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草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Phlei)对人肺腺癌细胞系SPCA/Ⅰ的抗增殖效应.方法应用细胞培养和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组的草分枝杆菌对SPCA/Ⅰ人肺腺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波长定于570nm,测定光密度(A值)并计算其抑制率.结果不同浓度的草分枝杆菌体外对人肺腺癌细胞株SPCA/Ⅰ均有直接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与所用药物浓度呈正相关.结论草分枝杆菌体外对SPCA/Ⅰ人肺腺癌细胞有直接的抑制作用,该结果可能为肿瘤的临床联合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草分枝杆菌 (MycobacteriumPhlei)对人肺腺癌细胞系SPCA /Ⅰ的抗增殖效应。 方法 :应用细胞培养和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组的草分枝杆菌对SPCA /Ⅰ人肺腺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波长定于 5 70nm ,测定光密度 (A值 )并计算其抑制率。结果 :不同浓度的草分枝杆菌体外对人肺腺癌细胞株SPCA/Ⅰ均有直接的抑制作用 ,其抑制率与所用药物浓度呈正相关。结论 :草分枝杆菌体外对SPCA/Ⅰ人肺腺癌细胞有直接的抑制作用 ,该结果可能为肿瘤的临床联合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草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Phlei)对人肺腺癌细胞系SPCA/I的抗增殖效应。方法:应用细胞培养和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组的草分枝杆菌对SPCA/I人肺腺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波长定于570nm,测定光密度(A值)并计算其抑制率。结果:不同浓度的草分枝杆菌体外对人肺腺癌细胞株SPCA/I均有直接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与所用药物 浓度呈正相关。结论:草分枝杆菌体外对SPCA/I人肺腺癌细胞有直接的抑制作用,该结果可能为肿瘤的临床联合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SPCAⅠ/人肺腺癌细胞株的抗增殖效应及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将SPCAⅠ/人肺腺癌细胞株培养传代,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三氧化二砷,作用24小时后,分别以酶标仪检测细胞抑制率、FACSAr-ia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倒置显微镜观察凋亡细胞形态。结果不同浓度的三氧化二砷体外对人肺腺癌细胞株SPCA/Ⅰ均有直接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与所用药物浓度呈正相关;三氧化二砷体外对人肺腺癌细胞株SPCAⅠ/有诱导凋亡的作用,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倒置显微镜见细胞由原来贴壁生长而逐渐脱落、外形变圆、体积缩小、折光性增强,核染色质凝集,细胞裂解。结论三氧化二砷能通过诱导细胞凋亡,直接抑制人肺腺癌细胞株SPCAⅠ/增殖。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化诱导剂黄芪(Astragalus)在体外对人肺腺癌SPC-A-1细胞生长抑制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黄芪分别处理肺腺癌SPC-A-1细胞后,镜下观察癌细胞的生长情况;测定软琼脂克隆形成率;MTT(噻唑蓝)法测定生长抑制率。结果:不同浓度黄芪处理后细胞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细胞生长抑制率随黄芪的浓度增加而增加。结论:黄芪对肺腺癌SPC-A-1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 As2 O3)对SPCA/I人肺腺癌细胞株的抗增殖效应及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将SPCA/I人肺腺癌细胞株培养传代,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三氧化二砷,作用24小时后,分别以酶标仪检测细胞抑制率、FACSAria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倒置显微镜观察凋亡细胞形态.结果 不同浓度的三氧化二砷体外对人肺腺癌细胞株SPCA/I均有直接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与所用药物浓度呈正相关;二氧化二砷体外对人肺腺癌细胞株SPCA/I有诱导凋亡的作用,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倒置显微镜见细胞由原来贴壁生长而逐渐脱落.外形变圆、体积缩小、折光性增强,核染色质凝集,细胞裂解.结论 三氧化二砷能通过诱导细胞凋亡,直接抑制人肺腺癌细胞株SPCA/I增殖. 相似文献
7.
老年复治性肺结核是指年龄65岁以上疾病迁延不愈或65岁以后复发的患者。在此之前曾服用抗结核药物,特别是不规则用药者,使结核菌对部分抗结核药物产生耐药性,疗效差。鉴于肺结核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与机体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草分枝杆菌注射液具有免疫调节功能,我们采用草分枝杆菌注射液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老年复治性肺结核6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2005年3月至2007年9月,河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复治性肺结核患者,年龄均在65岁以上,在院外曾规律或不规律服用异烟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离酶(seperase/estradiol-stimulated protein,esp1)在Spc-A-l细胞中对染色体分离的作用,为肿瘤的基因治疗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方法:实验于2003-07/12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分子遗传教研室完成。