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S”形切口+跨窦骨瓣开颅术治疗跨上矢状窦硬膜外血肿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 2019年12月收治的19例跨上矢状窦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资料。术前行颅脑冠状位、矢状位CT及颅骨三维重建,根据影像学所示行“S”形皮瓣+跨窦骨瓣开颅术。结果 术中见顶骨凹陷性骨折7例,颞顶骨骨折15例,其中骨折线跨上矢状窦12例;上矢状窦出血12例,骨折板障出血3,导静脉及硬膜血管出血4例;术后24~72 h多次复查头部CT,显示硬膜外血肿完全清除,无再出血。出院时按GOS评分评估预后:恢复良好14例,中残3例,重残1例,植物生存1例。术后随访3~24个月无血肿复发。结论 采用“S”形切口+跨窦骨瓣开颅术治疗跨上矢状窦硬膜外血肿,能有效地止血并处理上矢状窦损伤,同时避免上矢状窦受压,术后再出血风险低,并发症少,疗效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上矢状窦血栓形成的临床、CT与MRI表现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上矢状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上矢状窦血栓形成以头痛、颅内压增高为主要表现,CT表现为脑表面或上矢状窦内圆形、条带状高密度,MRI表现为上矢状窦内流空效应消失,TWI1及TWI2均为高信号,经治疗3周后血栓变小,5周后检查血栓消失。结论上矢状窦血栓形成是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常见类型,早期诊断、及时抗凝治疗是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上矢状窦、直窦血栓形成一例报告王继阳,徐树军,崔志堂,窦云田本文报告经MRI证实的产后上矢状窦直窦血栓形成1例。患者,女,27岁。于产后13天突然意识丧失约3分钟。醒后头痛,反复呕吐。10小时后抽搐,四肢强直伴意识不清.持续约5分钟。间隔二小时后,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伤性上矢状窦损伤并血栓形成的手术及术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7例外伤性上矢状窦损伤并血栓患者的治疗方法,手术取栓修补破裂矢状窦,术后持续尿激酶泵入5d,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7d。结果本组7例均止血成功术后无血栓形成,按GOS评估预后:良好2例,中残3例,重残1例,植物生存1例。结论外伤性上矢状窦损伤并血栓形成采取不同的止血及修补措施是治疗的前提,术后溶栓及防止血栓再形成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外伤性上矢状窦破裂的手术治疗.方法 外伤性上矢状窦破裂患者16 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式包括破口直接筋膜封堵加胶水固定止血和直接筋膜封堵加胶水固定后加缝合后结扎止血.结果 15 例手术治疗患者获得良好疗效,1 例患者由于病情重,术中死亡.结论 外伤性上矢状窦破裂破口小可以直接筋膜封堵加胶水固定,破口大需筋膜封...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 例1男,24岁。头枕部骡马踢伤后半小时就诊本院急诊科。主诉头痛,查体:枕中线区有一5cm长头皮裂伤,神经系统未发现阳性体征,头颅CT示上矢状窦后1/3部上方有一凹陷性骨折,余未发现异常。头皮清创缝合后观察24h,头痛缓解回家休息。伤后7d出现头痛、恶心、呕吐,院外行镇痛、止吐等治疗。伤后21d因视力减退到本院复诊。查体:视力:左0.4,右0.8,双眼同向性偏盲,双侧视乳头水肿,无体温升高及脑膜刺激征。CT复查除原凹陷性骨折外无其它异常。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显示后1/3上矢状窦骨折部血流明显减少。诊断考虑凹陷性骨折压迫矢状窦致良性高颅压。随即行凹陷性骨折片去除矢状窦减压术。术后2d头痛、恶心、呕吐缓解。术后7d出院。术后半月MRA示骨折部矢状窦血流恢复正常,2月后查视野正常,视力接近伤前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颅骨凹陷粉碎性骨折致上矢状窦血栓形成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颅骨凹陷粉碎性骨折致上矢状窦血栓形成病例资料。术前GCS 4分。急诊行清创+血肿清除术后,术后8 d头颅MRV示上矢状窦血栓形成,予低分子肝素治疗。结果 术后3周GCS 13分,病人肢体功能好转,继续康复治疗。