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胰岛素受体底物-1/-2与胰岛素信号转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胰岛素受体底物(IRS)是胰岛素信号传递的重要介质,其中IRS-1和IRS-2在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作用尤为重要。IRS-1和IRS-2在体内多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胰岛β细胞、肝脏、骨骼肌和脂肪组织中表达最为丰富。近年来国内外在对IRS-1和IRS-2的研究中发现,无论是糖尿病患者或是模型,其胰岛β细胞、肝脏、骨骼肌和脂肪组织中IRS-1和IRS-2的表达均有改变,且变化程度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2.
胰岛β细胞凋亡在2型糖尿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是2型糖尿病(T2DM)两个最重要的发病因素。二者在T2DM的发生发展中谁起主导作用仍然存在争议,但由β细胞凋亡导致的胰岛功能受损在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1]。现就胰岛β细胞凋亡在T2D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与机制作一综述。1胰岛β细胞凋亡在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地位与作用1.1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发现T2DM患者无论是否接受强化治疗,随着病程的延长,血糖控制都趋于恶化。在十余年的研究中,强化治疗组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显著低于传统治疗组,但各组中H… 相似文献
3.
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为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机制。研究证实,胰岛β细胞同外周组织一样存在胰岛素抵抗,即胰岛β细胞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胰岛素抵抗使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在胰岛细胞水平发生直接的关联,信号转导通路中InsR、IRS-1/-2与β细胞功能密切相关,这可能与高游离脂肪酸血症、氧化应激、炎性反应有关。胰岛β细胞胰岛素抵抗的研究对拓宽胰岛素抵抗视野和对2型糖尿病机制的再认识及糖尿病防治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大鼠海马CA1区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InsR)、InsR底物-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1,IRS-1)、InsR底物-2(IRS-2)表达的改变,研究花生油对2型糖尿病大鼠海马神经元InsR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探讨花生油在防治糖尿病脑病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组)、2型糖尿病组(T2DM组)、2型糖尿病给予2mL花生油组(T2DM+2mL组)及2型糖尿病给予5mL花生油组(T2DM+5mL组)。其中C组大鼠给以正常饮食喂养,其他3组大鼠给以高脂饮食喂养。2个月后,按25mg/kg体质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成2型糖尿病模型,T2DM组、T2DM+2mL组及T2DM+5mL组大鼠继续给予高脂饮食。糖尿病造模1个月后处死全部大鼠,行脑冰冻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A1区InsR、IRS-1和IRS-2的表达。结果①T2DM组大鼠海马CA1区InsR表达比C组明显降低(P<0.05),T2DM+5mL组大鼠海马CA1区InsR表达明显高于未给予花生油的T2DM组(P<0.05)。②T2DM组大鼠海马CA1区IRS-1表达显著低于C组(P<0.05),T2DM+2mL组及T2DM+5mL组大鼠海马CA1区IRS-1表达均明显高于未给予花生油的T2DM组(P<0.05)。③T2DM组大鼠海马CA1区IRS-2表达比C组明显降低(P<0.05),T2DM+5mL组大鼠海马CA1区IRS-2表达明显高于未给予花生油的T2DM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大鼠海马CA1区存在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障碍,这可能是2型糖尿病脑病发生的原因之一。花生油可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海马区内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因此,花生油具有一定的保护大鼠糖尿病脑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短期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治疗对伴明显高血糖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对空腹血糖〉11.1 mmol/L的3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2周的CSII强化治疗,分析比较其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和餐后2 h胰岛素,由Homa模型计算Homa-β功能指数和Homa-IR(胰岛素抵抗指数),并对治疗成功组患者随访3个月。结果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分别在治疗(3.6±1.7)d、(5.6±1.8)d达到控制标准,胰岛β细胞功能显著改善。结论对伴明显高血糖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CSII强化治疗具有快速稳定控制血糖和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加强胰岛细胞胰岛素抵抗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细胞功能缺陷是2型糖尿病(T2DM)发生的两个重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迄今为止,在定义胰岛素抵抗时是指胰岛素在肌、脂及肝脏的生理作用减低。但近年来发现在胰岛的两类主要细胞β和α细胞上均存在胰岛素受体,推测胰岛素对胰岛细胞可能有重要的影响,而“胰岛细胞自身抵抗”可能成为T2DM胰岛素、胰高糖素(Glc)分泌异常、胰岛β细胞代偿增生不良、凋亡增加的重要原因。目前“胰岛细胞的胰岛素抵抗”在T2DM发病机制的研究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口服降糖药效果差的晚期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分别采用胰岛素治疗(治疗组)及继续口服药物治疗(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血糖、胰岛素、C肽的变化情况。