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张虎 《职业与健康》2001,17(6):39-39
02菌为肠杆菌科弧菌属,按菌体(0)抗原的不同,目前已分出155个血清群,其中0_1和0_(139)血清群可致02。0_1群02菌可分为两个生物型——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每一生物型又分为小川、稻叶及彦岛三个血清型,0_(139)为新菌型,我县尚未发现。02属我国甲类传染病,现将我县1998年检出02弧菌的实验室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标本来源 标本采取患者和接触者的大便和扛拭子,流行区外环境的苍蝇、厕所物、呕吐物、地表面、沟水、污染衣物。1.2 分离用培养基 碱性蛋白陈水pH8.4,庆大霉素琼脂(GTA)pH8.4~8.5,为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提供。  相似文献   

3.
4.
沉降菌法和浮游菌法关系初探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从理论上求解导出了奥氏公式,并进而考虑了沉积效率、风速、沉降阻力和微粒重度的修正系数,得出了浮游菌浓度和沉降菌数量之间的换算公式,计算结果与大量实测值接近。指出:认为校正值只是某一个数值的观点是不全面的,校正值可大于10,也可小于10,一般可有5、10、30、50数档。  相似文献   

5.
志贺氏菌实验室检测的漏检和误诊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志贺氏菌属细菌 (简称志贺氏菌 )是人类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之一 ,其健康人群检出率为 1%~ 2 % 〔1〕,腹泻病为 2 0 %左右〔2〕,有的地区高达 30 %以上〔3〕,严重危害人民的身心健康。近年来我们从常规检测、外来菌株鉴定和文献资料发现 ,某些因素影响试验结果 ,从而导致菌株的漏检和误判。现就有关因素综合分析如下。1 志贺氏菌与大肠杆菌表型特征的相似性志贺氏菌与肠杆菌科某些属 (种 )表型特征的相似性是引起漏检和误诊的重要因素。现已查明 ,志贺氏菌与大肠埃希氏菌 (简称大肠杆菌 )不仅生化特性近似 ,而且抗原密切相关 ,特别是与低活性…  相似文献   

6.
制备实验室纯水设备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室使用实验用水的纯度是保证检验数据质量的基本条件之一。为解决纯水外购出现的时间、人员、交通等方面的矛盾 ,实现使用新鲜制备纯水的目标 ,研制完成了SCY型一体化纯水机。本机选用先进的水处理技术 ,并将制水、储存、监测、容器消毒、冲洗、灌装等工序一体化 ,实现自动控制 ,简化操作 ,制水电导率达到 0 .0 6uS/cm ,保证了质量。1 设计思想1 1 选择先进水处理技术 ,制水满足实验室检验要求。1 2 实现自动控制 ,简化操作 ,保证质量。1 3 将制水、洗容器、灌装等工序一体化。2 工艺流程2 1 设备组成 设备由六部分组成 …  相似文献   

7.
能否用沉降菌法测定洁净室菌浓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由于各种浮游菌法的可比性较差等原因,该法不是洁净室内细菌采样的唯一理想方法。由于带菌微粒具有微粒的运动特性特别是跟随速度的特性,不能把沉降法看成是纯粹自然沉降。本文从理论和实测两方面提出沉降法可以应用于洁净室采样的理由,建议同时实行沉降和浮游两种方法和标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快速查找1起食物中毒的原因,为预防并控制类似食源性疾病的再次发生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1起食物中毒通过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患者粪便、剩余食物及厨房用具,依据《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病原生物学检验》(细菌)进行检测。结果共同进餐56人,24人发病,罹患率42.86%;共采集7份患者粪便样品,5份检出阿姆德尔尼斯沙门菌,检出率为71.4%,9份食物样品,2份检出阿姆德尔尼斯沙门菌,检出率为22.2%,6份厨房用具,4份检出阿姆德尔尼斯沙门菌,检出率为66.7%。所检出的11株阿姆德尔尼斯沙门菌生化反应及血清凝集试验一致,具有同源性。所有样品均未检出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菌、变形杆菌、致泻大肠埃希菌。结论此次食物中毒由阿姆德尔尼斯沙门菌引起。  相似文献   

