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5 毫秒
1.
目的:探讨虎眼万年青总皂苷对酒精所致的急性肝损伤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用乙醇回流方法制备虎眼万年青总皂苷;将小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和高、中、低剂量实验组。采用白酒灌胃的方法建立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并给予小鼠虎眼万年青总皂苷进行治疗。检测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力和甘油三酯(TG)水平,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结果:虎眼万年青总皂苷中、高剂量能够明显降低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LT、AST活力(P<0.01),显著降低TG含量(P<0.01),并能够提高小鼠肝脏组织中SOD和GSH-PX活力(P<0.01)。结论:虎眼万年青总皂苷对酒精所致的急性肝损伤小鼠具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何首乌有效成分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乙醇灌胃法复制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模型,爬杆实验检测小鼠的清醒程度,测定血清和肝脏生化指标、病理组织HE染色透射电镜。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不同剂量药物组对小鼠肝损伤的预防作用存在差异显著。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活性、甘油三酯(TG)、总蛋白(TP)含量有显著降低。通过病理组织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何首乌有效成分可显著减少肝细胞内脂滴的聚集,和检测指标一致。结论:何首乌有效成分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具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毛竹笋醇提取物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初步的机制。方法 60只小鼠随机分成6组,即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联苯双脂)组及毛竹笋醇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组以外,其余组小鼠用75%医用酒精勾兑成的25%、35%、45%三个浓度梯度,以每个浓度梯度灌胃5 d,共15 d复制肝损伤模型;同时,不同给药组灌胃相应的药物,空白组和模型组则灌胃等量双蒸水。观察毛竹笋醇提取物对模型小鼠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肝组织细胞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毛竹笋醇提取物均能降低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的ALT,而仅有毛竹笋醇提取物中、低剂量组能降低血清AST。毛竹笋醇提取物高、低剂量组均能升高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SOD且能降低血清MDA。病理组织切片显示,不同浓度的毛竹笋醇提取物均能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结论毛竹笋醇提取物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损伤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灵芝孢子粉对小鼠亚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用56%(V/V)北京二锅头白酒灌胃方法建立小鼠亚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用灵芝孢子粉进行干预,连续灌胃14 d,然后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并进行肝脏病理学检查。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ALT和AST活性显著增加,肝脏呈弥漫的脂肪样变性和炎症性变化。而灵芝孢子粉+酒精组小鼠血清ALT和AST活性与模型组相比显著降低,肝脏病理学改变仅呈局灶性脂肪样变性。结论灵芝孢子粉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田维毅  王文佳  韩洁  王庆学  杨柱 《中成药》2012,34(11):2233-2236
目的探索葛根散等3首解酒方对急性酒精中毒小鼠Caspase3和Caspase8活性的影响。方法以小鼠活动状态和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为参考指标,制备急性酒精中毒小鼠模型,分别给予葛根散、石膏汤、葛花解酲汤水煎剂灌胃干预,检测小鼠肝组织Caspase3/8活性。结果 (1)所有造模小鼠出现嗜睡、步态蹒跚、活性减少、身子发抖等状态,模型对照组小鼠血清ALT、AST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3首解酒方一定剂量组实验小鼠血清ALT、AST水平明显降低(P<0.01),且具有剂量差异性。(2)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Caspase3/8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3首解酒方一定剂量组小鼠肝组织Caspase3或/和Caspase8活性较模型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且具有剂量差异性。(3)Caspase3活性以葛根散大剂量组降低幅度最大,而Caspase8活性则以葛花解酲汤大剂量组降低幅度最大。结论急性酒精中毒小鼠肝组织Caspase3/8活性显著升高,葛根散、石膏汤、葛花解酲汤水煎剂分别对其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这可能是各方抑制肝细胞凋亡、防治酒精性肝损伤的部分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谷草转氨酶同功酶(m-AST)以及谷草转氨酶同功酶与谷草转氨酶比值(m-AST/AST)对酒精性脂肪肝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1例酒精性脂肪肝、73例非酒精性脂肪肝以及56例健康对照的谷草转氨酶同功酶等血清酶和血脂进行测定分析.