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中国汉族人群Diego血型基因频率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宇  牛淼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4):308-309,311
目的调查研究中国汉族人群的Diego血型基因频率分布。方法用血型血清学方法对1577例非相关的献血者进行Diego血型的筛选鉴定,并对部分标本进行基因分型和基因测序。结果1577例标本Diego血型血清学鉴定结果,Dia+b-1例,Dia+b+47例,Dia-b+1529例。结论汉族人群DI1基因频率为0.0155,DI2基因频率为0.9845。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和分析中国南京地区部分汉族人群Colton、Diego、Kell、Yt等4个稀有血型抗原的分布情况,以解决稀有血型病人的临床用血问题,并进一步充实国家稀有血型献血者资料库。方法:随机选择南京地区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的2 015名无偿献血者全血标本,提取DNA,采用PCR及多重PCR的方法检测Kell系统的K+和Kpc+、Yt系统的Ytb+、Colton系统的Cob+以及Diego系统的Dia+b+、Dia+b-血型抗原基因。结果:在2005例献血者中筛选出K+基因1例;在2 015例献血者中筛选出Ytb+8例和Dia+b+100例、Dia+b-2例,未筛查出Kpc+与Cob+。结论:中国南京地区汉族人群中K+、Ytb+和Dia+、Dib+基因频率分别为0.0003、0.0013和0.0258、0.9742,在现有筛查人群中未发现Kpc+与Cob+抗原存在。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一个可行、准确的PCR-SSP实验系统用于Diego血型的检测。方法初步建立检测Diego血型的PCR-SSP实验系统,对合肥地区258份随机无偿献血者的血样进行检测,初步确定其Diego血型类型,用血清学方法对样品进行平行检测,以验证所设计的PCR-SSP实验系统的准确性。结果建立了Diego血型的PCR-SSP检测方法。258份随机标本中,检测到Dia-b+254份、Dia+b+4份,无Dia+b-和Dia-b-,与血清学检测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所设计的PCR-SSP实验系统可以较准确地检测出标本的Diego血型类型。  相似文献   

4.
四川地区汉族人群Kidd血型系统基因频率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调查人类红细胞Kidd血型系统在四川地区汉族人群中的基因分布频率。方法采用PCR-SSP技术对198名随机供者红细胞Jka和Jkb抗原分型进行检测。结果检测到3种表现型,其中Jk(a+b-)47例、Jk(a+b+)86例、Jk(a-b+)65例。JKa基因频率为0.4546,JKb基因频率为0.5454。结论四川地区汉族人群的Jkb抗原表达高于Jka,Jk(a-b-)表型未能检测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降落PCR技术检测Diego血型基因的方法,并对西安地区献血者Diego血型基因多态性分布进行分析研究,同时建立Diego稀有血型库。方法建立了降落PCR检测Diego血型基因的方法,并采用抗-Dia和商品化基因分型试剂盒进行验证,以及基因测序做进一步确认。对西安地区1068名献血者提取基因组DNA,进行Diego血型基因分型。结果建立了检测Diego血型基因的降落PCR方法,用此方法共检测到Di(a+b-)1例,Di(a+b+)52例,Di(a-b+)1 015例,未检测到Di(a-b-)样本。献血者中Dia抗原的表达频率为0.049 63,Dib抗原的表达频率为0.999 06。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降落PCR技术检测Diego血型基因的方法,并对西安地区献血者的Diego血型进行筛查和分析,获得其多态性分布数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Duffy血型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研究深圳献血人群Duffy血型基因多态性。方法在2011年8~11月本中心900名无血源关系献血者标本中,用卡式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方法鉴定Duffy血型表现型,建立Duffy血型的基因分型方法 PCR-SSP法及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900例标本DNA进行PCR-SSP法检测,其中50例做Duffy血型基因编码区域序列测定。结果血清学结果为Fy(a+b-)855例,Fy(a+b+)43例,Fy(a-b+)2例,Fy(a-b-)0例。900例Duffy血型PCR-SSP法基因分型结果与血清学表现型完全一致。50例FY基因编码序列部分测序结果与血清学、PCR-SSP法吻合,表现型FY(a+b-)标本测序结果可见FY基因第2外显子第125位核苷酸碱基为纯合子G;表现型FY(a-b+)标本测序结果为第125位核苷酸碱基为纯合子A。结论 Duffy血型PCR-SSP基因分型方法及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可以正确地鉴定Duffy基因型,适用于Duffy血型基因多态性的研究。深圳地区Fya的基因频率为0.973 9,Fyb的基因频率为0.026 1。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Dia和Dib相应的ISBT符号为DI1和DI2,这是Diego血型系统中最具有临床意义的一对抗原.Diego血型系统抗原相应的抗-Dia可以引起新生儿溶血病,也可以破坏输入的Dia抗原红细胞,抗-Dib非常罕见,但同样能引起新生儿溶血病(HDN)和溶血性输血反应,具有临床意义,Dia和Dib抗原可以用血清学方法鉴定,但试剂较为昂贵,特别是抗-Dib定型试剂,市场上更是难以购买,且临床因产生抗-Dib所引起的输血问题,寻找相合的血源是非常困难的,我国随机人群中调查DI1基因频率为0.0357,DI2基因频率为0.9643,Di(a+b-)表现型的人低于千分之一[1],因此,笔者建立了Diego血型基因分型技术,并用于临床Diego血型的鉴定,以及Di(a+b-)献血员的筛检.  相似文献   

8.
