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和评价胫腓骨骨折合并血管损伤及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以健侧小腿内侧皮瓣设计成皮管,桥接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创面,两小腿用外固定架平行可靠固定。断蒂后重新恢复健侧胫后血管的通畅性。[结果]游离皮瓣全部成活,患肢功能恢复满意。健侧小腿内侧仅有线形瘢痕,足部无畏寒表现。[结论]应用健侧小腿内侧皮瓣皮管桥接游离皮瓣移植是修复小腿骨折合并血管损伤及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应用健侧小腿内侧带蒂皮瓣桥式交叉与外固定支架修复对侧小腿严重毁损伤所致大面积皮肤坏死、骨折而致骨、肌腱等外露的修复方法,免除截肢所造成的重大残疾。方法:临床治疗41例小腿大面积皮肤坏死伴骨折而致骨、肌腱等外露的病例,应用健侧小腿内侧带蒂皮瓣进行创面修复覆盖,同时应用外固定支架恢复骨的连续性并取得牢固的固定作用。结果:41例皮瓣全部成活,骨折愈合。术后随访8个月-3年,患肢外观正常,不臃肿,患肢骨折愈合,活动尚好,远端肢体供血明显改善,最大限度的恢复患肢功能,避免截肢残疾的发生。结论:小腿软组织缺损伴骨折,造成骨、肌腱等外露,应用健侧小腿内侧带蒂皮瓣加外固定支架综合方法修复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健侧C7神经经椎体前通路移位与患侧下干直接吻合术后患手屈指功能恢复的情况。方法将健侧C7神经根的前后股游离至最远端后切断。显露并游离患侧臂丛神经下干及内侧束,切断下干后股及胸前内侧神经。将正中神经、尺神经及前臂内侧皮神经自内侧束的起始处游离到上臂中段,以增加下干向近端移位的距离。经椎体前通路将健侧C7神经牵至患侧,患肩前屈、内收,上提患侧下干并与健侧C7神经吻合。临床应用30例,26例获得7个月以上的随访,男24例,女2例;年龄≥18岁患者20例,〈18岁患者6例。全臂丛神经撕脱伤23例,中、下干撕脱伤3例;伤后到手术时间3-13个月,平均5个月。结果75%(15/20)的成年患者(≥18岁)在术后11-14个月屈指肌力达到2级;67%(4/6)的未成年患者(〈18岁)在术后7-10个月,屈指肌力达到2级。结论健侧C7神经与患侧下干直接吻合,较传统手术方法缩短了神经再生的距离及减少了一个吻合口,可提高其重建屈指功能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腿严重软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患肢腓肠肌内侧血管供血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小腿胫前严重皮肤软组织缺损7例。结果7例皮瓣全部成活,效果良好。结论对小腿主干血管损伤伴骨外露、骨髓炎的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患肢腓肠肌内侧血管供血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可避免采用健侧血管供血的桥式皮瓣修复,有效地保护了健侧小腿的胫后动脉,缩短疗程,减少双腿固定的痛苦。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初步探讨青少年腰突症患侧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应用CDFI检测了1 2例青少年腰突症患肢与健肢胴动脉、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阻力指数(RI)及收缩期峰值/舒张期峰值(S/D值)进行检测、对照分析.结果 除足背动脉外,患肢血流动力学指标均高于健肢(P<0.01).结论 与健侧下肢相比,青少年腰突症患侧下肢胭动脉及胫后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存在明显变化,提示患侧下肢存在血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6.
