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脊柱结核合并截瘫再手术3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Qin SB  Dong WJ  Fan J  Lan TL  Guan BQ  Xu SZ  Guan H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8):1237-1239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合并截瘫手术失败的原因及再次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既往手术治疗失败的脊柱结核合并截瘫患者32例(占同期患者的19%),由前路开胸减压手术17例,肋骨横突切除侧后方减压15例;术后22例给予抗结核治疗。结果23例选择前路开胸病灶清除减压术、植骨治疗,有9例行钛板内固定;5例行侧后方经胸廓胸膜外减压术;2例复发病灶清除术;2例行单纯瘘管搔刮病灶清除术。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其中26例截瘫完全恢复,5例部分恢复,1例无明显改善。结论对于脊柱结核合并截瘫患者,再次手术时行开胸病灶清除术解除脊髓压迫效果仍佳,而对于体质或肺功能状态差者可行经胸廓胸膜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正>大骨瓣减压术是抢救脑疝患者的有效办法,随着大骨瓣减压术在脑外伤患者中的广泛应用,术后出现脑外积水的病人越来越多见,因其与硬膜下积液难以区分但治疗方法不一样而被临床医师所重视。笔者现对脑外伤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外积水12例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胸膜外前路减压与重建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 1996年 2月~2002年 12月对 62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行胸膜外前路减压与重建手术。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均获得1. 5~8年的随访, 46例椎体近解剖复位, 16例复位良好。无感染、无胸膜粘连和断钉等并发症,全部椎体间骨性融合。神经功能恢复:除 6例A级及 2例D级无变化外,其余均有 1~2级恢复。矢状面Cobb角术前平均 28. 4°,术后平均为 14. 3°。椎体前缘高度术前平均为椎体的 41. 3%,术后平均 92. 4%。结论 胸膜外前路减压与重建手术可解除脊髓的压迫、改善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脊柱的序列及重建脊柱的稳定性,且减少胸腔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神经内镜照明观察下进行寰枕减压手术治疗Chiari Ⅰ型畸形伴脊髓空洞的方法 和效果.方法 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8例Chiari Ⅰ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男性2例,女性6例;年龄13~52岁,平均37岁.手术方式为寰枕减压术,手术全程应用神经内镜照明观察术野,所有手术操作均在神经内镜鞘外进行.术中磨除后颅窝及寰椎部分骨质,减压骨窗约为2.0 cm ×2.0 cm;2例患者清除增厚的寰枕筋膜后未切开硬脑膜,其余6例患者切开硬脑膜.结果 8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随访过程中,根据Tator标准评价手术疗效,7例为优:痛温觉异常较术前明显改善(其中5例患者肌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1例为良:患者症状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 应用神经内镜照明观察术野,内镜鞘外操作进行寰枕减压术是微侵袭神经外科技术的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人工脑膜的应用对去骨瓣减压术患者术后颅内感染风险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行去骨瓣减压术的患者57例,依据是否应用人工脑膜分为两组,比较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应用人工脑膜的去骨瓣减压术患者(17例)均无术后脑脊液漏发生;与未应用者(40例)相比,其年龄、性别、急诊手术占比、术前气管插管或切开比例、术前GCS评分、术前诊断、手术持续时间、颅内压监护或脑室外引流比例、术后ICU天数、术后气管插管或切开天数以及术后颅内感染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人工脑膜的应用在不伴脑脊液漏的情况下不增加去骨瓣减压术后颅内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手术时喉返神经损伤的神经修复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损伤神经修复治疗。方法对病程 2年以内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损伤声带麻痹 4 2例患者行单侧损伤神经减压 8例、颈袢喉返神经吻合 2 1例、喉返神经端端吻合 6例 ,双侧损伤膈神经移植联合术 7例 (一侧膈神经移植 ,另一侧行神经减压 2例、神经肌蒂植入术 5例 )。手术前后喉镜、嗓音声学参数、肌电图检查等评价手术效果。结果单侧损伤神经减压组病程 4个月内 5例恢复了正常的声带运动功能 ,4个月以内 1例、4个月以上 2例及颈袢吻合组、喉返神经端端吻合组则未恢复声带运动 ,但上述 3种术式均能使喉内收肌获有效的再神经支配 ,发音时声门闭合良好 ,嗓音恢复正常。双侧损伤膈神经移植术侧恢复明显吸气性声带外展功能 6例 ;其中2例对侧神经减压恢复了正常的声带运动功能 ,4例对侧肌蒂埋植术仅 2例轻微外展 ,获肌电图检查的证实 ,这些患者均顺利拔管。 1例双侧均无外展。结论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损伤以神经减压效果最佳 ;颈袢吻合也能有效地恢复喉的发音功能 ;膈神经移植术治疗双侧损伤较肌蒂植入术效果更满意 ;喉神经修复术式选择应根据病程、神经损伤程度、类型而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颅骨修补术对颅脑创伤后大骨瓣减压术后对侧硬膜下积液的影响。方法回顾本院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收住的9例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对侧硬膜下积液的病患,6例直接行颅骨修补术,2例行颅钻孔积液外引流术后行颅骨修补术,1例外引流术后积液复发予行Ommaya储液囊植入术后再行颅骨修补。结果本组9例在颅骨修补术后1个月,8例患者积液已完全吸收,1例明显减少。结论颅骨修补术对颅脑创伤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对侧硬膜下积液具有明确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无效的原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无效的原因。