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钟驾云 《检验医学》2012,27(8):692-696
血流感染的发病率较高,常导致患者死亡。据报道,美国每年有65万~75万人死于脓毒症。有学者通过对美国400家急诊中心的调查显示,约2.8%的急诊患者因为怀疑存在血流感染而需要做血培养[1]。早期做出血流感染的诊断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血流感染的诊断依赖于血培养和非培养的辅助检测,自动化血培养仪、一些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对血流  相似文献   

2.
张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4):1594-1596
血流感染(BSI)是指各种病原微生物侵入血循环,在血液中繁殖,释放毒素和代谢产物,并诱导细胞因子释放,引起全身感染、中毒和全身炎性反应(SIRS),进一步导致血压下降、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改变,引起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相似文献   

3.
郑皓  陈小萍  卢金星 《疾病监测》2020,35(11):1047-1054
血流感染(BSI)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有逐年升高趋势,早期识别与诊断BSI对临床治疗意义重大。 快速诊断BSI的分子学方法分为2类,即全血检测方法和依赖于血培养的检测方法。 与血培养方法相比,全血检测方法缩短了检测时间,可以检测难培养的病原菌,但敏感性仍需提高。 本研究对BSI病原体分子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血流感染是病原微生物侵入血液循环系统导致的疾病,可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凝血功能障碍、休克甚至死亡。血流细菌性感染的早期诊断,对于及时控制感染、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尤为重要,因此,临床上急需快速诊断技术。该文就血流感染的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血流感染诊断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败血症(septicemia)是由各种病原微生物(细菌或真菌)和毒素侵入血流所引起的血液感染,主要临床表现为:骤发寒战,高热,心动过速,呼吸急促,皮疹,肝脾肿大和精神、神志改变等一系列严重临床症状,严重可引起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多脏器功能衰竭。若细菌仅短暂人血,而无临床明显的毒血症状(如血管相关性感染)则称为菌血症(bacteremia)。目前将败血症和菌血症统称为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  相似文献   

6.
血流感染是一种由病原微生物侵入血液而导致的严重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的特点,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沉重负担.血流感染的快速、明确诊断,病原微生物的识别及药敏性分析是及时实行针对性抗生素治疗的前提,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尤为重要.血培养技术不断发展,但在快速诊断方面的劣势始终难以解决,不可能在3h内获得诊断结果.所以,亟需新...  相似文献   