结果:酒精性脂肪肝(AFLD)组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草转氨酶(AST)、m-AST、m-AST/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酒精性脂肪肝组ALT、AST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酒精性脂肪肝组的m-AST、m-AST/AST、GGT均显著高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组(P<0.01),酒精性脂肪肝组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组的甘油三酯(TG)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但两组之间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的胆周醇(TCH)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清谷草转氨酶同功酶活性测定有助于酒精性脂肪肝肝损伤的评估,与m-AST/AST,GGT联合运用有助于酒精性脂肪肝的诊断及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益肾健脾利湿方对乙硫氨酸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4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脂肪肝模型组、益肾健脾利湿方组和二甲双胍组,每组10只。脂肪肝模型组、益肾健脾利湿方组和二甲双胍组小鼠灌胃DL-乙硫氨酸7 d,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小鼠灌胃相应药物,连续14 d。末次给药后,称定小鼠体质量和肝湿质量,计算其肝系数;并测定小鼠肝脏组织中TC、TG含量和血清中TC、TG、ALT、AST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脂肪肝模型组小鼠肝脏系数显著升高(P0.01);肝脏组织中TC、TG含量显著增加(P0.05,P0.01);血清中TC、TG、ALT、AST含量显著增加(P0.01)。与脂肪肝模型组比较,益肾健脾利湿方组和二甲双胍组小鼠肝脏系数显著降低(P0.01);肝脏组织中TC、TG含量显著降低(P0.01);血清中TC、TG、ALT、AST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益肾健脾利湿方对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降低肝脏组织中TC、TG水平及血清中TC、TG、ALT、AST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杞椇饮乙醇提取物(EEQY)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EE-ZY75、150、300mg/kg组,益肝灵70mg/kg组和模型组,给药的同时,灌胃56度白酒12mL/kg,连续30天。以血清中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作为指标,观察EEZY物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EEZY150、300mg/kg组小鼠血清ALT、AST和MDA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0.01);GSH和SOD的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0.01)。结论:EEZY对酒精性肝功能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对酒精性脂肪肝(AFL)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观察对小鼠抗氧化应激的影响,旨在探讨人参皂苷干预AFL小鼠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清洁级健康SPF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联苯双酯组和人参皂苷大、中、小剂量组,除空白组,其余组给予高脂饲料和酒精建立AFL模型,联苯双酯组给予0.9 mg/kg联苯双酯滴丸灌胃,人参皂苷大、中、小剂量组给予人参皂苷灌胃,剂量分别为15 mg/kg、30 mg/kg、60 mg/kg,空白组与模型组给予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给药4周后,观察小鼠的体质量、肝脏质量、肝脏系数、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瘦素(Leptin)、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全血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水平。结果:1各组的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空白组对比,模型组的肝质量、肝脏系数,血清中TC、TG、LDL-C、ALT、AST、Leptin、TNF-α和肝脏MDA明显升高(P0.01),血清中HDL-C、SOD、GSH-Px、T–AOC水平降低(P0.01);3与模型组对比,人参皂苷各剂量组的肝脏系数、TC、TG、LDL-C、Leptin、TNF-α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人参皂苷小剂量组ALT、AST水平降低(P0.01);人参皂苷大剂量组和中剂量组血清SOD、血清GSH-Px水平升高,肝脏MDA水平降低(P0.01);4与联苯双酯组对比,人参皂苷各剂量组LDL-C水平降低(P0.01),AST较高(P0.05或P0.01);人参皂苷大剂量组小鼠血清Leptin、TNF-α水平降低(P0.01)。结论:人参皂苷对AFL小鼠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人参皂苷具有抗氧化、改善血脂和肝功能、抗氧化应激、降低血清TNF-α和Leptin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葛根素与葛根多肽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ALD)的治疗作用。