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微球囊压迫三叉神经半月节在三叉神经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2年2月台山市人民医院疼痛科和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收治的83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与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微球囊压迫三叉神经半月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术后疗效、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术后复发例数。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苏醒后、术后第1天、术后1个月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球囊压迫三叉神经半月节治疗三叉神经痛效果与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虽无明显差异,但可降低患者...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总结评估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对三叉神经痛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方法 回顾性分析随访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应用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40例患者临床资料,并对术后患者进行随访。 结果 术后38例患者的疼痛得到有效缓解,其中30例患者的疼痛立即完全缓解,8例患者的疼痛部分缓解。2例患者疼痛无缓解。2例患者复发,回顾考虑1例术中球囊形状不理想,未完全在Meckel腔中,1例术中球囊压迫时间较短,复发后继续口服卡马西平。8例疼痛部分缓解患者经分析也考虑与其压迫时间短有关。术后35例患者有面部麻木,感觉减退,均能逐渐好转,且患者能耐受。所有患者在术后两天内出院。 结论 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方式。可适用于年老体弱者、术后复发、畏惧开颅手术的患者。 【关键字】三叉神经痛;球囊压迫术;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三叉神经节注射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威海市立医院疼痛科收治的头面部三叉神经PHN患者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53~82岁,病史1~13个月。局部麻醉下经皮穿刺至三叉神经节,分别于三叉神经节及卵圆孔单次注射...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研究氨刺激兔鼻粘膜引起心血管反应(CVRA)的神经机制,特别是心交感神经的作用,在38只兔身上观察了心率和动脉血压的变化,吸入氨可引起心率减慢和动脉血压升高。切断双侧颈迷走神经后吸氨时心率减慢反应仍存在,静注心得安后吸氨时心率减慢反应消失.静注酚妥拉明后吸氨时血压上升程度明显减小。去除缓冲神经后仍引起 CVRA,电刺激一侧减压神经中枢端引起心率减慢和血压下降。离断嗅叶后 CVRA 不变,离断中脑后 CVRA 减弱。结果表明:在 CVRA 中,冲动经三叉神经传至脑桥和延髓引起心迷走中枢和交感缩血管中枢兴奋,心交感中枢抑制。高位中枢对 CVRA 可能有易化作用。减压反射与 CVRA 的中枢机制不同。因此可以认为在完整机体中,各种环境刺激引起的心血管反应都各表现为特殊但又有规律的整合型式。  相似文献   

5.
三叉神经-心反射是一种脑干反射,常见于头颈、颌面部手术,主要表现包括HR、MAP突然降低、心律失常、心脏骤停和其他自主神经反应,如呼吸暂停和胃运动亢进等。三叉神经-心反射在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中的发生率很高,其导致的剧烈的血流动力学波动严重威胁患者的围术期生命安全,给麻醉医生带来了巨大挑战。三叉神经-心反射重在预防,目前比较提倡的预防措施包括神经阻滞和静脉注射抗胆碱能药物。对于一些比较严重的三叉神经-心反射,应给予及时有效的生命支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试三叉神经立体定向仪(DZY—C型)的精确度。方法:首先将患者头部固定在定向仪上,用普通X线机摄取颅底片及例位片,测算卵圆孔的位置,在定向仪的引子下穿刺针经卵圆孔进入三叉神经半月节及三叉神经节池。然后选择不同治疗方法,如射频热凝法、升油注射或酒精注射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结果:该定向仪精度高,穿刺卵圆孔靶点的误差小于O.3mm。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高达100%。结论:三叉神经立体定向仪(DZY—C型)的结构设计合理,精密度高,达到临床应用的要求。手术操作简易,调节灵活,组织损伤少,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三叉神经节手术(PBC)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 PBC 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72例,其中80岁以上高龄患者25例;施行 PBC 时在 X 线监视下应用 Hartel 前入路法,通过鞘管导入4号 Fog-arty 球囊进入 Meckel 腔压迫半月节,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及疗效观察.结果本组患者术后住院3~9d,平均5.2d,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67例术后疼痛完全缓解,总有效率为97.3%;术后患者感患侧面部麻木60例(83.4%),张口咀嚼略乏力40例(55.6%),口角疱疹34例(47.2%),复视2例(2.8%),症状多于1~6个月内好转或消失.结论 PBC 是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十分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尤其对于高危或三叉神经第Ⅰ支疼痛的患者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刘大船 《中外医疗》2014,(11):112-113
