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症患者家庭环境的特点.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对50例神经症患者进行调查,并按1:1配对原则分别与50例精神分裂症、5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神经症患者的家庭关系表现为低亲密度、高矛盾性及道德宗教观的差异;(2)与精神分裂症相比仅表现为控制性差,而两对照组之间表现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低亲密度、高矛盾性、文化娱乐性缺乏和道德宗教观的不同.结论不良的家庭环境,对子女患精神疾病有重要影响,但它们之间没有明显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环境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对处于缓解期的12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与按1:1配对原则挑选的120名正常人(对照组)进行测试。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家庭环境表现为低亲密度、低情感表达、低成功性及低组织性,以及高矛盾性及控制性差(P〈0.05或P〈0.01)。(2)在教养方式上,患者的父亲表现为低情感温暖、高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和拒绝否认(P〈0.05或P〈0.01);患者母亲表现为低情感温暖、高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P〈0.01)。(3)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组的家庭环境及父母教养方式的风险因素为家庭成员的高矛盾性和控制性差,以及父亲的低情感温暖、过分干涉和拒绝否认,母亲的低情感温暖(P〈0.01或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环境和父母教养方式存在许多问题,可能对精神分裂症的发病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青少年强迫症患者及其亲属的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环境特点及其差异.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20例青少年强迫症患者、32例患者父母(为避免混淆,患者父母组称患者亲属组)及25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青少年强迫症组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较少,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较多(P<0.05),患者在家庭中感受到的亲密度、道德宗教观、组织性较少,矛盾性和控制性较多(P<0.05);强迫症亲属组的父母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较正常对照组少(P<0.05),家庭环境各因子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青少年强迫症组与强迫症亲属组相比,患者的父母的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及偏爱较多,母亲的温暖、理解较少(P<0.05);患者感受到的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组织性较少,矛盾性和控制性较多(P<0.05).结论:青少年强迫症患者存在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环境,这些不良的家庭相关因素可能是父母与患者之间双向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污名现象与家庭环境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和心理障碍污名量表对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测评,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和组织性因子得分低于与中国常模(〈0.01),矛盾性高于中国常模(〈0.01)。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与污名现象之间呈正相关(均〈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污名现象与家庭环境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5.
运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和生存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55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研究组)和43名无酗酒史的当地居民(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示,研究组GQOLI-74各维度和总分除物质生活外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家庭表现为低亲密度、低情感表达、低娱乐性、低宗教道德观、低组织性和高矛盾性、高控制性(P<0.05或0.01).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环境与生存质量具有相关性.提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家庭存在严重的家庭环境问题,因而影响其生存质量,加强家庭治疗可提高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环境与父母教养方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环境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方法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与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18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进行评定,并与182例正常受试者(对照组)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家庭表现为低亲密度、低情感表达、低成功性、低组织性、高矛盾性和控制性差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教养方式上,研究组患者父亲表现为低情感温暖与理解、高惩罚与严厉、高过分干涉和高拒绝与否认(P<0.01);而母亲表现为低情感温暖与理解、高拒绝与否认、高惩罚与严厉和高偏爱被试(P<0.01).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均存在多方面问题,可能对精神分裂症发病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环境状况。方法:使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中文版对4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8例正常人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环境量表中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等因子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道德宗教观、组织性、控制性等因子分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等因子的差异有显著性(分别:t=-2.130,P=0.0364;t=-2.820,P=0.0061;t=-2.486,P=0.0151;t=-2.617,P=0.0107;t=-2.848,P=0.0057),组织性、控制性等因子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分别:t=3.546,P=0.0006;t=3.454,P=0.0009)。结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低亲密度、低情感表达、低娱乐性、低知识性、低成功性和高组织性、高控制性的家庭环境特点。建议结合此特点制定具体的家庭治疗计划实施心理干预,尽最大可能地恢复患者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8.