9.
2003年3月6日,靖江市季市镇黄某家因办丧事聚餐发生1起29人发病的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的病原学鉴定及患者双份血清抗体的测定,证实是1起由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对有关标本的实验室检测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奥氏公式及空气沉降菌的计量单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空气沉降菌数的平板沉降法 ,因其简便、经济 ,故广泛用于空气微生物学研究 ,微生物污染状况监测、调查等 ,但因结果的计量单位不同 ,使得不同环境、地点、时间等测出的空气沉降菌的评价造成不可比性 ,因此 ,建议制定统一的计量单位。1 奥氏公式计算空气沉降菌数苏联学者奥梅梁斯基认为 ,在 10 0cm2 培养基表面 ,平板沉降法 5min沉降下的菌数相当于 10L空气所含的菌数。但用平板沉降法测定时 ,平板暴露空气中的时间为 5~ 3 0min ,故在奥氏公式中引入t/5比例项 ;所使用的平皿面积并非设定的 10 0cm2 ,由此引出A/10 0比例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全院临床科室多药耐药菌(MDROs)感染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探讨MDROs感染的危险因素、干预效果、治疗转归等,为临床有效控制MDROs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1-12月全院MDROs感染病例进行目标性监测,每月针对MDROs标本来源、发生科室、临床控制等进行分析,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并对其易感因素、干预效果、治疗转归等进行问顾性分析.结果 MDROs 检出时间与病程明显相关(r=0.601,P=0.00),与住院时间、糖尿病、肿瘤高度相关(P<0.01),与手术明显相关(P<0.01);与年龄、性别、营养状况、导管相关操作无明显相关;干预效果:单间安置率达35.00%,隔离标志使用率达76.89%,手卫生依从性达47.29%,无菌操作达95.27% ;740例患者中,36.49%治愈、0.95%好转、57.70%未愈、3.65%自动出院、1.89%死亡.结论 MDROs感染与患者基础病、住院时间及手术明显相关,未愈率较高,治疗效果差,临床控制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多药耐药菌(MDRO)株的分离和耐药谱监测,为有效控制MDRO感染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常规分离培养,鉴定菌种,进行耐药实验,根据标准筛选MIRO计算耐药率,追踪分析易感因素.结果 我院1062株多耐药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6种病原菌为主,绝大部分耐>8种常用抗菌药物,其易感因素包括住院时间>2周、使用多种抗菌药物治疗、以及多种有创操作、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和导管的留置等.结论 MDRO对大多数常用抗菌药物呈现耐药,必须高度重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近4年泌尿系统感染(UTI)细菌构成比与耐药性变化。方法采用多平板不同条件接种UTI患者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采用BioMerieux VITEK2型全自动微生物仪与ID卡进行菌种鉴定,采用双纸片表型确证扩散法进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检测,采用Kirby-Bauer琼脂扩散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WHONET5.3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检出细菌768株,分布为G+菌/G-菌=26.4%/73.6%,大肠埃希菌占比49.2%。其他优势菌Sa、Se、ET、Kp、Ec及Pa占比分别为7.6%、6.8%、5.2%、6.5%、5.7%及4.9%,耐药率增高/持平/降低的品种分别为9/4/3、7/7/2、8/4/4、11/4/3、12/5/1及12/4/2个。134个药敏试验组合中82个(61.2%)为耐药率增高。结论 UTI细菌构成比例与耐药性在不断变化中,主要菌种对常用抗菌药的耐药率超6成在增高。提高标本送检率,加强临床监测,对减缓细菌抗药性蔓延与恶化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了解医院多重耐药菌基本情况,为制定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2013和2014年多重耐药菌目标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3和2014年该院共检出多重耐药菌2433株,其中医院感染658株,占27.04%。菌种分布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为主,占42.25%。将临床科室分为5个系统,其中外科系统检出多重耐药菌最多,五官系统最少。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以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CR-AB为主,并且外科系统医院感染多重耐药构成比最高,妇儿系统最低。另外,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标本来源以痰液为主。结论 加强多重耐药菌患者的管理,严格执行多重耐药菌消毒隔离措施,降低或避免造成多重耐药菌在院内的交叉感染风险,保障患者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上海老港填埋场49号填埋单元进行的地面沉降监测,分析堆体沉降机理,建立了反映填埋场沉降特性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垃圾堆体在监测期内平均表面沉降量77.62 mm,沉降速率约为0.174 mm/d,模型预测监测堆体最终沉降量约为122 cm,未来5 a内还将有约7.9 cm沉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监测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并分析病原菌抗药性情况。方法分析68例PICU患儿160份标本,通过培养监测标本病原菌分布,通过药敏试验检测病原菌耐药率。结果 160份标本,经病原菌培养后96株菌株呈阳性,阳性率占60%。