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淦教授是全国第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上海市首届名中医,从事中因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余载,对于消化系统疾病诊治有着丰富的经验,尤精于各种慢性胃炎、胃肠功能性疾病的治疗以及消化道肿瘤术后调理,笔者有幸侍诊学习,获益颇丰,现就其治疗慢性胃病的经验及特色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张晓雷 《光明中医》2011,26(9):1886-1886
慢性胃病系临床常见及多发疾病,也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为"胃痛、痞满、恶心、呕吐"等中医病名的统称。临床表现纷繁复杂。中医认为本病病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治疗上多遵循脏腑辨证而施治。  相似文献   

3.
张志远老师认为外感邪气、饮食不节、情志内伤是慢性胃病的主要发病原因,升降失常、气运不达为主要病机,气滞、湿热是关键病理因素,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病性是本虚标实、寒热错杂。张志远认为胃病患者久病伤阳、伤阴、易致瘀,治疗上遵调理升降、健脾和胃之大法,同时针对兼夹病机提出疏泄郁气,和中养胃、寒热并用,疏补同开的治疗方法。张老师认为,慢性胃病反复发作,发作期与恢复期往往交替出现,故论治胃病谨遵治脾必知其欲升,治胃必知其欲降。张老师临证用药特点:寒热兼苦辛、缓肝兼益胃、清补不壅塞、甘润益胃阴、慎用攻下药。  相似文献   

4.
慢性胃病,包括慢性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癌等,是一类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病证,临床表现有嗳气泛酸、恶心呕吐、腹胀腹痛、食欲下降、腹泻便秘等。《素问》曰"胃不和则寐不安",即所谓子病及母,脾胃脏器出现病变,影响及心,导致不寐。可见患有胃病的人往往都伴有失眠的情况。人的睡眠依靠人体"阴平阳秘"保持正常,阴阳之气自然而又规律的转化是睡眠的重要保障。生理条件下,脏腑调和,气血充足,心有所养,心血得静,卫阳入于阴而寐"[1]。治病求本,通过治疗慢性胃病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所谓"胃和寐安"。  相似文献   

5.
周畅  徐云生  熊杰  陈孝银 《新中医》2012,(10):143-144
在中医学理论中,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和体现,神的物质基础是气血精微。《灵枢·平人绝谷》曰:“神者,水谷之精气也。”《素问·八正神明论》载:“养神者,必知形之肥瘦,荣卫气血之盛衰。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  相似文献   

6.
介绍夏翔教授治疗慢性胃病的临床经验。慢性胃病病机复杂,虚中有实,寒热错杂;治疗应通补结合,寒热并投,总以脾胃之强弱为度,以平为期。并介绍临床常用的药对。  相似文献   

7.
杨春波主任系国家级名老中医,现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委员会会长,涉足杏林业已六十余载,学验俱丰,擅治内科杂病,尤擅脾胃病,笔者有幸随诊左右,受益匪浅,现将杨老治疗慢性胃炎经验,总结如下。1荡邪首推清化《素问·至真要大论》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杨老认为每种疾病发病之始皆因正气虚弱,但针对具体某一疾病,又因为病程不同  相似文献   

8.
徐景藩教授诊治脾胃病用药经验拾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景藩教授从医近60年.学验俱丰.尤其在诊治脾胃病方面经验独到.归纳出杏蔻橘桔开泄法、养血柔肝用归芍、疏养和中麦谷芽这三条基本用药经验.徐老认为开泄法也属于“苦辛通降”之范畴,既有通降中焦胃府之功,又兼宣畅上焦肺气之效;而对于肝胃阴血亏虚者,常以当归、白芍同用,二药合用,养血柔肝.滋润胃腑,辛而不过散,酸而不过收;对于胃炎、胃溃疡辨证属脾胃气虚证或胃阴不足证者,临床当选用补益脾胃或滋阴养胃剂,并配麦芽、谷芽使补中寓消,补而防滞.符合“通补”的原则临床验之多获佳效。  相似文献   