西安地区汉族Yt血型基因频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Yt血型基因在西安地区的分布频率。方法 随机选择 2 2 0名无偿献血者外周血 ,采用PCR SSP方法检测Yta 和Ytb 血型抗原。结果 检测出两种表现型Yt (a +b ) 2 16例 ,Yt(a+b +) 4例。Yta 基因频率为 0 .990 9,Ytb 基因频率为 0 .0 0 91。结论 Yta 在西安地区为高频表现抗原 ,而Ytb 抗原表达频率很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Duffy血型表型在北京地区的分布频率,将筛选出的稀有血型红细胞甘油化冷冻保存,并建立稀有血型献血者档案资料,解决Duffy稀有血型患者输血难题。方法收集北京地区无血源关系健康汉族献血者的血液标本1 752份,少数民族献血者标本274份,外籍献血者标本137份,利用微柱凝胶法鉴定Duffy血型表型,PCRSSP检测Duffy血型基因,并随机选择17例做Duffy血型基因编码区域序列测定,以检测表现型与基因型符合性。结果1 752名汉族献血者,274名少数民族献血者,137名外籍献血者的Duffy血型各表型分布分别为:Fy(a+b-)表型1 530例(87.33%)、227例(82.85%)、83例(60.58%),Fy(a+b+)表型213例(12.16%)、42例(15.33%)、32例(23.36%),Fy(a-b+)表型9例(0.51%)、5例(1.82%)、20例(14.60%),Fy(a-b-)表型0、0、2例(1.46%)。FYA基因频率分别为93.41、90.51、72.26,FYB基因频率分别为6.59、9.49、26.28,FY基因频率0、0、1.46。汉族与少数民族献血者,中国与外籍献血者表型频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7例FY基因编码序列部分测序结果除2例Fy(a-b-)由于存在FYB基因外,其余标本与血清学、PCR-SSP法均符合。FYA与FYB基因的不同在于FY基因编码区域第131位核苷酸碱基为A或G。结论北京地区汉族献血者Fya阴性表型频率与国内报道相似,而少数民族及外籍献血者较高,在北京地区建立Fya阴性稀有血型供者库,以便解决稀有血型患者紧急输血问题,对提高输血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探讨浙江汉族人群部分红细胞血型系统稀有表型的分布情况。利用血清学技术或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别筛选H系统H-、MNS系统GPA-和s-、Rh系统Rhnull、Rhmod、D--、CCDEE和CCdEE、Gerbich系统GPC-、I系统i+、Lutheran系统Lub-、Kell系统k-和Jsb-、Duffy系统Fya-、Ok系统Oka-、Diego系统Dib-。利用尿素溶血试验筛选Kidd系统Jk(a-b-)表型。结果表明:1 618例献血者中检出1例Di(a+b-),1 007例献血者检出3例Fy(a-b+),633例Rh阴性献血者检出1例CCdEE。大规模筛选中未发现Jk(a-b-)、H-、GPA-、s-、GPC-、成人i+、Lub-、k-、Jsb-、Lub-和Oka-稀有血型。结论:在献血人群中发现Di(a+b-)、Fy(a-b+)、CCdEE稀有表型,提供了浙江汉族人群部分红细胞稀有血型的分布数据。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建立用于红细胞Duffy血型抗原Fy-a/b基因分型的熔解曲线分析方法。根据β-actin和Fy-a/bmRNA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建立实时荧光多重PCR-熔解曲线分析法,并用该方法与常规PCR-SSP法同时检测中国成都地区198名献血者Duffy血型抗原Fy-a/b的基因型。结果表明,熔解曲线分析法和常规PCR-SSP法的基因分型结果完全一致。198名中国成都地区献血者中Fya(+)178例(89.9%),Fya(+)Fyb(+)杂合子19例(9.6%),Fyb(+)1例(0.5%),Fya基因频率0.947,Fyb基因频率0.053,符合中国人Duffy血型分布特点。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红细胞Duffy血型抗原Fy-a/b基因分型的熔解曲线分析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大规模Duffy血型基因分型。中国成都地区的献血者Duffy血型基因以Fya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云南红河哈尼族无偿献血人群ABO及Rh血型分布规律以及基因频率。方法采用血站ABO血型正反2次定型及Rh(D)筛查及鉴定程序,对云南红河哈尼族6 817例无偿献血人群进行血型鉴定。结果云南红河哈尼族A型、B型、O型及AB型构成比分别为25.08%、27.92%、39.81%及7.19%;期望值构成比为25.19%、28.08%、40.02%及6.73%,基因频率P=0.1749,q=0.1925,r=0.6326,观察值与期望值无显著差异(P0.05),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ABO血型分布为O型B型A型AB型。6 817例云南红河哈尼族共检出Rh D(-)23例,占0.37%,其中CCdee为21.74%,Ccdee为47.83%,ccdee为30.43%,其期望值构成比为20.87%、49.57%及29.57%,基因频率Cde为0.4566,cde为0.5434,观察值与期望值无显著差异(P0.05),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结论对哈尼族无偿献血人群ABO及Rh血型分布规律以及基因频率的研究对本地区采供血计划的制定及安全用血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云南省大理白族脂联素基因启动子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法在300例无血缘关系的云南省大理白族人群(健康者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180倒)中检测SNPs+45、+276的基因型,分析以上2个多态性位点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结果sNP+45位点在健康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明显差异,SNP+276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连锁不平衡分析显示,健康组和病例组间SNPs+45、+276存在一定差异。