7.
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BSI)是严重的感染性疾病.血液培养被认为是诊断血液感染的金标准,但是要花费数日鉴定出病原体.能够快速、准确地鉴定血流感染的病原体,可以明显改善病人预后.随着技术进步,分子诊断与临床实验室诊断关系愈加密切,能够为血流感染提供快速、准确的诊断.文章对分子诊断学在细菌和真菌性血流感染检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 T )检测对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11月同时进行血培养和PC T检测的患者356例临床资料,以血培养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非血流感染组和血流感染组,比较两组间及革兰阴性菌感染组与革兰阳性菌感染组间血清PC T浓度的差异。结果非血流感染组、血流感染组血清PCT浓度分别为0.21(0.06~1.05)、4.36(0.78~15.60)ng/mL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感染组血清PCT浓度分别为5.60(1.23~19.90)、2.04(0.59~9.05)ng/mL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41)。以0.50 ng/m L为临界值,PC T对血流感染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1%、64.1%、41.3%、92.6%。结论 PC T定量检测用于血流感染的快速辅助诊断,也有利于血流感染病原菌类型的初步判断,能够为早期抗感染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产ESBLs大肠杆菌血流感染分子特征及耐药。方法 收集血培养1980例标本,培养产ESBLs阳性135株,进行基因分型鉴定及耐药分析。结果 1980例大肠杆菌标本中,培养产ESBLs阳性135株,阳性率为6.82%。在来源科室方面,主要是泌尿外科,89株(65.93%)。135株产ESBLs阳性大肠杆菌中,优势群为D群,67株(49.63%);其次为A群,42株(31.11%)。产ESBLs阳性菌株对头孢菌素、单环类、磺胺类等耐药率均超过70%,仅对安布霉素、呋喃妥因、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小于6%。产ESBLs阳性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头孢西丁、氨曲南、妥布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高于产ESBLs阴性(P<0.05),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低于产ESBLs阴性大肠杆菌(P<0.05)。产ESBLs阳性135株中,在基因型分布方面,CTX-M-25的占比最高,62株(45.93%)。结论 产ESBLs大肠杆菌呈多药耐药性,耐药基因以CTX-M-25为主。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临床广谱抗真菌药物的使用、各种免疫抑制剂、各类导管插管以及介入治疗等新型技术的发展,使得真菌引起的血流感染屡见不鲜,患者的死亡率明显升高,真菌的耐药率也在不断上升。如何对真菌引起的血流感染进行早期快速、准确的诊治是目前临床医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现笔者对真菌血流感染的病原学、最新诊断和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陈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培养和血清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对血流感染患者早期诊治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25例患者血标本用酶联荧光分析法(ELFA)测定血清PCT,同时进行血培养,并对23例血培养阳性的重症患者血清PCT进行多次检测和结果分析。结果血培养结果为阴性的患者(阴性组)PCT阳性率为41.01%(0.05~2.58μg/L),血培养结果为阳性的患者(阳性组)PCT阳性率为80.77%(0.05~200.00μg/L)。阳性组PCT阳性率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12,P0.01)。假丝酵母菌、多种细菌、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的PCT阳性率分别为100.00%、100.00%、92.11%和56.81%。对23例血培养阳性的重症患者进行了多次PCT检测,治疗过程中PCT水平逐渐降低者预后较好,PCT10μg/L且持续维持高水平者,其预后较差。结论同时进行血培养和PCT检测对血流感染患者的早期诊治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参数Neut-X和Neut-Y对血流感染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血流感染患者和51例健康对照组资料,比较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X、Neut-Y和降钙素原的结果。结果血流感染组中性粒细胞参数Neut-X、Neut-Y(1 393.5±33.4、416.2±30.0)均显著高于血培阴性组(1 371.9±32.7、391.7±23.7)和健康对照组(1 347.2±26.2、371.9±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ut-X、Neut-Y与降钙素原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革兰阴性菌组的Neut-X、Neut-Y高于革兰阳性菌组。结论血流感染患者Neut-X和Neut-Y参数升高,可作为血流感染诊断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D-二聚体(DD)联合检测对ICU患者血流感染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239例ICU患者同时进行血培养和PCT、CRP和DD检测,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血培养阳性(BC阳性)组和血培养阴性(BC阴性)组,分析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应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进行分析,评估PCT、CRP和DD在ICU患者血流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并确定其Cut-off值。计算PCT、CRP和DD联合检测在ICU患者血流感染早期诊断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BC阳性组PCT、CRP和DD水平(中位数分别为0.60ng/mL、33.33mg/L和2 785.70ng/mL)均显著高于BC阴性组(中位数分别为0.09ng/mL、2.28mg/L和1 625.0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显示,PCT、CRP和DD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2、0.715和0.643,最佳诊断界点分别为0.405 0ng/mL、3.440 0mg/L和2 083.90ng/mL,其敏感度分别为0.775、0.875和0.656,特异度分别为0.825、0.525和0.629,阳性似然比分别为4.43、1.84和1.77,阴性似然比分别为0.27、0.24和0.5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0.898 6、0.823 5和0.750 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647 1、0.714 3和0.511 6。PCT、CRP和DD联合检测敏感度为0.422,特异度为0.971。