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目的设计并合成新型具有抗肿瘤活性的2-苯氨基咪唑啉-5-酮类化合物。方法以甘氨酸为起始原料,经环合、Knoevenagel缩合、N-烷基化、S-烷基化、取代5步反应合成2-苯氨基咪唑啉-5-酮类衍生物,并初步考察目标物对H460(人肺癌细胞)、HT29(人结肠癌细胞)以及A549(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结果与结论合成了11个未见文献报道的2-苯氨基咪唑啉-5-酮衍生物,化合物的结构经~1H-NMR、MS谱确证。体外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1c、1e表现出较强的抑制细胞增殖活性,其对试验的3种肿瘤细胞的IC_(50)值分别为0.41、0.38(H460),0.41、0.66(HT29),1.44、0.75(A549)μmol·L~(-1),阳性对照药物顺铂(cisplatin)对3种肿瘤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0.22、0.62、0.35μmol·L~(-1)。初步探讨了目标化合物的构效关系,为进一步结构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设计、合成五元环为咪唑啉-2-酮的CA-4的构象限制类似物,以期得到在体内外具有更好活性的化合物。方法取代苯胺与固体光气反应得取代苯异氰酸酯,不经后处理直接与相应的α-氨基苯乙酮盐酸盐在甲苯存在下回流反应得到3,4-二取代苯基-咪唑啉-2-酮-1-甲酰苯胺和3,4-二取代苯基-咪唑啉-2-酮。经MTT法筛选其对PC-3,A549,HO-8910,Hela,HL60,K562和HL60R瘤株的抗肿瘤活性,并对化合物4y进行了初步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按上法制得36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MS和元素分析确证。结论体外活性测试表明,化合物4y对人白血病具有选择性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为诱导凋亡。  相似文献   

3.
董肖椿  闻韧  郑剑斌 《药学学报》2004,39(4):259-262
目的设计合成eudistomin U及其6位甲氧基/溴取代衍生物和5′位溴取代衍生物并测试其抗肿瘤活性。方法以吲哚-3-甲醛或5-溴-吲哚-3-甲醛和色胺或取代色胺为原料先缩合,再通过Pictet-Spengler反应环合得到四氢-β-咔啉,然后用DDQ脱氢芳构化得到目标化合物。结果合成了eudistomin U及其6位甲氧基/溴取代衍生物和5′位溴取代衍生物,利用核磁共振、质谱、高分辨质谱确认结构。结论合成了海洋生物碱eudistomin U及其一系列衍生物,初步体外抗肿瘤试验结果表明它们均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4.
用2-氯硒基苯甲酰氯和2-氨基-4-芳基噻唑在DMF中闭环制得了9个2-取代噻唑基苯并异硒唑-3(2H)-酮衍生物,并对8种真菌的体外抑菌活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此类化合物对常见深部致病真菌,如白念珠菌、新生隐球菌、申克氏孢子丝菌等有一定的体外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2和3对新生隐球菌的活性分别是对照药氟康唑的4倍和2倍,化合物3和9对裴氏着色真菌的活性均是对照药氟康唑和布替萘芬的2倍.  相似文献   