结论大理白族人群脂联素基因上sNP+45G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存在关联;SNP+45G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一项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南京地区汉族人群中Duffy血型等位基因FYES及FYX的表达情况。方法随机提取200例无偿献血者EDTA-K2抗凝外周血血样DNA,采用PCR-SSP方法进行Duffy血型FYA、FYB等位基因分型;采用Sanger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测序法分析Duffy血型FYES及FYX等位基因序列特点。结果PCR基因分型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200例标本中,检出FYA/FYA 180例,FYA/FYB 20例;测序结果表明,200例标本中未发现FYES及FYX等位基因表达。结论 FYES及FYX等位基因在中国南京地区汉族人群中表达频率极低,与其他人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RhD(-)非血缘献血者Del的检测分析及检测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分析RhD(-)非血缘献血者中Del的检测,采用血清学方法初筛RhD,用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确认RhD(-),应用热-乙醚吸收放散法检测Del。结果表明:在38526名健康无偿献血者中,常规血清学方法初筛和IAT试验确认RhD(-)者为106人,热-乙醚吸收放散试验确认Del型者28例,在RhD(-)中的比例为26.41%,Del中各表型的频率分别是Ccee22例,占78.57%,CCee4例,占14.29%,CcEe2例,占7.14%。结论:用热一乙醚吸收放散实验检测Del对合理运用Rh阴性血源具有重要意义,本地区人群的Del表型频率与中国不同区域人群及日本人群Del表型频率有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ABO血型基因分型技术应用于临床检验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抽样100例江西健康汉族个体,并收集20例正反定型不符的标本,采用血清学和序列特异性引物PCR法(PCR-SSP)鉴定血型.结果 100例健康个体的基因分型结果与血清学分型结果一致,19例正反定型不符标本的基因分型结果准确.分型结果表明江西地区以O型为多,100例健康个体中,O型36例(36%),A型32例(32%),B型24例(24%),AB型8例(8%),基因频率:p(A)基因为0.225 3,q(B)基因为0.175 3,r(O)基因为0.599 8,且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结论 基因分型技术应用于临床检验具有可行性,在鉴定疑难血型方面可以作为血清学分型的补充.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509(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509,TGF-β1-509)基因多态性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在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中的分布频率,探讨其基因型及分布频率与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相关性。方法:上海地区汉族绝经女性患者共282例,其中OP患者105例(OP组),T2DM患者骨量正常患者90例(T2DM组),T2DM并发OP患者87例(T2DM并发OP组);另取健康绝经女性82例作为对照(对照组)。检测TGF-β1-509基因多态性、第2~4腰椎(L2-4)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同时检测血浆糖化血红蛋白A1c(hemoglobin A1c,HbA1c)。比较各临床指标与TGF-β1-509基因型的相关性。结果:OP组、T2DM组、T2DM并发OP组和对照组TGF-β1-509相比,等位基因型C、T的分布均无显著差异。合并OP组(OP组+T2DM并发OP组)和非OP组(T2DM组+对照组)TGF-β1-509等位基因型C、T的分布频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5)。CC基因型、CT基因型、TT基因型比较,其HbA1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GF-β1-509等位基因型T可能是OP的易感基因,T2DM患者TGF-β1-509基因型与HbA1c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我国吉林省地区朝鲜族和汉族健康人群脂蛋白酯酶(lipoprotein lipase,LPL)基因HindⅢ酶切位点多态性的分布。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i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等技术检测66例朝鲜族和90例汉族LPL基因多态性,并将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两族人群中的分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朝鲜族人群LPL基因P+P+基因型,P+P-基因型和P-P-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7.58%,33.33%和9.09%;汉族人群分别为73.33%,24.44%和2.22%,两组基因型的分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49)。朝鲜族人群P+等位基因和P-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4.24%和25.76%;汉族人群分别为85.56%和14.44%,两组等位基因的分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2)。结论 LPL基因HindⅢ酶切位点多态性在中国吉林省地区朝鲜族和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