结论 PCT、CRP和DD对于ICU患者血流感染的早期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三者联合检测能提高诊断的特异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对诊断血液细菌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贝克曼-库尔特五分群(类)血细胞分析仪(LH750)检测102例血液细菌感染患者、58例非细菌感染白细胞增高患者和62名健康体检者的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并与传统的WBC计数、WBC分类、细胞形态学等感染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血液细菌感染组的MNV、NDW、MNS分别为155±14, 24.05±3.84,136±7,非细菌感染WBC增高组的MNV、NDW、MNS分别为151±9,21.23±3.02,141±6,健康对照组的MNV、NDW、MNS分别为144±11,18.76±1.64,144±3.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9.574,27.421,28.475,P〈0.05或〈0.01). WBC≤10×109/L组MNV、NDW、MNS分别为151±12、22.72±2.54、138±5,WBC〉10×109/L组分别为158±16、25.62±3.17、136±6,与健康对照组比较,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0.864、41.014、18.873. P〈0.05或〈0.01).中性粒细胞百分率≥85%组的MNV、NDW、MNS为159±13、25.76±4.02、134±5,中性粒细胞百分率〈85%组分别为150±15、22.13±2.32、138±4,与健康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4.05、45.34、19.145,P〈0.05或〈0.01).血液细菌感染组的MNV在临界值(cut-off值)为150时,敏感度为71%(72/102),特异度为92%(57/62),NDW在cut-off值为23时,敏感度为74%(75/102),特异度为98%(61/62).MNV与NDW的敏感度、特异度均较好,敏感度高于传统的WBC计数(WBC cut-off值〉10×109/L 时,敏感度为57%)、NE(NE的cut-off值≥0.85时,敏感度为53%)等感染指标.结论 中性粒细胞的MNV、NDW参数诊断细菌感染比传统的WBC总数、NE值、形态学分析更加特异而灵敏,而且客观、快速经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集束干预策略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的效果。方法将实施集束干预策略之前(2011年1~10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18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在实施集束干预策略之后(2012年1~10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193例患者设为集束组。比较实施集束干预措施前后两组患者CRBSI发生率及时间,置管情况。结果采用集束干预策略后CRBSI发生率由实施前8.31‰下降至1.67‰,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CRBSI发生时间由(7.47±2.44)d延长至(13.75±1.92)d,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骨下静脉置管率从39.78%上升至71.50%,股静脉置管率从45.70%下降至18.65%,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集束干预策略可有效降低中心静脉置管患者CRBSI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施雯慧  成诗明  陈伟 《疾病监测》2012,27(3):242-247
结核潜伏性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是宿主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尚未发病,无活动性结核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或细菌学证据的一种特殊状态。潜伏性感染者如不进行治疗,约有5%~10%会发展成活动性结核。早期识别和治疗结核潜伏感染者,是结核病防治的重要策略之一。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诊断潜伏感染的结核菌素试验(TST)和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检测方法、两种方法的优缺点以及使用方面的选择,为开展现场调查和有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需氧与厌氧配对培养在临床血流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含树脂需氧瓶和含溶血素厌氧瓶配对培养,统计分析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送检的11 603份血培养中1 303份阳性菌株的分布和报阳时间。结果 1 303份血培养阳性标本中,厌氧瓶与需氧瓶均生长的有603株,仅需氧瓶生长的483株,仅厌氧瓶生长的217株。双瓶培养阳性率11.23%(1 303/11 603)与仅用单需氧瓶阳性率9.36%(1 086/11 603)或单厌氧瓶培养阳性率7.07%(820/11 60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厌氧瓶中还检出专性厌氧菌10例。双瓶均报阳的603株不同种属分离菌的厌氧瓶报阳时间均值早于需氧瓶。临床常见分离菌属两种培养瓶报阳时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需氧瓶与厌氧瓶配对培养在增加厌氧菌检出的同时,还能提高血培养的阳性率并缩短检出时长,为临床血流感染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可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综述了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风险因素及防护对策的研究现状,为护理人员针对相关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提供指导,从而降低PICC的血流感染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北海地区小儿患者血流感染(BSI)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发生BSI的小儿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地区95.3%的小儿BSI为社区获得性感染。革兰阳性球菌与阴性杆菌所占比例分别为53.5%、46.5%。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对阳性球菌耐药率均为0.0%;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美罗培南对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率分别9.3%、0.0%、9.1%、5.0%。结论革兰阳性球菌与阴性杆菌感染比例基本一致。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可作阳性球菌BSI的经验用药;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美罗培南可作革兰阴性杆菌BSI的经验用药。  相似文献   

20.
布氏杆菌病是一种全球分布的人畜共患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在地中海国家或中东国家相对集中。它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全身性感染,涉及多个器官组织,其中脊椎是最常见的受累部位。磁共振成像是目前诊断脊柱感染的最佳影像学工具,特别是动态增强磁共振在临床上的应用,使脊柱病变的临床确诊率越来越高。本文将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磁共振成像、鉴别诊断及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鉴别诊断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