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周萱  周茜 《中国现代医生》2012,(29):133-134
目的观察平阳霉素用于预防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选择42例翼状胬肉患者,均行翼状胬肉切除+羊膜移植术。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术中采用平阳霉素进行冲洗;对照组21例,术中不采用任何抗生素。术后对全部患者随访3年观察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复发率为4.76%(1/21),对照组为33.33%(7/2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平阳霉素进行术中冲洗可有效降低翼状胬肉的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翼状胬肉是常见的外眼病之一,一般认为其形成可能与结膜长期受到慢性炎症、风沙、阳光等刺激有关.亦有报道其发病与免疫学有关,属Ⅰ型变态反应.我们从1994年2月开始对重型翼状胬肉术后联用平阳霉素、地塞米松滴眼,并与单纯用地塞米松滴眼的疗效进行观察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1994年2月至1998年12月所有重型翼状胬肉病例(均为胬肉头部侵入角膜缘内2mm以上,体部宽度大于5mm,充血,增厚)共81例,87眼;其中男39例,女42例;年龄1~78岁;单眼75例,双眼6例;复发型翼状胬肉5例,7眼;所有复发型病例  相似文献   

4.
5.
平阳霉素治疗翼状胬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群义 《黑龙江医学》2002,26(7):567-567
自 1995年以来 ,我院采用平阳霉素胬肉体部注射治疗翼状胬肉 2 5例 2 8眼 ,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为门诊病人 ,共 2 5例 2 8眼。其中男 14例 16眼 ,女 11例 12眼。右眼 12例 ,左眼 10例 ,双眼 3例。年龄最大 6 7岁 ,最小 38岁。1 2 治疗方法患眼点 0 5 %地卡因 3次。表面麻醉后 ,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将 5mg平阳霉素粉针剂加生理盐水 4ml溶解充分 ,用1ml注射器抽取药液 0 3ml,用 4号针头斜面向上将药液直接注射于胬肉体部 1次 /周。一般注射 1~ 2次即可见效。注射后点润舒眼药水 3~ …  相似文献   

6.
7.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外眼病 ,临床治疗多为手术切除。但术后复发率高达 2 0 %~ 70 % [1] 。我们在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早期 ,采用平阳霉素结膜下注射治疗 3 5例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 5例 ,其中男 1 6例 ,女 1 9例 ;右眼 2 0例 ,左眼 1 5例 ;年龄为 2 8岁~ 65岁 ,平均年龄 40岁。原发翼状胬肉的手术方法均为单纯切除胬肉 ,暴露角膜缘外 3mm巩膜 ,烧灼局部角膜缘及巩膜表面的出血点。术后 1∶2 0 0 0噻替哌和氧氟沙星眼水每日 4次点眼。翼状胬肉复发时间为术后 3周~ 6周。2 2 治疗方法 先将…  相似文献   

8.
平阳霉素治疗翼状胬肉兴化市人民医院眼科王庭宝翼状胬肉是常见的眼科病,多因结膜的慢性炎症、风沙、阳光长期刺激等致结膜变性增厚而成。它多发于户外工作者,男性多于女性,发病率随年龄而增长,翼状胬肉固定生长在暴露的球结脸裂部位,以鼻侧较为多见,也有两侧皆有。...  相似文献   