父母文化水平对神经症患者家庭环境及教养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父母化水平对患教养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版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50例神经症患进行调查,以初中化为界,分为低化组(初中以下,包括初中)高化组(高中以上)并进行比较。结果:(1)在父母教养方式上,父亲低化组比高化组表现为高惩罚严厉和高拒绝否认;母亲低化组比高化组仅表现低情感温暖。(2)在家庭环境上:母亲低化组比高化组表现低亲密度、低情感表面和低化性。结论:父母化水平影响家庭教养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酒依赖患者的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亲密度和适应性的特点,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以及亲密度和适应性对60例酒依赖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与健康成人对比.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酒依赖者家庭表现为低亲密度、低情感表达、低成功性、高矛盾性和控制性差(P<0.05或P<0.01).在教育方式上,酒依赖患者父亲表现为低情感温暖、高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和拒绝否认(P<0.05),而母亲表现为低情感温暖、高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和偏爱被试(P<0.05或P<0.01).在亲密度和适应性方面,患者家庭的实际亲密度、实际适应性、理想适应性均较对照组为差(P<0.05).结论 酒依赖患者的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以及亲密度和适应性方面均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可能对酒依赖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白血病儿童的家庭环境,为开展家庭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入住我院的白血病病儿60例、住院非白血病病儿60例以及正常儿童600例,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其家庭环境进行评定和分析.结果 白血病儿童家庭亲密度、知识性和娱乐性评分明显低于非白血病病儿以及正常儿童家庭,矛盾性评分明显高于非白血病病儿以及正常儿童家庭,差异均有显著性(F=7.74~8.89,q=2.912~9.891,P<0.01).而非白血病儿童与正常儿童家庭相比,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及控制性10个分量表家庭环境特征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白血病儿童家庭环境存在缺陷,为改善病儿预后和提高健康生活质量,应对其家庭环境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神经症患者家庭功能的特点及患者与父母间家庭功能知觉差异的特点.方法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CV),对37个神经症患者家庭进行调查并与31个对照组家庭进行比较.结果 ①在家庭功能的各维度上,神经症患者家庭与对照组家庭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2.
家庭环境与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探讨家庭环境与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03名高中生进行测试,并与有关常模进行比较。结果 与中国常模相比,FES-CV中多数分量表得分较低;女生在亲密度、情感表达分量表评分高于男生。SCL-90总分与FES-CV的亲密度、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观、组织性呈显著负相关,与矛盾性呈显著正相关;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学生其FES-CV多数分量表评分有显著差异,有心理问题者其FES-CV多数分量表评分较低,矛盾性评分较高。结论 家庭环境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认知行为干预对青少年学习困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 探讨青少年学习困难(LD)与家庭环境、个性特征、心理状态和学习适应性的关系及认知行为干预对青少年学习困难的影响。方法 对符合学习困难诊断标准的 286例青少年进行为期六个月的认知行为干预,干预前后分别采用家庭环境量表、心理状态自评量表、YG性格测试量表、中学生学习适应量表进行评定,并设 160例正常青少年作对照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LD组家庭亲密度 (7. 36±1. 71)、情感表达(5. 67±1. 56)、知识性(5. 53±1. 78)评分低于对照组(P<0. 01),而矛盾性 (2. 77±1. 45)高于对照组 (P<0. 01 )。个人学习动机 ( 66. 14±14. 43 )、学习期望 ( 60. 32±15. 74 )和意志力 ( 39. 76±7. 16)、学习方法(31. 88±6. 19)评分低于对照组 (P<0. 01)。在YG性格测试量表中,抑郁性、情绪变化、神经症、协调性及细致性与对照组有差异(P<0. 05, P<0. 01),干预后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LD青少年处在相对不良的家庭环境中,学习困难与学习适应性、个性特征及心理状态等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认知行为干预对青少年学习困难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董斌  朱幼玲  周农  尹世杰 《安徽医学》2009,30(11):1294-1296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对12~16岁原发性癫癎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家长用)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48例原发性癫癎儿童的行为和家庭环境进行调查,并分别与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中国标准和家庭环境量表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癫癎儿童行为异常检出率为58.33%,明显高于CBCL中国常模(P〈0.01);癫癎儿童家庭的亲密度(6.1±2.5)、文化性(4.0±1.8)、娱乐性(3.4±1.9)和组织性(5.3±1.7)比正常家庭明显为低,而矛盾性(3.3±2.1)和道德宗教观(6.1±1.5)明显为高;回归分析影响行为问题的因素,亲密度是造成癫癎儿童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结论原发性癫癎儿童存在一定的精神行为问题,家庭环境是造成其发生行为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刘玉梅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1):1468-1471
