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ACS主要发病机制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血小板激活和凝血酶的形成,最终导致血栓形成.目前抗血小板治疗和抗凝治疗是ACS患者抗栓治疗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广泛应用,ACS患者PCI围手术期抗栓药物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备受关注.本文就ACS患者有关接受PCI前后的抗血小板治疗策略的一些大型临床试验及抗血小板药物在当今早期侵入性冠状动脉治疗时代中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回顾分析血小板二磷酸腺苷受体阻断剂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大型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明确噻氯匹定和氯吡格雷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二级预防药物,其疗效至少与阿司匹林相当。适用于阿司匹林过敏或有胃肠道禁忌证而不能耐受阿司匹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而且,与噻氯匹定相比,应优先选用氯吡格雷,因为后者能迅速抑制血小板,对患者可能更安全。  相似文献   

3.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导致血栓形成的心脏急性缺血综合征。抗血小板治疗是治疗ACS的关键策略,尽管当前已取得一定成功,但仍存在局限性,如血栓复发和出血等副作用,这限制了药物的长期使用。未来的抗血小板治疗可能通过针对参与血小板功能的新型靶点的拮抗作用,实现更有效或更安全的治疗方法。本文重点介绍了具有潜力的靶点抑制剂,包括糖蛋白VI(glycoprotein VI,GPVI)、蛋白酶激活受体(PAR)-4、GPIb、5-羟色胺受体亚型2A(5-HT2A)、蛋白二硫异构酶、p选择素和磷酸肌醇3-激酶β的抑制剂。  相似文献   

4.
刘兆平  霍勇 《中国新药杂志》2012,(15):1749-1751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中,抗血小板药物至关重要。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是目前的标准方案。为了获得更有效的抗血小板治疗效果,同时减少、或者至少不增加出血的风险,仍在进行不断的探索。对于既有药物全新用药方案以及新的ADP受体拮抗剂的评价获得了一定的进展,而若干类全新作用机制的药物多处于I期或II期临床试验阶段,距离临床应用还有不短的距离。  相似文献   

5.
谢扬  饶邦复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2):1067-1068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是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引起血栓形成所致的心脏急性缺血综合征。ACS包括无ST段抬高的ACS,又称不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主要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无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非Q波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的ACS(Q波心肌梗死)以及心源性猝死。这种分类的意义在于:(1)有无ST段抬高的两类病人的干预对策不同。(2)体现了早期积极主动干预的新对策,强调应争取在Q波出现之前干预。(3)对UA进一步重视。1ACS的发病机理不稳定斑块从形态学上看,纤维帽薄,其下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小板聚集率指导的抗血小板药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近期和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唐山市协和医院收治的92例拟行PCI...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联抗血小板(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ACS患者65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简称治疗组)32例,单药抗血小板对照组(阿司匹林,简称对照组)33例,治疗后24周为观察终点,观察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及严重事件。结果与单药抗血小板比较,双联抗血小板患者预后更佳。结论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需贯穿ACS治疗始终,有助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李延林 《上海医药》2009,30(11):489-49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或损伤,常发生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或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患者,可诱发血小板的激活和血栓的形成,从而导致心肌梗死或心源性猝死。血小板表面糖蛋白Ⅱb/Ⅲa受体的激活是激活血小板及最终形成血栓的最后共同途径。由于血小板在斑块破裂后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故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噻氯吡啶类药物或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可以有效地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或PCI术后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不同的抗血小板药物,由于起效时间、作用方式、效能以及花费不同,故在不同疾病状态下,需要选用或联用不同的药物以达到安全、充分有效的抗血小板作用。  相似文献   

