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炙甘草汤中甘草炙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草在临床上分生品和炮制品入药 ,中医认为 ,甘草“生用性凉 ,大泻热火消肿解毒 ,炙之则温 ,能健脾胃补中” ,即甘草生用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调和诸药之功效。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及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和烈性。炙甘草具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之功能。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脉结代等症。汉代医圣张仲景《伤寒论》中的名方之一“炙甘草汤” ,以炙甘草为君药 ,治疗气血虚弱、脉结代、心悸动病症。近些年来的文献报道 ,现代中医临床医生也多以炙甘草汤为基础 ,随症加减治疗心…  相似文献   

2.
1 前言炙甘草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 ,用于太阳病心阴心阳两虚之变证的治疗 ,具有滋润养血 ,益气补血复脉之功效 ,治疗脉结代 ,心动悸 ,因其能复脉定惊 ,又称之复脉汤 ,临床用此方增减 ,调补气血及阴阳。治疗多种病证。1 1 原文 :伤寒 ,脉结代 ,心动悸 ,炙甘草汤主之。原方组成甘草四两 (炙 ) ,生姜三两 (切 ) ,人参三两 ,生地黄一斤 ,桂枝三两 (去皮 ) ,阿胶二两 ,麦门冬半斤 (去心 ) ,麻仁半斤 ,大枣三十枚 (擘 ) ,清酒七升。方义及药理炙甘草 ,甘温 ,补中益气、缓急养心、益气生血 ,甘草含有甘草甜素、甘草次酸、多种黄酮等 ,甘草甜…  相似文献   

3.
仲景用甘草非调和药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重温《伤寒论》、《金匾要略》(以下简称《金匾》),发现仲景以甘草名方,且为主要药物的方剂颇多,兹探析如下。I益气养心《伤寒论》炙甘草汤(炙甘草、生姜、人参、生地、桂枝、阿胶、麦冬、麻仁、大枣、清酒)通阳复脉,滋阴养血,主治气血不足,心失所养“脉结代,心动悸”,方中以炙甘草名方,且以四两为君,益气养心以复脉之本,故又名复脉汤。据药理研究,炙甘草通过促进肾上腺分泌,有皮质激素样作用,产生强心效果,增强反应性。这一作用与仲景用炙甘草为主药,益气养心的理论基本吻合。有报导,运用炙甘草汤治疗心室性期外…  相似文献   

4.
浅谈甘草的功效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草味甘,生用偏寒、炙用偏温,归脾、胃、心、肺经。功能补益心脾、缓急止痛、调和药性、泻火解毒、润肺止咳。甘草味甘益脾,凡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气短乏力、面黄肌瘦、食少便溏等,多用甘草,配党参、茯苓、白术等药,如《和剂局方》四君汤。若气虚血少,心阳不振所致心动悸、脉结代等,则须重用炙甘草为君药,以益气补中,化生气血,资脉之本源,如《伤寒论》炙甘草汤。气血两虚的其他病症,甘草亦用于气血双补方中,如《济生方》归脾汤、《正体类要》八珍汤等。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心律失常者,有心阴不足,虚火内炽,血不养心,神不守舍,虚阳上扰而发生心悸气短,脉结代者。故治当益气养阴复脉为法,选用炙甘草汤加减。考《伤寒论》“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医宗金鉴》清朝程应施集注:“邪气留结曰结,正气虚衰曰代。伤寒见此,而加以心动悸,乃真气内虚,故用炙甘草汤。”其重用炙甘草甘温益气,党参加入当归佐以补气生血,使得脉络充盈,心气恢复。生地、麦  相似文献   

6.
仲景首创之“炙甘草汤”,原为治疗伤寒病心动悸、脉结代而设。然笔者认为此方也正是一个治疗冠心病的良方。炙甘草汤方以炙甘草为方名,顾名思义,炙甘草为本方主药,此药的功用,正如《本经别录》中所言:既可“通经脉”,又可“利血气”。方中以参、枣、地滋阴保津,益气健脾;用阿胶、麦冬、麻仁滋养营血,以补阴血之不足,使血有所生,脉道充盈,两组共为辅药以助炙草。再以桂、姜为佐使,益气通阳,气行则血行,使脉得以复。笔者曾用炙甘草汤加减配伍治疗过多例冠心病患者,我体会只要辨证准确,配伍得当,临床应用每能得心应手,收到满意的效果。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7.
甘草首载于我国的第一部药物典籍——《神农本草经》,以此组方用于临床则首见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伤寒论》112方(禹余粮丸一方有方无药不在其中),用甘草的就有83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用甘草的各方,以甘草为主的有治少阴寒化的回阳救逆的四逆汤;治心动悸、脉结代的炙甘草汤;治脏燥的甘麦大枣汤,至今仍不失为临床上卓效经方。以甘草作为辅药者则方数更多,扩大了《本草经》的使用  相似文献   

