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黄桃  徐钦 《医疗卫生装备》2011,32(4):117-118
目的:分析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更好地应用SpO2监测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医院中心ICU于2007-01—2009-07期间SpO2监测值与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监测值不符(85例)的影响因素。结果:85例SpO2监测值异常的影响因素主要为SpO2探头位置异常、动作伪差、被检部位低灌注状态、SpO2监测系统异常、被检部位皮肤色泽异常及环境光,其中,SpO2探头位置异常是最多见的影响因素,占29.41%(25/85)。结论:SpO2监测能较好地反映动脉血氧的变化,但其影响因素较多,必须进行相应的干预,提高其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孙筠 《医疗装备》2007,20(4):37-37
DS-100A型血氧指夹是多参数监护仪中常用的重要配件,由于使用频繁经常会有故障发生。其故障现象一般为:在进行脉搏氧(SPO2)监测时,监护仪上无数值及波形显示,同时提示SPO2连接异常。  相似文献   

3.
1基本原理 血氧饱和度的测定原理包括分光光度测定和血液容积描记两部分,HPM1205插件式多参数监护仪血氧饱和度的测定通过容积描记参数模块来完成,多数采用M1190A、M1191A、M1195A型血氧饱和度传感器。动脉血氧饱和度以前称为SaO2,后称为SpO2,表示由脉动氧度计测得的动脉血液氧饱和度,它是氧合血红蛋白与血红蛋白总数的百分比,  相似文献   

4.
陈永梅 《健康天地》2010,4(3):122-122
目的:小儿腭裂全麻术后的血氧监测的结果分析与护理。方法:收集颌面外科病房328例腭裂畸形择期全麻修复术患儿。按年龄段分:A组(8个月-12个月),B组(13个月-3周岁),c组(4周岁-10周岁),D组(11周岁-14周岁),应用美国金科威(Goldway)UT4000F循环监护仪监测术后脉搏血氧饱和度,并记录即时、吸氧后、停氧SPO的变化给予相应护理对策。结果:328例患儿中(1)术后早期发生低氧血症和严重低氧血症发生率为33.2%和14.6%,且在15min内。(2)年龄段分析A、B两组(P〉0.01),C、D两组(P〉0.01),A、B与C、D组(P〈0.01)。年龄小于3岁的患儿缺氧率高。结论:实施血氧监测观察,及时发现患儿的血氧变化给予相应处理,防止发生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苯肾上腺素和麻黄碱在治疗剖宫产产妇低血压时的效果以及影响新生儿预后的差异。方法选择40例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实施腰硬联合麻醉,输注局麻药后出现低血压时,给予苯肾上腺素100ug(苯肾上腺素组,20例)或麻黄碱10mg(麻黄碱组,20例)处理。围手术期间连续监测产妇的血压、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手术结束时的失血量、尿量;测量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记录新生儿1min及5minApgar评分。结果两组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中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碳酸氢根离子(HCO3-)、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均在正常范围,PaO2、PaCO2、SaO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苯肾上腺素组pH值(7.38±0.07)和HCO3^-[(21.5±3.4)mmol/L]与麻黄碱组pH值(7.30±0.02)和HCO3^-[(19.3±3.3)mmol/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黄碱组胎儿脐动脉血偏酸性。两组新生儿1min及5min Apgar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血压在各观察时间点变化不明显,但HR在麻醉后15min和胎儿取出子宫时苯肾上腺素组低于麻黄碱组(P〈0.05)。结论处理产科麻醉中的低血压,苯肾上腺素也许比麻黄碱更合适。  相似文献   

6.
