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大肠杆菌O157∶H7(O157∶H7)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一个主要菌型。美国于 1982年发现O157∶H7引起出血性肠炎暴发 ,我国于 1986年从病人标本中检出O157∶H7[1] 。 1996年日本发生的O157∶H7引起的暴发、流行 ,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2 ] 。O157∶H7被确认为一种新型的肠道致病菌 ,成为近年来食品卫生、饮水卫生和流行病学领域最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3 ] 。我国于 1997年建立了全国O157∶H7监测网络 ,主要进行该菌的分离工作[1] 。近年来逐渐将分子生物学技术 ,如核酸探针杂交、PCR等技术用于O157∶H7的检测与鉴定。本文对O15…  相似文献   

2.
O157∶H7大肠杆菌是引起人类出血性结肠炎的主要致病菌。自 1982年美国发现此致病菌以来 ,国内也陆续从不同样品检出该致病菌。我们于 2 0 0 1年 9月 14日从奉化市人民医院肠道门诊腹泻病人粪便中检出一株O157∶H7大肠杆菌 ,这在我省还是首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流行病  相似文献   

3.
O157:H7大肠杆菌是引起人类出血性结肠炎的主要致病菌菌.自1982年美国发现此致病菌以来,国内陆续在腹泻病人粪便和禽畜粪便中检出该致病菌.我们于1998年8月起对三明市区的各类污水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1株大肠埃希菌O157∶H45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0年 8月 ,我们用免疫磁珠法 (IMS)对动物粪便分离O15 7∶H45调查中 ,从鸭粪中分离出 1株大肠埃希菌O15 7∶H45菌株。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免疫磁珠、新生霉素 (Sigma公司产品 )、头孢克肟 (cefixime)、chromagarKO15 7琼脂 ,均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研所提供 ;出血性大肠血清 ,由卫生部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1.2 方法 将鸭粪便 5g加入到 5 0mlmEc增菌培养液中 ,37℃振动培养 6h。用IMS法捕获E .coliO15 7。用CT -SMAC平板分离 ,经 37℃培养 18h。挑取可疑菌落 5~ 2 0个…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制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EHEC)O157∶H7增菌培养基 ,以提高感染人群和污染标本中O157∶H7的检出率。 [方法 ]以实验室常用方法测定研制的增菌培养基N mEHEC中胆盐、新生霉素的最佳用量及培养时间 ;比较N mEHEC与文献采用的N mEC对粪便模拟标本 (大便悬液 不同浓度O157∶H7菌悬液 )中O157∶H7的检出率。 [结果 ]N mEHEC中胆盐用量以 8 0g/L ,新生霉素用量 2 0mg/L ,37℃培养 16~ 2 4h为宜。N mEHEC对模拟标本中的非目的菌 (正常大便悬液中的细菌 )和目的菌 (O157∶H7)之比为 90∶1和 90 0∶1时检出率均为 10 0 % ,9× 10 3∶1和 9× 10 4∶1时为 81 3%和 5 0 % ;而N mEC在 90∶1时检出率为 10 0 % ,90 0∶1、9× 10 3∶1时分别为 5 0 %、6 43% ,9× 10 4∶1时则未检出。两种增菌培养基在培养前只有 90∶1时可以检出 ,其检出率分别为 75 %和 78 1%。 [结论 ]N mEHEC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增菌作用 ,适用于感染人群和污染标本O157∶H7的增菌。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医院污水中肠道致病菌存在情况,我们于1989年对济南市各医院进行了沙门氏菌、志贺氏菌、EIEC、EPEC、ETEC、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和孤菌的检测工作。 沙门氏菌采用PBP前增菌和SFM、R_(19)两种选择性增菌法;经沉淀集菌分离培养。 耶尔森氏菌的检测:取样品100ml置无菌瓶中放4℃冰箱,增菌三周后,加入10%无水Na_2CO_30.4ml及10%Fe_2(SO_4)_30.35ml,摇匀后静置1小时取沉淀10ml加入10%KOH0.5ml,混匀立即接种SS平皿25℃培养24小时,分纯接种尿素和进  相似文献   

