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生存情况和预后.方法:收集2002年2月至2004年2月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具有完整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的手术乳腺癌304例,根据免疫组化ER、PR和HER-2的检测结果分为三阴组和非三阴组,对比分析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复发及生存情况.结果:本研究中三阴性乳腺癌患者81例(26.6%),多见于围绝经期妇女,中位年龄50.8岁(26岁~85岁);有乳腺癌家族史者8例(9.9%),浸润性导管癌58例(71.6%),组织学分级III级者占49.0%,淋巴结转移率为44.4%;Ⅰ、Ⅱ、Ⅲ期患者分别占6.2%,70.4%和23.5%.随访至2009年2月,中位随访71个月(60个月~84个月).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局部复发率、内脏转移率显著增高,5年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76.5%和87.6%,显著低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84.7%和93.7%,P<0.05).结论:三阴性乳腺癌,其发病有较高的家族倾向.三阴性乳腺癌组织学分级高,预后差,易发生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转移具有明显的器官倾向性,以肺、肝、脑转移多见.三阴性乳腺癌是一个独立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2.
132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132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根据随访资料分析了患者的生存情况及预后因素。所有患者均经免疫组化证实ER、PR、Her-2为阴性。结果132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占同期乳腺癌患者(774例)的17.1%,绝经前患者(91例)占68.9%,53.8%的患者(71例)发病时肿块大小为T2,39.4%患者(52例)腋窝淋巴结阳性。中位随访时间63个月,共有33例出现复发或转移,其中20例死亡,23例同时出现2个部位以上的转移,5年的无病生存率为73.8%,总生存率为85.7%。淋巴结阳性患者复发转移风险较淋巴结阴性患者明显增加(P=0.001)。结论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大多在治疗后2—3年发生多发转移,仅淋巴结状况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淋巴结阳性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3.
探讨新疆地区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选取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本院收治的可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333例乳腺癌患者,依据ER、PR、Her-2的表达状况将其分为两组,三者表达均为阴性即为三阴性乳腺癌,另一组即为非三阴性乳腺癌,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复发转移情况及5年无瘤生存率。结果:333例乳腺癌患者中,三阴性乳腺癌82例,占24.62%,其淋巴结阳性率为41.5%,截止至随访日期,82例三阴性乳腺癌复发转移21例(25.61%),251例非三阴乳腺癌复发转移38例(15.14%),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相比,其远处转移的危险比为2.041(P=0.015),肺转移的危险比为2.551(P=0.036),手术后3年内复发转移风险危险比为1.948(P=0.042),生存分析显示三阴性乳腺癌5年无瘤生存率为74.4%,非三阴性乳腺癌为84.9%,两组曲线比较P=0.027。结论:三阴性乳腺癌淋巴结阳性率较非三阴乳腺癌高,其复发转移风险高于非三阴组,主要是远处转移风险较高,具体表现为肺转移风险高于非三阴组,并在术后的3年内复发转移风险高,且5年无瘤生存率低于非三阴性乳腺癌,临床预后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三阴性乳腺癌和非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对我院2003年-2010年期间住院治疗的560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三阴乳腺癌及非三阴乳腺癌的3年、5年生存率及临床特征的差别。结果三阴乳腺癌患者的3年生存率及5年生存率为85.5%和73.3%,显著低于非三阴乳腺癌患者(95.1%和88.0%,P<0.05);三阴乳腺癌患者复发率和远行转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三阴乳腺癌患者发病年龄较轻,肿瘤体积较大,与非三阴乳腺癌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为三阴性、肿瘤大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三阴性乳腺癌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易发生复发及转移,预后差。  相似文献   

5.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本院收治的1264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回顾性分析其中246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频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组间曲线比较用Log—Rank检验。结果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占总患者数的19.46%(246/1264)。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比较,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小于35岁的患者所占比例大[8.54%(21/246),Z=-3.58,P=0.000],有乳腺癌家族史者多[8.13%(20/246),x^2=5.98,P=0.014],肿瘤直径≥5cm者多[11.79%(29/246),Z=-2.70,P=0.007],腋窝淋巴结阳性者多[58.13%(143/246),x^2=6.16,P=0.013],组织学分级较高,Ⅲ级占20.73%(51/246,x^2=13.55,P=0.000)。其复发、转移发生率高,占20.33%(50/246,x^2=8.70,P=0.003)。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5年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79.67%(196/246)、89.84%(221/246),均明显低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x^2=8.70,P=0.003;x^2=15.07,P=0.000),其中骨、肺、脑、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明显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P〈0.050)。亚组分析中,三阴组5年无瘤生存率明显低于HR(+)HER-2(-)组(x^2=7.55,P=0.006),且5年总生存率明显低于HR(+)HER-2(-)及HR(-)HER-2(+)组(x^2=15.31,P=0.000;x^2=5.77,P=0.016)。结论三阴性乳腺癌可以作为一种独特的乳腺癌亚型.复发、转移发生率高,临床预后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19例具有完整随访结果的浸润性乳腺癌病例,按ER、PR、HER-2表达情况分为三阴性亚群和非三阴性亚群。