结果: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组的患者,空腹及餐后血糖有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对比P<0.05,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停用胰岛素改用口服降糖药治疗一个月后,空腹及餐后2 h血糖与停用胰岛素治疗时相比P>0.05,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相比P>0.05,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在胰岛功能恢复方面,治疗组也有较显著改善,空腹胰岛素、C肽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而餐后胰岛素、C肽分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则无差异。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口服降糖药效果差的晚期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能得到较好的控制,并且能使胰岛β细胞功能得到部分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发病的机制 ,并了解 APP- 17肽、APP- 11肽、胰岛素对胰岛 β细胞凋亡率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30只 2型糖尿病小鼠随机分为 4组 ,其中 3组被分别注射 APP- 17肽、APP- 11肽和胰岛素 ,另 1组未用药 ,并设 6只非糖尿病KKAY小鼠为正常对照组。 6个月后 ,用原位末端转移法 (TUNEL)对各组胰岛 β细胞进行观察 ,计算凋亡胰岛 β细胞的阳性率 ;并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胰岛素的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小鼠未用药组胰岛 β细胞凋亡率 (5 6 .2 4± 2 .38)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47.38± 3.6 5 ) % (P <0 .0 5 ) ,APP- 17肽、APP- 11肽组胰岛 β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 (49.96± 2 .6 9) % ,(5 1.2 0± 2 .2 7) % ,显著低于 2型糖尿病小鼠未用药组 (P均≤ 0 .0 5 ) ;胰岛素组胰岛 β细胞的凋亡率为 (5 2 .84± 4 .5 6 ) % ,绝对值低于 2型糖尿病小鼠未用药组 ,但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胰岛 β细胞凋亡率在 (47.38± 3.6 5 ) %~ (5 6 .5 4± 2 .38) %时 ,所检测的胰岛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胰岛 β细胞凋亡是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APP- 17肽、APP- 11肽、胰岛素可减少胰岛 β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0.
甘精胰岛素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短期甘精胰岛素用于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及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的改变。方法:36例初发T2DM并空腹血糖(FPG)≥11.1 mmol/L的患者,给予甘精胰岛素每晚22:00左右皮下注射,配合午餐及晚餐前使用短效人胰岛素,治疗2周后停药随诊观察。结果:甘精胰岛素治疗2周显示稳定、快速降糖效果,治疗后口服糖耐量试验出现明显增加的C肽曲线下面积;胰岛素分泌指数明显增加;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改善。随访患者中最长的已有4个月不用药物,仅靠饮食控制和运动血糖就能很好地控制。结论:对伴明显高血糖的初次诊断T2DM患者,短期甘精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快速、稳定控制血糖,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InsR)及胰岛素受体底物-1、2(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1、2,IRS-1、2)在正常成年大鼠大脑中的分布,为脑内胰岛素信号传导途径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观察正常成年大鼠脑中InsR、IRS-1、IRS-2的分布。结果:InsR、IRS-1、IRS-2在正常成年大鼠脑中广泛分布,在与学习记忆和能量代谢相关的脑区如大脑皮质、海马、丘脑和下丘脑的部分核团均有表达。结论:InsR及IRS-1、IRS-2在正常成年大鼠脑中广泛表达,但表达部位不完全一致,提示它们在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活动中可能发挥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时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时空腹血糖(FPG)≥11.1mmol/L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2hPG)≥14mmol/L的6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2周严格血糖控制.对比治疗前后FPG,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时胰岛素及C肽曲线下面积和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AIR)。结果:经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血糖可得到良好控制,IVGTT时出现明显胰岛素及C肽分泌相,部分患者恢复了AIR。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改善B细胞功能,有利于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初诊2型糖尿病(T 2DM)患者胰岛素治疗后胰岛β细胞功能的修复情况。方法将初诊80例T 2DM均分为胰岛素治疗组(试验组)和口服药物治疗组(对照组)(n=40),试验组应用胰岛素治疗,早晚餐前30 min皮下注射甘舒霖30 R,起始剂量为0.5 U/(kg·d),根据血糖变化调整胰岛素剂量,2~3周血糖达标,空腹血糖≤6.1 mmol/L,服75 g葡萄糖后2 h血糖≤8.0 mmol/L,适当剂量胰岛素维持治疗3个月;对照组:采用口服糖适平治疗,每天1~6片,每片30 mg,通过调整药物的种类及剂量改善血糖水平。检测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空腹血糖(FPG)、空腹C肽(FC-P)、服75 g葡萄糖后2 h血糖(2 hPG)及C肽(2 hC-P)、糖化血红蛋白(HbA 1c)、体质量指数(BMI)等指标。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2~3周血糖即迅速达标。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有明显恢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血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A 1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胰岛素治疗初诊T 2DM,既可使患者血糖尽快达标,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4.