7.
O157∶H7大肠杆菌是致泻大肠杆菌中的一个重要血清型 ,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新的食源性疾病病原菌 (WHO ,1997)。90年代 ,欧、美及日本等国多次暴发由该菌引起的出血性肠炎。近年来 ,我国也加强了对该菌的研究和监测工作。卫生部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已多次部署在全国加强O157∶H7大肠杆菌分布调查 ,食品及环境监测 ,临床检测与诊断等工作。为配合我省开展监测工作和了解我市O157∶H7分布状况 ,我市于2 0 0 0年 8月开始对奶牛场进行采样监测 ,从 1头奶牛粪便中检出O157∶H7大肠杆菌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监测对象…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无锡市食品中O1 57∶H7大肠杆菌污染情况及食物中毒患者感染情况 ,我们于 1999年 7~ 10月对生鱼、生牛奶、猪肉、禽肉进行了监测 ,并且对这期间发生的食物中毒患者的粪便与引起食物中毒的食物进行了检测。1 材料与方法1 1 样品来源  10份海产品采自本市饭店 ;6份生奶采自牧场及牛奶公司 ;4份猪肉及 3份禽肉采自市场零售摊点 ;引起中毒的食物标本及病人粪便标本采自饭店及医院。1 2 检测方法 将标本接种于增菌培养基增菌 6h左右 ,然后分离 ,在SMAC培养基上 37℃培养 18~ 2 4h ,在SMAC培养基中加入亚碲酸钾 2 5mg…  相似文献   

9.
自1982年美国首次发现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致病性血清型后,全球六大洲的许多国家相继发生多起由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O157∶H7能引起一系列人类疾病,如腹泻、出血性肠炎(HC)和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等。国内自1987年徐州市[1]从腹泻病人中检出该菌以来,许多地方已发现该菌株。为此,对O157∶H7感染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国外感染情况O157∶H7感染是一种人兽共患病,牛、鸡、羊、猪、鹿等可以是O157∶H7的贮存宿主,其中牛是重要贮存宿主。Blanco等从32个牧群中采集了328份粪便标本,发现84%的牧场存在VT…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12h内快速检测粪便中沙门菌、志贺菌和大肠杆菌O157︰H7的多重PCR方法。[方法]探讨已报道的多重PCR体系检测粪便中3种目的菌的可行性,根据沙门菌invA基因、志贺菌ipaH基因及大肠杆菌O157︰H7rfbE基因筛选设计新引物,优化反应条件,测定方法灵敏度和特异性。8h短时增菌后,对24份模拟粪便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已报道的多重PCR体系不适用于粪便中3种目的菌的检测;新建立的体系适用于粪便样品的检测,能在12h内同时检测3种目的菌。通过短时增菌,该体系对粪便样品中沙门菌、志贺菌和大肠杆菌O157︰H7的灵敏度分别为:8.5cfu/10ml增菌液,27cfu/10ml增菌液,5cfu/10ml增菌液。对28株目的菌和13株非目的菌的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特异性。[结论]成功建立能在12h内同时检测粪便样品中沙门菌、志贺菌和大肠杆菌O157︰H7的多重PCR检测方法,该方法特别适用于健康带菌者3种目的菌的快速筛查,为卫生检验检疫、食品微生物安全的监测和监督提供一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
大肠杆菌O157∶H7自 1982年发现以来 ,已被公认为一种肠道致病菌 ,能引起人类的出血性肠炎、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和出血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国内外调查和监测结果表明家畜、家禽是大肠杆菌O157∶H7的主要贮菌宿主 ,受大肠杆菌O157∶H7污染的肉类制品是引起人类大肠杆菌O15  相似文献   