结论 颅骨凹陷粉碎性骨折致上矢状窦血栓形成一旦确诊,需及早行MRV检查,早期开展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经MRI证实的产后上矢状窦直窦血栓形成1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家兔上矢状窦中1/3及其回流静脉结扎后窦旁皮质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及脑含水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建立家兔上矢状窦中1/3及其回流静脉结扎的动物模型,结扎后于不同时间点(4h、8h、12h、24h、72h、90d)测定窦旁皮质组织SOD活力与MDA的含量以及脑含水量。结果家兔上矢状窦中1/3及其回流静脉结扎后.窦旁脑皮质组织MDA含量4h开始明显上升,8h达到峰值,12h以后逐渐降低,但24h仍然高于假手术对照组(P〈0.05),90d组基本接近对照组(P〉0.05)。SOD的活力变化与MDA含量变化相反;4h窦旁皮质组织出现脑水肿.8h到达高峰。以后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减轻,90d组脑水肿接近于假手术对照组。结论家兔上矢状窦中1/3及其回流静脉结扎后在24h内氧自由基反应增强,防御氧自由基功能受损,以后逐渐恢复正常;结扎后窦旁皮质组织早期存在脑水肿,可能与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术后脑水肿及脑血管痉挛原因及其预防及治疗方案。方法选择本院2003年1月~2006年9月间行经病理证实的老年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48例,全部经术前CT、MRI检查及手术治疗。术后及时给予抗血管痉挛药物及改善微循环药物,常规腰穿检查颅内压及复查头部CT。结果术后颅内压增高40例(83.3%),术后CT显示脑组织水肿较术前加重32例(66.7%)。术后出现脑水肿及脑血管痉挛致神经功能障碍18例(37.5%),其中经应用抗血管痉挛药物及改善微循环药物的治疗观察1~2w内完全恢复12例(66.7%),4例(22.2%)出院后复查时完全恢复,2例(11.1%)出现脑梗死。无死亡病例。结论老年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术后脑水肿及脑血管痉挛易造成神经功能缺失,术中皮质引流静脉的保留及保护能有效的减轻术后局部脑水肿的发生;术后早期应用扩容、抗血管痉挛药物及改善微循环药物可有效防治术后脑水肿及血管痉挛的发生及所引起的神经功能缺失。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上矢状窦血栓形成的早期大脑灰质CT特点,提高对上矢状窦血栓形成早期大脑灰质CT特点的认识。方法结合文献对1例上矢状窦血栓形成患者的早期脑CT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发病后6h行脑CT平扫显示双侧额叶皮质高密度影;第3d时脑MRIT1显示上矢状窦前部血栓形成可疑,脑FLAIR-MRI显示右侧额叶高信号及左侧额叶弧形高信号,脑MRIT1相增强扫描显示双侧额叶皮层弧线型增强,MRV显示上矢状窦前1/3处见一无信号区,周围有侧枝循环形成;治疗第6d时复查脑CT和MRI均无出血征象。结论患者早期脑CT所显示的高密度影可能是皮层静脉和毛细血管血液淤积的显示,并不全是出血,对于该征象的认识并结合病理生理过程给予的合理解释对于及时正确的认识该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1例外伤性后段上矢状窦断裂经用人造血管搭桥吻合而获愈的经验。对上矢状窦损伤的紧急手术主要是止血和确保上矢状窦血流通畅。本例术后重复作脑血管造影检查发现移植血管逐渐缓慢闭塞,而同时脑部建立丰富的侧支循环,移植血管为之赢得了时间,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巨大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8月显微手术治疗的14例幕上巨大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4例切除术前行血管内栓塞,其余10例直接行肿瘤切除术。结果 Simpson分级1级切除1例,2级13例。术后1 d复查CT无术后出血。结论 巨大矢状窦旁脑膜瘤,显微手术效果良好;术前栓塞治疗,可减少肿瘤血供,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外伤性上矢状窦破裂的特点、手术指征和手术方式。方法 对116例外伤性上矢状窦破裂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上矢状窦破裂程度、血肿部位及出血的多少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结果 按照GOS评分,13例术后恢复良好,2例重残,1例因术后静脉窦内血栓形成死亡。结论 对于上矢状窦破裂出血的病人,只要准备充分,操作得当,手术治疗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上矢状窦远端置管持续尿激酶泵入接触性溶栓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聊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对9例难治性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进行了上矢状窦远端置管持续尿激酶泵入接触性溶栓治疗,辅以机械性血栓切割,以血栓全部或大部分溶解、闭塞的脑静脉窦主干再通为停止溶栓指征.