其中含有革兰氏阴性菌46株(47.9%),革兰氏阳性菌35株(36.5%),真菌15株(15.6%)。结论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内患儿发生细菌感染率高,影响治疗效果,临床应通过细菌耐药性监测有针对性的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采取不同消毒方法对介入导管室环境的影响,为寻找合适的消毒方法对介入导管室进行消毒提供参考.方法 将介入导管室2010年1-12月收治患者作为对照组;2011年1-12月收治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期间采取常规方式对介入导管室清洁卫生和紫外线消毒;观察组治疗期间采取常规方式对介入导管室清洁卫生和空气消毒机消毒;对两组研究期间介入导管室的环境进行监测和感染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采取空气消毒机消毒,期间环境沉降菌静态和动态监测均值分别为(0.0±0.0) CFU/皿和(2.0±0.5) CFU/皿;对照组的静态和动态沉降菌均值分别为(2.0±0.5) CFU/皿和(20.0±10.5) CFU/皿;观察组医院治疗患者感染率为2.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导管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也是医院预防感染与控制的重点对象,对其采取空气消毒机消毒可提高环境无菌控制,明显降低手术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乌苏地区近5年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 425株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 病原菌的来源以伤口分泌物、尿液和痰液为主,分布以革兰阴性(G-)杆菌为主,占51.22%,革兰阳性(G+)球菌和真菌各占45.65%和3.13%。主要的病原菌是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肠球菌等。大多数病原菌除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外(耐药率<20%),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氨苄西林和一、二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超过70%,对三代头孢类和氨基糖苷类的耐药率超过30%;非发酵菌属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高于肠杆菌(除氨曲南和妥布霉素外);酶抑制剂能明显降低G-杆菌的耐药率;多重耐药菌呈逐年上升趋势;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结论 乌苏地区近5年细菌耐药形势严峻,临床应结合本地耐药监测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以防止耐药的孳生扩散。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乐山地区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感染情况与耐药性。 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乐山市3家三甲医院住院患者送检的各类标本分离出的耐药菌为研究对象,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MDRO的来源、临床分布和耐药性特征。 结果 2017年1月—2018年12月乐山市3家三甲医院共分离出非重复菌株13 287株,其中MDRO3 257株(占24.51%),MDRO主要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s)大肠埃希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 resistance Acinetobacter baumannii,MDR-AB),MDRO标本主要来源为痰标本(44.67%)和尿液(19.25%);MDRO标本主要临床来源为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19.19%),其次为新生儿科(15.23%)和神经外科(14.15%)。产ESBLs大肠埃希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敏感,MDR-AB对氨苄西林/舒巴坦敏感,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 PDR-PA)仅对左氧氟沙星敏感,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对替加霉素敏感,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对万古霉素、替加霉素敏感。 结论 乐山地区多重耐药菌以产ESBLs大肠埃希菌最多,其次为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MDR-AB,临床治疗时应结合MDRO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严格掌握药物指征,同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2003~2007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解山东省食品污染状况,修订食品污染物限量标准,进行食品污染状况评价和预警提供可靠数据。方法采用《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相关实验室操作技术手册(细菌部分)》的方法对样品进行沙门氏菌、大肠艾希氏菌0157:H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弯曲菌、副溶血弧菌等5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结果对生肉、熟肉(散)、蔬菜、水产品等食品的病菌进行检测,检测样品1833份,分离菌株共268株,包括:沙门氏菌38株、单增李斯特氏菌133株、出血大肠01570株、弯曲菌18株、副溶血弧荫79株,总阳性菌株268株,占总检测数的14.6%。讨论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相对较高,肉及肉制品尤为严重,建议在食品加工制作各个环节减少污染,避免食源性疾病发生。食源性致病菌的主动监测是一项连续性的工作,应加强主动监测,保证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