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介绍将脂肪抽吸术应用于矫治副乳腺的8例临床实践经验。方法: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分别采用单纯脂肪抽吸和脂肪抽吸 皮肤切除术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副乳腺。结果:所有患者完全吸除副乳腺及局部增生的脂肪组织,效果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脂肪抽吸法不仅可以应用小切口微创治疗副乳腺,而且很好的解决了副乳腺局部脂肪组织增生的问题,提供了副乳腺矫治的一种较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在副乳腺肿瘤的治疗中运用微创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及美容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 9月-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副乳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 例。对照组运用传统副乳腺肿瘤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运用微创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满意度、手术指标、 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两组手 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 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P<0.05);观察组术后1、7、15 d VAS评分均低于对 照组(P<0.05)。结论 微创切除术治疗副乳腺肿瘤的临床效果良好,手术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较高,可 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及愈合时间,对于提高乳房美观度具有积极意义,同时能够减轻患者疼痛,降低不良反 应发生几率,应用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腋下切口行副乳腺、腋臭联合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3年3月至2006年2月,笔者对15例首次就诊的腋臭患者,并伴有明显的副乳腺,采用腋下切口行副乳腺、腋臭联合Ⅰ期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乳晕小切口乳腺切除结合反复吸脂治疗男性乳腺发育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2003年9月以来,我们应用乳晕小切口乳腺切除结合反复吸脂的方法治疗男性乳腺发育症共33例,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副乳由胚胎乳腺始基发育而成,亦称异位乳腺、多乳腺症或多乳畸形,属于先天性发育异常,最常见的生长部位是腋下。副乳是一种返祖现象,副乳越大,畸形越严重。大的腋下副乳对腋窝的外观影响较大,往往需要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6.
陈蓝男 《医学美学美容》2023,32(24):194-196
副乳腺又称异位乳腺、多乳腺症,也可伴有多乳头症。副乳是一类较常见疾病,是胎儿时期原 始乳腺未退化或退化不全所致的先天性乳腺发育异常疾病;大部分患者常因有碍美观或难以忍受相应症状 而寻求治疗。因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位置的副乳表现不同决定了不同的治疗方案。因此本文结合国内外文 献对副乳形成的机制、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作一综述,以期为副乳腺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副乳腺也称为多乳腺或多乳头畸形,是一种异处生长、不健全的乳腺腺体。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绝大多数病例表现为腋前或腋下肿胀或隆起,也可有发育完全的乳头。临床上对于是否应当进行副乳腺切除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就副乳腺的发生与发展,外科治疗指征及其临床效果,副乳腺癌变及其治疗等方面内容进行详细阐述。1副乳腺的发生与发展副乳腺是一种异处生长的多乳腺畸形。成因是在胚胎时期,沿胸腹前壁两侧自腋部至腹股沟的"乳线"上形成多  相似文献   

8.
乳腺脂肪坏死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诊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现报告1964-1993年间临床上误诊,而全部经病理检查确诊的30例乳腺脂肪坏死。病人年龄21-64岁,平均33.8岁。病变累及左乳腺12例、右乳腺17例右腋窝副乳腺1例,临床上以乳腺包块为主要表现。手术标本肉眼观呈灰白或来黄色坏死灶,多数液化形成囊腔。  相似文献   

9.
副乳在女性中并不少见,它是胚胎乳腺嵴退化失败的结果,常表现为胸前之外出现多余的乳头、类似乳头样突起或乳腺组织肿块。常有患者因担心病变和影响外观前来整形外科就诊,以期预防病变和改善形态。目前常用治疗方法有梭形切除法、小切口副乳切除法和脂肪抽吸法等。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主要介绍了副乳形成机制、分类、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临床医生治疗副乳腺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副乳腺切除后外形美观、不留瘢痕的手术方法.方法:将副乳腺手术适应证的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用传统的梭形切除法;B组用溶脂吸脂后摘除副乳腺腺体的方法.结果:A组术后留10cm长、1.5cm宽瘢痕;B组术后切口1-2cm,切口隐蔽,腋下曲线流畅,外观美.结论:溶脂吸脂后摘除副乳腺腺体手术切口隐蔽,治疗彻底,并发症少,外观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腋下副乳腺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86~2000年期间收治的4例副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根治术,术后辅以放、化疗。随访资料表明,1例Ⅱ期患者术后3年死于肿瘤广泛转移,1例Ⅲ期患者术后8个月肿瘤局部复发,另2例Ⅲ期患者分别存活4年及10年。结论手术为腋下副乳腺癌的首选治疗手段,术后应辅以放、化疗及内分泌治疗。为改善预后.应提高对此病的重视并及时行手术活检以明确副乳腺包块性质。  相似文献   