12.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以下简称O157∶H7)是近些年来发现能引起腹泻等疾病的一种重要病原菌。为了提高腹泻病人粪便中O157∶H7的检出率 ,2 0 0 0年研制了检测O157∶H7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协同凝集试剂 ,并进行了实验模拟标本检测。1 材料与方法1 1 原理 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可与IgG的FC段发生非特异性的结合反应 ,其结合物遇到相应的抗原时就产生肉眼可见的特异性凝集反应。根据这一原理 ,提取金黄色葡萄球菌的A蛋白 ,与用O157∶H7标准菌株免疫家兔制备的抗血清制成诊断液 ,如果粪便标本中有一定数量的O157∶H7,就产…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O157:H7大肠杆菌 (O157:H7)在枣庄市的流行情况 ,为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2 0 0 0年 8月山东省和枣庄市卫生防疫站在枣庄市台儿庄区开展了O157:H7家畜、家禽携带情况的调查。1材料与方法1 1标本 2 0 0 0年 8月采集枣庄市台儿庄区张山子乡、侯孟乡农家饲养的牛、羊、鸡、猪等的新鲜粪便 ,部分屠宰场的新鲜猪粪和养牛场的新鲜牛粪。1 2培养基新生霉素EC肉汤增菌培养基、山梨醇麦康凯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 (北京陆桥公司 ) ;科玛嘉O157显色培养基 (郑州博赛公司 ) ;O157免疫磁珠 (原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 )…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了解腹泻病的病原分布 ,为腹泻病防治提供依据 ,1998~ 2 0 0 0年对枣庄市 335例就诊腹泻患儿粪便进行了轮状病毒检测与常见致病菌的分离培养鉴定。1 材料与方法1 1 标本  335份腹泻病人粪便标本为 1998~ 2 0 0 0年枣庄市妇幼保健院门诊、住院的腹泻患儿 ,年龄 1个月至 3岁。1 2 方法1 2 1 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 按文献[1] 方法进行。凡生化符合致病菌的菌株均用相应诊断血清进行凝集试验 ,所用沙门菌、志贺菌、致泻性大肠杆菌诊断血清均为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O157∶H7大肠杆菌诊断血清由山东省卫生防疫站提供。均在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食源性致病菌质量控制的结果分析,总结出食源性致病菌分离鉴定的经验,提高食源性致病菌分离鉴定的能力. 方法 按照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分离鉴定的方法进行分离鉴定. 结果真空冻干保存的菌种经前增菌培养比未经前增菌培养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更快,在分离鉴定培养基上易形成典型菌落特征,更便于食源性致病菌分离鉴定;用常见的肠道致病菌分离鉴定培养基可分离鉴定出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结论 真空冻干保存的菌种分离培养前,先进行5~6 h前增菌培养,有利于细菌的复苏和特征菌落的形成;几种常见的肠道致病菌分离鉴定培养基,本来对大肠埃希菌有抑制作用,但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却生长良好,反而有利于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的分离鉴定,为基层实验室分离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提供了一种便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制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增菌培养基,以提高感染人群和污染标本中O157H7的检出率.[方法]以实验室常用方法测定研制的增菌培养基N.mEHEC中胆盐、新生霉素的最佳用量及培养时间;比较N.mEHEC与文献采用的N.mEC对粪便模拟标本(大便悬液+不同浓度O157H7菌悬液)中O157H7的检出率.[结果]N.mEHEC中胆盐用量以8.0g/L,新生霉素用量20mg/L,37℃培养16~24h为宜.N.mEHEC对模拟标本中的非目的菌(正常大便悬液中的细菌)和目的菌(O157H7)之比为901和9001时检出率均为100%,9×10a1和9×1041时为81.3%和50%;而N.mEC在901时检出率为100%,9001、9×1031时分别为50%、6.43%,9×1041时则未检出.两种增菌培养基在培养前只有901时可以检出,其检出率分别为75%和78.1%.[结论]N.mEHEC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增菌作用,适用于感染人群和污染标本O157H7的增菌.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O15 7∶H7大肠杆菌在宁夏自治区人群发病情况和动物带菌状况 ,我们于 1998~ 2 0 0 0年在银川市、石嘴山市、银南地区、固原地区开展了O15 7∶H7大肠杆菌感染情况检测调查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标本来源 :在检测调查网点用肛拭法采集腹泻病人粪便标本 ,家畜牛、猪、羊等动物粪便标本 ,保存于卡里 布莱尔运送培养基中 2h内转种新生霉素mE .C培养基增菌 6~8h ,肉类食品、牛奶直接接种新生霉素mE .C培养基 ,增菌后划线接种山梨醇麦康凯琼脂进行分离培养 ;后挑取可疑菌落进行血清凝集和生化试验。2 .血清学…  相似文献   

18.
O157:H7大肠杆菌的血清学实验和针对O157:H7抗原而发展的其他检测方法 ,在O157:H7大肠杆菌的监测和实验室研究中 ,仍是判定菌种和测定菌型的主要依据。但在监测中 ,国内外均发现部分肠道菌与O157抗血清发生交叉凝集。我们在2 0 0 0年 12月根据卫生部食检所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课题的要求对福建省食品中O157:H7大肠杆菌污染情况进行调查时 ,从龙岩韭菜园市场采集的一份带皮生猪肉样品中分离到一株能与大肠杆菌O157单克隆抗体及H7血清交叉凝集的布氏枸橼酸杆菌 ,国内未见报道。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实验材料1 1 1 …  相似文献   

19.
观察增菌培养基对O157:H7大肠杆菌的增菌效果。以实验室常用方法测定目的菌及非目的菌在增菌培养基中生长的灵敏度及选择性,比较几种培养基对粪便标本中O157:H7的检出率。实验证明,N·mEHEC培养O157:H7大肠杆菌及非目的菌,出现可见生长的最低接种浓度(cfu/ml),前者明显小于后者,呈现良好的选择性,对粪便标本中O157:H7的检出率N·mEHEC明显高于N·mEC。N·mEC对O157:H7大肠杆菌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增菌作用,可显著提高感染人群和污染标本O157:H7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商丘市家禽携带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状况及分布。方法 选择7个县1个区采动物粪便标本。用mEC肉汤增菌14小时,用胶体金免疫标记卡筛选,免疫磁珠法集菌,CHROMAGAR-O157:H7显色培养基分离,rfbo157.rfbo111,hlya,stxl,stx2,eaeA 引物PCR扩增等方法进行了原菌分离,毒力因子鉴定。结果 1091份标本中共分离出的48株O157:H7菌株,PCRrfo157扩增均为阳性。其中6株具有stx2,hIyA和eaeA毒力基因,结论 出血性大肠菌O157:H7在我市的家畜家禽中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