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内蒙古二连口岸出入境人群中艾滋病的流行趋势,了解出入境人群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探讨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查(VCT)有效实施的途径。(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内蒙古二连口岸2002—2008年共49689名出入境人员的体检资料进行研究,掌握出入境人员艾滋病的感染情况;向出入境人群发放艾滋病知识问卷,了解出入境人群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VCT服务的需求情况。[结果]2002—2008年在二连口岸进行健康体检共49689人中,发现HIV感染者11例。HIV感染者的职业分布以商务人员最高,其次是劳务人员。出入境人群艾滋病基础知识的知晓率低,对艾滋病的预防措施及行为干预了解不多,对VCT服务比较感兴趣,80%愿意接受。[结论]加强对出入境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有效开展VCT服务,增强出入境人群的防护意识是国境口岸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传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深圳口岸出入境人员HIV感染的特点,为口岸艾滋病监测工作以及加强对艾滋病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初筛试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明胶颗粒凝集试验(PA法)、胶体硒法;阳性标本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法(WB)确认。对HIV抗体确认阳性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2-2005年共对229 969名出入境人员进行艾滋病血清学检测,检出HIV抗体阳性者28例,总检出率为0.12‰。28例HIV感染者中外籍人员占60.7%,感染率为0.4‰;30-39岁为高发年龄组,占42.9%;男性感染者明显高于女性感染者;未婚感染者高于已婚感染者;从职业分布看技术人员、商务人员和驾驶员比例最大;并且以不洁性行为为主要传播方式。结论中国艾滋病传入的风险高于传出的风险。应加强口岸高危人群的艾滋病监测力度,加强对出入境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防止艾滋病在国际间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深圳口岸出入境人员HIV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深圳口岸出入境人员HIV感染的特点,为加强口岸艾滋病监测工作,对艾滋病高危人群实施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初筛试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明胶颗粒凝集试验(PA法)、胶体硒法;初筛阳性标本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法(WB)确认。对HIV抗体确认阳性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2 ̄2005年共对229969名出入境人员进行艾滋病血清学检测,检出HIV抗体阳性者28例,总检出率为0.12‰。28例HIV感染者中外籍人员占60.7%,外籍人员感染率为0.46‰;30 ̄39岁为高发年龄组,占42.9%;男性感染者明显高于女性感染者;未婚感染者高于已婚感染者;从职业分布来看技术人员、商务人员和驾驶员所占比例较高;并且以不洁性行为为主要传播途径。〔结论〕我国艾滋病传入的风险高于传出的风险。应加强口岸高危人群的艾滋病监测力度,加强对出入境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防止艾滋病在国际间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梧州口岸出入境人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加强口岸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6-2015年梧州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监测的HIV抗体阳性者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梧州口岸共对17253名出入境人员进行艾滋病血清学检测,共检出HIV抗体阳性10例,总阳性检出率0.06%;其中男性9例,女性1例,以20~49岁年龄段为主.国籍分布以中国籍为主,占80%;类型分布以船员和旅游探亲为主,占80%;传播途径主要以性接触传播为主,占60%.结论 梧州口岸出入境人员HIV抗体阳性者以男性船员和旅游探亲为主,该人群为重点监测人群,应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防止艾滋病的境内外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福州口岸出入境人员HIV感染特点、流行状况和趋势,为加强口岸艾滋病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ELISA方法对2013—2016年福州口岸出入境人员进行HIV抗体检测,用免疫印迹法确认,对确认阳性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013—2016年,对福州口岸的38 444名出入境人员进行HIV抗体检测,确认阳性26例,总检出率为0.68‰;外国籍人员感染率为0.82‰;20~39岁为高发年龄组,占65.4%;男性感染率明显高于女性,未婚者高于已婚者;劳务人员、交通员工和学生所占比例较高;不洁性行为是感染者的主要传播途径。结论 HIV感染者呈年轻化趋势,性传播成为最主要传播途径,应加强对出人境人员的艾滋病监测、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6.