5.
3-(取代苯基乙烯基)吲哚类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捷  徐莉  徐世平 《药学学报》1999,34(12):908-912
目的:合成一系列以吲哚为母核,具有第三代维甲类结构特征的化合物(3 取代苯基乙烯基吲哚衍生物) ,通过药理筛选寻找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物质。方法:通过Wittig 反应、Wittig Horner 反应和相转移Wittig 反应得到目的物,利用几种药理模型进行抗肿瘤和免疫活性筛选。结果:设计合成了29 个新的3 ( 取代苯基乙烯基) 吲哚化合物,药理筛选结果表明,5 个化合物(9,12,13,15,17) 对HCT 8, KB和Bel7402 细胞株有效,1 个化合物具有较高的增强免疫活性。结论:药理筛选结果表明,其中一些化合物显示了较强的抗肿瘤和增强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设计合成一系列吲哚美辛衍生物并测定其体外抗肿瘤和微管蛋白抑制活性。方法以5-甲氧基-2-甲基-3-吲哚乙酸为起始原料经两步酰化反应合成12个化合物,MTT法检测目标化合物对HT29、A549、Hep-2、MCF-7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同时采用浊度法评价其体外微管蛋白的抑制作用。结果 12种目标化合物均呈现了优于吲哚美辛的体外抗肿瘤作用和微管蛋白抑制活性,其中3位羧基侧链苯乙基取代的化合物12作用于人结肠癌细胞HT29的IC_(50)(2.2μmol)为吲哚美辛的400倍,并且可以干扰微管聚合,其作用于微管蛋白的IC_(50)为5.6μmol。结论改变吲哚美辛1位酰胺和3位羧酸侧链所得的系列衍生物是一类新型的以微管为靶点的抗肿瘤候选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设计和合成了6个2-取代-9-苄基-嘌呤-6-酮衍生物并测试了其对磷酸二酯酶-2的抑制活性,进而研究PDE2酶对该类抑制剂的作用方式。方法以2-氨基-2-氰基乙酰胺为原料先合成5-氨基-4-羰酰胺咪唑类衍生物,接着用微波辅助的方法合成了目标化合物。结果与结论微波辅助的方法大大缩短反应时间,从传统的加热回流20 h缩短到目前的30 min。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2b[9-苄基-2-(3,4-二甲氧基苄基)-1,9-二氢嘌呤-6-酮]有非常明显的抑制活性(IC50=1.35μmol.L-1)。配体和蛋白质对接的结果分析表明,嘌呤-6-酮衍生物同磷酸二酯酶-2的催化区域的结合主要通过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赵翠花  陈奕  丁健  段文虎 《药学学报》2005,40(9):814-819
目的设计和合成新型喹喔啉类抗肿瘤药物。方法以4-氯-2-硝基苯胺为起始原料经取代、还原关环、氧化、和氯代合成了中间体2,7-二氯喹喔啉(7),再在喹喔啉的2位引入不同的取代酚结构单元,合成了一系列共9个新喹喔啉衍生物。结果目标产物利用1H NMR,MS和IR进行结构确认。结论初步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表明,在1×10-4 mol·L-1浓度时,部分目标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和XK469相当。  相似文献   

9.
目的合成新型苯并噻唑衍生物并研究其抗肿瘤活性。方法以3-取代苯胺为原料合成系列2-(芳基哌嗪)乙酰氨基-5-取代-苯并噻唑衍生物,采用MTT法测试了化合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合成了12个新的苯并噻唑衍生物,化合物结构经’H-NMR、ESI-MS和元素分析确证。结论多数目标化合物对5种肿瘤细胞株具抗增殖作用,部分化合物显示出与阳性对照药物5-氟尿嘧啶相当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制备低毒、高抗瘤活性的N<,1>-乙酰氨基-(5-烃基/芳基-1,3,4-噻二唑-2-基)-5-氟尿嘧啶衍生物.方法 以5-氟尿嘧啶为原料,在氢氧化钾的作用下与氯乙酸反应后,与合成的中间体2-氨基-5-取代-1,3,4-噻二唑反应制得目标物,并评价其抗肿瘤活性.结果 和结论 合成了7个未见文献报道的目标物3 a~3 g,并用<'1>HNMR、HRMS、IR确认了结构;目标化合物3 d、3 f和3 g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设计合成3-苯甲酰基-2H-1-苯并吡喃-2-酮衍生物,并评价其抗肿瘤活性。方法 以取代苯乙酮为原料,首先与碳酸二乙酯经Claisen缩合得到相应的取代β-酮酸酯,再与取代水杨醛经Knoevenagel缩合,同时环合得到目标化合物。采用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及人乳腺癌细胞T47D对部分目标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 合成了18个目标化合物,其中13个未见文献报道,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和红外光谱确证。化合物III15对人乳腺癌细胞T47D的抑制活性较强,IC50值为38 μmol.L-1;化合物III1、III2、III15对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的抑制活性较好,IC50值分别为37、36、16 μmol.L-1。结论 3-苯甲酰基-2H-1-苯并吡喃-2-酮衍生物作为新型肿瘤抑制剂,其构效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Fang Z  Yang Z  Xu JF  Wang YL  Wang ZX  Wei P 《药学学报》2011,46(11):1338-1343
在5-氟吲哚-2-酮的母体结构基础上,选用13个已上市或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结构片段,设计合成了11个3-芳香Shiff碱吲哚-2-酮衍生物。11个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1H NMR、MS及元素分析确证。采用MTT法测试所合成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大多数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其中化合物1b、1g、1i及1h的抗癌活性优于或相当于阳性对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设计合成新型替加氟卟啉化合物及其金属络合物,并评价其抗肿瘤活性。方法根据卟啉对肿瘤组织的选择性滞留作用,设计了3个卟啉替加氟化合物及3个金属络合物,并以吡咯和取代苯甲醛为原料经4步反应以满意的收率得到目标化合物。采用MTT法,以替加氟为阳性对照药,评价目标化合物对人结肠癌Lovo细胞株和人肝癌SMCC-7721细胞株的抗肿瘤活性;同时通过裸鼠体内抗肿瘤实验进一步评价金属络合物4b的体内抗肿瘤活性。结果合成了6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其结构经IR、UV-vis、1^H-NMR、MS及元素分析确证;体外活性实验表明,3个卟啉替加氟化合物表现出与替加氟相似的抗肿瘤活性,而3个金属络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却是替加氟的两倍;金属络合物4b的体内肿瘤抑制率达70.4%。结论通过金属卟啉结构单元的引入可明显提高替加氟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合成3,5-二亚苄基哌啶-4-酮类化合物,并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以芳香醛、4-哌啶酮为原料,通过Claisen-Schmidt缩合制备目标化合物。采用MTT法测试目标化合物对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细胞株K562增殖的抑制活性,考察部分化合物对多种肿瘤细胞株的抑制活性。结果与结论 合成了7个未见报道的3,5-二亚苄基哌啶-4-酮类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和MS谱确证;5个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明显强于姜黄素。  相似文献   