9.
李玉奇教授辨治慢性胃病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国著名中医专家,辽宁中医院原院长硕士生导师李玉奇教授,近50年来,专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癌前病变、消化性溃疡的研究,在辨证治疗慢性胃病方面积累了独特的经验,现将随师临诊期间所学,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刘沈林是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名中医、江苏吴门学派学术继承人及带头人之一、江苏省"135医学重点学科"中医消化临床医学中心学术带头人,师从全国著名脾胃病专家、吴门医派传人徐景藩教授学习多年,尽得薪传。刘师擅治脾胃病及消化道肿瘤,其论治之学术思想立意中焦,重后天之本;临证强调“识证之能力、辨证之准确”,紧扣疾病本质;其治疗慢性脾胃病,重视顾护脾胃阳气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黄荣宗教授从医执教数十年,学验俱丰,临床善疗胃病,愈者无数。笔者将跟随老师临证所得整理成文,以资领悟黄教授治胃病之方法。1辨证要准慢性胃病约2/3属浅表性胃炎,1/3属萎缩性胃炎。临床以胃脘胀痛,嗳气吞酸,咽部梗塞,胸中闷痛,胃内烧灼,善饥易饱,体重渐轻,面色无华  相似文献   

12.
李乾构,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国家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笔者有幸随师临诊,获益良多,兹将李老治疗慢性胃病学术思想及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3.
林教授从事脾胃病研究近30年,认为辨治慢性胃病需要认识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胃的生理特点是胃气以降为顺,胃腑以通为用,胃病无论其临床表现如何,从胃本身来说基本的病机仍是胃失和降,胃腑失通。二足胃为燥土,脾为润土;胃气以降为用,而脾气则是以升为顺,两者关系相辅相成,相互为用,相互影响。三是胃病除了与脾胃有关外。四是从病邪的角度分析,影响胃病发病与发展的因素大致和湿、滞、瘀等有较大的关系。林寿宁教授在临证时结合以上几方面问题综合考虑,对慢性胃病常见证候的辨治作了归纳,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刘永年治疗慢性胃病临床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学苏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6):I0001-I0001
刘永年教授是南京市中医院国家级名中医,从医40余载,学验俱丰,擅于治疗风湿、脾胃、心脑血管等各科疑难杂病。慢性胃病是临床常见、多发的慢性病,中医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刘老在治疗慢性胃病方面造诣颇深,现将其治疗慢性胃病的临床经验及其一二,介绍如下:1以降促升,治疗胃下垂中  相似文献   

15.
柯干主任医师是一位学验俱丰的名老中医。他从医40余年,集临床、教、研经验于一体,医术精堪,经验丰富,临证思路开阔,辨治思路清晰,善将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研究融会贯通,尤其在慢性乙型肝炎方面有其独特的经验,临床疗效十分显著。笔者随师3年,现结合老师临床诊治慢性乙型肝炎的典型病例及平时的授课笔记,总结其治疗本病的独特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16.
慢性胃病中医分型与HP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蔡子鸿  洪清娴  肖冰 《中医杂志》2003,44(4):290-292
目的:观察慢性胃病中医分型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慢性胃病206例,按中医辨证标准分型,采用1分钟快速尿素酶试验法和^14C—尿素呼气试验法两种方法检测HP,井观察HP感染对不同中医证型、不同性别、年龄、病程之间的关系。结果:HP感染与年龄、性别、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两种方法检查HP感染的符合比例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但HP感染在不同证型的比较方面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认为HP感染与中医分型存在一定相关性,并对采用中西药治疗本病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一般认为,慢性胃炎主要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自身免疫、胆汁反流等因素有关。为了探讨HP感染与慢性胃炎中医证型的关系,我们对HP感染与慢性胃病的中医分型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张素清教授诊治糖尿病经验拾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素清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对遗传性糖尿病的病因认识,舌诊在糖尿病早、中、晚期不同变化规律,脉诊在病闰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糖尿病辨证分型及经验用药等方面,于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均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9.
胃病甚为常见。现代中医内科,多针对胃病所出现的主症不同,分为呕吐、胃痛等类,以进行辨证施治。实际在临床上胃病总是以一症为主、数症并见,故其异病同治现象极为多见。若以病机为纲,可将其病因、主症、治法概括为“六因”、“八症”“十法”,则繁中求简。  相似文献   

20.
吴生元教授辨治脾胃病临床经验有四:疏肝为要,土木同调,用自拟柴胡疏肝汤;健脾醒胃,芳香化浊,投加味香砂六君汤;和胃降逆,以降为顺,选丁香柿蒂汤加味;重视脾阳,益火暖土贯穿始终。吴老辨治脾胃病最大的特点是以中医的整体观为指导,提纲挈领,执简驭繁,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