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美罗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多药外排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美罗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多药外排泵机制.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美罗培南对141株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同时观察加入泵抑制剂MC207110后的美罗培南对141株铜绿假单胞菌MIC变化,检测多药外排泵机制.实时定量PCR检测外排泵mRNA水平的表达.PCR扩增外排泵编码基因及调控基因并测序分...  相似文献   

2.
亚胺培南诱导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经亚胺培南诱导后对β-内酰胺类及其它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用亚胺培南的亚抑菌浓度(1/2MIC)诱导铜绿假单胞菌5步(10天)后,测定其对各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诱导后,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比诱导前增长了8.67倍,其抑菌环直径缩小了7.95mm;对其它抗生素无明显改变。结论:亚胺培南诱导后获得的耐药不是由于诱导型β-内酰胺酶的产生,而可能是其它耐药机制所致,且与其它抗生素无交叉耐药。  相似文献   

3.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特征及其耐药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特征,并研究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机制。方法采用Micro-Walkaway-40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应用PCR法对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相关基因(IMP、VIM、GIM、OXA)和膜微孔蛋白基因oprD2进行检测,琼脂稀释法检测氰氯苯腙(cccp)对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MIC的影响。结果 65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舒普深、特治星、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38.5%、43.1%和44.6%,对头孢他啶、马斯平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50.8%、53.8%和55.4%;65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中,IMP阳性11株(16.9%)、VIM 4株(6.2%),oprD2基因缺失5株(7.7%),其余耐药基因未检出;CCCP检测阳性时,亚胺培南的MIC值下降,提示存在主动外排机制的菌株7株(10.8%)。结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现象较为严重,其耐药机制主要与细菌产IMP型金属β-内酰胺酶、细胞主动外排机制以及膜微孔蛋白基因oprD2缺失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机制分析研究。方法采用K-B法检测100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并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分析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相关金属酶IMP、VIM基因以及外膜通道蛋白OprD2基因。结果 70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为多重耐药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性较高。金属酶IMP基因阳性率为24.29%(17/70),vIM型金属酶基因阳性率为7.14%(5/70),外膜蛋白通道OprD2基因阳性率为68.57%(48/70),其中外膜蛋白通道OprD2基因缺失率为58.33%。结论 IRPA耐药情况严重。外膜蛋白通道OprD2基因缺失突变是本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和研究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机制。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该院临床分离的80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科室分布、标本类型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PCR检测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基因blaIMP、blaVIM、blaNDM-1、blaSIM、blaSPM、blaGIM、blaOXA-10及膜孔蛋白OprD2基因。结果该院以神经外科送检标本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检出(28.0%)最多,主要分离自呼吸道标本(86.0%)。80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7.5%),对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最高(97.5%)。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blaVIM基因阳性1株(1.2%),blaOXA-10基因阳性4株(5.0%),其他耐药基因均未检出;膜孔蛋白OprD2基因缺失67株(83.8%)。结论本研究中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机制是膜孔蛋白OprD2基因的缺失。  相似文献   

6.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   总被引:67,自引:4,他引:67  
铜绿假单胞菌 (PA)为条件致病菌 ,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可引起多种感染。近年来 ,PA对人的致病作用明显增加 ,成为一系列严重的化脓性感染 ,尤其是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囊性肺纤维化等基础疾病继发感染的重要致病菌。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 ,细菌耐药性越来越严重 ,而且有明显上升趋势 ,给临床治疗造成极大困难[1] 。本文对PA耐药机制作一综述。一、PA的外膜通透性有研究证明PA的外膜通透性低于大肠埃希菌 ,仅为大肠埃希菌的 1%~ 8% ,这一特点也反映在外膜对抗菌药物的通透性上。PA具有较低的外膜通透性 ,是由于PA的外膜由微孔…  相似文献   

7.
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对环丙沙星耐药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医院铜绿假单胞菌(PAE)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并了解其对环丙沙星的耐药机制.方法 我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集的287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琼脂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环丙沙星对PAE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应用PCR方法扩增PAE的gyrA、gyrB、parC及parE基因,并测序来确定基因的突变.结果 287株铜绿假单胞菌以痰液标本中分离最多(76.3%);主要感染分布在重症监护室(29.3%)和呼吸内科(22.6%);且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亚胺培南敏感,敏感率均在70%以上;而对氨苄西林及环丙沙星耐药率高,分别达97.9%和44.9%.在45株(环丙沙星MICs≥32 μg/ml)铜绿假单胞菌中,有42株均存在gyrA基因突变,且28株存在着gyrA基因和parC基因双突变.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gyrA基因突变是PAE对环丙沙星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应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监测,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磷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影响以及对美罗培南的增效作用。方法:选取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构建生物被膜体外模型,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抗生素最低抑菌浓度,连续稀释法测定生物被膜内活菌计数,结晶紫染色法定量生物被膜的量。结果:铜绿假单胞菌的生物被膜经各组药物作用24 h后,FOS组及FOS+MEM组吸光度值均少于空白对照组(P<0.01),MEM组吸光度值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OS+MEM组4 h、8 h、24 h时被膜内活菌计数均少于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两药合用后生物被膜存活细菌数明显减少,推测两药合用后可能加速了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破坏,增强了美罗培南的渗透及对生物被膜内铜绿假单胞菌的杀灭,显示出了协同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9.