目的:探讨对采用三叉神经微球囊压迫手术(PMC)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方法对该院收治的87例采用PMC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芬太尼药物进行麻醉,研究组采用瑞芬太尼药物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麻醉结果均符合手术要求,患者在手术期间的生命体征指标基本稳定,但研究组患者的拔喉罩时间和清醒时间较对照组明显要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在PMC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良好,对患者心率、血压等的影响较小,且术后清醒快,值得在临床手术麻醉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治疗70岁以上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笔者单位自2014年1月~2015年12月采用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治疗的70岁及以上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共197例,通过术后24个月的随访统计并分析总结术后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即刻有效率为94.4%。随访12个月、24个月有效率分别为90.9%、85.4%。术后出现患侧面部麻木176例(89.3%)、患侧咀嚼肌乏力92例(46.7%)、口唇疱疹79例(40.1%)、术中发生三叉神经心脏反射13例(6.6%),无角膜炎、角膜溃疡、听觉、嗅觉受损、颅内出血及死亡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易行的手术方法,可作为基础情况一般的70岁以上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首选外科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影响经皮穿刺半月节球囊压迫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的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1月~2018年3月采用经皮穿刺半月节球囊压迫术治疗的20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记录,并对患者的疗效进行定期随访,探讨球囊形状、球囊容积、压迫持续时间等参数与患者疗效的关系。结果 术后随访12~40月,平均22.5月。本组术后疼痛即刻消失率92.5%,5%偶尔疼痛,无需服用药物,整体治愈率为97.5%,至随访结束总体有效率为88.5%。术后手术同侧咀嚼肌乏力124例(62%),21例(10.5%)患者出现面部感觉异常,2例(1%)复视(外展神经麻痹),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有探讨的参数中,球囊形状呈梨形(P<0.001)是影响患者术后疼痛即刻消失及维持患者术后无痛病程的独立预后因素。缩短了球囊的压迫时间后,术后面部感觉异常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0.035)。结论 球囊形状是影响经皮穿刺半月节球囊压迫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的决定性参数,在行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时,应尽量调整球囊位置直至乳头凸向后颅窝的“梨形”出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球囊压迫半月节治疗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神经外科于2009年11月~ 2012年8月采用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技术治疗的32例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疗效.结果 术后30例患者(93.4%)疼痛完全消失,1例偶疼痛但不需服用药物,1例疼痛服药可控制,整体有效率96.8%;术后进行18~51个月(平均28个月)的随访,3例轻度复发,2例重度复发,效果满意.术后手术同侧面部麻木31例(96.8%),咀嚼肌无力19例(59.3%),面部感觉异常2例(6.25%),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 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是治疗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作为复发性三叉神经痛一种理想的微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阐述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及适应证。方法:用射频穿刺针经皮穿刺达卵圆孔内半月神经节处,连接射频热凝仪及相配套电极作控温加热VⅠ支70°C以下射频热凝(为了预防麻痹性角膜炎发生,我们一般采用眶上孔处眶上神经射频热凝术,一般给予75~80°C射频热凝.这样比较安全。),VⅡ、VⅢ支一般70~75°C射频热凝,热凝三叉神经相关感觉支。结果:总有效率99.33%,无效0.77%,复发率1.94%。结论: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安全,适应证广,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14.
Percutaneous microballoon compression for trigeminal neuralgi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Background Percutaneous microballoon compression (PMC) for trigeminal neuralgia is an important therapeutic method.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review the effects of PMC for trigeminal neuralgia in 276 patients. Methods From December 2000 to May 2003, 276 patients with trigeminal neuralgia were treated with PMC. The course of the disease ranged from 3 months to 38 years. Under the guidance of C-arm X-ray, 14# needle was placed into the foramen ovale using the classical Hakanson's technique. Fogarty balloon catheter was navigated into the Meckel's cave tenderly. A small amount of Omnipaque was slowly injected to inflate the balloon and compress the trigeminal ganglion for 3 to10 minutes. Results A total of 290 PMC were performed on the 276 patients. Among them, 252 had immediate relief from pain.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a mean of 18.7 months (range, 4 to 32), 14 of them had a recurrence. Of the 14 patients, 12 were re-operated with PMC, and the pain was all controlled successfully. Conclusions PMC is an effective and technically simple method for trigeminal neuralgia. For older patients with trigeminal neuralgia, it may be the first choice.  相似文献   

15.