将含esp 1基因的EGFP-N1质粒转染到spe-A-1细胞,构建稳定的细胞系,检测其转染效率及对染色体分裂相的影响。结果:表达载体EGFP-N1-esp 1转染成功,稳定细胞系构建成功,染色体异常分裂相由众数68条减为57条。结论:esp 1的上调表达对于肿瘤的异常染色体分裂相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于肿瘤治疗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离酶(seperase/estradiol-stimulatedprotein,esp1)在Spc-A-1细胞中对染色体分离的作用,为肿瘤的基因治疗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方法:实验于2003-07/12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分子遗传教研室完成。将含esp1基因的EGFP-N1质粒转染到Spc-A-1细胞,构建稳定的细胞系,检测其转染效率及对染色体分裂相的影响。结果:表达载体EGFP-N1-esp1转染成功,稳定细胞系构建成功,染色体异常分裂相由众数68条减为57条。结论:esp1的上调表达对于肿瘤的异常染色体分裂相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于肿瘤治疗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因治疗药物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Ad-p53)联合化疗药物泰索帝(多西紫杉醇,Docetaxel)对人肺腺癌GLC-82(含突变型p53基因)及A549(含野生型p53基因)细胞的增殖抑制、凋亡诱导作用。方法将重组腺病毒载体所携带的野生型p53基因导入人肺腺癌细胞株GLC-82及A549,并联合应用化疗药物多西紫杉醇,通过Western blot法分析外源野生型p53基因在细胞内的表达,MTT法和流式细胞术观察对细胞生长抑制及细胞周期、凋亡的影响。结果通过West-ern blot证实了外源p53基因能在GLC-82及A549细胞中高效表达。MTT法观察到Ad-p53对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呈时间依赖性、剂量依赖性效应,100 MOI的Ad-p53与Docetaxel 5 mg/L联合应用后72 h,对A549细胞生长的抑制率达(51.96±0.76)%,单用的抑制率分别为(23.44±0.54)%、(40.53±1.37)%;对GLC-82细胞生长的抑制率达(62.42±1.43)%,单用的抑制率分别为(41.51±0.59)%、(48.39±0.88)%。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Ad-p53与Docetaxel联合应用能使细胞阻滞于G0~G1期,S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引起的A549细胞凋亡率为(23.35±0.64)%,单用的凋亡率分别为(15.35±1.31)%、(0.93±0.35)%;GLC-82细胞凋亡率为(47.73±1.17)%,单用的凋亡率分别为(20.88±0.71)%、(1.16±0.52)%。结论Ad-p53与化疗药物Docetaxel联用能显著协同抑制肺腺癌细胞的生长,增加化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国家一类新药盐酸埃克替尼(Icotinib)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HCC827的增殖抑制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实验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和Icotinib处理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检测Icotinib对人肺癌HCC827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应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Icotinib以时间-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HCC827细胞增殖,48 h的IC50为0.60 μmol/L,72 h的IC50为0.06 μmol/L;Icotinib诱导HCC827细胞发生明显的G1期阻滞并具有剂量依赖性.进一步对周期相关蛋白检测发现,Icotinib处理组较对照组相比,显著上调p21蛋白表达,抑制cyclin D1及cyclin A表达,但对cyclin E作用不明显.检测还发现Icotinib处理组明显下调ERK的磷酸化水平.结论 Icotinib能够明显抑制HCC827细胞增殖,引起细胞G1期阻滞,其机制可能与上调p21及抑制cyclin D1、cyclin A蛋白表达水平相关.并且MAPK/ERK信号通路在其介导的生物学效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加入喜树碱前后肺腺癌细胞株SPC-A1中细胞自身分化抗原-1(CDA1)的表达变化;探讨CDA1与p53、p21、CydinD1在SPC-A1中表达有无相关性,进一步明确CDA1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运用MTT法观察SPC-A1加入喜树碱前后细胞增殖抑制情况;运用real-time RT-PCR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加入喜树碱24h前后CDAI、p53、p21、CyclinD1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情况,并明确CDA1、p53、p21、CyclinD1的相关性。结果肺腺癌细胞株SPC-A1中加入喜树碱24h后,细胞增殖明显被抑制,同时CDA1 mRNA及蛋白的表达增多(P〈0.05),此时p53、p21的表达也增多(P〈0.05),而CyclinD1的表达出现减少(P〈0.05)。