体外诱导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及亚胺培南交叉耐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环丙沙星及亚胺培南体外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诱导作用及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及亚胺培南交叉耐药机制。方法 :用含药琼脂平板法 ,以临床分离的对环丙沙星及亚胺培南敏感铜绿假单胞菌PA5筛选交叉耐药菌 ,计算耐药突变频率及交叉耐药率。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PCR SSCP)、膜蛋白电泳及细菌对药物摄取分析 ,对体外诱导交叉耐药菌进行耐药机制研究。结果 :环丙沙星在 1×MIC、2×MIC浓度时诱导耐药突变频率分别为 170× 10 -9及 2 6 0× 10 -9,交叉耐药率 9.2 % ;亚胺培南在 1×MIC及 2×MIC浓度时诱导耐药突变频率分别为 40× 10 -9及 2 0 0× 10 -9,交叉耐药率 2 0 .8%。 9株体外诱导交叉耐药菌旋转酶 gyrA基因PCR SSCP检测分析发现 ,与敏感菌PA5比较 ,仅 1株环丙沙星诱导交叉耐药菌的DNA条带相对位置发生改变 ;4株交叉耐药菌相对分子质量为 430 0 0~ 6 70 0 0的外膜蛋白带消失 ;细菌对环丙沙星摄取分析表明 ,9株交叉耐药菌胞内的药物浓度仅为PA5的 1/ 2~ 1/ 3,加入氰氯苯腙 (CCCP)后 ,胞内药物浓度上升至PA5水平。结论 :环丙沙星与亚胺培南在体外均可诱导铜绿假单胞菌交叉耐药菌 ;其机制以药物主动外排为主 ,外膜蛋白通透性改变对部分耐药菌亦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本课题旨在研究姜黄素(CUR)联合美罗培南(MEM)对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 MexAB-OprM外排泵过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微量肉汤法检测MEM的MIC,并通过MIC逆转倍数筛选出外排泵高表达的菌株;微量肉汤检测CUR的MIC;棋盘滴定法测定MEM和CUR的最佳联合浓度;PCR技术检测7株菌的mexA、mexB、oprM和mexR、nalC、nalD基因;qRT-PCR技术检测7株菌的mexB、oprM基因的表达水平;利用260nm处吸光度检测细菌细胞膜的完整性;溴化乙锭(EB)荧光累积和直接外排含量来观察MexAB-OprM外排泵的表达;qRT-PCR技术检测CUR-MEM联合和MEM单药处理细菌24h后mexA、mexB、oprM基因和调控基因mexR、nalC、nalD的表达水平。结果 30株CRPA筛选出7株外排泵MexAB-OprM高表达的菌株;微量肉汤法确定CUR的MIC为512~1024μg/mL;棋盘滴定法发现CUR显著降低了MEM的MIC值,两者有明显的协同作用,FIC指数为≤0.5;PCR技术均检测到mexA、mexB、oprM、mexR、na...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为医院合理使用抗菌药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各临床科室送检的标本并对其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布在心胸肿瘤外科(34.83%)、神经外科(20.22%);分离标本来源主要为痰(49.44%);菌株对多种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性,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敏感性较高。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呈现多重耐药性,应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加强医院感染监控,减少其引发的严重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现状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红玉  吴爱武 《江西医学检验》2006,24(3):193-194,206
目的 探讨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mipenem 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rtM,IRPA)医院感染现状及其对临床常用抗苗药物的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更有效地使用抗生索。方法 按常规方法对163株铜绿假单胞苗进行分离培养。VITEK-Ⅱ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鉴定,按2005年NCCLS的标准用纸片扩散(K-B)法对临床常用的抗苗药物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whonet5.3及SPSS1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共分离出IRPA60株,占36.8%(60/163);主要来源于痰标本占66.7%(40/60),IR-PA在病区的分布中居前3位依次为ICU、呼吸内科和神经内科,IRPA对12种常用抗生索的耐药率除阿米卡星35.0%.庆大霉素45.0%外。对头孢吡肟、哌拉西林等10种抗苗药的耐药率均高于50.0%;除环丙沙星、庆大霉素.IRPA组的耐药率明显高于亚胺培南敏感铜绿假单胞苗(imipenem susceptible Pseu-domonasaeruginosa,ISP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IRPA对大多数临床常用抗生索呈现出多重耐药.且IRPA比ISPA具有更强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E)的来源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PAE菌株222株.采用微生物BioFosun鉴定分析仪及相关鉴定卡对临床分离病原菌进行细菌鉴定,同时做药物敏感试验,用WHONET 5.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分离的222株PAE主要来源于痰标本,占92.79%,主要分布于呼吸科(31.53%)和神经内科(21.62%)等科室.PAE耐药率最低的是头孢吡肟(14.7%),其次是美洛培南(16.5%)、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7.4%)等,耐药率最高的是氨曲南(69.2%),其次是左旋氧氟沙星(44.4%).结论 PAE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其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控制医院感染的流行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及耐药趋势,为临床预防感染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标准方法采集临床各科室送检标本,采用法国梅里埃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鉴定,药敏采用KB琼脂扩散法,按CLSI标准执行。结果:316株铜绿假单胞菌中对庆大霉素(69.4%)耐药药严重,对亚胺培南(11.2%)耐药率最低,其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2.9%),阿米卡星(14.8),其余抗生素约在40%-50%。