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河南省居民的死亡原因以及主要死亡原因对期望寿命的影响,为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16年河南省36个疾病监测县(区)的死亡数据资料,计算死亡率、构成比、死因顺位、期望寿命和去死因期望寿命等相关指标。结果 2016年河南省疾病监测地区居民粗死亡率为551.03/10万,标化死亡率495.08/10万,男性死亡率(631.93/10万)高于女性(464.92/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 094.63,P<0.001)。死亡原因主要以慢性病为主,占全部死亡的88.11%。居民前五位死因顺位分别是脑血管疾病、心脏病、恶性肿瘤、伤害和呼吸系统疾病,占全部死因的比例达91.09%。居民人均期望寿命78.19岁,男性75.18岁,女性81.64岁;造成寿命损失的疾病种类依次为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伤害、呼吸系统疾病。结论 影响河南省居民健康和寿命损失的主要疾病是以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为主的慢性病,提示在以后的疾病防控中应针对性的加强慢性病的综合防治工作,降低慢性病的发病和死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17-2021年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居民死亡原因及减寿情况,为制定疾病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山东省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和城阳区妇幼系统中2017-2021年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居民的死因信息,统计分析死亡率、死因顺位、减寿、期望寿命等指标,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7-2021年青岛市城阳区居民的总死亡率为626.90/10万,其中男性死亡率为729.52/10万、女性死亡率为531.89/10万,描述性分析表明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死亡率,且死亡率呈逐年降低趋势。男性死因顺位前三位依次为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心脏病是寿命损失最多的死因,其次为脑血管病。期望寿命从80.61岁增长到81.97岁,女性期望寿命高于男性。结论 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青岛市城阳区居民的主要死因,同时也是造成寿命减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2005-2014年四川省及不同经济地区期望寿命、主要疾病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及疾病负担,以评价疾病对社会及人群所致危害程度的大小,为卫生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损失年作为反映疾病负担的量化指标分析四川省2005-2014年人群健康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四川省期望寿命由2005年的73.69岁增长到2014年的76.42岁,10年增长了2.73岁;2014年的标化死亡率较2005、2010年低,慢性病所占比例逐年递增,一类地区标化死亡率最低,二类次之,三类最高;10年间死因顺位发生了变化,慢阻肺死亡率逐年降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逐年递增。结论慢性病是四川省居民的主要死因,期望寿命随时间增长而递增,与经济发展成正相关,慢阻肺死亡率逐年降低,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和肿瘤死亡率逐年递增,慢阻肺、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是影响期望寿命的主要疾病,道路交通伤害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厦门市老年人口死亡特征,评价老年人口主要死因的影响程度及变化趋势。方法应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及死因顺位、老年保健效益指数(GEI)等统计指标,对2002-2009年厦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死因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2-2009年间老年人口死亡总数为42 435人,占全部死亡人数的72.43%,平均死亡率为31.11‰。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城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要死因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等,前五位死因占总死亡的84.68%,全死因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死亡占总死亡的90.59%。主要疾病的GEI顺位为恶性肿瘤、意外伤害、传染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大多数死因的GEI高于0.5,女性普遍高于男性。与1987-1997年统计结果比较,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各主要疾病的GEI也有所下降。结论厦门市老年人口主要死因是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疾病,是影响老年人寿命的最主要原因,应当作为老年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并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06-2016年宜昌市居民的死亡率、主要疾病死亡原因、寿命损失以及死亡率变化趋势,为政府制定卫生规划和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宜昌市2006-2015年居民死因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5年居民标化死亡率为673.78/10万,男性标化死亡率为778.61/10万,女性标化死亡率为563.39/10万.2006-2015各年度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10年间标化死亡率下降22.68%,死亡总数上升30.84%.居民主要死因死亡率前五位依次为:心脑血管病(241.72/10万)、恶性肿瘤(181.47/10万)、呼吸系统疾病(89.27/10万)、损伤与中毒(52.28/10万)和消化系统疾病(20.77/10万),占全死因构成86.90%.