9.
翼状胬肉(pterygium)为球结膜及纤维血管组织呈翼状侵入角膜浅层,是眼科常见病,轻者有碍美容,重者造成角膜屈光改变影响视力。其发病机理近年来多认为是结膜血管和角膜Bowman膜联结处一种非感染性炎症,在炎症自溶过程中导致蛋白质降解为氨基酸混合物,内含一种致翼状胬肉血管发生因子,使结膜血管向角膜上滋生而成。亦有人认为与日光、烟雾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新型的手术方法翼状胬肉切除及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复发原因。方法对2003-05—2008-05在我院住院的翼状胬肉患者,265例(356只眼)局麻下施行翼状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复发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术后观察6~12个月,术后复发有26例(26只眼),复发率为7.3%。结论复发原因主要是与手术医师的手术熟练程度、患眼的病变程度、术前患眼的炎症控制情况及感染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并发角膜溃疡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22年3月在青岛市中医医院行翼状胬肉切除术的患者153例,统计术后角膜溃疡发生情况,将并发角膜溃疡的患者作为发生组,其余作为未发生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并发角膜溃疡的危险因素。结果 153例行翼状胬肉切除术的患者,术后30例并发角膜溃疡作为发生组,其余123例作为未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比较,发生组糖尿病、复发性翼状胬肉、手术操作不规范、角膜缝线松动及激素类药物应用不合理的构成比升高(P <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OR=2.678(95%CI:2.013,3.343)]、复发性胬肉[OR=2.280(95%CI:1.659,2.900)]、手术操作不规范[OR=7.036(95%CI:4.152,9.919)]、角膜缝线松动[OR=3.466(95%CI:2.632,4.300)]及激素类药物应用不合理[OR=5.217(95%CI:3.021,7.414)]均是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并发角膜溃疡的危险因素(P...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术联用丝裂霉素c(mitomycinC,MMC)治疗后发生巩膜溶解的机制及防治。方法:对2006年11月一2010年12月本院门诊及住院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MMC治疗后观膜溶解10只眼患者,进行追踪观察,并通过局部药物或手术方法进行防治。结果:所有患者病变位于原翼状胬肉切除部位,且局部表现为组织缺血变薄,部分患者病变区域可透见深层色素膜。通过局部药物或手术治疗,病情得到控制,且在随访期间无复发。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手术为降低复发率,可联用MMC治疗,但是在MMC的浓度及作用时间上应慎重选择,并且术中应尽量减少局部组织的烧灼,以保证局部的血液供应,预防巩膜溶解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临床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术后巩膜融解的疗效与预防。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7月~2017年5月接收的行临床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术的54例患者(共54眼)为观察组,术后均未继续使用激素类眼液,54例患者选用滴眼液均为非激素类,同时选用贝复舒眼膏,使用滴眼液,直到完全修复。另选择2013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36例患者为对照组,单纯行翼状胬肉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以药物进行保守治疗,治疗后患者巩膜外观平整,得以完全恢复。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30%,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0.56%,所有患者巩膜外观平整,得以完全修复,无一例出现术后并发症;观察组无一例患者出现复发情况,对照组有2例患者出现复发,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术与单纯行翼状胬肉切除术相比较安全性较低,但是临床治疗效果较佳,所以在应用时在用量上需多加注意,保证患者安全。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在临床中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但是手术中会导致患者局部组织被烧伤,所以在临床治疗时注意丝裂霉素C的使用浓度及操作时间,以防止巩膜融解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观察逆行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翻转、桥状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探讨降低翼状胬肉复发率的方法。方法原发性翼状胬内60眼,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行逆行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翻转、桥状结膜瓣移植术(30眼)。B组行单纯胬肉切除术(30眼),术后随访6~12月。术后观察角膜上皮修复时间及复发情况。结果采用逆行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翻转、桥状结膜瓣移植术者,2眼复发;采用单纯胬肉切除术者,8眼复发。两组统计学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两组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时间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逆行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翻转、桥状结膜瓣移植术能有效治疗、预防翼状胬肉的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巨大翼状胬肉切除术后使用角膜绷带镜患者术后疼痛以及角膜上皮生长情况.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就诊本院行翼状胬肉切除+自体结膜瓣移植的巨大翼状胬肉患者67例67只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受试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组在手术结束时立即佩戴软性角膜绷带镜,对照组不使用角膜绷带镜.两组患者于手术当天以及术后第1、2天,术后1周填写VAS视觉模拟量表,于裂隙灯下观察患者角膜上皮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35例35只眼,对照组32例32只眼.观察组术后当天,术后第1、2天,术后1周VAS量表评分分别为5.17 ±1.81、2.54 ±1.38、1.46±1.24、0.14 ±0.35;对照组术后当天,术后第1、2天,术后1周VAS量表评分分别为9.12±1.34、5.28 ±1.30、2.97±1.80、0.18 ±0.39;除术后1周,其他观察点观察组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角膜上皮化时间为(52.80 ±9.74)h,对照组角膜上皮化时间为(69.00±19.03)h,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巨大翼状胬肉切除术后佩戴角膜绷带镜可以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并加速角膜上皮愈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改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初发性翼状胬肉的效果,探讨治疗初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实用手术技巧。方法将131眼初发性翼状胬肉随机分为A组(73眼):采用改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术中使用丝裂霉素C治疗;B组(58眼):采用单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术中使用撕裂霉素C治疗。两组均由同一医生手术操作,术后随访观察1~2年。结果术后随访中A组术后表层角膜炎发生率较B组少(P〈0.05)。翼状胬肉复发A组4眼,复发率为6.3%;B组10眼,复发率为1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初发性翼状胬肉,疗效满意、复发率低、刺激症状轻、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丝裂霉素 (mitomycinC ,MMC)在翼状胬肉转移术中的应用及与MMC接触的眼表组织超微结构改变。方法 :将 5 7例 (6 2只眼 )原发性进行期翼状胬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MMC组 ,对照组 2 8例 (30只眼 ) ,MMC组2 9例 (32只眼 )。对照组行单纯翼状胬肉转移术 ,MMC组术中局部放置饱含 0 4mg·ml-1MMC的棉片 1min。比较两组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电镜观察并比较接触及未与MMC接触的眼表组织的超微结构。术后随访 (7 6± 3 4)月 (1~13个月 )。结果 :MMC组 2只眼 (6 3% )复发 ,对照组 11只眼 (36 7% )复发 (P <0 0 0 5 ) ,随访期间未见严重并发症。电镜观察到与MMC接触的眼表组织显示大多数纤维母细胞 (fibroblast,FB)的粗面内质网 (roughendoplasmicreticulum ,RER)扩张 ,其他细胞无明显改变 ,对照组无此改变。结论 :原发性翼状胬肉转移术中局部应用 0 4mg·ml-1MMC 1min ,是一种防止术后复发的安全、有效而又简单的方法。眼表组织接触 0 4mg·ml-1MMC 1min后 ,FB显示RER扩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对胬肉切除后角膜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选择单纯性非复发性胬、局麻、显微镜下切除并做结膜瓣转移和缝合。术后滴EGF滴眼液2滴,5min后结膜囊涂0.3%氧氟沙星眼膏,钆扎患眼。术后每日按时换药并观察角膜愈合情况。结果 对照组角膜上皮100%痊愈时间为7d,与实验组角膜上皮100%痊愈时间5d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样,将两组“显效”、“有效”进行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EGF滴眼液能有效地促进角膜上皮细胞再生与修复。所有受试者主观感觉良好,无过敏等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