湖北口岸传染病监测体检中HIV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湖北口岸出入境及相关人员中刖感染的传播特点,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加强对艾滋病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明胶颗粒凝集试验(PA)和蛋白印迹试验(WB)方法。对1988—2004年到湖北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出入境及相关人员实施HIV感染血清学检测。[结果]共检出HIV感染者27例,其中外籍人员10例;中国大陆人员11例,中国香港人员4例;中国台湾人员2例。感染以境外输入为主,且以不洁性行为为主要传播途径。唧感染者中以20—39岁年龄组为高发年龄,占感染者总数的81.48%。性别以男性为主,共20例,占感染者总数的74.07%,明显高于女性。[结论]加强对口岸高危人群的艾滋病监测力度,早期发现HIV感染者并给予行为干预和管理;同时加强对青少正的性健康教育是控制艾滋病传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陕西口岸出入境人员艾滋病感染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做好出入境人群的艾滋病检测以及对高危人群实施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陕西口岸2007-2009年39294名出入境人员艾滋病血清学检测结果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09年共检出HIV抗体阳性者12人,其中中国籍7人,外籍人员5人,7名中国籍感染者全部为劳务人员。结论陕西口岸的艾滋病感染者以出国劳务人员为主,因此应加强艾滋病检测力度,重点做好对劳务人员的体检工作,加强对劳务人员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阻止艾滋病在国际间的传播。  相似文献   

8.
福建口岸艾滋病流行状况分析与应对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福建口岸艾滋病流行状况和趋势,为制定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1991 ̄2005年福建口岸地区艾滋病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119例艾滋病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福建口岸地区HIV流行近年来呈上升趋势;HIV感染者以回国劳务人员和交通员工为主;入境人群高于出境人群和境内人群;以异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结论〕福建口岸地区艾滋病流行速度明显加快,必须加强对口岸出入境人员的艾滋病监测、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防止艾滋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口岸出入境人员中HIV流行的现状和传播途径,以便提出防治建议。〔方法〕对2002 ̄2005年乌鲁木齐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体检中发现的70例HIV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乌鲁木齐口岸地区HIV流行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感染者以青壮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传染途径以性接触为主,同时通过吸毒途径传播的危害不容忽视。〔结论〕必须加强对口岸高危人群和吸毒人群的HIV监测与健康教育以及行为干预措施研究,加强对HIV流行的综合防治能力,防止艾滋病在出入境人员中传播,保护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安徽口岸出入境人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加强口岸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2014年安徽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及分中心监测的HIV抗体阳性者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0—2014年安徽口岸出入境人员共检出HIV抗体阳性30例,总阳性检出率2.38/万人。其中男性29例,女性1例,以30~49岁年龄段为主,其人群主要是以初中文化、已婚人群为主。从国籍分布来看,以中国籍为主,占90.0%。职业分布以劳务人员为主,占83.3%;传播途径除不详外以性接触传播为主。结论安徽口岸出入境人员HIV抗体阳性者以劳务输出为主,境内男性劳务人员为重点监测人群,应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防止艾滋病的境内外传播。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深圳口岸出入境交通员工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进行高血压防治和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7年1-12月,对深圳口岸皇岗、罗湖、沙头角3个体检点的交通员工进行健康体检,并采用匿名自填问卷的方式对其进行高血压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深圳口岸出入境交通员工高血压的患病率为26.99%。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肥胖、吸烟、腹围、食盐量、驾龄均是该人群高血压患病的影响因素。[结论]深圳口岸出入境交通员工高血压患病率高,建议对这一人群有针对性地开展高血压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以提高他们的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从而有效降低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威海口岸出入境人员中HIV、梅毒感染情况,为有效开展HIV、梅毒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2012年威海口岸出入境人员HIV、梅毒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五年中共监测出入境人员57343人次,检出HIV感染者6例,梅毒感染者42例。HIV感染者检出率为0.01%,其中5例为输入性病例。梅毒检出率为0.07%,其中劳务人员检出病例数最多为26例,占61.90%,旅游探亲人员检出率最高为0.18%。各不同职业人群间HIV、梅毒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357.28,P<0.05)结论加强重点人群的HIV、梅毒监测体检,并加大对出入境人员的健康教育力度,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制定积极有效的措施,有效控制性传播疾病对出入境人员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分析江苏口岸出入境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6年1—5月在江苏省内分别抽取苏州、昆山、常州、南通、徐州、盐城六个分支局保健中心出入境人员3000人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出境人员和入境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有显著性差异。