术后积极治疗原发病及抗血小板聚集治疗6个月.出院后随访9~30个月,内容包括腰穿、眼底检查和MRV或DSA检查. 结果 出院时9例患者的闭塞静脉窦均再通,动静脉循环时间正常,皮层静脉和深静脉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改善,颅内压恢复,眼底水肿明显减轻或消失,GCS评分由术前平均10分恢复到15分,未出现与血管内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平均随访20个月后无一例患者血栓再形成,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 结论 上矢状窦远端置管持续尿激酶泵入接触性溶栓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静脉窦插管溶栓加导丝疏通治疗颅内静脉窦闭塞性颅内压增高的治疗效果。方法 经上矢状窦插人导管鞘,滴注尿激酶溶栓的同时,在DSA下用导丝机械疏通上矢状窦、左右横窦。结果 12例病人颅内压增高症状全部缓解。无1例死亡,无并发症发生。有7例视力逐渐恢复,1例术前失明术后未能复明。结论 在DSA下进行静脉窦插管溶栓加导丝疏通,是治疗颅内静脉窦闭塞性颅内压增高的一个安全有效、创伤较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现报告我院1980年1月~1987牛1月收治的上矢状窦旁脑膜瘤20例手术治疗体会。 临床资料 本组女9例,男11例。30岁以下7例,31~50岁11例,50岁以上2例,上矢状窦前1/35例,中1/3 11例,后1/34例,位矢状窦一侧的18例,跨矢状窦两侧2例,肿瘤重200g以下8例,200~  相似文献   

18.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静脉窦插管溶栓加导丝疏通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自行设计经上矢状窦插入导管鞘 ,滴注尿激酶溶栓的同时 ,在DSA下用导丝机械疏通上矢状窦、左右横窦。结果 :13例病人高颅压症状全部缓解 ,无一例死亡 ,无并发症发生 ,有10例视力逐渐恢复 ,1例术前失明术后未能复明。结论 :在DSA下进行静脉窦插管溶栓加导丝疏通 ,是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一个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骑跨上矢状窦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治疗的方法及预后。 方法选择自2000~2013年间在绍兴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5例骑跨上矢状窦硬膜外血肿病例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3例患者采用上矢状窦旁的单骨窗开颅,窦旁硬脑膜悬吊加明胶海绵填塞止血,22例进行了上矢状窦旁的双骨窗开颅,矢状窦上保留骨桥后硬脑膜悬吊止血。 结果上矢状窦旁的单骨窗开颅组,恢复良好10例,轻度残疾4例,重度残疾4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3例。上矢状窦旁的双骨窗开颅组恢复良好15例,轻度残疾5例,重度残疾1例,植物生存0例,死亡1例。两组的治疗效果双骨窗组好于单骨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798,P=0.031) 结论骑跨上矢状窦的硬膜外血肿掌握好合适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可获得满意的疗效。上矢状窦旁的双骨窗开颅可明显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改良T形切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上矢状窦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改良T形切口开颅术治疗的9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矢状缝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术后24 h恢复意识;3例早期行气管切开术,术后1周内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其中2例气管切开术病人4周内意识逐渐恢复,成功拔除气管插管,但有动眼神经损害、肌张力障碍及肢体轻瘫,另1例气管切开术后1周生命体征稳定后转回当地医院治疗,但因创伤及营养消耗等致并发症,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出院后随访3~18个月,根据GOS评分:恢复良好6例,中残2例,死亡1例。结论采用改良T形切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上矢状窦损伤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