12.
保留乳腺功能的乳头内陷矫正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一种保留乳腺功能的乳头内陷治疗术式。方法:作乳头横切口,平行于乳腺导管将结缔组织与乳腺导管作钝性分离,在乳晕上作两个去表皮三角瓣插入乳腺导管间隙后缝合。结果:2000年1月—2002年7月,共收治12例,均为女性。随访6—24个月,乳头内陷均获矫正,术后乳房按摩有乳汁状分泌物溢出,证明乳腺导管通畅。结论:该术式既保留了乳腺导管功能,又能防止乳头内陷复发。  相似文献   

13.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诊治进展杨得启,张嘉庆,乔新民乳腺囊性增生病于一1845年由英国人COoper首先对本病进行描述。本病的命名在国内外文献中很混乱,自被称为囊性剥脱性上应增生、乳腺囊腺病、纤维囊性病、乳腺结构不良、乳腺小叶增生、乳腺腺病等。1972年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扩张症的外科治疗。方法收集我院1991年9月~2006年5月乳头溢液或乳房肿块就诊病例,经手术后证实为乳腺导管扩张症者58例,行病变导管切除或乳房区段切除术。结果经手术治疗,病人乳房无变形,随访观察无复发。结论手术治疗乳腺导管扩张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副乳多发生在腋窝前缘,是一团乳腺组织。女性生育阶段较多见。副乳在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出现肿胀、疼痛、压痛等症状,影响患者活动、健康及美观。副乳切除手术后可形成局部腔隙,若应用负压引流将切口内积气积液及时引出,可促进切口愈合。笔者2003年1月至2007年2月将一次性静脉输液管用于副乳切除术后负压引流270例,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乳腺囊性肿块的诊治体会(附22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囊性肿块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对我院1988年4月至2003年5月期间收治的220例乳腺囊性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均手术切除及病理学检查,本组病例中乳腺囊性上皮增生症162例,积乳性乳腺囊肿26例.单纯性乳腺囊肿23例,乳腺叶状囊肉瘤5例,大导管内乳头状瘤4例。结论乳腺囊性肿块具有一定的共性和个性特点.术前B超检查和诊断性穿刺对乳腺囊性肿块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但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手术可以明确诊断和治愈疾病。  相似文献   

17.
患者 ,女 ,4 3岁 ,因发现右腋窝肿块 1个月于 2 0 0 3年 2月入院 ,查体 :一般情况好 ,双乳对称 ,乳头无溢液及内陷 ,皮肤无桔皮样变 ,胸大肌外侧腋前线至腋下处可及 4cm× 4cm×3cm质软包块 ,均匀与右乳腺不相连 ,其腋窝侧可及实性肿块 ,大小 2 5cm× 2cm× 2cm ,质硬、边界欠清 ,活动度可 ;同侧乳腺未及肿块 ;左乳腺未发现异常。B超报告 :右侧副乳合并右腋窝实质性肿物 ,右乳腺未见肿物 ;胸片、腹部B超未发现异常。 2 0 0 3年 2月 17日在局麻下予以行右腋窝肿块切除快速冰冻切片 ,病理报告副乳腺组织中见腺癌细胞 ,遂行右副乳腺癌根治术 …  相似文献   

18.
副乳腺临床特点及病理分析--附2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副乳腺是一种并不少见的先天性发育异常,目前有关该病大宗病例的文献和研究报道不多,人们对副乳腺疾病的认识、诊断和处理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收集我院10年间外科手术经病理证实的258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乳腺肿块切除活检988例分析王瑞蓉,王镛1993年1月~1996年3月我校病理教研室病理检查乳腺肿块988例,其中乳癌151例,占15.28%,本文对活检结果进行分析,对临床上易误诊的妊娠期乳腺肿块、男性乳腺肿块、乳腺小叶增生病等切除活检有关问题进行...  相似文献   

20.
乳腺结构不良症的合理治疗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5.0086)杨维良迄今为止,乳腺结构不良的治疗尚无理想的方法。目前可分别采用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治疗;症状轻微的乳腺结构不良症,可随卵巢失调、恢复,经数月至3~4年自行消退,是属生理范畴,可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