方法 对23例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无效的面肌痉挛患者行再次手术,发现责任血管判断失误致主要压迫血管遗漏7例;减压棉片插入位置不当,血管襻未离开面神经根部9例;减压材料选择及操作方法错误5例;责任血管粗大弯曲,而减压棉片过小致血管复位2例。结果 经第2次手术后21例患者症状立即消失,2例面部仍抽搐者分别在术后2周和6周后消失。第2次术后所有患者经1.0~6.0年随访(平均3.4年),无一例症状复发。结论 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的有效方法,准确判断责任血管和正确减压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脊髓型颈椎病不同术式疗效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目的:研究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术式选择和手术疗效。方法:对96例病变较严重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临床和影像学表现,选择性实施不同的颈前路和颈后路减压术,前路减压中单平面减压植骨术46例,多平面环锯减压植骨术10例,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术12例。25例植骨后采用带锁钢板固定。后路减压中半椎板切除减压术6例,全椎板切除减压术5例,椎板成形术2例。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与后路减压术分期施行12例,前路减压植骨加带锁钢板固定同时行后路减压者3例。结果:随访6个月-6.5年,平均2.4年。术后神经功能评定,根据我国40分评分法平均提高5分,最高提高12分。结论:颈前路减压术是治疗严重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术式,部分伴有严重椎管狭窄者需要行后路减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预防心外ICU术后患者发生压疮,为临床减压床垫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将心外ICU 160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使用交替式减压床垫,观察组使用自动压力交替床垫,其他护理措施相同,观察术后住ICU期间压疮发生率和分期。结果对照组压疮发生率(16.25%)显著高于观察组(5.00%)(P0.05)。结论自动压力交替减压床垫预防压疮效果优于交替式减压床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Ommaya囊置入外引流加枕下去骨瓣减压治疗大面积小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回顾总结本院2005年9月至2013年1月对11例大面积小脑梗死行Ommaya囊置入外引流加枕下去骨瓣减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术后存活9例,死亡2例。9例存活者术后24小时清醒3例,24~72小时清醒4例,3天~2周清醒1例。随访6月~1年,7例未遗留严重后遗症,生活能自理,1例术后长期卧床,1例脑干梗死患者植物生存状态。1例双侧大面积小脑梗塞患者及1例合并脑干梗死患者死亡。主要并发症为肺部感染、后枕部皮下积液,7例存活者出现肺部感染,1例行气管切开,后枕部皮下积液1例。未出现颅内感染并发症。结论对有意识障碍的大面积小脑梗死伴有脑积水,采用枕下去骨板减压术+Ommaya囊置入外引流能引流时间更长,减少二次手术机会,并能有效降低颅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正>本院2004年3月至2009年9月发现14例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对侧出现进展型硬膜下积液,采用颞肌下Ommaya囊置入术,术后行反复穿刺抽吸或外引流术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男9例,女5例;年龄14~70岁,平均38.3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症腰神经卡压症术中行神经根鞘膜切开减压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术前有严重肢端麻木和剧烈根性疼痛的腰神经卡压症46例,行神经外压迫解除后切开神经根鞘膜减压。结果22例术后24h内症状完全消失,24例术后15d内症状完全消失,平均治愈时间为6d。结论神经外压迫解除后切开神经鞘膜减压能显著缓解重症腰神经卡压症状,加速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伤性大面积脑梗塞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4例外伤性大面积脑梗塞的手术时机、术式、疗效进行分析。其中5例行外减压;9例行内、外减压。结果14例患者全部存活,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减压术是治疗外伤性大面积脑梗塞的重要救命措施,但要把握手术时机和术式,术前强力脱水后瞳孔回缩的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AF钉间接减压复位治疗胸腰椎重度爆裂骨折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AF钉间接减压治疗重度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5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用间接减压复位内固定植骨术。结果: 随访6个月~9年, 平均3. 5年。伤椎高度由术前的40%恢复到术后的95%, 椎管狭窄指数术前平均2, 术后平均<1。术后除12例全瘫病例无神经功能恢复外, 不完全截瘫患者, 术后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 均有Ⅰ级以上恢复。结论: AF钉系统具有操作简单、固定可靠, 能有效的间接减压, 并能很好的恢复脊柱的解剖序列, 是一种治疗重度胸腰椎爆裂骨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腹膜后腹腔镜治疗复杂性肾囊肿21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评价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复杂性肾囊肿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为21例复杂性肾囊肿患者施行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0例患者顺利完成腹膜后腹腔镜去顶减压术,手术时间30~120min,平均50min;术中出血10~100ml,平均30ml;术后住院3...