结论加入喜树碱诱导后肺腺癌细胞株SPC-M中CDA1表达增加,提示CDA1参与肺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并且与p53、p21及CyclinD1共同作用,由此推测CDM在肺癌的发生及转归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加入喜树碱前后肺腺癌细胞株SPC-A1中细胞自身分化抗原-1(CDA1)的表达变化;探讨CDA1与p53、p21、CyclinD1在SPC-A1中表达有无相关性,进一步明确CDA1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运用MTT法观察SPC-A1加入喜树碱前后细胞增殖抑制情况;运用real-time RT-PCR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加入喜树碱24h前后CDA1、p53、p21、Cy-clinD1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情况,并明确CDA1、p53、p21、CyclinD1的相关性。结果肺腺癌细胞株SPC-A1中加入喜树碱24 h后,细胞增殖明显被抑制,同时CDA1 mRNA及蛋白的表达增多(P<0.05),此时p53、p21的表达也增多(P<0.05),而CyclinD1的表达出现减少(P<0.05)。结论加入喜树碱诱导后肺腺癌细胞株SPC-A1中CDA1表达增加,提示CDA1参与肺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并且与p53、p21及CyclinD1共同作用,由此推测CDA1在肺癌的发生及转归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揭示卷曲相关蛋白(FRZB) mRNA表达在肺腺癌(LUAD)和肺鳞癌(LUSC)中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生物学作用。方法使用关键词"lung cancer"在隶属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的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搜索相关数据,并且在癌症基因图谱数据库(TCGA)中下载肺腺癌和肺鳞癌数据。共8个肺腺癌和6个肺鳞癌数据集纳入研究。通过Cutoff Finder网站确定FRZB mRNA的临界值,并计算高、低表达组的风险比(HR)。结果肺腺癌患者癌组织中高表达FRZB mRNA具有更好的预后[单因素分析:HR(95%CI)=0.54(0.46~0.64),P0.05;多因素分析:HR(95%CI)=0.66(0.54~0.79),P0.05]。但在肺鳞癌中FRZB mRNA表达量对预后没有显著影响[单因素分析:HR(95%CI)=1.11(0.67~1.84),P0.05;多因素分析:HR(95%CI)=1.13(0.71~1.78),P0.05]。经过t-SNE和相关分析发现FRZB对WNT通路具有抑制作用。通过富集分析发现与FRZB相关基因富集于多条免疫相关通路,如补体系统、体液免疫等。结论高表达的FRZB mRNA对于肺腺癌具有更好的预后作用,其可能机制是通过抑制WNT信号通路实现。提示FRZB可作为一个潜在的肺腺癌预后良好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人肺癌细胞H1299照射前、后细胞周期分布及其周期相关基因状态等研究,初步探讨其放射敏感性与照射后细胞周期阻滞的关系。方法 利用克隆形成法比较H1299与H1299细胞照射后细胞存活份数及流式细胞术研究其细胞周期分布的差异;用功能基因芯片技术对周期相关的421基因进行分析研究;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及凋亡;苔盼蓝染色研究细胞死亡方式;用克隆形成率检测细胞的存活曲线。结果 H1299细胞对γ射线高度敏感,照射后G1期阻滞消失,但仍存在G2期阻滞;基因芯片分析,其中周期相关基因有13个基因表达改变超过对照组2倍以上;苔盼蓝染色检测到的细胞死亡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结果表明射线对细胞的杀伤绝大部分不是由于照射后细胞凋亡所致,而是由于基因表达改变使其细胞周期阻滞,失去增殖能力引起增殖死亡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人肺腺癌细胞总RNA电穿孔法转染的树突状细胞疫苗的体外抗肿瘤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人肺腺癌细胞A549总RNA电穿孔法转染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特征及其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的能力。方法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从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出的外周血采集物中诱导DCs产生,同时从人肺腺癌细胞A549中提取总RNA用以转染DCs,并用转染后的DCs与自体T细胞共同培养,诱导成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CTL)。实验分未转染DCs组,转染PBS的DCs组,转染RNA的DCs组,以流式细胞术(FCM)鉴定DCs、T细胞表型、RT-PCR证明总RNA转染效率,MTT检测T细胞增殖能力及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测定杀伤肿瘤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L-12、IFN-γ分泌水平并比较各组差异。结果 1)RT-PCR证明电穿孔法可成功使A549的总RNA转染入DCs并可使DCs表达肿瘤抗原。2)RNA转染组的DCs表面标志物CD40、CD80、CCR-7、CD83、HLA-DR都呈强阳性表达,表达率明显高于PBS转染组DCs和未转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流式结果显示RNA转染的DCs刺激后的T细胞表面标志物CD8比例明显上升;4)RNA转染组IL-12、IFN-γ分泌水平明显高于PBS转染组和未转染组(P<0.05);5)RNA转染组DCs可以有效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并且诱导肿瘤特异性CTLs产生,对A549细胞产生特异性杀伤作用。而PBS转染组与未转染组则无明显作用(P<0.05)。