损伤与中毒导致的寿命损失最高(26.06人年).恶性肿瘤减寿率最高(11.54‰).结论 2006-2015年宜昌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是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消化系统疾病.总死亡人数逐年上升,标化死亡率逐年下降.要采取社区综合防控措施降低,重点降低主要慢性病死亡率,提高居民期望寿命,全面推进全国健康城市创建.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成都市户籍人口期望寿命的变化,探讨不同年龄和死因对期望寿命变化产生的影响。方法利用1990-2010年成都市死因监测户籍人群的死亡数据,和公安局公布的同期同范围人口数,采用寿命表法计算户籍人口期望寿命,采用期望寿命的年龄分解法、期望寿命的死因分解法计算年龄别死亡率和死因别死亡率的变化对期望寿命变化的影响。结果成都市户籍人口期望寿命在提高,男女性别差异扩大;低年龄组死亡率的变化对期望寿命变化的影响逐渐减小,高年龄组死亡率变化对期望寿命变化影响增大;对期望寿命变化影响较大的疾病主要是如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等。结论降低高年龄组死亡率,加强对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的控制,降低其死亡率,有助于提高期望寿命。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南昌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及期望寿命,为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及制定疾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4年南昌市全人群死因监测数据中常驻居民的所有死亡个案为研究对象,使用死亡率、期望寿命等指标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南昌市居民的粗死亡率为3.16‰(标化率3.54‰),死因以慢性病为主,死亡专率2.64‰,占全死亡人数的83.42%。居民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为循环系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病、伤害以及内分泌营养,占全死因的88.58%。居民的期望寿命为74.28岁(男性73.05岁,女性75.83岁),造成寿命损失的疾病顺位前4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伤害以及呼吸系统疾病。结论 南昌市居民的死亡率较低,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为代表的慢性病与伤害是影响该市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应继续加强该区慢性病的综合防治工作,以降低主要慢性病的发病与死亡。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疾病监测点1981—1987年死因资料的减寿年数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利用PYLL指标对山东省疾病长期监测点1981~1987年死因资料进行分析,描述了疾病减寿的时间、地点和人群间的分布,比较了城乡疾病减寿的差异。结果表明,城市居民七年问不仅总死亡水平有所降低,而且死亡年龄重心后移,寿命损失逐年下降,各种主要死因减寿情况均控制在稳定或降低的水平上,而农村各类疾病减寿情况较严重,七年间全死因标化PYLL率和标化死亡率变化不大,各种主要死因的寿命损失不仅明显高于城市,而且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顾宇静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3):1990-1991
目的:掌握全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变化趋势及死因构成,为降低5岁以下儿童和婴儿死亡率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无锡市2001~2011年5岁以下儿童死因与构成,并对在三级医院死前治疗的儿童死亡评审病例进行分析。结果: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逐年下降,2011年比2001年下降了57.61%,11年来5岁以下儿童总死亡率为6.36‰,婴儿总死亡率为4.62‰,新生儿死亡率为3.21‰,主要以新生儿死亡为主。累计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是早产低体重、溺水、先天性心脏病、出生窒息、肺炎。死因类别顺位前3位依次是新生儿疾病、出生缺陷、意外和中毒。死亡评审结果:可避免或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占24.00%,死因主要以家属态度、知识技能和资源为主而放弃治疗。结论:巩固孕产妇保健和儿童保健基础工作,加强人员培训和质量监管,重视健康教育,降低儿童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沈阳市居民的死亡水平、死因模式以及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为积极有效开展疾病防制措施、延长寿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1992-2008年沈阳市居民死因监测资料,分析死因构成、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结果 1992-2008年沈阳市居民年均粗死亡率662.4/10万,标化死亡率为615.7/10万,粗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年度变化百分比分别为1.8%和2%,标化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前5位的主要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占总死亡的83.7%.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的是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传染病、妊娠,分娩和产褥期并发症、精神障碍、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P<0.05),呈上升趋势的是损伤与中毒和其他疾病(P<0.05).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危害该市居民健康的主要死因,并且人口老龄化程度和损伤与中毒死亡有明显上升趋势,因此加强预防和控制慢性病是当务之急,同时建议关注人口老龄化问题并应尽快把伤害纳入疾病预防控制规划.  相似文献   

11.