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内减压联合关节外囊肿切除术治疗半月板旁型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3年9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49例有症状的半月板旁型囊肿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关节镜下内减压联合关节外囊肿切除术的27例(男19例,女8例)纳入观察组,行关节镜下内减压术的22例(男13例,女9例)纳入对照组。采用Lysholm评分和Glasgow评定法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观察组随访(26.7±13.4)个月,术前及末次随访的Lysholm评分分别为(61.4±7.6)分、(93.6±3.3)分,Glasgow评定结果:优25例,良2例。对照组随访(28.7±15.2)个月,术前及末次随访的Lysholm评分分别为(60.6±8.0)分、(88.6±4.3)分,Glasgow评定结果:优14例,良6例,一般2例。观察组的Lysholm评分和Glasgow评定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囊肿无复发,对照组囊肿复发2例。结论关节镜下内减压联合关节外囊肿切除术是手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旁型囊肿的有效方法,相对关节镜下囊内减压术,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术后减压对侧硬膜下积液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经治的一侧大骨瓣减压术后出现减压对侧硬膜下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21例患者出现大骨瓣减压术后减压对侧的硬膜下积液患者,出现颅骨缺损处骨窗膨隆15例,头痛7例,呕吐5例,意识障碍加重5例,癫痫2例。其中,12例患者通过保守治疗硬膜下积液吸收;3例患者在行颅骨修补后,积液消失;2例患者通过腰大池持续引流治愈;4例患者行硬膜下积液钻孔术,仅1例术后积液消失,另外3例积液硬膜下引流管拔除后积液复发,其中1例因耐药菌颅内感染造成死亡,1例患者积液转化慢性硬膜下血肿再次钻孔引流后治愈,1例行硬膜下腔-腹腔分流术后治愈。结论大骨瓣减压术后减压对侧硬膜下积液患者整体预后较好。大多数患者能够通过保守治疗治愈,当保守治疗无效而患者存在严重临床症状或影像学有明确占位效应时,因通过外科手段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不同颈椎后路减压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及其可能的原因,探讨C4、5椎间孔减压对C5神经根麻痹的预防作用。[方法]将2005年6月~2012年5月行颈椎后路减压术的131例颈椎疾病患者纳入研究,男86例,女45例;平均年龄(58.3±10.9)岁。其中行椎管扩大成形术63例,行椎板切除减压术68例;此外,67例患者行单纯颈椎后路减压术(A组),64例患者接受颈椎后路减压术并双侧椎间孔减压术(B组)。对行椎管扩大成形术患者与行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术患者术前术后的临床资料、术前影像学资料和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进行评估,同时对A、B组术前术后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和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12~54个月,平均(23.4±8.8)个月,131例患者中共有9例发生术后C5神经根麻痹,总体发生率为6.9%。行椎管扩大成形术患者中,3例发生C5神经根麻痹(4.8%);行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术的患者中有6例发生C5神经根麻痹(8.8%)。两种术式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8例患者发生C5神经根麻痹(11.9%),B组有1例患者发生C5神经根麻痹(1.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结论]颈椎后路减压术后C5神经根麻痹有一定的发生率,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术发生率相对较高,但两种方法并无统计学差异;加行C4、5椎间孔减压术可降低颈椎后路减压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后路开窗减压与非减压手术治疗无神经症状椎管内占位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符合选择标准的97例椎管受压占椎管面积1/3~1/2的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采用后路开窗减压手术51例(减压组),采用后路非减压手术46例(非减压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受伤节段、胸腰椎损伤分类及严重程度评分(TLICS)、合并伤、受伤至手术时间以及术前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后凸Cobb角、椎管受压占椎管面积百分比、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前、术后3 d及术后1年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后凸Cobb角、椎管受压占椎管面积百分比及VAS评分、ODI、JOA评分。结果非减压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减压组(P0.05);两组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压组有4例发生术后脑脊液漏,经保守治疗后治愈;两组切口均Ⅰ期愈合,均未发生神经损伤、切口感染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18个月,平均11.7个月。两组椎体高度恢复满意,均无继发后凸畸形及继发神经症状加重。两组术后3 d及1年各影像学指标及疗效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椎管受压占椎管面积百分比、VAS评分、ODI均显著低于术后3 d(P0.05),JOA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后3 d(P0.05);术后1年伤椎前缘相对高度非减压组显著高于术后3 d(P0.05),减压组与术后3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术后3 d非减压组椎管受压占椎管面积百分比及JOA评分高于减压组,VAS评分和ODI显著低于减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后路开窗减压手术相比,后路非减压手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等优点;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情况下,后路非减压手术是治疗椎管内占位达椎管面积1/3~1/2的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