8.
炙甘草汤学习及应用体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兴运 《陕西中医》2001,22(6):374-374
1 关于炙甘草汤中的组方原则问题 《伤寒论》第182条“伤寒,心动悸,脉结代,炙甘草汤主之”,可见本方是为针对脉结代心动悸而设,方中重用生地一斤、阿胶二两、麦冬半升,显然以滋阴养血凉血为主,甘草四两、人参二两、大枣三十枚益气为辅,佐以桂枝、生姜通阳,以清酒煎煮,能通利血脉,全方共奏滋阴养血,通阳复脉之效。 炙甘草汤以炙甘草为名,似当以炙甘草为君,目前大多教科书均是如此认为,但本人经反复学习《伤寒论》原著以及相关各家学,并结合临床实践,认为本方以生地为君更为确切;试析炙甘草汤主治伤寒“心动悸、脉结代…  相似文献   

9.
炙甘草汤是《伤寒论》治疗脉结代、心动悸的名方,因其能复其血脉,又名复脉汤。以脉结代,心动悸为其主证主脉,凡属心之气血不足.阴阳两虚耆,不论外感之有无,均可运用。方中炙甘草能补中益气.使气血生化有源,缓急养心,复脉为本,为方中主药,现代研究证实,单味炙甘草能减低心脏异位起搏点兴奋性和调节心脏传导功能,在抗心律失常及改善心功能方面具有一定作用;人参、大枣补气滋液,配生地、麦冬、阿胶、麻仁养心血、滋心阴,以充养血脉;桂枝振奋心阳,配生姜更能温通血脉;药用酒水煎煮,可增强疏通经络、利血脉的作用。诸药配伍,共奏益气养血、滋阴复脉之效,能使气血充盈,血脉鼓动有力,则心悸、脉结代之症可解。炙甘草汤现临床最常用于心律失常治疗,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见于《伤寒论》一百八十六条。原文:“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用治伤寒失治邪气内传,少阴气阴两虚之证,方中炙甘草、人参、大枣补中健脾,滋养化源,化生气血,使气血充足,以复脉之本;生地、麦冬、阿胶、麻子仁补心血,滋心阴,以充脉之体;桂枝、生姜、清酒通阳以利血脉,而达复脉宁心之目的。后世有些医家认为方中麻子仁当为酸枣仁,笔者以为然而从之。全方用药准确,配伍精当,为历代医家所推崇。近代医家仅守方意,引深用其治疗由多种原因所引起的心气阴两虚,而致心动悸、脉结代之证,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浅析炙甘草汤的演变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炙甘草汤出自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因其具有通阳复脉的作用,所以在《千金翼方》易名为复脉汤。一、炙甘草汤的内涵炙甘草汤用药仅有九味,炙甘草、生姜、人参、生地黄、桂枝、阿胶、麦门冬、麻仁、大枣、各药之间相互为用,具有益气温阳,滋养阴血的作用。方中以炙甘草甘温益气,养心复脉作主药;用人参补气培元;地黄、阿胶、  相似文献   

12.
正炙甘草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177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主之。"及《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咳而吐涎沫不止,咽燥,口渴,其脉浮细而数者,此为肺萎,炙甘草汤主之。",此外《外台》炙甘草汤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方见虚劳中)"。在临床中常用于心血管疾病,一般见之于"脉结代,心动悸"即用本方,但是临床中若只作益气复脉之用,则失去了原有之义。本文从复杂性辨证论  相似文献   