三叉神经痛与高血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26例三叉神经痛合并高血压患者,经乳突后小切口入路,行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术后三叉神经疼痛消失,血压明显下降并保持相对稳定.从而改变了以往对三叉神经痛合并高血压患者不做开颅术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二次经皮穿刺球囊压迫(percutaneous balloon compression,PBC)治疗初次PBC术后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4例采用二次PBC治疗初次PBC术后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疗效。结果术后疼痛即刻缓58例(90.6%),偶有疼痛但不需服药者3例(4.7%),疼痛未消失但服药可控制者2例(3.1%),较术前有所缓解但服药不能控制者1例(1.6%),整体有效率为95.3%。随访至今(2~63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年以上),6例轻度复发,2例重度复发,2年复发率12.5%。术后患侧面部麻木60例(93.8%),咀嚼肌乏力36例(56.3%),口角疱疹29例(45.3%),无角膜溃疡、蛛网膜出血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二次PBC治疗初次PBC术后复发的三叉神经痛具有风险小、疗效好、复发率低的优点,是其较理想手术方案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又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30例,经CT定位引导下向患侧卵园孔穿刺至三叉神经半月节,给予阻抗、神经电生理测试后,先行42℃、60 s的自动脉冲射频治疗,再给予80℃、90s,3个周期的射频热凝,术中监测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 3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经本法治疗后,27例患者疼痛立即消失,随访2~15个月无复发;1例术后1年疼痛复发,1例术后疼痛减轻,另1例完全无效,均无重大并发症发生.结论 CT引导下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是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节细胞电压门控性钙通道电流特性。方法 :在急性分离的三叉神经节细胞膜上 ,阻断电压门控性延迟整流钾通道和电压门控性钠通道 ,在 - 70mV的钳制电位下 ,给予 1 0mV步幅递增、80ms步宽的去极化脉冲刺激 ,进行全细胞膜片钳记录。结果 :在仅阻断电压门控性延迟整流钾通道时 ,- 1 0mV的去极化脉冲刺激激活了三叉神经节细胞膜上继快钠电流之后的慢内向电流 ,呈重复开闭的振荡特性 ;同时阻断电压门控性延迟整流钾通道和电压门控性钠通道 ,在 - 2 0mV的去极化脉冲刺下 ,也可记录到呈振荡特性的慢内向电流。振荡电流可被细胞外喷射的 1mmol·L-1 尼福地平所阻断。结论 :三叉神经节细胞膜上高电压激活的重复开闭慢内向电流可能为电压门控性钙电流 ,其振荡特性可能与感觉信息中枢传入的初级加工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巨大岩骨尖三叉神经鞘瘤的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35例巨大岩骨尖三叉神经鞘瘤患者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所有病例均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其中经硬脑膜下颞底入路28例,额眶颧入路5例,颞枕-枕下联合入路2例。结果肿瘤全切除33例,全切除率为94.3%;因肿瘤与重要结构粘连导致全切除困难而次全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病理:神经鞘瘤34例,间变性神经鞘瘤1例。手术后新的神经功能损害包括:动眼神经不完全性麻痹4例,手术后2月内恢复;外展神经麻痹8例,4例随访时恢复;术后轻度偏瘫1例,3周后恢复。所有病例原有神经功能障碍无加重。随访18例(随访率51.4%),随访时间3月~5年,全切除病例肿瘤无复发;次全切除病例1例失访,另1例随访2年未见肿瘤生长。结论巨大哑铃型三叉神经鞘瘤有其影像学特点,个体化的手术入路对减少损伤,充分暴露肿瘤有重要意义,多数病例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