9.
~~ACS的抗血小板治疗进展$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心内科@杭靖宇!博士 @郁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三联抗血小板方法(盐酸替罗非班+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0例和三联抗血小板治疗组(实验组)4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三联抗血小板治疗组48h和30d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包括再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等),小出血并发症较对照组稍高,但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大出血并发症均未发生;两组血小板计数均无特殊变化。结论三联抗血小板治疗ACS能进一步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预后,而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天津市新发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二级预防期间抗血小板药物的依从性与持续性,并探究其影响因素.方法:使用天津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30%随机抽样数据库,纳入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间有过≥1次以ACS为主要出院诊断(ICD-10:I20.0,I21,I22),出院后30 d内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与分析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急诊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本文选择了80例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研究,将这些患者按其意愿分为两组,每组40例,PTCA组患者采用急诊介入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之后对比研究这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及两组患者血凝指标。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并发症以及冠状动脉残余狭窄等方面的情况,发现PTCA组患者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急诊介入的治疗方法治疗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与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相比,效果明显,值得在急诊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ACS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抗血小板、抗凝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替罗非班,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①用药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ST均较用药前明显下降,试验组下降更明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及P<0.01);②试验组发生心绞痛恶化、急性心肌梗死,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者均少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源性猝死也较少,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ACS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替罗非班是安全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性别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影响,旨在为不同性别的冠心病患者实施有效的二级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临床上已行PCI治疗的冠状动脉患者482例,对患者的危险因素严格进行评估,根据患者不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进行分组比较。结果造影显示,在罪犯血管上,男性和女性几乎一致,而在病变严重程度上二者更是趋于一致,构成比比较男女无差别,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女性发病年龄尽管晚于男性,但在ACS患者中不同性别的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严重程度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抗血小板药围绕血栓形成机制,对血小板聚集各个环节进行抑制而成为对抗血栓和心血管事件的一线用药,受到临床和患者的青睐,本文总结二磷酸腺苷(ADP)P2Y12受体阻断剂的研究进展与临床评价。方法:采用国内、外文献综述方法。结果与结论:在大量临床研究中,ADP-P2Y12受体阻断剂显示了良好的疗效,其可选择性、不可逆地抑制ADP所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各种临床结果已被多项循证医学的系统研究所证实。对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者,ADP-P2Y12阻断剂可使患者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脑卒中的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含量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透射速率比法测定26例不稳定型的心绞痛患者(UAP组)和2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的CRP水平并测定肌酸激酶(CK),肌酶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同时选择30例体检正常者为对照组。结果 ACS患者CRP的水平和CK,CK-MBLDH呈显著正相关(P〈0.01),三组心脏事件发生率间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CRP水平显著升高,是危险因素,可作为判断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血清铁蛋白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探讨血清铁蛋白与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住院治疗的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00例,选取同期来本院健康查体者100例为对照,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衡量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按照Gensini评分结果将观察组分为轻、中、重度组,应用方差分析比较血清铁蛋白在四组中的分布情况,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Gensini评分与血清铁蛋白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铁蛋白含量(365.44±15.21)ng/m L,显著高于对照组(169.38±12.47)ng/m L,有统计学差异(t=18.64,P<0.05);重度组血清铁蛋白含量(453.68±21.45)ng/m L,显著高于对照组(169.38±12.47)ng/m L,有统计学差异(t=14.78,P<0.05);中度组血清铁蛋白含量(289.21±19.35)ng/m L,显著高于对照组(169.38±12.47)ng/m L,有统计学差异(t=11.98,P<0.05);轻度组血清铁蛋白含量(170.53±13.86)ng/m L,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t=1.74,P>0.05)。以Gensini评分为应变量,以血清铁蛋白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铁蛋白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评分独立相关(回归系数=0.166,标准误=0.077,标准化系数=0.182,t=2.166,P=0.032)。结论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清铁蛋白含量显著增高,并且与其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增高,血清铁蛋白的含量随之增高,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欣维宁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欣维宁(替罗非班)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中山市人民医院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62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符合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两组患者均给予介入治疗常规用药,观察组患者给予替罗非班。观察两组患者TIMI血流Ⅲ级、ST段下降情况、术后心功能、出血并发症。结果观察组TIMI血流Ⅲ级和90min内ST段下降>50%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时应用欣维宁能够显著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和临床治疗效果,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