目的:探索吸毒青少年家庭的教养方式、亲密度以及适应性的特点。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及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II—CV)对330例吸毒青少年进行评定。结果:在教养方式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吸毒青少年的父母的情感温暖因子评分较低,父亲的惩罚严厉及母亲的过度干涉、过度保护因子评分较高(P〈0.05)。在亲密度和适应性方面,吸毒青少年家庭的实际亲密度、实际适应性、理想亲密度和理想适应性均比对照组低(P〈0.01)。吸毒青少年的家庭表现为低亲密度、低情感表达、低控制性以及高矛盾性(P〈0.01)。结论:吸毒青少年家庭在教养方式、亲密度以及适应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对青少年吸毒行为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抽动障碍儿童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依恋特点及其相关性,为家庭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 Ⅱ-CV)和儿童依恋量表(Kems Security Scale)评定53名抽动障碍儿童和85名正常对照儿童.结果 病例组的实际亲密度、实际适应性、理想适应性评分[分别为(66.87 ±12.53)分,(44.19±9.70)分,(52.38±9.10)分]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2.14±11.05)分,(49.01±9.19)分,(57.10 ±8.60)分].家庭分型:病例组"松散型"(25.5%)高于对照组(5.9%),"僵硬型"(55.3%)高于对照组(25.9%),"灵活型"(12.8%)低于对照组(30.6%),"极端型"(40.4%)高于对照组(23.5%),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P<0.01);父亲依赖度、母亲依赖度、母亲亲近度、父子依恋、母子依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0.01);病例组父亲依赖度、母亲依赖度、母亲亲近度、父子依恋、母子依恋均与实际亲密度和适应性均成正相关相关(0.291≤r亲密度≤0.445,0.301≤r适应性≤0.504);对实际亲密度和适应性多元回归分析示母子依恋水平影响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抽动障碍儿童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安全性依恋水平低于正常儿童家庭,且家庭功能和安全性依恋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优化的基于体素的形态学研究方法(voxel based morphometry,VBM)比较家族性和散发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父母的脑结构差异。方法纳入家族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0例,其父母8例;散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0例,其父母12例。同时纳入20例正常对照。采用优化的VBM方法处理高分辨T1加权图像,最后用两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及两组患者父母之间的脑灰质密度的差别。结果与散发性患者相比,家族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双侧丘脑的灰质密度均有降低。家族性分裂症患者父母的双侧丘脑、右侧海马旁回、左侧海马及左侧颞上回灰质密度较散发性患者父母降低。与正常对照相比,家族性及散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双侧岛、右侧颞叶、右侧枕叶、左侧苍白球、右侧小脑及左侧额叶直回的灰质密度降低。两组患者的父母组中,只有家族性患者父母的一些脑区(包括右侧丘脑)的灰质密度较正常对照降低。结论家族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双侧丘脑灰质密度较散发性患者显著降低,为以往研究中发现的家族性和散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学的差异提供了脑结构的神经影像学证据。同时,家族性患者父母双侧丘脑的灰质密度较散发性患者父母也有明显降低,这一结果说明两组患者丘脑结构的差异与遗传有较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Tourette综合征患儿家庭精神环境与气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苓 《安徽医学》2004,25(3):174-176
目的 探讨Tourette综合征 (TS)患儿家庭精神环境特征与气质特征。方法 应用家庭环境量表与儿童气质量表对 2 4例TS患儿及家庭进行测查。结果 TS患儿家庭的亲密性、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得分均低于中国常模 ,而矛盾性、控制性得分高于常模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P <0 .0 1)。 8~ 12岁组TS患儿活动水平、心境、持久性三个气质维度得分高于中国常模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气质分型不同于常模 ,麻烦型占 41.18%,与常模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0 1)。结论 TS患儿的家庭精神环境需要改善。对TS患儿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 ,还应根据患儿的气质特点及家庭精神环境特征进行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