胰岛素信号转导与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岛素通过与其受体结合可在不同组织细胞内激活不同的信号途径而产生不同的作用,因而信号转导的不同环节出现异常均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近年来,胰岛素受体、胰岛素底物系列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等已成为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胰岛素抵抗的热点。本文就这几方面文献报道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均≥8.5%以上者,进行短期补充胰岛素治疗,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保护和改善作用。方法 对15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在短期补充胰岛素治疗前,治疗后3、6月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胰岛口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水平,同时对患者一般情况进行治疗前与治疗后的比较。结果 15例患者血糖在治疗前与治疗后3、6月比较,显著下降(P〈0.01)。糖化血红蛋白在治疗前与治疗后3、6月也明显下降(P〈0.05)。胰岛素释放实验治疗前与治疗后3、6月比较基础胰岛素水平变化不大,无统计学意义。糖负荷后0.5、1、2、3h较治疗前胰岛素水平升高,尤其是1、2h胰岛素水平明显上升(P〈0.05)。结论 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均≥8.5%以上者,短期补充胰岛素能有效的保护和改善胰岛口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钙素(OC)与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测定60例T2DM患者(病例组)及20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2hBG)、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糖化血红蛋白(HbA1c)、OC、脂联素(APN),用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估胰岛素抵抗,用稳态模式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B)及FCP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状态。根据OC水平将病例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低骨钙素(OL)组与高骨钙素(OH)组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病例组FINS、FCP、HOMA-B、OC、APN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HOMA-IR、甘油三脂(TG)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OL组FBG、HbA1c、胆固醇(TC)、TG及HOMA-IR均高于OH组,但仅FBG、HbA1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NS、FCP、OC、APN及HOMA-B低于OH组,仅FCP、OC及AP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回归分析显示,OC与FBG、HbA1c、HOMA-IR呈负相关,与FCP、FINS、APN及HO-MA-B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OC与FCP呈独立正相关(P<0.05)。结论 T2DM患者血清OC水平的变化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的变化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8.
19.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ic mellitus,T2DM)的发病机制中,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是两个重要因素。近来研究证实,继发性因素如持续高血糖的"糖毒性"、"脂毒性"和炎症反应等均可加重和进一步损害胰岛β细胞功能,形成恶性循环,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α-硫辛酸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4例糖化血红蛋白(HbA1c)>8.5%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例和对照组12例。两组均在生活方式治疗的基础上予以2周的门冬胰岛素30治疗,观察组同时予以α-硫辛酸600mg/d静滴。采用胰岛素分泌敏感性指数-2(ISSI-2)评估整体胰岛β细胞功能,血清8-异前列腺素(8-isoPG)评估氧化应激水平,比较治疗前后ISSI-2、8-isoPG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ISSI-2较治疗前明显增高,8-isoPG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SSI-2高于对照组,8-isoPG低于对照组,胰岛素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硫辛酸可能通过改善胰岛β细胞的氧化应激状态,改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