影响无创血氧饱和度监测值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血氧饱和度的基本概念和检测意义,阐述了无创(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的基本原理和实施方法及进展,从10个方面详细叙述了影响SpO2监测值的相关因素及其机制和应对措施,为临床正确监测SpO2和准确解读其测定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探头保护套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探头保护套选用酸性玻璃胶为材料,经石膏模型灌注挤压而成;通过测量套有保护套的血氧饱和度探头从不同高度坠下后对同一病人进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心率测量并做动脉血气分析以验证其保护效果.结果表明,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探头的保护套能够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式早产儿吸入氧浓度调节方法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需要吸氧的早产儿55例,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均用脉搏血氧仪监测,按照目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z)调节吸入氧浓度(Fi02),稳定半小时后进行血气分析。观察组采用“改进的方法”调节FiO2,每次FiO2变化为O.01;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调节FiO:,每次FiO:变化为0.05。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02),比较两组患儿氧疗调节成功率和调节失败率。结果:观察组氧疗调节成功率(81.3%)显著高于对照组(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pO2大于90mmHg的发生率(8,9%)显著低于对照组(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pO2小于50mmHg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早产儿吸入氧浓度方法能减少引起氧损伤或氧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主动脉表面脉搏血氧饱和度的信号,观察其噪声来源。方法选择10只成年杂种犬开胸,比较正常和低氧下犬降主动脉表面和舌表面的脉搏血氧饱和度容积波波形和读数;比较主动脉表面血氧饱和度探头施压前后的读数。结果在主动脉表面可获得脉搏血氧饱和度信号,但动脉自身搏动使其读数与舌血氧饱和度读数(StO2)和光纤血氧饱和度读数(ScO2)有显著差异,是大动脉表面脉搏血氧饱和度信号主要的噪声来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芬太尼与异丙酚联用在胃肠镜检查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329例接受胃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组(P组114例,单纯异丙酚1~1.5mg/kg麻醉)、先静脉推注芬太尼后再缓慢静脉推注异丙芬组(LEP组100例,给予芬太尼0,05mg后再予异丙芬1—1.5mg/kg麻醉)和常规组(C组115例,常规操作)。记录3组检查前、检查中及检查结束后5min的心率(HR)、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操作时间、是否完成检查、患者苏醒时间、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结果LEP组清醒时间短,96.1%无不适,3.9%轻微不适;P组36%明显不适,7.3%难以耐受。LEP组内镜操作时间较B组、C组短。但3组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在检查前后无差异。结论芬太尼与异丙酚联用在胃肠镜检查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甲状腺手术患者的镇静和镇痛效果。方法择期行甲状腺手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B、C组,每组各20例,分别于手术开始切皮前10min缓慢静脉推注舒芬太尼0.1、0.2、0.3μg/kg,然后以0.1μg/(kg·h)速度持续输注。记录三组患者在手术切皮时(T1)、术中牵拉甲状腺时(T2)及缝皮时(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镇静评分和镇痛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B、C组T1、T2Ramsay分级达Ⅳ级的例数(B组13、14例,C组14、15例)明显多于A组(7、10例)(P〈0.05),但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低于A组(P〈0.05)。A组T2MAP、HR与T_、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和C组T1、T2MAP、HR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T2SpO2有所下降,但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T2RR与T1、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甲状腺手术中镇静和镇痛,以0.2μg/kg的负荷剂量持续输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浆心房利钠肽(ANP)、内皮素(ET)-1、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在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过程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PPHN患儿66例(PPHN组)应用西地那非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7d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肺动脉收缩压(PASP),并同时检测动脉血气和右手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再同时采集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NP、ET-1和vWF水平。各指标与除外心肺相关疾病的非PPHN患儿4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PPHN组治疗前PASP、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及血浆ANP、ET-1、vWF水平[(66.5±13.4)mmHg(1mm Hg=0.133kPa)、0.726±0.531、(46.3±7.2)mmHg、(59.2±7.4)mmHg、(272.6±20.3)ng/L、(221.3±24.3)ng/L、(142.5±20.3)%]与对照组[(25.0±6.2)mmHg、0.896±0.767、(88.3±7.6)mmHg、(41.1±6.1)mmHg、(68.4±7.9)ng/L、(39.8±6.5)ng/L、(95.3±18.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HN组治疗3d后各指标[(48.3±3.2)himHg、0.841±0.416、(73.6±9.3)mmHg、(50.5±7.2)InmHg、(102.6±20.3)ng/L、(79.6±15.2)ng/L、(103.6±14.1)%]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各指标[(25.2±3.6)mmHg、0.882±0.724、(85.4±7.4)mmHg、(40.2±6.4)mmHg、(64.4±3.6)ng/L、(37.3±5.4)ng/L、(92.9±11.7)%]均较治疗3d后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及治疗3、7d后ANP、ET-1、vWF与PASP、PaCO2分别呈显著正相关(P〈0.01),ANP、ET-1、vWF与SpO2、PaO2分别呈显著负相关(P〈0.01)。以心脏超声监测PASP为标准做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ANP、ET-1、vWF评价西地那非疗效的灵敏度分别为82.2%、86.4%、85.1%,特异度分别为83.4%、87.6%、84.7%。结论ANP、ET-1、vWF可能在西地那非有效治疗PPHN的机制中起重要作用,适时检测PPHN新生儿血浆ANP、ET-1、vwF水平可客观评价西地那非对PPHN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电监护仪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2月~2010年2月期间45例缺氧患者应用心电监护仪SpO2监测指导临床救治和护理的工作经验。结果:SpO2监测可及时发现组织缺氧并指导氧疗方案;SpO2监测可正确指导吸痰的时机及持续时间;SpO2监测可及时提示心肌缺氧、缺血。结论:SpO2监测能为低氧血症患者的救治和护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镇静效果,探讨其安全性和最佳使用剂量。方法选择75例择期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每组25例。三组在手术开始10min内用微量泵恒速泵入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5μg/kg,随后A、B、C组分别以0.3、0.5、0.7μg/(kg·h)的速度维持输注,在手术结束前10min停止输注。记录三组患者给药即刻(T0)、给药后10min(T1)、给药后20min(T2)、给药后30min(T3)、术后10min(T4)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Ramsay镇静评分;记录各组造影过程中出现体动反应及需要人工干预的例数;比较术中记忆遗忘程度。结果三组T1~T3时MAP、心率均低于本组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4时恢复至T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T2、T3时MAP、心率均低于同期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T1~T3时Ramsay镇静评分均高于本组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T2、T3时Ramsay镇静评分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有5例患者在T2、T3时出现镇静过度(5—6分)。三组各时间点SpO2组间和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术中出现不自主体动反应的例数明显少于A组(5、3例比10例),A、C组术中需要干预的例数明显多于B组(8、10例比3例),B、C组遗忘程度为Ⅲ级率明显高于A组[64%(16/25)、72%(18/25)比40%(10/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0.5μg/kg后以0.5μg/(kg·h)维持输注在全脑血管造影检查中可以获得较好的镇静效果,生命体征平稳,改善患者舒适度,患者术中不良记忆少,是适用于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安全合适的镇静剂量。  相似文献   

15.
