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镜下气囊扩张治疗食管贲门失弛缓症1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勇  任惠  谭诗云 《疑难病杂志》2009,8(11):686-687
<正>食管贲门失弛缓症又称为贲门痉挛或巨食管症,是一种食管神经肌肉功能失调疾病,目前认为治疗效果较好的方法为气囊扩张。我院于2006年8月—2008年8月采用内镜下气囊扩张治疗食管贲门失弛缓症19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用空气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方法采用气囊扩张器在内镜下治疗3-5次,扩张后随访2年,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15例经气囊扩张治疗后。症状消失12例,合并穿孔1例,2年后症状复发者2例。结论经内镜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疗效较好。与外科Heller手术比较,其治疗后抗胃食管返流明显优于Heller手术,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阐述BelseyMarkⅣ手术的解剖学原理,探讨贲门失弛缓症,食管裂孔疝,返流性食管炎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和最佳的治疗选择。方法:通过对1例食管裂孔疝伴重度返流性食管炎及5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术前症状、术中解剖特征,术后随访结果的综合分析,对手术的合理性,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重度返流性食管为的镜下食管粘膜恢复正常,贲门失弛缓症手术后患者梗噎,返酸,灼痛等症状完全消失,体重恢复正常,结论:BelseyMarkⅣ手术不但能解除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梗阻症状,同时由于可靠的抗返流机制,避免了单纯扩张或Heller手术引起的术后返流性食管炎,对于食管裂孔疝,返流性食管炎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贲门失弛缓症为原发性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因下食管括约肌松弛障碍所致,症状顽固,药物治疗多难以奏效。近年来,我科采用内镜下自制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孙淑芳  毛成银 《中原医刊》2005,32(13):12-13
目的 探讨食管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了16例食管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资料。结果内科保守治疗16例,痊愈3例,治愈率18.8%;行球囊扩张术13例,痊愈8例,治愈率62%;手术治疗3例,痊愈3例,痊愈率100%。结论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内科保守治疗有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食管扩张治疗安全有效;手术治疗远期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6.
贲门失弛缓症是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食管缺乏蠕动,食管下端括约肌高压致使吞咽动作的反应减弱。一般保守治疗难以奏效。我院自2000年4月~2004年2月对15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内镜引导直视气囊扩张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就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焦红梅  谢鹏雁 《中国医刊》2003,38(10):17-18
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目的是降低LES压力 ,缓解吞咽困难和预防不可逆的食管损伤。目前该病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肉毒毒素注射、气囊扩张和外科手术。2 0 0 1年美国学者Richter比较了贲门失弛缓症的几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和费用 ,推荐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经济实用方案 :适宜行手术的有症状患者可根据医师的建议和经验 ,选择分级气囊扩张或腹腔镜Heller术 ;气囊扩张治疗无效者应行肌切开术 ;对于不宜行手术者 ,开始可注射肉毒毒素 ,无效者用硝苯地平和硝酸异山梨酯可能有效 ;巨食管 (乙状食管 ,直径大于 8cm)或LES压力低而有持续症状的患者可…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食管狭窄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贲门失弛缓症18例,术前护理、术中内镜下采用冠状动脉球囊(OTW球囊)扩张,术后护理。结果:18例患者均扩张成功,所有患者吞咽困难明显缓解或消失。结论:食管狭窄扩张术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有效地术前、术后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气囊导管狭窄扩张器,治疗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方法对8例食管贲门失弛缓症病人。经胃镜引导插入气囊导管狭窄扩张器至狭窄部位,缓慢向气囊注气,压力达250~300kPa,气囊直径扩至3.2cm。结论内镜下气囊扩张治疗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用空气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方法采用气囊扩张器在内镜下治疗3-5次,扩张后随访2年,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 15例经气囊扩张治疗后,症状消失12例,合并穿孔1例,2年后症状复发者2例.结论经内镜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疗效较好,与外科Heller手术比较,其治疗后抗胃食管返流明显优于Heller手术[1],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1.
梁波 《海南医学》2005,16(6):133-134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以下食管括约肌(LES)张力增高,食管正常蠕动消失,LES和贲门对吞咽动作的松驰反应障碍为特征,病因目前仍尚未明确,可能与基因遗传,自身免疫,病毒感染及食管肌问神经丛有关。现有治疗手段尚未能完全恢复食管正常运动功能,主要通过药物治疗,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贲门扩张及手术括约肌切除治疗来松弛LES,降低其周围压力,从而缓解症状。本文就近年来贲门失弛缓症基础研究及治疗的一些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贲门失弛缓症是吞咽时食管体部无蠕动,贲门括约肌弛缓不良。本病的治疗方法甚多,1898年Russel氏首先用气囊扩张治疗。1915年Heity改用泵囊扩张。1913年Heller设计将食管肌层纵行切开直至粘膜膨出,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报道用带有血管的膈肌瓣翻转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食管-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治疗.方法 分析回顾食管-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表现,研究临床治疗效果.结论 药物治疗效果一般,手术是目前治疗食管-贲门失弛缓症获得长期疗效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探讨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临床内科治疗方法。方法:选取临床80例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采取药物治疗,食管引流,扩张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临床治疗效果满意,贲门失弛缓症的患者近期疗效达100%。结论:通过治疗降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解除LES失弛缓,以便食物顺利通过食管进入胃腔。  相似文献   

15.
贲门失弛缓症的外科治疗开始于19世纪末,食管贲门黏膜外肌层切开术目前仍是贲门失弛缓症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自2007年1月-2009年8月应用电视胸腔镜食管肌层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32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以食管下段括约机失弛缓为特征,其病因不明,但大多数学者[1-2]认为贲门失弛缓症属于神经源性疾病.贲门失弛缓症对患者的机体及精神均造成一定的危害[3],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治疗成功的保证.2007~2012年,我院收治贲门失弛缓症患者6例,成功地进行了Heller′s手术加胃底折叠术,同时在细致周到的围手术期护理下,患者较快地痊愈.现就围手术期的护理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17.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又称食管贲门痉挛症巨食管症。它是食管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引起的贲门不能弛缓、食管张力和蠕动减低及食管扩张。临床上以胸骨下或中上腹疼痛、吞咽困难及食物反流等为其特征。由于食物潴留,食管近端的扩张、肥厚、局部粘膜充血水肿,溃疡糜烂或癌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运用气囊导管狭窄扩张器,治疗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方法 对8例食管贲门失弛缓症病人,经胃镜引导插入气囊导管狭窄扩张器至狭窄部位,缓慢向气囊注气,压力达250~300kPa,气囊直径扩至3.2cm。结论 内镜下气囊扩张治疗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贲门失弛缓症为一种迄今病因尚未阐明的疾病,过去曾称为贲门痉挛。其特点是食管下端及贲门部不能松弛,以致上部食管高度扩张所引起的慢性食管梗阻性疾病。本病女性较多,以20-40岁较常见。[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儿童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2016年3月确诊的21例贲门失弛缓症患儿的临床表现、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 男15例,女6例,就诊时年龄7个月至16岁9月,病程40 d至4年,呕吐和吞咽困难是最多见的症状,其次为咳嗽、反酸、胸骨后疼痛、体重增长缓慢等.根据临床表现,结合消化道造影、电子胃镜、食管高分辨测压等诊断,治疗包括口服硝苯地平、胃镜下食管球囊扩张术和经口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POEM)、开胸及腹腔镜下食管下段肌层切开术(Heller手术).结论 消化道造影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食管高分辨测压可对本病进行分型和手术疗效评估,腹腔镜下Heller手术+胃底折叠术和POEM术损伤小、恢复快、手术效果显著,是本病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