1.1983年江门市市区人口死亡率为5.14‰,男女性平均期望寿命略高于82年,分别为72.09岁和77.13岁。2.从死因别死亡率看,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病等为四大主要死因,是威胁我市人民生命的主要疾病,今后应针对这些疾病采取相对措施,降低发病和死亡。3.从年令段分布看,各年令段的死因有其不同特点,应针对不同疾病采取不同对策,例如0~岁段主要预防新生儿疾病,15~岁段则应加强安全教育;对高年令段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及心脏病的发生,加强保健工作,降低死亡率、延长寿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文圣区居民死因的分布特点及对寿命的影响,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文圣区2013年死因监测资料死亡率、构成比、寿命表及去死因寿命表等指标对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进行回顾性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文圣区2013年报告死亡人数1157人,死亡率为897.67/10万,其中,男性死亡率为748.38/10万,女性死亡率为578.40/10万,男性高于女性。前五位死因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占全死因的96.45%,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是造成文圣区居民寿命损失的主要原因。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构成2013年文圣区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青岛市北区居民死亡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1995年青岛市北区居民人口及死亡资料,计算死亡率、死因别死亡率、构成比及死因顺位、去主要死因后预期寿命增加岁数,分析主要死亡时间的分布情况,为疾病防治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人口资料来自山东省统计局人口处,死亡资料来源于山东省卫生防疫站疾病监测办公室。统...  相似文献   

14.
普毅  张跃辉  雷金 《卫生软科学》2014,(6):406-409,412
[目的]通过对居民人口构成分析和死因回顾性调查,评价居民死因状况,探讨引起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和因素,为政府制定疾病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个旧市2004-2005年居民人口构成、居民期望寿命、死亡率和死因构成及其变化趋势,综合评价居民死因状况。[结果]个旧市居民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均显著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居民前十位死因依次为脑血管病、呼吸系病、恶性肿瘤、损伤及中毒、心脏病、传染病、消化系病、内分泌和代谢疾病、泌尿生殖系病、神经精神疾病。男性前十位死因占死亡总数的88.33%,女性前十位死因占死亡总数的88.19%。2005年个旧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74.38岁,其中男性期望寿命为71.33岁,女性期望寿命为77.64岁,均高于全省和全国同期平均水平。影响居民期望寿命的主要疾病是循环系疾病、恶性肿瘤、损伤及中毒、呼吸系疾病。[结论]个旧市已步入老年型社会,期望寿命优于全省和全国水平,居民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全省和全国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019—2021年白银市居民的主要死因、顺位及对寿命损失造成的影响,为相关管理部门制定疾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白银市死因监测数据及人口资料计算相关指标,通过指标分析主要死因及其对期望寿命、潜在寿命损失、潜在工作损失造成的影响。结果:2019—2021年,白银市居民粗死亡率为579.40/10万,标化死亡率为515.29/10万,男性粗死亡率高于女性。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为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全人群平均期望寿命为79.70岁,男性低于女性,去死因后期望寿命增长值居前3位的依次为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全死因潜在减寿年数为128665人年、减寿率为77.40‰,减寿顺位前3位依次为伤害、恶性肿瘤、心脏病,平均减寿年数顺位前2位为伤害、神经系统疾病。主要死因造成的潜在寿命损失和工作损失年数顺位一致。结论:慢性病是造成白银市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伤害、神经系统疾病对居民危害较大,应有针对性地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加强重点人群慢性病管理,减少慢性病造成死亡和过早死亡的发生,针对伤害发生的重点人群开展综合干预,从而减少致残、过早死亡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6.