孙红 《现代保健》2014,(34):76-78
目的:研究联合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α糜蛋白酶氧气雾化吸入治疗急性加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的疗效。方法:40例AECOPD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常规给予抗感染、止咳化痰、解痉平喘、吸氧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α糜蛋白酶氧气雾化吸入治疗,2次/d,共7 d,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喘憋消失时间、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肺部X线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2)水平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65%,两组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喘憋消失时间、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肺部X线改善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RP、WBC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而Sp O2水平升高,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CRP、WBC、Sp O2水平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变更为明显。结论:联合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α糜蛋白酶氧气雾化吸入治疗AECOPD临床疗效好、安全可靠、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喉罩全麻与硬膜外麻醉用于学龄小儿手术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ASAⅠ级拟行腹部或下肢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喉罩组(L组)和硬膜外组(C组),每组30例。观察患儿术中生命体征、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围术期并发症。结果:在T1、T2、T3,L组SpO2显著优于C组(P〈0.05)。C组T1时HR与T0比较明显增快,并且快于L组T1时间点(P〈0.05)。 L组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L组呛咳、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喉罩可安全地用于学龄儿童的麻醉,尤其对呼吸道的管理明显优于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择期剖宫产娩出新生儿立即使用常压给氧预防新生儿窒息的临床效果。方法试验组选择2008年5月~2008年12月单日择期剖宫产产妇167例,在新生儿娩出后立即予常压给氧,同时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对新生儿进行呼吸道分泌物清除处理;对照组为双日择期剖宫产产妇143例,在新生儿娩出后只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对新生儿进行呼吸道分泌物清除处理。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与经皮血氧饱和度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新生儿窒息减少5.99%(P0.05),新生儿出生后血氧饱和度提高快、血氧饱和度达到86%所需时间短(P0.01)。结论剖宫产娩出新生儿立即使用常压给氧,是预防与减少新生儿窒息、快速提高新生儿血氧饱和度的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颅内动脉瘤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与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栓塞术中采用欧普乐喉罩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行颅内动脉瘤DSA和GDC栓塞术患者60例,ASA分级I~Ⅲ级,随机分为气管导管组(T组)和欧普乐喉罩组(O组)。观察患者入介入室后10min(To)、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3min(T3)、拔管前即刻(T4)、拔管后3min(L)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书O:)和气道峰压,并于以上各时间点抽取静脉血检测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记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及拔管和术后并发症。结果T组T2、T3HR、MAP较R明显升高(P〈0.05),而O组升高不明显(P〉0.05);O组在T2~T,时HR、MAP均明显低于T组(P〈0.05)。O组B~T5E和NE明显低于T组(P〈0.05),T3~T5 T组E和NE高于To(P〈0.05),O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术毕O组安静拔管例数明显多于T组(25例比5例)(P〈0.01),而发生呛咳的例数明显少于T组(5例比24例)(P〈O.01)。结论欧普乐喉罩操作简单,插入与拔出时咽喉部刺激性小,诱导及苏醒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平稳,循环干扰轻,通气可靠,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颅内动脉瘤DSA诊断与GDC栓塞术的麻醉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和手控输注(MCI)在无痛超声胃镜检查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接受无痛超声胃镜检查男性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CI组和MCI组,每组3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超声胃镜操作时间、丙泊酚用量、意识消失时间及清醒时间;麻醉前(T0)、检查前(T1)、超声检查后5min(T2)及清醒后5min(B)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呛咳、误吸、喉痉挛、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低于0.90、MAP低于50mmHg(1mmHg=0.133kPa)和HR低于50次/min的例数。结果TCI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MCI组,意识消失时间明显长于MCI组,而清醒时间明显快于M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T1时MAP和HR均明显低于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TCI组Tl时MAP和HR明显高于MCI组相同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呛咳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7,P〉0.05);TCI组低氧血症发生率为10.0%(3/30),MCI组为66.7%(20/30),TCI组明显低于M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38,P〈0.01);TCI组MAP低于50mmHg发生率为6.7%(2/30),MCI组为30.0%(9/30),TCI组明显低于M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5.46,P〈0.05);两组HR低于50次/min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3.35,P〉0.05)。结论丙泊酚TCI结合小剂量芬太尼在超声胃镜中使用相比传统的MCI整个过程更加平稳,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可以在临床中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