15.
二氢黄酮类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设计合成一系列全新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并评价其抗肿瘤活性。方法 以间二甲苯为原料,经硝化、还原、水解、缩合等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采用SRB法、MTT法,以顺铂为阳性对照药,以人肿瘤细胞Bel-7402、HL-60、BGC-823和KB为测试细胞株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 结果与结论 合成了 11 个二氢黄酮类化合物,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质谱、核磁共振氢谱确证。化合物5b、5c、5d、5f、5h对人肿瘤细胞KB具有很好的抑制活性,化合物5f、5h同时也对人肿瘤细胞Bel-7402、BGC-823 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设计并合成新型鬼臼毒素类衍生物。方法 5-甲氧基吲哚与氯代物或酰氯反应得到一位氮取代的5-甲氧基吲哚;其与草酰氯反应,再以4-氨基4-脱氧表鬼臼毒素为原料,经缩合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体外活性采用Hela细胞筛选模型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 合成了7个新化合物,其中化合物7a, 7b 的活性优于阳性对照依托泊苷(etoposide)。  相似文献   

17.
3-取代吲哚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设计合成具有抗肿瘤活性的3-取代吲哚-2-酮类化合物,并对其抗肿瘤活性进行评价.方法以吲哚酮和苯甲醛衍生物在微波辐射条件下进行缩合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用人肝癌HepG2细胞进行抗肿瘤活性检测.结果合成了8个化合物,其中6个未见报道.其结构均经1H-NMR、IR及ESI-MS确证.结论初步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Ⅱe、Ⅱg有较强的活性(IC50值分别为1.4μmol·L-1和1.2μmol·L-1,小于阳性对照药5-Fu).微波辐射技术用于3-取代吲哚酮的合成,能大幅度缩短反应时间,提高收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苦参碱和18α-甘草次酸作为载体对美法仑进行结构拼合,并对其体内外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方法以槐果碱和美法仑为原料,经过加成、酰化反应合成了美法仑衍生物2;以18α-甘草次酸和美法仑为原料,经酯化和酰化反应合成了美法仑衍生物5,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MS、1H-NMR确证,并采用MTT法对其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对体外活性较为显著的化合物2进行小鼠体内试验。结果目标化合物2和5的合成总收率分别为21.3%、18.1%。目标化合物2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明显高于化合物5、18α-甘草次酸、苦参碱和美法仑。体内活性试验中,目标化合物2给药剂量为6、9μmol/kg时对Hep A肿瘤的抑瘤率分别为52.00%、62.12%,而6μmol/kg美法仑的抑制率为39.93%,化合物2的抑瘤效果优于美法仑,尤以高剂量效果最为明显。结论化合物2表现出体外、体内较高的抗肿瘤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苯氧茚酮类衍生物的合成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盛荣  林肖  李静雅  胡永洲 《药学学报》2006,41(2):115-120
目的设计、合成新型的AchE抑制剂。方法在K2CO3和乙腈存在下,将2-溴-5,6-二甲氧基-1-茚酮与多种胺烷基苯酚缩合得到一系列苯氧茚酮类衍生物,并采用改进的Ellman方法研究它们的体外AchE和BchE抑制活性。结果合成了16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化合物8a~p,结构经IR,1H NMR,MS及元素分析确证。初步体外AchE,BchE抑制活性试验表明,绝大部分化合物都显示出良好的抑制AchE活性,其中8h的IC50为50.0 nmol·L-1,与石杉碱甲相近(IC50=53.0 nmol·L-1);而所有化合物基本都无BchE抑制活性。结论该类衍生物具有较强的AchE抑制活性,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