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出入境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与人员类型、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人员类型、文化程度、职业对出入境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有显著性影响。结论对于不同职业和文化程度的出境人员和入境人员,检验检疫部门应该有针对地改进和完善国内现有比较单一的宣传教育方式,发挥国境口岸有效防制艾滋病传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出入境人员的数量越来越多。我国加强了对出入境人员流行性疾病的监测工作,但对出入境人员亚健康问题却关注的非常少。出入境人员由于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改变,更容易产生躯体、心理、社会适应性以及道德方面的亚健康状态。国境卫生检疫部门应当加强对出入境人员的亚健康状态的监测干预工作,以期更好的为出入境人员服务。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丽水出入境人群梅毒感染的流行分布状况与趋势,以确定重点监测对象,为国境卫生检疫监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07年的18848名丽水出入境人员进行血清学检测,2005~2006年间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进行初筛,初筛阳性后再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疑集试验(TPPA)进行确认;2007年起首先使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疑集试验(TPPA)进行普查,TPPA阳性者再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实验(TRUST)进一步检测。并对梅毒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检出梅毒感染者211人,检出率为1.12%,其中男性检出率为1.17%,女性检出率为1.07%,各年龄组中以60岁以上年龄组检出率最高,为8.87%;以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结论要加强对丽水出入境人员的行为干预,特别是加强性病防护知识的宣传教育,降低这一人群的梅毒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大连口岸出入境人员的艾滋病病毒感染情况和高危性行为,为有效开展艾滋病监测和防止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2013年大连口岸出入境人员的艾滋病监测资料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对比分析。结果 2010—2013年共进行艾滋病监测体检150 232人,检出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24例,主要是未婚或离异的青壮年男性。其中62.50%的人有婚前性行为;33.33%的人有多个性伙伴;25.00%的人承认有冶游史;12.50%的人是同性传播;8.33%的人采取过安全措施;4.16%的人正在接受正规治疗;95.84%的人为首次检出。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别艾滋病检出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身处异乡的职业性质和高危性行为是出入境人员感染艾滋病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对出入境人员的卫生知识宣传和教育,提高其自我防范意识,进而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威海口岸出入境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为今后开展出入境人员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威海口岸和保健中心等地的出入境人员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用Epi-Infor 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问卷调查1 200人,有效调查问卷1 156份,有效率96.33%。艾滋病知识综合知晓率为71.19%。其中正确率最高的单题为共用针头是否会传染艾滋病(93.69%);最低为蚊虫叮咬不会传染艾滋病病毒(50.87%)。文化程度越高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越高。[结论]要进一步加大出入境人员的健康教育力度,做到在控制上以预防为主,在预防上以宣教为主;同时加强对低文化程度人群的宣传力度,使艾滋病的防治知识,从传染预防措施到健康行为形成,多方面广泛深入渗透于群众的思想意识之中,人人提高防艾意识,自觉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加强和完善国境口岸防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的能力和机制。方法通过对出入境人员和国境口岸相关人员实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监测,以期发现疑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并采取及时、有效的防制措施,防止SARS的传入传出和在口岸地区流行。结果汕头口岸按照SARS防制措施。共实施体温监测191407人次,发现1例SARS疑似病例;9例出入境交通员工体温升高。2例检疫人员体温升高。经送医院诊治,最终均排除SARS。同时,发现2起没有如实申报出入境交通员工人数和1起冒名顶替测量体温的事件。结论国境口岸采取防制SARS的措施有效。可供口岸今后防制其它传染病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江苏口岸出入境人群中艾滋病、梅毒感染情况,为有效开展艾滋病、梅毒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09年江苏口岸出入境人员艾滋病、梅毒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江苏口岸出入境人员艾滋病、梅毒感染呈逐年上升趋势。出境人员中,艾滋病、梅毒感染以劳务人员所占的比例最高,分别为82.26%和91.56%;入境人员艾滋病感染以商务人员所占的比例最高为28.85%;感染途径以性传播途径为主。结论对高危人群,尤其是劳务人员应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教育并采取相应的行为干预措施,同时应在法律上对故意传播艾滋病的行为加以严惩,从而保证艾滋病防治基本策略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