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情况日趋严重,逐年上升,各级医院应切实进行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加强细菌耐药性的监测与控制,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医院铜绿假单胞菌(PAE)的耐药现状,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医院分离的PAE药敏试验结果,应用WHONET5.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999-2007年PAE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2008-2011年则呈下降趋势。除头孢他啶外,其他三代头孢已完全耐药。对PAE较敏感的药物有多粘菌素B、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和头孢他啶。结论 PAE耐药严重,临床要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医院应加强对PAE的监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该院铜绿假单胞菌(PAE)的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送检样本中培养分离出的822株PAE的分布与耐药情况进行分析。采用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标准判定,应用WHONET5.6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822株PAE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室、普外科、呼吸科、肿瘤科。标本来源以痰标本为主(82.1%)。秋季感染率最高,为30.0%。PAE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为7.6%,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19.1%,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20.0%。结论 PAE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对现有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严重,提示临床医生必须对该菌所致感染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曾章锐  王卫萍  黄梅  邵海枫 《检验医学》2014,(11):1178-1183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吡肟(FEP)敏感性低于头孢他啶(CAZ)的原因。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经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检测PEF最小抑菌浓度(MIC)高于CAZ MIC的铜绿假单胞菌60株,琼脂稀释法复查FEP和CAZ的MIC值,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耐药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细菌外排系统表达情况。结果手工琼脂稀释法检测与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检测存在5%的差别,PCR扩增发现部分菌株存在编码KPC和PSE-1的耐药基因,外排系统表达显示以mex B和mex D为主。测序结果发现mex B的3个调控基因只有nal C Gly70→Glu(GGG→GAG)改变,其他2组调控基因未发现有意义的突变,mex D外排系统过度表达的调控基因出现nfx B Gly109→Val(GGC→GTC)。结论 FEP敏感性低于CAZ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编码KPC与PSE-1的耐药基因的存在和外排系统mex AB-Opr M、mex CD-Opr J表达增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的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均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经VITEK-2(C0mpact细菌鉴定仪检测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均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琼脂稀释法测定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MIC值,PCR扩增DNA促旋酶基因gyrA和gyrB以及DNA拓扑异构酶Ⅳ的parC和parE基因,实时-RT-PCR分析细菌外排系统表达情况。结果琼脂稀释法检测结果与VITEK-2 Compact细菌鉴定仪检测结果相符。PCR扩增测序发现以DNA促旋酶基因gyrA(在位点941处插入碱基C)和gyrB(3株在位点1588处缺失碱基A,其他菌株在位点1543处插入碱基T)基因缺失或者插入导致移码突变为主,parE基因有3株在位点1895处插入碱基C。实时定量PCR检测发现以mexA和mexC表达增加为主。结论检出的耐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铜绿假单胞菌是由于DNA促旋酶基因gyrA和gyrB基因的突变和mexAB-OprM和mexCD-OprJ表达增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王秋菊  秦进  袁飞 《疾病监测》2014,29(6):454-457
目的了解成都大学附属医院近3年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患者送检标本所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使用WHONET 5.5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分离的2162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有1583株来自呼吸道,占73.22%;主要分布在ICU、呼吸内科,分别占27.80%和20.58%;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耐药率最高,分别为67.30%和62.12%;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为18.59%。对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耐药率为32.10%,其中292株为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检出率为13.51%,119株为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5.50%。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以ICU和呼吸内科为主,应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进行重点监测,以便更好地控制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