow rates, and they should be considered for patients requiring leukapheresis and lacking a suitable vascular access for drawing blood.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寻找理想的桡动脉穿刺部位,提高桡动脉穿刺的成功率.[方法]将2010年3月-2011年3月258例临床需要采集动脉血做血气分析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骨性标志结合桡动脉搏动双重定位法进行桡动脉穿刺点的定位,并采用逆向穿刺法采血,对照组采用桡动脉搏动最强部位触摸法顺向采血.[结果]试验组穿刺成功率(94.6%)明显高于对照组(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骨性标志配合搏动定位逆向穿刺法可以明显提高桡动脉血采集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寻找理想的桡动脉穿刺部位,提高桡动脉穿刺的成功率。[方法]将2010年3月—2011年3月258例临床需要采集动脉血做血气分析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骨性标志结合桡动脉搏动双重定位法进行桡动脉穿刺点的定位,并采用逆向穿刺法采血,对照组采用桡动脉搏动最强部位触摸法顺向采血。[结果]试验组穿刺成功率(94.6%)明显高于对照组(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骨性标志配合搏动定位逆向穿刺法可以明显提高桡动脉血采集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减轻静脉采血所致疼痛的最佳方法。[方法]将780例静脉采血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按中专教科书(护理技术)中的方法进行采血;研究组以小角度(5度~10度)在血管上方直接轻快刺入血管0.6cm~1.0cm进行穿刺采血。两组血清标本采集均使用带7号针头一次性注射器采血,全血标本采集均使用一次性7号静脉血样采血针头采血。[结果]穿刺方法比较,注射器与采血针采血比较、两组采用注射器采血比较、两组采用采血针采血比较:疼痛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改进的静脉采血方法简便、实用、安全、准确、快速、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石兰萍  谭丽君  刘爽  王兰  方丹  罗金花 《护理研究》2005,19(12):1044-1045
[目的]了解病人对采血的时间需求,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的实施。[方法]将2 96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14 8例,分别给予不同的采血时间,调查两组病人对采血时间的满意度。[结果]两组病人对早晨空腹采血时间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 0 5 )。不同年龄组病人对采血时间的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 1)。[结论]在护理服务过程中了解并满足病人的需求,尊重病人的人性,为病人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模式是护理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危重病人血气分析的首选血管.[方法]2007年1月-2007年12月经桡动脉采血行血气分析100例次,2008年1月-2008年12月经肱动脉采血行血气分析100例次,比较两组病人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穿刺时疼痛程度.[结果]肱动脉组病人穿刺一次穿刺成功率、疼痛程度与桡动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危重病人经肱动脉采血穿刺成功率高、病人疼痛感轻,行血气分析时应首选肱动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触摸法和连线定位法两种穿刺方法在新生儿桡动脉穿刺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进行桡动脉穿刺采集血液标本的600例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0例。实验组在穿刺方法上运用解剖连线定位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触摸动脉穿刺定位方法。比较两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所用时间及穿刺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实验组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21,P〈0.01);实验组穿刺所用时间(2.82±0.24)min,低于对照组(3.93±0.50)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97,P〈0.01);实验组穿刺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低于对照组的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4,P〈0.05)。结论应用连线解剖定位穿刺方法进行桡动脉采血,可操作性强、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桡动脉抽血两种不同进针角度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邱斐  杨月玲 《全科护理》2009,7(29):2642-2643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进针角度在桡动脉抽血时的成功率。[方法]对54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随机采用30°~45°进针法(对照组)和垂直进针法(观察组)抽取桡动脉血,观察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疼痛及淤血淤斑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发生疼痛、淤血淤斑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垂直进针法可提高桡动脉抽血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不同采血方法和采血针采集血标本的效果.[方法]实验组834例新生儿,选择足跟内侧的足底内静脉及足跟外侧的小隐静脉分支处,选用改良后的笔式采血针采集血标本;对照组813例新生儿,选择足跟两侧随意部位,选用一次性采血针采集血标本.[结果]两组采血一次成功率和标本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的采血方法和采血针,能提高采血成功率和标本合格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