小腿内侧皮瓣带蒂桥式移植治疗对侧小腿严重损伤骨外露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回顾分析无条件实施应用吻合血管皮瓣移植修复小腿严重挫伤时采用对侧(健侧)小腿内侧皮瓣带蒂桥式移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小腿软组织严重挫伤、胫腓骨粉碎性骨折合并胫前和胫后血管或其中之一损伤的病例,入院后先经清创、扩血管等治疗,待肿胀消退后进行皮瓣移植修复,骨折采用外固定架固定,切取健侧小腿内侧皮瓣,用健侧皮瓣和患肢比较健康的皮肤制作成皮管包埋血管蒂,将皮瓣移植到患肢覆盖创面,术后4周断蒂。结果临床应用28例,皮瓣完全成活,6例遗留窦道,平均2年愈合。其中有骨折的17例术后平均8个月愈合,11例骨折不愈合者再次手术植骨,9例平均6个月愈合,2例形成窦道及骨髓炎正在治疗中。患者膝关节功能基本正常,踝关节活动大部分受限。供区半年后外观饱满,小腿及足部功能正常。结论小腿软组织严重挫伤合并血管损伤由于伤情复杂,损伤范围大,早期手术重建血液循环风险大,此类病例早期采用简单清创、待肿胀消退后采用健侧小腿内侧皮瓣带蒂桥式移植治疗可以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1 病例介绍患者 女 ,6 5岁。不慎摔倒后即感左肩部剧痛 ,不能自主活动。于伤后 1小时就诊 ,X线片显示“左肱骨外科颈骨折伴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失败后行钢丝托超肩、肘外固定。检查 :患肢肿胀明显 ,尺桡动脉搏动减弱 ,左手掌桡侧与桡侧三指半痛触觉减退 ,左拇指对掌受限 ,受伤 12小时后患肢远端皮温明显较健侧低、尺桡动脉搏动未能扪及。诊断 :左肱骨外科颈骨折 ,腋动脉及正中神经损伤 ,立即行“左肱骨外科颈骨折伴肩关节脱位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腋动脉、正中神经探查术”。采用肩关节前内侧切口 ,劈开三角肌 ,术中发现腋动脉和…  相似文献   

8.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应用溶栓、抗凝治疗,取得较好疗效,认为治疗的重要环节是溶解血栓,防止继发血栓形成和血栓延伸。现分析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20例患者,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18~72岁,病程1~30天,左下肢发病17例,右下肢3例,均经血管造影检查证实。主要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腓肠肌压痛。青紫、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患侧大腿周径较健侧平均增粗5cm,患侧小腿周径较健侧平均增粗3cm。  相似文献   

9.
武明泽 《中国骨伤》2001,14(3):174-174
急性髋关节滑膜炎是一种较常见的少儿损伤性疾病[1] ,治疗方法较多 ,本文就我院 1988~ 1998年采用手法与牵引治疗的 78例急性髋关节滑膜炎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78例中男 6 9例 ,女 9例 ;年龄 2~ 10岁。左侧 31例 ,右侧 47例 ,发病 1~ 7d。诊断标准 :①多有蹦高、跳下、滑倒等外伤史。②述膝关节或大腿内侧疼痛不适。③跛行 ,走得愈快愈明显。④患肢比健肢长。⑤骨盆X线片示骨盆向患侧倾斜。⑥部分患儿有低热、咳嗽、白细胞计数增高。2 治疗方法牵引治疗 32例 ,入院后行患肢皮肤牵引 ,重量 2~ 3kg。静脉点滴青霉素 ,疗程 5~ …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11岁。出生时即发现左足ⅡⅢ趾较对侧稍大,随年龄增长受累足趾生长速度比其它足趾明显增快,近几年发现患足趾、第Ⅳ趾也较对侧增大,足背肿胀,无疼痛及感觉障碍,家族中无类似畸形。查体:左足较对侧增大,ⅡⅢ趾显著粗大,臃肿,,其长度为健侧的25倍,周径为25倍,有较小范围的自主活动,趾和第Ⅳ趾稍背屈,第Ⅳ趾轻度肿大,患足踝前、足背皮下臃肿,触之松软。躯干及其它3肢未见畸形。X线片示:左足ⅡⅢ跖骨、趾骨增长、增粗,软组织增厚和骨骼增大相适应(图1、2)。1996年11月左足施行ⅡⅢ巨趾截趾修整术,随访3年左足外形良好。讨论 巨趾是…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26岁,因右小腿发冷、活动后乏力3个月来院就诊。查体:患肢皮肤无色素沉着、破溃及足趾坏死,小腿肌肉轻度萎缩,皮温较健侧低,肢体周径较健侧细3.0cm,足背、胫后动脉无搏动。动脉造影示:右胭动脉中段管腔逐渐变细、闭塞。闭塞段长约2.5cm,病变段动脉共长5.7cm,远端动脉侧支供血,胭动脉三分叉清晰,但胫前、胫后。  相似文献   

12.