方法: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水飞蓟宾葡甲胺)和葛根素低、中、高剂量组以及葛根多肽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用市售56°白酒每日1次连续4d灌胃,建立ALD模型,停酒2d,各给药组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灌胃5d,第12日再次给酒,次日取样检测。比较各组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比较各组小鼠肝脏组织损伤评分。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ALT、AST、CHOL含量显著增加(P0.001),HDL、LDL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与模型组比较,水飞蓟宾葡甲胺和葛根素、葛根多肽各剂量均能显著降低模型小鼠血清ALT、AST、CHOL含量(P0.001),葛根素各剂量能显著提高HDL含量(P0.05),葛根素低、高剂量能显著降低LDL含量(P0.05)。高剂量葛根素和葛根多肽降低ALT、AST含量和高剂量葛根素降低CHOL含量效果与阳性药物相比更加显著(P0.05)。模型组小鼠肝脏组织损伤评分明显低于正常组(P0.001),各药物组评分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P0.01,P0.001)。结论:各剂量葛根素、葛根多肽均能改善ALD模型小鼠肝组织损伤,保护小鼠肝组织形态,且呈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1.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士必备的技术,其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危机患儿的痛苦乃至生命,掌握这门过硬的技术,尽量做到一针见血,是儿科护士的天职,也是衡量合格护士的标准之一。本人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已多年,现将这方面的体会做一报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伤寒与温疫的证治特点、《伤寒论》与《温疫论》的篇章结构、张仲景与吴又可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现代医学对出血热与鼠疫的认识,梳理热病证治的发展历史与脉络。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这一中医经典著作,指导临床,疗效显著,活人无数,尤其是对外感热病的发展影响颇深.伤寒学派是以研究或阐述张仲景《伤寒论》辨证论治及理法方药为中心的医学学术群体,该学派学术璀璨,连绵千年.现就以古代此派的形成、发展、争鸣3个阶段进行初步探析,认为其形成于晋唐,发展于宋元,争鸣于明清.  相似文献   

14.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文化大革命爆发的近20年间,是新时期仲景学说研究队伍的形成———发展期。在这一时期,对《伤寒论》原著的注释和校正工作,揭开了新中国教材编写的序幕;对《伤寒论》中一些有代表性问题或关键性字词的考订,是一个特点;对《伤寒杂病论》方法论的研究,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特点。此外,这一时期,对六经的研究逐渐深入;对方证的研究仍是热门话题;对伤寒方中用药规律的研究出现热潮;对张仲景治疗方法原理的研究开始活跃;比较性研究热度不减;专题性研究渐成趋势。  相似文献   

15.
根据“穴位组学概念”的提出,针对针刺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目的在于揭示针刺的生物学基础,阐明针刺的科学性,并对相关针刺处方进行优化,围绕临床针刺治疗手段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标准化与规范化研究,实现针刺科学机理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6.
中药蛇床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姜涛  李慧梁 《中草药》2001,32(2):181-183
概述近年来有关蛇床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百年以来《伤寒论》理论研究述评(之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百年来,公开发表的研究《伤寒论》的学术论文约3万篇,内容涉及张仲景生平事迹、《伤寒论》版本传承、《伤寒论》学术思想和临床应用研究等多个方面。民国时期是近代仲景学术研究的萌芽——发动期,这一时期的文章具有以下时代特点:①期刊和作者群有明显的地域和社团性;②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向;③研究空间不断扩大;④学术争鸣空前活跃。  相似文献   

18.
艾灸足三里在脾胃病的临床疗效肯定,其机制研究也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不断完善。大量研究证明,艾灸足三里促进胃黏膜修复的信号传导是通过神经实现的,其作用机制是系统而复杂的,既可以直接调节胃肠内分泌激素的水平,也可以作用于胃黏膜损伤的信号传导途径上。因此,艾灸足三里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病变及病变的各个阶段都有一定作用,且作用机制不尽相同。据现有研究,对未来艾灸足三里的机制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喘证的一般护理注意调整病室环境、体位与休息、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饮食护理、情志护理;根据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同病异护、异病同护,实施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保障治疗措施的实施,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20.
变应性鼻炎研究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理、流行情况、实验及试验研究、中医药治疗、针灸治疗、治疗前景的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并提出从辨证指标入手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