结果:三阴性亚群中髓样癌及组织学分级3级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非三阴性亚群,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的复发转移率、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无显著差异。生存分析提示淋巴结状态是三阴性亚群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三阴性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状态是三阴性亚群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情况。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09年12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及湖北省肿瘤医院确诊的乳腺癌患者560例,对比分析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情况。结果三阴性乳腺癌多见于绝经前女性,肿瘤直径大,组织学分级高,淋巴结转移率高,5年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低于非三阴性乳腺癌,二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绝经与否、肿瘤直径大小以及淋巴结有无转移与其预后相关。 结论三阴性乳腺癌是一类预后差的乳腺癌亚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生存情况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
(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阴性的17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其长期生存状况。分析其临床
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有乳腺癌家族史的患者4例。主要病理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155/178,87.1%)。组织
学分级多为Ⅲ级(53.1%)。中位肿瘤最大径2.8 cm(0.2~12 cm),T1、T2期患者160例占89.9%。108例(61.7%)
患者无淋巴结转移。分期为Ⅰ、Ⅱ、Ⅲ期的患者分别有60例(33.7%)、81例(45.5%)、31例(17.4%)。58例(48.3
%)患者p53阳性。中位随访时间74月(10~156月),5年
无病生存(DFS)和总生存(OS)率分别是76.9%和86.1%。单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对DFS和OS
均有显著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是DFS及OS的独立影响因素。而术后分期是OS的影响因素。共有41例
患者出现复发转移及第二原发肿瘤,常见转移部位依次为骨转移、局部复发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肺或胸膜转
移、肝转移及脑转移。结论 本组TNBC肿瘤直径较小,组织学分级低分化比例较高(53.1%)。复发转移以骨转移、
局部复发及肺转移为主。淋巴结转移及术后分期是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三阴性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差异,了解两组患者的生存状态,探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本院356 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等资料,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频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临床病理指标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 法,组间曲线比较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 回归分析。取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比较三阴组与非三阴组临床病理学特点,发现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年龄小于35岁者为8.43%(P=0.000),Ⅲ期患者为21.91%(P=0.022),肿瘤直径>5cm者为13.91%(P=0.000),腋窝淋巴结阳性者为56.46%(P=0.017),组织学分级Ⅲ级患者为21.35%(P=0.002)。 两组5 年无瘤生存率和累计总生存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P=0.003)。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三阴乳腺癌患者总生存率的因素有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状态为三阴乳腺癌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与非三阴组相比,三阴性乳腺癌具有肿瘤体积较大,组织学分级较高,诊断时分期较晚,无病生存及总生存率均较低,较早发生转移的高危特点。明确患者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特别是淋巴结状态对于判断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影响预后的因素,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05年9月收治的经病理组织学证实、有完整随访资料的510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108例(21.2%)患者证实为三阴乳腺癌。比较三阴乳腺癌组与非三阴乳腺癌组的临床特征、复发或远处转移、生存情况。结果:510例患者中108例患者是三阴性乳腺癌,其组织学III级、髓样癌的比例明显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P〈0.05)。三阴性乳腺癌的5年复发或远处转移率(30.8%)明显高于非三阴性(18.7%,P〈0.05)。三阴性乳腺癌的5年总生存率(78.4%)明显低于非三阴性(88.1%,P〈0.05)。结论:三阴性乳腺癌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比非三阴性乳腺癌更易发生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1.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储君 《现代肿瘤医学》2011,19(5):921-924
目的:分析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影响预后的因素,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05年9月收治的经病理组织学证实、有完整随访资料的510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108例(21.2%)患者证实为三阴乳腺癌。比较三阴乳腺癌组与非三阴乳腺癌组的临床特征、复发或远处转移、生存情况。结果:510例患者中108例患者是三阴性乳腺癌,其组织学III级、髓样癌的比例明显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P<0.05)。三阴性乳腺癌的5年复发或远处转移率(30.8%)明显高于非三阴性(18.7%,P<0.05)。三阴性乳腺癌的5年总生存率(78.4%)明显低于非三阴性(88.1%,P<0.05)。结论:三阴性乳腺癌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比非三阴性乳腺癌更易发生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2.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Guan Y  Xu BH 《中华肿瘤杂志》2008,30(3):196-199