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38例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 1988年 3月至 2 0 0 2年 6月共收治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 (klippel trenaunaysyndrome ,KTS) 38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 38例 ,男 32例 ,女 6例 ,平均年龄 6~6 0岁 ,所有病变位于下肢 ,左侧 2 1例 ,右侧 17例。临床表现 :血管瘤或血管痣 18例 ,其中 8例于出生时就存在 ,10例在 1~ 2岁时才出现 ;骨肥大及软组织增生 2 5例 ,小腿周长平均较健侧粗 2 0cm以上 ,最粗可达 5 6cm。 5例患肢较健侧增长 1~ 3 0cm。其中 3例曾行截骨术 ;浅静脉曲张 38例 ,13例曾行单纯浅静脉剥脱 ;其他 :患肢肿胀者 2 8例 ,足靴区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毒品注射所致感染性假性股动脉瘤的诊断和随访中的作用。方法对97例(102条患肢)感染性假性股动脉瘤患者的超声诊断及术后超声随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6例(101条肢体)行髂股动脉结扎术,其中1例同时行左下肢膝上截肢术。术后75例(78条患肢)获得随访,随访率为77%(75/96),随访时间3个月至5年,平均27个月。随访期间10例(12条患肢)患者因毒品滥用死亡,余65例(66条患肢)存活,其中18例(18条肢体)出现间歇性跛行。彩超检查显示术前患肢血流量比健侧降低,术后患肢股动脉以远下肢动脉均通畅,血流量较术前没有明显减少;平均动脉压也证实术前血流动力学状态患侧较健侧有显著减弱[(18.08±2.76)mmHgvs(65.03±3.15)mmHg,P0.001],术后平均动脉压可维持在18.08mmHg左右。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毒品注射所致感染性假性股动脉瘤诊断和术后随访是具有价值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健侧C_7,经椎体前通路移位与下干直接吻合,重建儿童创伤性臂从神经撕脱伤屈指功能的效果.方法 健侧C_7,在其前后股的远端切断,向近端游离至椎间孔,经椎体前通路牵至患侧.游离患侧臂丛下干及内侧束,切断下干后股及胸前内侧神经.将正中神经、尺神经及前臂内侧皮神经自内侧束的起始处一直游离到上臂中段.息肩前屈、内收至0°位,肘关节屈曲90°,上提患侧下干并与健侧C_7,直接吻合.2004年8月至2008年3月对20例患儿进行了健侧C_7,与患侧下干或内侧束直接吻合术.其中男16例,女4例;年龄5-18岁,平均13岁;伤后到手术时间1-11个月,平均4.6个月.全臂丛撕脱伤13例,中、下干撕脱伤7例.为减少吻合口张力,11例进行了肱骨短缩,短缩长度2.5-4.5 cm,平均(3.1±0.7)cm.结果 术后患者随访时间12-51个月,平均 27.4个月.屈指肌力4级18例,2级2例;屈拇长肌力4级10例、3级8例、2级2例.小指展肌肌力3级l例,2级1例;拇短展肌肌力3级1例.结论 健侧C_7,与患侧下干直接吻合,由于只有一个吻 合口及缩短了神经再生的距离,其重建屈指、屈拇功能的效果满意,并可恢复手内在肌的部分功能.  相似文献   

15.