13.
炙甘草汤出自《伤寒论》177条,方药组成为炙甘草、生姜、人参、生地黄、桂枝、阿胶、麦门冬、麻仁、大枣,该方益气滋阴,通阳复脉,历来为治疗“脉结代,心动悸”之要方。近年来,炙甘草汤因治疗效果显著,药物作用稳定,无明显毒副作用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对心律失常的治疗。现结合2000年以来的相关文献,对炙甘草汤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及应用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4.
<正>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其主治气阴两虚型病症,主症:脉结代,心动悸。《伤寒论》178条载:"脉按之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又脉来动而中止,更来小数,中有还者反动,名曰结。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者,名曰代。"然结代二脉在历代医家中均有不同,《脉经》中提及结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中甘草遣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112方中 ,有 70方运用甘草 ,分别担任着该方的君臣佐使。仲景在《伤寒论》中遣用甘草 ,机动灵活 ,可归纳为十三种用法 ,现整理如下。1 养心复脉《伤寒论》第 17条 :“脉结代 ,心动悸 ,炙甘草汤主之”。方中以炙甘草为君 ,人参相伍 ,旨在益心气养心血 ,培补胃气 ;生地、阿胶、麦冬、麻仁养阴血 ;桂枝鼓舞胸阳 ;姜、枣调和营卫 ;清酒引诸药温通脉道。诸药合用 ,可使心血衰少、心阳式微之证趋以平复。又如《伤寒论》第 2 1条 :“太阳病 ,下之后 ,脉促、胸满者 ,桂枝去芍药汤主之”。此证属胸阳受损 ,用甘草与桂枝、生姜通胸阳 ;与大…  相似文献   

16.
炙甘草汤源自《伤寒论》第177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适用于气血亏虚,正气不足,心脏失养所致之证。范新发教授根据脉证分析对炙甘草汤进行加减,形成自拟方炙草复脉汤,认为只要是正气不足、气阴两虚所致的心律失常均可应用该方治疗。  相似文献   

17.
人参芍药汤治疗心律失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参芍药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由人参、芍药、甘草、黄芪、当归、麦冬、五味子组成。原为治疗“脾胃虚弱,气促憔悴”之证。药仅七味,却寓生脉散、当归补血汤、芍药甘草汤三方。方中生脉散益气养阴、养心复脉;黄芪伍当归、芍药,补气生血活血;炙甘草益气补心复脉,善疗“脉结代,心动悸”。诸药共奏益气生血活血、养心生脉复脉之功。笔者常以本方为基础化裁,治疗心动过速、频发早搏、心动过缓等心律失常疾病,多有良效。现介绍如下。1 心动过速胡某,女,36岁,1993年6月8日诊。诉心慌心悸反复出现5年,每次发作历时几十分钟至数日不等。近6个月…  相似文献   

18.
炙甘草汤为《伤寒论》方。《伤寒论》182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全方由甘草四两(炙)、人参二两、干地黄一斤、桂枝三两(去皮)、阿胶二两、麦门冬半升(去心)、麻仁半升、生姜三两(切)、大枣三十枚(劈)组成。具有益气滋阴补血复脉之效。孙思邈用治虚劳,王焘用治肺痿,吴鞠通变通改名为加减复脉汤用于温病善后,喻嘉言曰:“此仲景伤寒门,治邪少虚多,脉结代之圣方也。”后世应用不限于伤寒之疾,凡因血气亏损而致脉结代、心动悸均可应用,收效十分显著。现就近年来对本方的理论研究、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作一回顾性综述。一、关于本方的理论研究 1.炙甘草汤究属何经方药?赵开美复刻  相似文献   

19.
炙甘草汤出自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气血双补,且能通阳复脉,心脾肺肾四脏同调,补血之中寓有通脉之力,气足血充畅行于脉,则脉气连续,诸症自痊。凡是由于气血亏虚,从而影响心阳难以振奋,出现心动悸,脉结代的病人,若方药对证,临床上可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肺气肿、哮喘、缺铁性贫血等。  相似文献   

20.
炙甘草汤治疗老年顽固性失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炙甘草汤治疗老年顽固性失眠江苏省海门市中医院(226100)龚野儒关键词炙甘草汤,失眠炙甘草汤出自仲景《伤寒论》,主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现方书载其有益气补血,滋阴复脉之功效。笔者用此方治疗老年顽固性失眠,每收良效,现介绍验案1则如下。施某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