目的 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生存情况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免疫组化检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阴性的10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其长期生存状况.结果 中位发病年龄47岁.108例TNBC患者中,有乳腺癌家族史者8例,卵巢癌家族史者3例,自身曾患卵巢癌者1例.浸润性导管癌占87.0%,组织学分级多为Ⅱ、Ⅲ级.T1、T2期患者占92.6%,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占49.1%,Ⅰ、Ⅱ期患者占75.0%.5年无病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68.1%、70.9%、72.1%和76.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与TNBC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是TNBC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RR=5.944,P=0.001).结论 TNBC在我国的发病情况与白色人种相当,较黑色人种低.散发性乳腺癌可能是我国TNBC发病的主体.淋巴结转移是TNBC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经放疗和以蒽环类药物为主的化疗后,我国TNBC患者的生存率与白色人种患者接近,较黑色人种患者高.  相似文献   

13.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s (TNBC) lack oestrogen receptor (ER), progesterone receptor (PR), nor over-express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HER2). Epidemiologic studies demonstrate that women diagnosed with TNBC manifest a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set of clinic-pathologic features and risk factors when compared to women with other subtypes of breast cancer. They are associated with poor prognosis, as defined by low five-year survival. To date many studies have examined the utility of traditional chemo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TNBC and have confirmed the benefits of these agents in both the adjuvant and neoadjuvant settings. Targeted therapy options involving PARP1 and EGFR inhibition, are currently in different phases of development and will hopefully change the paradigm of how patients with TNBC are treated. The present commentary aims to summarize the latest findings on chem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TNBC in both the neoadjuvant and adjuvant setting and explore the ongoing development of newer targeted agents.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HOXD3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89例TNBC标本中HOXD3蛋白表达,分析HOXD3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采用Kaplan-Meire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行Log-rank检验;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影响TNBC的独立预后因素。结果TNBC中HOXD3阳性表达率为69.7%(62/89),HOXD3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及诺丁汉指数密切相关。HOXD3阳性表达者的中位生存期及无病生存期均显著低于HOXD3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HOXD3是TNBC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OXD3可作为判断TNBC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三阴性乳腺癌是一类缺乏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HER2)表达的乳腺癌亚型,其临床特 征为恶化程度高、易复发、转移率高和生存率低。 此类乳腺癌占所有乳腺癌病例数的 15% ~ 20%,治疗缺乏有效靶点。 代谢异 常是肿瘤疾病的重要特征之一,因此,从代谢途径分析三阴性乳腺癌的特点是个体化营养治疗的新方向。 三阴性乳腺癌细胞 中的营养物质代谢,尤其是氨基酸代谢,不同于正常细胞,且与其他亚型的乳腺癌细胞也不尽相同。 本文综述了三阴性乳腺 癌细胞中氨基酸代谢特点及相关调控机制,发现谷氨酰胺/ 谷氨酸、胱氨酸/ 半胱氨酸、甲硫氨酸、甘氨酸、丝氨酸、色氨酸水平 与正常细胞或其他类型肿瘤细胞相比有所差异,氨基酸之间的转化和转运也处于异常调控状态。 基于此特点,通过对目标氨 基酸的限制来调控相应代谢途径,可能会对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产生良好的效果。 目前,营养剥夺已成为肿瘤细胞的辅助治 疗策略,疾病代谢特征的深入研究对于找到营养治疗的靶点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三阴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背景与目的: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一类高危乳腺癌,其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PR)和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表达均为阴性,因而不能从针对激素受体的内分泌治疗和Her-2的靶向治疗中获益.本研究旨在分析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生存情况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免疫组织化学检测ER、PR和Her-2均为阴性的12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其长期生存情况.结果:所有患者中,浸润性导管癌占89.0%.T1、T2患者占78.1%,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占48.4%,Ⅰ、Ⅱ期患者占60.9%.5年无病生存率、无局部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71.1%、84.3%、75.8%和83.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肿块大小、分期和脉管癌栓与TNBC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RR=17.449,P=0.000)、原发肿块大小(RR=31.237,P=0.000)是影响TNBC预后的因素.结论:TNBC有明显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发病时常年轻、有淋巴结转移、肿块较大,有乳腺癌家族史,预后差,淋巴结转移和肿块大小是影响TNBC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