结论利用电转染法可成功将A549的总RNA转入DCs内并使其表达肿瘤抗原,在体外能诱导肿瘤特异性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Only limited data on the incidence of venous thrombosis in different types of malignancy are available. Patients with adenocarcinoma are believed to have the highest risk of developing venous thrombosis. OBJECTIVES: To study the incidence of thrombosis in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adenocarcinoma an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we have performed a cohort study of patients with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In addition the risk associated with treatment and extent of disease was assessed. PATIENTS/METHODS: A total of 537 patients with a first diagnosis of lung carcinoma were included. Patient and tumor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venous thrombotic events were recorded from the medical records and from the Anticoagulation Clinic. RESULTS: Thrombotic risk in lung cancer patients was 20-fold higher than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standardized morbidity ratio (SMR): 20.0 (14.6-27.4). In the group of patients with squamous cell cancer we found 10 (10/258) cases (incidence: 21.2 per 1000 years) of venous thrombosis whereas in the group of patients with adenocarcinoma 14 (14/133) cases (incidence: 66.7 per 1000 years) occurred. The crude adjusted hazard ratio was 3.1 (95% CI: 1.4-6.9). The risk increased during chem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 and in the presence of metastases. CONCLUSIONS: The risk of venous thrombosis in lung cancer patients is increased 20-fold compared to the general population. Patients with adenocarcinoma have a higher risk than patient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During chemotherapy or radiotherapy and in the presence of metastases the risk is even higher.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肺腺癌表达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MMP-9、VEGF在30例肺腺癌组织和12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MMP-9单克隆抗体阻断MMP-9后肺腺癌A549细胞VEGF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及VEGF克隆抗体阻断VEGF后肺腺癌A549细胞MMP-9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MMP-9在腺癌组织表达率为63.3%,正常组织表达率为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在腺癌组织表达率为70%,正常组织表达率为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腺癌组织MMP-9水平与VEGF表达率存在正相关关系(r=0.709 4,P0.01),并与肺腺癌的临床分期及淋巴转移状况相关(P0.05)。VEGF高表达率与肺腺癌的临床分期及淋巴转移状况相关(P0.05)。用MMP-9单克隆抗体阻断MMP-9可降低VEGF蛋白表达水平,用VEGF单克隆抗体阻断VEGF可降低MMP-9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VEGF、MMP-9在肺腺癌高表达,在促进腺癌侵袭转移中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虫草素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H358细胞周期、凋亡及相关抑癌基因的调节作用。方法 培养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H358并分组,空白对照组用不含药物的DMEM处理,虫草素组用含有50μmol/L、100μmol/L、200μmol/L虫草素的DMEM处理,处理24 h后测定细胞周期分布、细胞凋亡率、抑癌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不同剂量虫草素处理后,H358细胞的S期比率、凋亡率及PTEN、p53、p16及Caspase-3、Caspase-8、Caspase-9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G2/M期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且200μmol/L虫草素处理后,H358细胞的S期比率、凋亡率及PTEN、p53、p16及Caspase-3、Caspase-8、Caspase-9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浓度虫草素处理的细胞,G2/M期比率明显低于其他浓度虫草素处理的细胞(P <0. 05)。结论 虫草素处理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能够使细胞周期停滞、细胞凋亡加剧,增加抑癌基因表达是虫草素发挥以上调节作用的分子途径,并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