何道容  陈德友  施银淑 《职业与健康》2012,28(5):593-594,597
目的了解四川省汉源县居民死因的分布特点及对寿命的影响,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汉源县居民2010年死因监测资料通过死亡率、构成比、潜在减寿年数(PYLL)、减寿率(PYLL率)等指标对居民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汉源县2010年报告死亡人数1 958人,死亡率为608.63/10万,标化死亡率569.98/10万。男性死亡率为712.47/10万,女性死亡率为500.35/10万,男性高于女性。前5位死因分别为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占全死因的88.15%;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是造成汉源县居民寿命损失的主要原因。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2010年汉源县居民死亡的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上海市宝山区淞南镇居民死亡水平、死因分布特点和疾病负担,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ICD-10编码对淞南镇居民2005—2014年死亡监测数据进行整理,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平均减寿年数(AYLL)及期望寿命等指标。结果淞南镇2005—2014年粗死亡率为953.25/10万,标化死亡率为350.13/10万。前5位死因顺位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意外伤害,前5位死因死亡数占总死亡数的83.68%。2005—2014年PYLL男性均大于女性,期望寿命男性均小于女性。结论慢性病和意外伤害是淞南镇居民的主要死因。淞南镇居民期望寿命与上海市平均水平存在差距。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2011年南昌市西湖区居民主要死因,为合理地制定疾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及专项漏报调查获得数据,应用SPSS17.0和Excel2003分析死因构成、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期望寿命及去死因期望寿命、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和潜在寿命损失率(PYLL‰)及顺位。结果 2011年西湖区居民粗死亡率为6.02‰,标化死亡率为4.68‰,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总死因的90.61%,死亡率为545.74/10万,成为死亡的首要原因。各死因的PYLL‰顺位前五位依次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伤害、围生期疾病、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全死因合计的PYLL为15 806.5人年,PYLL‰为38.33‰。结论 2011年南昌市西湖区居民首要死亡原因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采取综合性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措施、关注男性健康等有利于居民期望寿命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兰州市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及其死亡年龄、性别和季节分布情况,为制定疾病防控工作的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兰州市常住居民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全人群死因监测数据,按照国际通用的ICD-10编码进行死亡病例原因分类。人口资料来源于兰州市公安局,对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学描述,采用χ2检验比较死亡病例的年龄、性别和季节分布差异。结果 2014年和2015年兰州市分别报告死亡病例11 031例、13 494例,居民粗死亡率为3.03‰和3.70‰;2014年男性死亡率3.62‰,女性死亡率2.43‰;2015年男性死亡率4.25‰,女性死亡率3.10‰。死亡病例比例男性高于女性,与年龄呈正相关,60岁及以上者2015年较2014年上升(P<0.05);循环系统疾病高居死因疾病首位,其他依次为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和外因及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与2014年比较,2015年死亡比例循环,内分泌疾病上升,损伤、中毒和外因下降(P<0.05);男、女性居民两年主要死因疾病均同总顺位;各年龄组居民两年主要死因疾病顺位相同,(0~14)岁为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15~44)岁为损伤、中毒和外因,45以上为循环系统疾病;四季中春季死亡病例最多,主要死因疾病均同总顺位,与2014年比较,2015年夏季死亡比例循环系统疾病上升,损伤、中毒和外因下降(P<0.05)。结论慢性病是威胁兰州市居民的主要死因,但存在性别、年龄及季节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克拉玛依市居民死亡水平及期望寿命,发现主要卫生问题,为制定有效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死因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和编码,使用《死亡医学登记系统》DeathReg软件进行分析,SPSS13.0统计软件编制简略寿命表。结果 2009年克拉玛依市居民总死亡率为351.64/10万,标化死亡率为318.11/10万,期望寿命为82.38岁,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和消化系统疾病。结论慢性病和伤害是克拉玛依市居民的主要死因,加强社区慢病管理和妇幼卫生保健工作,开展危险因素干预是控制和降低疾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