1991年1月~1998年3月采用俯卧手法复位法治疗22例肱骨外科颈骨折病人。22例中男9例,女13例;年龄11~52岁,左侧7例,右侧15例,均为伤后2d内就诊。病人俯卧于检查床上,患侧胸大肌下垫小枕,使患侧上肢从床边自然下垂,一助手坐在地面将患肢轻度外层位牵引,病人健侧手扶对侧床缘做对抗牵引或另一助手协助对抗牵引,术者站在患肢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钛合金弹性髓内针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9例5~13岁儿童股骨干骨折采用经皮闭合复位钛合金弹性稳定髓内针固定治疗,随访4~24个月.结果 全部病例未出现手术并发症,术后6~8周达到骨性愈合,患肢与健侧等长46例,2例较健侧长0.6~1.0 cm,1例缩短0.7 cm,均无跛行.X线摄片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皮肤纤维化测量仪(Skin Fibro Meter,SFM)对淋巴水肿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6例淋巴水肿患者和20例健康成人,分别设为淋巴水肿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SFM对淋巴水肿组患者分别进行健、患肢测试,另外还对淋巴水肿组患者进行健、患肢分段组织水肿(水分)测量,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淋巴水肿组患者健侧纤维化平均值为(0.07±0.01),患侧纤维化平均值为(0.13±0.05),两者差异显著(P<0.000 1);淋巴水肿组患者患肢水分平均值为(6.4±3.76),健侧平均值为(4.47±2.09),健、患侧水分平均值差异显著(P=0.002),水分比率值为43.2%,水分比率和纤维化差值呈现正相关趋势。正常对照组纤维化平均值为(0.06±0.02),与淋巴水肿组患肢比较,差异显著(P<0.000 1);结论 SFM为淋巴水肿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其诊断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胼胝体在健侧C7移位术后跨大脑两半球功能重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健侧C7移位模型术后和胼胝体切断术后3个月、5个月、7个月、10个月共9组。采用运动皮层内微电极电刺激技术,定量评价大鼠患肢正中神经代表区在双侧初级运动皮层(MI)内的可塑性变化。[结果]健侧C7移位正中神经术后3个月,患肢正中神经代表区在双侧MI均未出现,术后5个月则仅出现于患肢同侧MI,术后7个月在双侧MI均出现,术后10个月则只出现于对侧MI。而胼胝体切断术后5、7和10个月,患肢正中神经代表区均只出现于患肢同侧MI。[结论]在健侧C7移位大鼠模型上证实术后10个月内运动皮层出现了跨大脑两半球的功能重组,胼胝体在该重组中起关键的通道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不同侧带血管蒂腓骨移植修复胫骨长段缺损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比较健侧与患侧带血管蒂腓骨移植修复胫骨长段缺损的疗效。方法  1987年~ 1997年对 14例取健侧和 10例取患侧带血管蒂腓骨移植修复胫骨长段缺损的患者进行 3~ 13年随访。参照 Enneking系统对患肢进行功能评价 ,以正常肢体功能的百分数表示 ;对移植腓骨的转归 ,参照国际挽救肢体讨论会上制定的“同种及带血管骨移植放射学评价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取健侧带血管腓骨移植的患肢功能平均恢复 80 .7% ,移植腓骨平均愈合时间为 14周 ;骨折 1例 ,再手术后肢体短缩 2 .5 cm ;延迟愈合 1例 ;平均 4 3周后移植腓骨明显增粗 ,弃拐行走。取患侧带血管蒂腓骨移位的患肢功能平均恢复 6 8.3% ,移位腓骨平均愈合时间为 17周 ;骨折 3例 ,再手术后 2例肢体短缩分别为 2 cm和 4 cm,另 1例术后感染 ,骨吸收、关节功能严重障碍而截肢 ;延迟愈合 2例 ;平均4 9周后移位腓骨明显增粗 ,弃拐行走。两组患肢功能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结论 带血管腓骨移植是修复胫骨长段缺损的好方法。选择健侧带血管蒂腓骨移植 ,有利于移植腓骨正常愈合 ,患肢功能较好的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健侧颈7移位至患侧正中神经术后初级运动皮层跨大脑两半球功能重组的时程,初步探讨该重组的中枢机制。方法将45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9组,即正常对照组(1个组),加左侧全臂丛根性撕脱模型和右侧(健侧)颈7移位模型两组在术后3个月、5个月、7个月、10个月共8个时间组,每组5只。采用运动皮层内微电极电刺激技术,定量评价成年大鼠患肢正中神经代表区在双侧初级运动皮层(初级运动皮层,MI)内的可塑性变化。结果在双侧MI电刺激:(1)正常对照组:一侧肢体的正中神经代表区只在其对侧MI出现。(2)左侧全臂丛根性撕脱模型:在术后3~10个月,患肢的正中神经代表区在双侧MI均能被诱发出来。(3)健侧颈7移位模型:术后3个月,患肢正中神经代表区在双侧MI均未出现。术后5个月,患肢正中神经代表区仅出现于患肢同侧MI。术后7个月,患肢正中神经代表区在双侧MI均出现。术后10个月,患肢正中神经代表区只出现于患肢对侧MI,代表区面积与正常对照无明显差异,且仍位于原前肢代表区。结论在健侧颈7移位成年大鼠模型上证实,在术后10个月初级运动皮层出现了跨大脑两半球的功能重组,并初步探讨了其可能的中枢机制。发现了成年哺乳动物周围神经解剖通路改变后发生跨大脑半球功能重组的脑电生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